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基團表?1、按原子的序數由大到小順序排列,同位素中質量數高的排前面。例如在H、F、Cl、Br中,(a)Br>(b)Cl>(c)F>(d)H。2、如果是多原子基團,第一個原子相同時,則依次比較與該原子相連接的第二個原子,第二個相同時再比較第三個,依此類推。3、那么,化學基團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鹵素:加堿水解,然后硝酸酸化,加硝酸銀,看沉淀:白色Cl、淺黃Br、黃色I(F不行~~)醇羥基:加Na,緩慢反應,加堿和碳酸鈉不反應;插入灼熱的氧化銅絲,有刺激氣味出來就是醇(醇被氧化成刺激的醛);加盧卡西試劑(濃鹽酸和氯化鋅),有沉淀就是醇(有時需要加熱)酚羥基:加三氯化鐵,紫色(酚的特異性反應);加堿反應,加碳酸氫鈉不反應醛基:土倫試劑(銀氨溶液)銀鏡反應,斐林試劑和本尼迪克試劑(都是銅離子)產生氧化亞銅磚紅色沉淀羧基:加碳酸氫鹽,反應高中就這些了吧……
常用表面活性劑親水基、親油基的基團數
親水基團 基團數 親油基團 基團數
SO4Na 38.7 —CH— 0.475
COOK 21.1 —CH2— 0.475
COONa 19.1 CH3— 0.475
—N(叔胺) 9.4 *CH— 0.475
酯(山梨醇環) 6.8 —CF2— 0.87
酯(自由) 2.4 —CF3 0.87
COOH 2.1 —CH2—CH2—CH2—O— 0.15
—OH 1.9 —[CH2—CH(CH3)—O]— 0.15
—O— 1.3
—OH(山梨醇環) 0.5
—(CH2—CH2—O)— 0.33
根據取代基團對第二個基團取代進入苯環的難易不同可將基團分為活化基和鈍化基,其中活化基使苯環活化,取代更易
順序有難到易:—O-(后面橫線是上角標,不會打),
—NR2,—NH2,—OH,—OR,—OCOR,—NHCOR,—C6H5,—CH3
電負性是化學鍵中電子云分布的特性,它反映了原子對鍵合電子的吸引力。在常見的有機和無機基團中,電負性大小排序如下:
NR3的電負性最高,由于氮原子的高電負性,它能強烈吸引與之結合的電子,因此NR3具有較強的吸電子能力。接下來是NH4,雖然氨根整體上是正電的,但氮的電負性使其仍排在前列。
-NO2、-CN和-COOH也屬于較強的吸電子基團,NO2由于含有氧原子,-CN因其碳氮雙鍵,而-COOH的羧基中氧原子同樣增加了其電負性。然后是-F、-Cl、-Br和-I,鹵素原子的電負性逐漸減弱,但依然比大部分非鹵素基團更高。
-OCH3和-OH是極性較強的官能團,盡管它們都含有氧,但-OH由于氫氧鍵的影響,電負性稍強于-OCH3。-NH-CO-CH3和-C三鍵CR表明氨基、酮基和碳碳三鍵的電負性次之,其中后者由于共享電子對的分布,電負性相對較低。
-C6H5和-CH=CH2代表苯環和乙烯,它們的電負性介于中間,而-C6H5的吸電子能力更強一些。最后,烷基和甲基基團(-CH3、-CH2CH3、-CH(CH3)2、-C(CH3)3)的電負性逐漸減弱,-COO-H(羧酸根)的電負性則因氧原子而高于烷基。
總的來說,基團的電負性受原子種類和化學鍵結構的影響,吸電子基團通常具有較高的電負性,而斥電子基團則相反。
先比第一個原子大小:I>Br>...>C>D>H
第一個相同的情況下比較這個原子上連的基團。先從最大的開始比較,相同時再比第二個。如果這一級還是完全相同,在比較第二級中最大的那個相連的基團,方法和前面一樣。
遇到雙鍵和三鍵,當做連著兩個(三個)相同的基團。
比如說甲酰基和羥甲基,第一個都是碳,第二個甲酰基連著兩個氧,羥甲基只有一個,所以甲酰基大于羥甲基。如此。
更詳細的可以看《基礎有機化學》,邢其毅,裴偉偉,徐瑞秋,裴堅,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上就是化學基團表的全部內容,活化基就是能活化苯環,促進苯環上鄰對位上的取代反應的官能團!常見的活化基團:-O負離子,-NR2,-NHR,-NH2,-OH,-OR,-OCOR-CH3!根據我的經驗,一般只含單鍵的是活化基!我有機化學還是不錯哈 完整的次序表在我書上有一頁多,我手機打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