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日? ..那么,生物多樣性日?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生物的多樣性條約》于1993年正式開始實行。每年的5月22日被稱為“國際生物的多樣性日”。《生物多樣性公約》誕生于1992年地球首腦會議(也叫“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是第一份全球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協定。全世界已有180多個國家成為《生物的多樣性條約》的締約國。
12月29日是1995年聯合國大會決議形成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但是后來已改為每年的“5月22日”。
是大學的社團嗎?此活動常規有以下組成部分:宣傳(文字資料、圖片、視頻等以介紹相關知識為主);倡議(文字、圖片、漫畫、手工作品等以提高意識為主);活動(主題文藝活動——可角色扮演、主題團隊活動、主題演講活動等以重在參預為主)。
就看你們的人力、財力和精力了。
2001年為“生物多樣性與外來入侵物種管理2002年為“林業生物多樣性” 2003年為 “生物多樣性和減貧-對可持續發展的挑戰”2004年為“生物多樣性:全人類食物、水和健康的保障”2005年為“生物多樣性——變化世界的生命保障”2006年,聯合國將其確定為“國際沙漠和荒漠化年”。作為對此的響應,生物多樣性公約于1月9日宣布,5月22日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將以“保護干旱地區的生物多樣性”為主題。 2007年為“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 2008年為“生物多樣性與農業” 2009年為“外來入侵物種” 2010年主題為“生物多樣性就是生命,生物多樣性也是我們的生命”。 希望能幫到你。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為了保護全球的生物多樣性,1992年在巴西當時的首都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153個國家簽署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1994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29日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以提高人們對保護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的認識。2001年將每年12月29日改為5月22日。
中國加入《生物多樣性公約》已有14年,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通過制定法律、法規和規劃,實施就地和遷地保護,中國的生物多樣性得到了有效保護、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 截至2006年底,全國共建立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2395個,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15%。初步形成了類型比較齊全、布局比較合理、功能比較健全的全國自然保護區網絡。這些自然保護區使中國75%的陸地生態系統、
88%的野生動物、65%的高等植物和絕大多數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都得到有效保護。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關的法律法規,基本形成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法律體系。
中國要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格局中。環保總局副局長吳曉青說,現有的17個具有全球保護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大多分布在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要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完善區域政策和績效評價的重要內容,依法禁止建設產生污染和破壞的項目,其他建設項目在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時要把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作為重要內容,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政府投入,在這些地區優先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c.5月22日
從1995年起,聯合國將每年的12月29日確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2001年根據第55屆聯合國大會第201號決議,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由原來的每年12月29日改為5月22日。
以上就是生物多樣性日的全部內容,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