八年級下物理知識點總結?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2、物體具有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稱為慣性。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慣性式物體的物理屬性。三、力與運動的關系 1、那么,八年級下物理知識點總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學習八年級物理知識勤奮是成功之母,懶惰乃萬惡之源。我整理了關于初二下學期物理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初二下學期物理知識點:浮力
第一節 浮力
一、浮力
1.浮力: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物體向上浮的力叫 浮力 。
2.符號:
3.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 =G-F
4.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5.浮力的施力物體:液體
6.浸在氣體中的物體也受到氣體對物體的浮力。
二、浮力的產生
1、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物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力。
2、浮力是液體對物體的壓力的合力。
三、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實驗方法------ 控制變量法 。
2、實驗結果表明
物體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跟液體的密度有關。浸在液體中的體積越大、液體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第二節 阿基米德原理
一、阿基米德原理
1.內容: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
2.數學表達式: =
3.用于計算的導出式:
4.適用范圍:液體和氣體
二、關于阿基米德原理的討論
1.區分:浸沒、浸入、浸在、沒入;
2. 。 ------液體的密度
——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體積;
3. —— 決定式
表明浮力大小只和 、 有關,浮力大小與物體的形狀、密度,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及物體在液體中是否運動等因素無關。
1)聲現象
1.物理學是研究聲、光、熱、電、力等的物理現象。
2.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遞聲音。
3.聲音的三大特性:
①音調: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越快,音調越高。
②響度: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體的材料和結構決定,不同物體的音色不同。
4.人們聽到聲音的基本過程:
①鼓膜的振動 → 聽小骨及其他組織 → 聽覺神經→ 大腦
②頜骨、頭骨 → 聽覺神經 → 大腦
5.聲音的作用:傳遞信息和傳遞能量(能舉例說明)
6.凡是影響人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的聲音都是噪聲。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dB;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dB;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 dB。
(2)物態變化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單位:攝氏度( ℃ ) 規定:冰水混合物的溫度 —— 0℃ ; 沸水的溫度 —— 100℃
2.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常用的液體有水銀、酒精、煤油等。
3.溫度計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溫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沒在液體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三讀:
○1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2讀數時玻璃泡不能離開液面;
○3讀數時眼睛要與溫度計液柱上表面相平。
有很多同學在復習八年級下學期物理時,因為之前沒有做過系統的知識總結,導致復習時整體效率不高。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下學期物理重要知識點歸納整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八年級下學期物理重要知識點歸納
一、力
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2)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
注: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指物體的運動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變或二者同時改變,或者物體由靜止到運動或由運動到靜止。形變是指形狀發生改變。
2.力的概念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一切物體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須是物體之間相互接觸才能產生,比如物體間的推、拉、提、壓等力,但有的力物體不接觸也能產生,比如重力、磁極間、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符號是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二、牛頓第一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
(1)內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
(2)牛頓第一定律不可能簡單從實驗中得出,它是通過實驗為基礎、通過分析和科學推理得到的。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速度大小的改變)和
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
如果沒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個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越長
6、力產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
7、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二、彈力
1、彈力
①彈性:物體受力時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叫彈性。
②塑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形變后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性質叫塑性。
③彈力: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受到的力叫彈力,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
彈力產生的重要條件:發生彈性形變;兩物體相互接觸;
生活中的彈力:拉力,支持力,壓力,推力;
2:彈簧測力計
①結構:彈簧、掛鉤、指針、刻度、外殼
②作用:測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長量就越長。
1、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
(1)一個力的產生一定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且同時存在。
(2)單獨一個物體不能產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發生在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也可以發生在不直接接觸的物體間。
2、判斷力的存在可通過力的作用效果來判斷。
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
(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運動狀態的改變是指物體的快慢和運動方向發生改變)。
舉例:用力推小車,小車由靜止變為運動;守門員接住飛來的足球。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舉例:用力壓彈簧,彈簧變形;用力拉弓弓變形。
3、力的單位:牛頓(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稱為力的三要素。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畫力的示意圖。在受力物體上沿著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線段的長表示力的大小,這種圖示法叫力的示意圖。
6、彈力。
(1)彈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不受力自動恢復原來形狀的特性;
塑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不受力不能自動恢復原來形狀的特性。
(2)彈力的定義: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E⑹原理:當固體的形狀是柱體時,壓強也可以用此公式進行推算。
以上就是八年級下物理知識點總結的全部內容,1、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注意:(1)一個力的產生一定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且同時存在。(2)單獨一個物體不能產生力的作用。(3)力的作用可發生在相互接觸的物體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