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物理原理的小制作?1.簡易放大鏡(凸透鏡原理)在紙上挖出一個洞,然后在洞上面貼上透明的薄膜(塑料袋或者保鮮膜都可以),在薄膜上滴一滴水。這樣就完成了。把放大鏡放到書上的字看看效果 2.不倒翁(重力原理)將乒乓球劈成2半,使用其中一半,在其底部黏上橡皮泥(量不要太多),封閉上部開口處(任意造型,不要太重),那么,有關物理原理的小制作?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車超重報警器
工作原理:
利用重力能使彈簧變型的原理,讓重力使彈性電鍵接通從而啟動報警器。
制作材料:
音樂集成電路一塊,導線若干,喇叭一只,電池若干,電鍵一只,硬紙板,小膠輪四只,膠水紙等。
制作方法:
1、 組裝好報警器;
2、制作好汽車模型;
3、把組裝好的報警器隱藏在汽車模型里;
4、用導線連接好報警器與電鍵即成。
二、自動給水器
一、工作原理
利用大氣壓自動控制出水量從而達到自動給水的目的。
二、制作方法
材料準備:
1000ml可樂瓶一個,礦泉水瓶一個,直徑0.5厘米的塑料管40厘米。
組裝步驟:
1、在礦泉水瓶蓋處鉆2個直徑0.5厘米的孔。
2、把塑料管截成長30厘米作定位水管、10厘米的為供水水管,分別插入,其中一條長的插至瓶底,另一條至瓶口。
3、把可樂瓶取其底部10厘米出裁下作接水盆,在接水盆上、下各鉆一個直徑0.5厘米的孔。
4、給水管插入下孔,定位水管插入下孔。
5、用鐵線把供水瓶和接水盆連接固定即成。
三、聲、光嬰兒報尿器
一、工作原理:
利用電子觸摸片的感應性能來控制音樂集成塊和指示燈,從而產生聲、光報尿的功效。
二、制作方法:
材料準備:
電池2對、音樂集成塊、電子觸摸片、指示燈、電線若干、方形紙盒一個、模擬小尿片一塊等。
原理:將做好的滾筒放在平整的地面上較用力向前滾動,在滾動前進時,筒內的皮筋發生形變產生了彈性勢能,這是動能轉換為彈性勢能的過程。
當滾筒停下來時,動能全部轉化為彈性勢能,此時皮筋的彈性形變最大。很快,滾筒又向反方向加速前進,因為彈性勢能開始釋放并轉化為動能。
當彈性勢能趨于零的時候,也就是筒內的皮筋不再纏繞的時候,由于慣性的存在,筒還要繼續滾動一段距離,這時皮筋又會發生形變,將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當滾筒停下來后又向相反的方向滾動,如此反復。
由于在能量轉換過程中存在著耗損(筒與地面的摩擦及空氣阻力等因素),滾筒在經過幾次往復運動后,最終還是要停下來。
擴展資料
彈性的本質是可逆性。應用于彈性材料的力將能量轉移到材料中,在將能量轉移到其周圍環境之后,能夠恢復其原始形狀。然而,所有材料對于它們可以承受的變形程度都有限制,而不會破壞或不可逆地改變其內部結構。
因此,固體材料的特征包括通常在應變方面的彈性極限的規格。超過彈性極限,材料不再以彈性能量的形式儲存在其上進行的機械作業的所有能量。
物質內或物質內的彈性能量是構型的靜態能量。它對應于主要通過改變核之間的原子間距離而存儲的能量。
一、瓶內吹氣球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兩根:紅色和綠色、氣球一個、氣筒
操作:
1、用改錐事先在瓶蓋上打兩個孔,在孔上插上兩根吸管:紅色和綠色;
2、在紅色的吸管上扎上一個氣球;
3、將瓶蓋蓋在瓶口上;
4、用氣筒打紅吸管處將氣球打大;
5、將紅色吸管放開氣球立刻變小;
6、用氣筒再打紅吸管處將氣球打大;
7、迅速捏緊紅吸管和綠吸管兩個管口;
8、放開紅色吸管口,氣球沒有變小;
講解:
