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物理盧希庭答案?解:(1) 在活體有機體中14C/12C=1.2×10-12,12C在此過程中無變化。設12C的原子數為N12,死亡t時間后14C原子數為N 則N0/N12=1.2×10-12;Nt/N12=6.98×10-14;Nt=N0×e^(-λt); → t=2.35×104a;(2)由測量精度σ=1/√(N_c )=7%(N_c為總計數),那么,原子核物理盧希庭答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進入微觀領域后,就不能再放心地使用我們在宏觀世界以及經典物理中常用的關于粒子的大小、體積、形狀等的概念了。盡管我們仍會時常不自覺地在微觀世界里使用這些概念,但一定要認識到這些概念在量子力學里幾乎是沒有意義的,時而提到也不過是為了敘述方便。要盡量以全新的觀念來思考問題:一個要點就是,量子力學中微粒的位置成為概率性的,粒子的體積和形狀則因此變得模糊到沒有什么意義的地步。因為位置都難以確定,由無數個位置確定的“粒子的邊界”自然更是難以確定,而沒了可明確辨認的邊界,又如何界定體積與形狀呢?有時粒子的大小就用它的德布羅意波長來表示,有時又把基本粒子(比如電子和夸克)看作無體積的點粒子。這種“隨意性”也說明了體積及形狀的概念在微觀世界的無意義。 盡管日常語言無法精確地描述奇異的微觀世界,但我們所熟悉的語言還只有日常語言;微觀世界我們從未真正的體驗過,所以我們沒有微觀語言。目前最好的語言就是數學公式的推演了,而一切描述性的關于微觀圖像的說法都是似是而非的。但是既然我們不能很專業地只討論數學,那我們還是要使用一些形象化的日常語言盡力對微觀世界進行一些一鱗半爪式的描述。以下的描繪肯定不是精確的,但有一定的啟發性。
核物理研究之所以受到人們的重視得到社會的大力支持,是和它具有廣泛而重要的應用價值密切相關的。幾乎沒有一個核物理實驗室不在從事核技術的應用研究。有些設備甚至主要從事核技術應用工作。
同位素示蹤
核技術應用主要為核能源的開發服務,如提供更精確的核數據和探索更有效地利用核能的途徑等;另外,同位素的應用是核技術應用最廣泛的領域。同位素示蹤已應用于各個科學技術領域;同位素藥劑應用于某些疾病的診斷或治療;同位素儀表在各工業部門用作生產自動線監測或質量控制裝置。
加速器及同位素輻射源已應用于工業的輻照加工、食品的保藏和醫藥的消毒、輻照育種、輻照探傷以及放射醫療等方面。為了研究輻射與物質的相互作用以及輻照技術,已經建立了輻射物理、輻射化學等邊緣學科以及輻照工藝等技術部門。
由于中子束在物質結構、固體物理。高分子物理等方面的廣泛應用,人們建立了專用的高中子通量的反應堆來提供強中子束。中子束也應用于輻照、分析、測井及探礦等方面。中子的生物效應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快中子治癌已取得一定的療效。
離子束的應用
是越來越受到注意的一個核技術部門。大量的小加速器是為了提供離子束而設計的,離子注入技術是研究半導體物理和制備半導體器件的重要手段。
核物理的話,國內形勢一般,因為現在核能安全的問題,所以短期內不太容易發展起來。不過,現在做核物理的人數也不是很多,所以競爭也不激烈。國內核物理比較強的是蘭州大學,四川大學,工程物理研究院,近代物理所,應用物理所,幾個單位側重方向都不同,可以以后了解下。
1 電子,中子,質子等粒子有“形狀”這個概念嗎?根據它們的空間尺度,物質波的性質應該表現得很明顯了。因不確定性的存在,還能觀測他們的外在形態嗎?如果有形狀,也應該是完美的“球”吧?
2 自旋。粒子的自旋是怎么觀測到的?直接觀測還是間接測量,還是理論的研究。既然“旋”,就應該有個旋轉周期。那么這個周期是多少,什么時間級別的?(10的負幾次秒)每種粒子的自旋周期一樣嗎?實在想不出自旋為1/2的粒子是怎么自旋的?怎么能轉兩圈才能和不轉一樣。這種現象只能用數學語言描述嗎?
3 電荷的本質。電荷實質是什么?好象在弦理論中看到過。說是空間中弦的扭曲。還是什么性質的不平衡啊。然后就有了吸引與排斥。
還有引力本質。宇宙中的四種力怎么統一起來是什么意思?是研究到最微觀的尺度,他們的根源是一種機制導致的嗎?四種力怎么統一起來?
本人不是搞物理的,只是出于興趣。問的問題盡量表達明白。沒說清楚也請各位不要見笑。希望朋友們用自己的話回答,不要摘抄。謝謝大家。
哈哈 樹袋熊 子龍 宇筠鋒,我等到你們~
我是核院的,原子核物理其實不需要弄真題啊,你只要把書多看幾遍,一定把一些基本概念記住能夠寫出來,還要記一些基本的公式,把課后習題做一遍就ok啦。
根據我上課和考試的經驗總結一下復習方向,教材用的是
《原子核物理》修訂版 盧希庭高等教育出版社
重中之重章節:5,6,7,8(三大衰變,一個殼模型)
重點復習章節:1,2,5,6,7,8,9,11
其他章節了解一下。最后兩章可以不看。
以上就是原子核物理盧希庭答案的全部內容,《原子核物理》是2001年原子能出版社北京圖書發行部的圖書,作者是盧希庭。 本書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原子核物理學這門學科的基本內容,并對亞核子物理、天體物理以及核輻射測量等作了簡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