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西語文高考答案?高考語文修改病句真題 1.【2017新課標Ⅰ卷】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A.根據本報和部分出版機構聯合開展的調查顯示,兒童的閱讀啟蒙集中在1-2歲之間,并且閱讀時長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的。B.為了培養學生關心他人的美德,我們學校決定組織開展義工服務活動,那么,2017江西語文高考答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隨堂演練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給畫線句用“/”斷句。
季文子相宣成①,無衣帛之妾②,無食粟之馬。仲孫它諫曰:“子為魯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馬不食粟,人其以子為愛,且不華國乎!”文子曰:“吾 亦 愿 之 然 吾 觀 國 人 其 父 兄 之 食 粗 而 衣 惡 者 猶 多 矣 吾 是 以 不 敢 人 之 父 兄 食 粗 衣 惡 而 我 美 妾 與 馬 無 乃 非 相 人 者 乎 且 吾 聞 以 德 榮 為 國 華 不 聞 以 妾 與 馬。”
(《國語·魯語》)
【注】①宣成:指春秋時期魯宣公和魯成公。②妾:指婢女。
解析:本句中“然、矣、而、無乃、乎”等虛詞給我們很好的幫助,在解決了這些之后,再找主賓:“其父兄”“吾”“人之父兄”等又幫助我們確定在哪里斷句。
答案:吾亦愿之/然吾觀國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惡者猶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惡/而我美妾與馬/無乃非相人者乎/且吾聞以德榮為國華/不聞以妾與馬
參考譯文:季文子任魯宣公和魯成公相國,沒有一個穿絲綢衣服的婢女,沒有一匹吃糧食的馬。仲孫它勸諫他說:“您擔任魯國的上卿,輔佐了兩代國君,婢女不穿綢衣,馬不吃糧食,人們或許會認為您是吝嗇的,況且這樣也使國家不光彩啊!”文子說:“我也愿意那樣。
6月7日,2017高考拉開帷幕,第一天考查語文和數學兩門科目。
2017年是“新高考”第一年。那么,今年的高考試題命制的總體思路為何,是否突出了高考的育人功能和建設核心價值觀的使命,是否做到了強化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的考查、強調高考的選拔功能和教學引導作用,是否做到了著力提高命題質量,突出高考的公平性和科學性?
科學實施命題設計,落實立德樹人
教育部考試中心相關負責人指出:“2017高考語文的命題重點,是以提高語用水平、塑造思維品質的關鍵能力標準,以提升審美境界、涵育人文精神的學科素養標準,以加強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核心價值標準,推動立德樹人教育任務的實現。”
“2017年高考語文把立德樹人貫穿于命題工作全過程,突出高考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彰顯語文科在高考科目體系中所獨具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優勢功能。”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分析。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全國卷3道寫作試題的命制均突出了高考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全國Ⅰ卷作文“中國關鍵詞”,引導考生用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他們所認識的中國,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專家分析,“試題意在引導考生正確認識中國特色,認清世界和中國的發展大勢,向外國青年‘講好中國故事’。
2017年的江蘇高考語文試卷揭曉之后,學生們雖然普遍反映試卷較為平穩,但感覺還是有難度,下手做起來不很順暢,特別是作文不好把握。總體感覺試卷整體上平穩,保持了高考試卷結構上的延續性。
今年的高考試卷特點
一、試卷結構基本穩定,略有變化
(一)試卷的結構、分值保持穩定
江蘇試卷2017年各部分的分值也一樣,結構也基本一樣,發生變化的只有一個地方:詩歌鑒賞分值雖然仍是11分,但題目由以往的3道變成2道,每道題的分值也隨之增加,考生的得分差距或許有所拉大。而2017年和2016完全相同。
所以,整份試卷在結構和各部分的比分上均與2016年一致,學生自然有種熟悉的感覺,而這樣的穩定,也有利于考生們的正常發揮。
(二)四篇閱讀題目沒有偏題怪題,但也有靈活性
閱讀題目在思考方向和問法的設置上沒有刻意地標新立異,這使學生覺得試卷很穩定。
兩篇現代文的閱讀傳承性尤其明顯,比如《一個圣誕節的回憶》一文,設置的四個題目:13.結合情節,簡要分析小說中“我的朋友”生活狀態。(6分)14.文中畫線句表達了“我”什么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4分)15.小狗奎尼在小說中多次出現,簡析其對人物刻畫的映襯作用。(4分)16.請探究小說結尾的表達效果(6分)
13題是依據文本情節對人物生活狀態進行分析,第14題對人物情感分析,15題是對多次出現的物象作用分析,題干特別強調對人物刻畫的映襯作用分析。
不是啊有閱讀有選擇題還有語言運用作文
選擇題社科文3道文言文3道病句成語等3道共9道單選27分
閱讀散文人物傳記小說中會出現兩篇,各都有一道選擇題然后就是客觀題
文言文翻譯兩道共10分
古詩文閱讀一道選擇題一道客觀題共10分
隨著2017年高考語文科目的結束,家長和考生最想知道的無非是高考語文試題的答案,下面我為大家提供2017年全國高考試卷一的試題和答案,供家長和學生們參考,祝愿應屆高考學子取得理想的成績。
5.小說以“渴”為中心謀篇布局,這有什么好處?請簡要說明。(5分)
答案:以“渴”為中心謀篇布局,更能形象地表現眾人在生命危急時刻的高貴品質,也有力地烘托了主題
6.小說以一個沒有謎底的“美好的謎”結尾,這樣處理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結合作品進行分析。(6分)
答案:這樣的結尾給讀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間。意味雋永,讓讀者在讀完文章之時,能夠掩卷常思,給人以深刻的人生思考
以上為2017高考全國卷一部分試題及答案,僅供參考。
以上就是2017江西語文高考答案的全部內容,教育部考試中心相關負責人指出:“2017高考語文的命題重點,是以提高語用水平、塑造思維品質的關鍵能力標準,以提升審美境界、涵育人文精神的學科素養標準,以加強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核心價值標準,推動立德樹人教育任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