當紅色吸管松開時,由于氣球的橡皮膜收縮,氣球也開始收縮。可是氣球體積縮小后,瓶內其他部分的空氣體積就擴大了,而綠管是封閉的,結果瓶內空氣壓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氣球內的壓力,這時氣球不會再繼續縮小了。
二、能抓住氣球的杯子
材料:氣球1~2個、塑料杯1~2個、暖水瓶1個、熱水少許
操作
1、 對氣球吹氣并且綁好
2、 將熱水(約70℃)倒入杯中約多半杯
3、 熱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來
4、 立即將杯口緊密地倒扣在氣球上
5 、輕輕把杯子連同氣球一塊提起
講解
1、杯子直接倒扣在氣球上,是無法把氣球吸起來的。
2、用熱水處理過的杯子,因為杯子內的空氣漸漸冷卻,壓力變小,因此可以把氣球吸起來。
三、會吸水的杯子
材料:玻璃杯(比蠟燭高)1個、蠟燭1支、平底盤子1個、打火機1個、水若干
操作
1. 點燃蠟燭,在盤子中央滴幾滴蠟油,以便固定蠟燭。
原理:加熱銅管,螺旋部分熱氣朝一個方向流動,加熱后的氣體體積膨脹,噴出的速度大于冷氣進入的速度,再有反沖現象旋轉起來。
制作方法:
1、從一個鋁飲料罐開始,從底部切下1/3形成一個小杯。
2、然后仔細地彎曲尖銳的邊緣,用鉗子卷曲,形成一個整潔的邊緣。不要太擔心整潔,因為它不會影響發動機的運行。
3、我們還要在罐子的底部壓一個大的凹痕,因為我們想把蠟燭放在那里。我們在罐子的側面再打兩個整齊的洞,使他們相互面對。這些洞將支撐我們的銅管。
4、接下來,我們放蠟燭。在蠟燭的周圍,我們放一些皺巴巴的鋁箔紙,使蠟燭保持在中央。
5、現在我們用在做蒸汽船中同樣的方法做銅管線圈。然而,這一次我們彎曲銅管的末端來對應穿孔。最開始做起來有點困難,但很快就做會好的。這個版本中,我們給引擎增加了額外的線圈,但這個不是必須的,并不是為了提高發動機的性能
6、接下來我們彎曲銅管的末端,使他們形成直角。每一端彎相反的,這樣當它被放在水中,引擎啟動后可以旋轉。
7、最后一個圖片顯示了運轉中的蒸汽機。用一根蠟燭,它就可以每秒旋轉一圈。
初中生可以嘗試以下適合的物理小實驗:
1.風車實驗:制作一個簡易的風車,通過吹氣或用風扇吹風,觀察風車的轉動情況,并探究風的力量對物體的影響。
2.磁鐵實驗:使用磁鐵吸引不同材料,如鐵、銅、鋁等,觀察它們的吸引力大小,并探究磁場的性質。
3.水的沸騰實驗:在鍋中加熱水,觀察水在不同溫度下的沸騰現象,并探究水的沸點與氣壓的關系。
4.光的折射實驗:將光線從一種介質射入另一種介質,如將光線從空氣射入水中,觀察光線的折射現象,并探究光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關系。
5.音的傳播實驗:使用兩個杯子和一根繩子,制作一個簡易的電話,通過拉動繩子傳遞聲音,觀察聲音的傳播過程,并探究聲音的傳播方式。
6.重力實驗:使用不同重量的物體,如石頭、書本等,觀察它們在同一高度下的下落速度,并探究重力對物體的影響。
7.電磁感應實驗:使用電池、導線和磁鐵,制作一個簡易的電磁感應裝置,觀察電流的產生和磁場的變化,并探究電磁感應的原理。
這些實驗既簡單易行,又能夠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科學思維,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以上就是有關物理原理的小制作的全部內容,原理:將做好的滾筒放在平整的地面上較用力向前滾動,在滾動前進時,筒內的皮筋發生形變產生了彈性勢能,這是動能轉換為彈性勢能的過程。當滾筒停下來時,動能全部轉化為彈性勢能,此時皮筋的彈性形變最大。很快,滾筒又向反方向加速前進,因為彈性勢能開始釋放并轉化為動能。當彈性勢能趨于零的時候,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