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匹克化學競賽?那么,奧林匹克化學競賽?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參賽人員構成
每個國家隊由四名學生組成,這些學生應為非化學專科的普通中學的正規學生。并且有二名老師或教育工作者陪同競賽學生,他們還作為競賽的國際評判員。
主辦國要準備四種譯文(英語、法語、德語和俄語)的競賽題,陪賽老師把題目譯成本國語言。同時,由于各國化學課程存在差別,在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前幾個月,主辦委員應提供模擬試題。
競賽內容與時間安排
競賽分為理論和實驗兩部分。競賽一共兩天,理論部分4 - 5小時,隔一天后再進行實驗部分競賽,約4小時。參賽者最高分100分,其中理論部分60分,實驗部分40分。根據所得分數,通常有3 - 5個一等獎,較多的二等獎和三等獎。
競賽基本要求中的知識點分級
化學論題有分類,知識點分為不同組,如組2的論題是許多中學化學大綱里有的(若大綱里沒有,預期各國應向參賽學生介紹);組3的論題是大多數中學化學大綱里沒有的。主辦國出的預備題不必涉及第一和二組論題,但對第二組論題應開具細目。并且本大綱的一級知識水平大致與Nuffield O - 水平吻合,二級知識大致與Nuffield A - 水平吻合,三級知識大致為大學本科低年級知識水平。知識點的分級旨在明確競賽前參賽選手需要記憶多少知識作為解題的基礎,但競賽試題中也可能出現超綱知識來考核選手現學現用、把握和應用新知識的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
競賽歷史
1942年波蘭一中學女教師與一中學女學生發端組織奧林匹克化學競賽。1968年波、匈、捷三國組織第一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國1984年舉行1984年度全國青年化學競賽,1987年參加第19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其后年年參賽。1988年在中國廈門舉辦全國化學冬令營,其后年年在各地舉辦。1994年中國化學會因籌辦國際競賽將冬令營命題下放到承辦單位,1995年7月在中國北京舉辦第27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1997年中國化學會收回每年10月初賽試題的命題權,1997年公布競賽章程與競賽大綱,1999年底至2000年初中國教育部與中國科協確定五學科競賽管理辦法,2005年中國化學會修改競賽章程與競賽大綱。
**
以上就是奧林匹克化學競賽的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