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重生之大生物學家 超級生物學家重生 都市之大生物家 超級大植物學家 超級大生物學家
雪曼將軍樹(巨杉的一種)
樹齡:3200年
底部以上握搜高度:83.8米
地面周長:31.3米
底部最大直徑:11.1米
平均樹冠闊度:32.5米段野歷
樹干估計脊猜體積:1487立方米
樹干估重:1121噸
總估重量:2800噸
最近,美國科學家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它是生長在密執安州的橋鏈一株巨型真菌,比海洋的藍鯨和加州的巨型紅杉還要大。這種真菌和學名叫“密環菌屬球敏悶孫莖”,巨大而有惡臭。
據《自然》雜志和報道說,它是一株單株巨罩談型真菌,占地達38畝,重約100噸,估計已生存了1500年到10000年。
這個學名為奧氏蜜環菌(Armillariaostoyae)的巨型真菌是在1998年被發現的,它的出現刷新了世界最大生物的紀錄,而在此前,人們公認世界最大的生物是33.5米長、200噸重的藍鯨。按照生長速率估計,這個巨型蘑菇是年齡應該為2400歲,但科學家猜測,它的實際年齡可能有8650歲——地球上年齡最大的生物之一。 一個由森林學家組成的團隊在俄勒岡州東部統計致病真菌的數量時,意外發現了這個體積超大的“蘑菇”。他們采集了一些樣品,與實驗室培養的真菌比對,看它是否由多個相同的個體組成,并用DNA指紋技術分析它的遺傳性質,確定組成它的每個成員的大小。奧氏蜜環菌是造成桑根朽病(armillariarootdisease)的直接原因,美國個加拿大的很多松樹就是生了這種輪圓病,慢慢枯朽而死。一般說來,真菌會沿著樹根生長,伸出菌絲并分泌很多消化酶。但奧氏蜜環菌有獨特的生長方式:延伸菌根,連接食物源與菌體,然后迅速向外生長。優勢基因的結合,再加上穩定的環境,使得這種巨型真菌可以在幾千里保持活力。加拿大生化學家梅龍史密斯(MyronSmith)說:“奧氏蜜環菌確實是一種奇怪的真菌,總的來說,憑借強大的菌絲網絡,它可以長得無限大。”蜜環菌得名的原因是,它們具有黃色的圓蓋和帶有甜味的菌體。實際上,科學家首次發現巨型真菌實在1992年——一種學名為Armillariabulbosa的真菌占地15公頃。梅龍-史密斯曾在多倫多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他和同事是在一個闊葉林里發現15公頃大的真菌的。史密斯回憶:“我們當初并不是為了發現什么奇異的東西,只是為了觀察不同的真菌,然后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鑒別不同種類的真菌。”后來,史密斯利用最新出現的生物技術,比對了多個真菌的基因后,他發現,闊葉李桐敏林中的Armillariabulbosa真哪枝菌竟有1500多歲,重量至少不下100噸!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生物學家拉-克羅斯(LaCrosse)說:“人們知道這些真菌很大,卻不知道它們為什么能長這么大。在真菌學史上,rmillariabulbosa絕對是最大的一種真菌,而且可能會永遠保持世界最大生物的紀錄。”但很快,科羅拉多大學的特里-肖(TerryShaw)又在威斯康星的西南部發現了更大的真菌——一種奧氏蜜環菌,占地600公頃。2003年,又一位美國科學家發表報告稱,他發現了2384公頃大的真菌。這些超級真菌的出現,讓人們重新開始討論一位問題:是什么組成了這些巨無霸?美國科學家沃爾克說:“巨型生物都由相同遺傳性質的細胞組成,它們可以相互交流,共同執行一些復雜功能。”藍鯨、超級真菌、6615噸重的歐洲顫楊都符合沃爾克對超大型生物的定義。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平常吃的蘑菇也是一種大型生物:一個農場每年可以收獲幾十噸蘑菇,但這些長在塑料蓬中蘑菇,都具有相同遺傳性質!沃兒克說:“實際上,對于真菌而言,體積巨大是一種很平常的事情。只是人類從未發現這一點。”(環球科學)
路易·巴斯德(法語:Louis Pasteur,1822年12月27日-1895年9月28日),法國微生物學學家、化學家、微生物學的奠基人之一。以否定自然發生說(自生說)及倡導疾病細菌學說(胚種學說)和發明預防接種方法而聞名,為第一個創造狂犬病和炭疽的疫苗的科學家。被世人稱頌為 “進入科學王國的最完美無缺的人”。他和費迪南德·科恩以及羅伯特·科行滑赫一起開創了細菌學,被認為是梁棗微生物學的奠基者之一,常被稱為“細菌學之父”。2005年,法國國家二臺舉行了“最偉大的法國人”的評選活動,檔渣臘結果巴斯德名列第二位,僅次于夏爾·戴高樂。
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 (1822年7月22日-1884年1月6日)是“現代遺傳學之父(father of modern genetics)”,是遺傳學的奠基人。1865年他通過豌豆實驗,發現了遺傳規律、分離規律及自由組合規律。
托馬斯·亨特·摩爾根(Thomas Hunt Morgan,1866-1945) 是美國著名進化生物學家,遺傳學家和胚胎學家。發現了染色體的遺傳機制,創立染色體遺傳理論, 是現代實驗生物學奠基人。于1933年由于發現染色體在遺傳中的作用, 贏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目前是藍鯨
藍鯨是須鯨中最大的一種,最長者是1904到1920年間捕于南極海域的一頭雌鯨,長33.58m,體重170噸。
大小比較藍鯨是曾在地球上生活過的最大動物。來自恐龍時代所知的最大的生物是中生代的阿根廷龍,阿根廷龍估計有90噸(100短噸)。最大的藍鯨有多重還不確定。大部分的數據取自20世紀上半葉南極海域捕殺的藍鯨,數據由并不精通標準動物測量方法的捕鯨人測得。有記載的最長的鯨為兩頭雌性,分別為33.6米(110英尺3英寸)和33.3米(109英尺3英寸)。但是這瞎兄些測量的可靠性存在爭議。美國國家海洋哺乳動物實驗室(NMML)的科學家測量到的最長的鯨長度為29.9米(98英尺),大概和波音737或三輛雙層公共汽車一樣長。
藍鯨的頭非常大,舌頭上能站50個人。它的心臟和小汽車一樣大。嬰兒可以爬過它的動脈,剛生下的藍鯨幼崽比一頭成年象還要重。在其生命的頭七個月,幼鯨每天要喝400升(100美國加侖)母乳。幼鯨的生長速度很快,體重每24小時增加90公斤(200磅)。
由于藍鯨巨大的體積,我們不能直接稱它的體重。大部分被捕殺的藍鯨都不是整頭上稱的,捕鯨人在稱重之前將其切成磨檔襲合適的大小。因為血液和其它體液喪失,這種方式低估了藍鯨的體重。即使這樣,有記載27米(88英尺6英寸)長的鯨重達150-170噸(160-190短噸)。NMML的科學家相信30米(98英尺)長的鯨估計會超過180噸(200短噸)。目前蠢芹NMML科學家精確測量過的最大的藍鯨重達177噸(197短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