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知識?第一節 認識靜電 一、靜電現象 了解常見的靜電現象,如靜電的產生,包括摩擦起電、接觸起電和感應起電。二、物質的電性及電荷守恒定律 物質由分子、原子組成,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組成,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電荷守恒定律說明任何孤立系統的電荷總數保持不變。分析靜電現象,那么,高一物理知識?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人教版(1)
動力學的兩類基本問題主要包括:
已知物體的受力情況,確定物體的運動情況。關鍵在于利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出物體的加速度,再根據題意使用運動學公式解決速度、位移等。
已知物體的運動情況,推斷或求出物體所受的未知力。同樣關鍵在于求出加速度,進而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確定合外力。
注意點包括:
分析問題時,應重視力與運動的關系,通過加速度這座橋梁,進行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的分析。
處理力變化的物體時,要分段進行分析,每一段根據初速度和合外力確定運動情況。力變化后,可能影響其他力,如彈力變化引起滑動摩擦力變化。
關于超重和失重現象理解如下:
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不隨重力變化,僅由加速度方向決定。加速度向上時為超重現象,加速度向下時為失重現象。
物體處于超重或失重狀態與速度方向無關,關鍵在于加速度方向。
完全失重狀態時,所有由重力產生的現象消失,如單擺停擺、天平失效等。
易錯現象有:
忽略彈力變化對摩擦力的影響。
不審題導致對物理過程分析錯誤。
混淆超重和失重的概念,誤認為重力增加或減少。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人教版(2)
功的概念與計算:
功是力對物體做功的結果,力與物體位移方向一致時做正功,垂直時不做功,相反做負功。
物理高一期中考試前的知識點如下:
1、力學部分:理解力的定義,掌握力的三要素,如大小、方向、作用點,理解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會運用二力平衡條件解題。理解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掌握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理解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知道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理解重心的概念,會求重心。掌握四種基本相互作用。
2、運動學部分:理解位移的概念,掌握位移公式及其應用。掌握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概念及計算方法,知道它們在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應用。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義,掌握加速度與速度變化量的關系。
3、波動學部分:了解機械波產生的條件,知道簡諧波產生的條件。理解橫波和縱波的概念,知道它們的特點。理解相位和周期的關系,知道它們的應用。掌握簡諧運動的基本特征,理解簡諧運動的能量和振幅。
4、機械能部分:掌握動能和動能定理,知道動能變化與哪些因素有關。理解重力勢能的含義,會求重力勢能、重力勢能變化量。理解彈性勢能的含義,會求彈性勢能。掌握功能關系,會用能量觀點解題。
5、電場部分:了解電場的基本性質,知道電荷在電場中所受的電場力的方向、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高一物理基礎知識
1、速度Vt=Vo+at 2.位移s=Vot+at2/2=V平t= Vt/2t
3.有用推論Vt2-Vo2=2as
4.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5.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6.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二、力(常見的力、力的合成與分解)
(1)常見的力
1.重力G=mg (方向豎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k:勁度系數(N/m),x:形變量(m)}
3.滑動摩擦力F=μFN {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數,FN:正壓力(N)}
4.靜摩擦力0≤f靜≤fm (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fm為最大靜摩擦力)
5.萬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6.靜電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7.電場力F=Eq (E:場強N/C,q:電量C,正電荷受的電場力與場強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為B與L的夾角,當L⊥B時:F=BIL,B//L時:F=0)
9.洛侖茲力f=qVBsinθ (θ為B與V的夾角,當V⊥B時:f=qVB,V//B時:f=0)
注:(1)勁度系數k由彈簧自身決定;
(2)摩擦因數μ與壓力大小及接觸面積大小無關,由接觸面材料特性與表面狀況等決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視為fm≈μFN;
(4)其它相關內容:靜摩擦力(大小、方向);
(5)物理量符號及單位B:磁感強度(T),L:有效長度(m),I:電流強度(A),V:帶電粒子速度(m/s),q:帶電粒子(帶電體)電量(C);
(6)安培力與洛侖茲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則判定。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有:基本概念、運動圖象、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一、 基本概念
速度物理意義:表示物體位置變化的快慢程度。平均速度: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同。
瞬時速度:與速率的區別和聯系 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標量。平均速度=位移/時間,平均速率=路程/時間。瞬時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時速率,加速度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程度。
方向:與速度變化量的方向相同,與速度的方向不確定(或與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 運動圖象(只研究直線運動)
1、x—t圖象(即位移圖象)
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始位置。
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靜止,曲線表示物體作變速直線運動。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圖象(速度圖象)
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速度,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曲線表示物體作變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發生變化)。
縱坐標表示速度。縱坐標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縱坐標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加速度的方向。面積表示位移。橫軸上方的面積表示正位移,橫軸下方的面積表示負位移。
一二樓的: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3662783.html?fr=ala0
四樓的:http://hi.baidu.com/xujianmin123/blog/item/9f0906f4abf47767ddc47459.html
高一主要講力和運動,前面的樓上的都復制得干干凈凈了...幫他們總結起來
主要課本上的知識點你從這兒看,包括定義等等
http://wenku.baidu.com/view/3343866a561252d380eb6eaf.html
速度方面的知識點:高中物理‘加速度’,一般都是指‘勻加速度’,即,加速度是一個常量
1、加速度a與速度V的關系符合下式:V==at,t為時間變量,
我們有
a==V/t
表明,加速度a,就是速度V在單位時間內的平均變化率。
2、V==at是一個直線方程,它相當于數學上的y=kx(V相當于y,t相當于x,a相當于k)
數學知識指出,k是特定直線y=kx的斜率,
直線斜率有如下性質:
(1)不同直線(彼此不平行)的斜率,數值不等
(2)同一直線上斜率的數值,處處相等(與y和x的數值無關)
(3)直線斜率的數值,可以通過y和x的數值來求算:
k==y/x
(4)雖然k==y/x,但是,y==0,x==0,k不為零。
以上就是高一物理知識的全部內容,4.當物體從某種特征到另一種特征時,發生質的飛躍的轉折狀態叫做臨界狀態。 5.極限分析法(預測和處理臨界問題):通過恰當地選取某個變化的物理量將其推向極端,從而把臨界現象暴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