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過渡時期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如何理解過渡時期 新中國過渡時期是指什么 我國過渡時期是指什么時候 過渡時期階段特征概括
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起草的關于總路線的宣傳提綱上,把黨在過皮野渡時期的總路線進一步完整準確地表述為:“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共產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鄭升是燃叢喊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
過渡時期指的是由一個階段逐漸發展而轉入另一個階段的時期,我國的過渡時期是指1949年到1956年。
我國過渡時期又分為兩個階段:1949年到1952年,是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初步發展時期。1953年到1956年,是社會主義工業化和三大改造時期。
中國過渡時期總路線1953年制定,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造并舉,也就是三大改造和一五計劃。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檔皮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行吵差任務。
中國過渡時期總路線的特點
過渡時期總路線的特點是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碰派主義改造同時并舉,以工業化為主體,三大改造為兩翼,二者是相互適應,相互促進,協調發展,這條總路線的實質是改變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為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
我國的過渡時期是、1949——1956年。
1、1949——1952年,是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初步發展時期。
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主要矛盾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國各族人民與國民黨殘余勢力之間的矛盾。
主要任務是完成民主革命遺留的任務;隨著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逐步成為國內的主要矛盾
2、1953——1956年,是社會主義工業化和三大改造時期。
這一時期,主要任務是進行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同時,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前握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以解決當時國內主要矛盾,推動中國社會向前發展。
工業化是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和目的;社會主義改造是工業化不可缺少的條件和手段。這兩方面互相聯系,互相促進,互相制約,體現了發展生產力和變革生產關系的有機統一。
擴展資料:
新民主主義社會經濟上的特點來說,新民主主義的五種經濟成分分別為:
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個體經濟、私人資大腔本主義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
在滾悔衫新民主主義社會的五種經濟成分中,有兩種經濟成分是向社會主義經濟過渡的形式。
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是個體經濟向社會主義集體經濟過渡的形式,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是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向社會主義國營經濟過渡的形式。
新民主主義社會主義主要經濟成分有三種:社會主義經濟、個體經濟和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國營經濟居于主導地位,個體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絕對優勢。
參考資料:-社會主義過渡時期
是指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時期,具有新舊握雀弊社會交替時期的特征。
過渡時期總路線的特點是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以工業化為主體,三大改造為兩翼,二者是相互適應,相互促進,協調發展。這條總路線的實質是改變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為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
過渡時期的結果
第一階段:經濟恢復時期,完成民主遺留問題時期。(1950-1952年底)
1、1950年平抑全國物價和統一財段族經工作取得決定性勝利
2、1952年底,國民經濟恢復與發展。
第二階段: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1953-1956)
1、1953年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
2、1953年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展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逐步進行三大改造
3、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歲絕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4、1956年基本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基本建立。
社會主明或廳義過渡時期是指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團李過渡的時期,具有新舊社會交替激隱時期的特征。
特征:
1、政治上:反動殘余勢力被徹底消滅,新生的人民政權日益鞏固。
2、經濟上:由國營經濟領導的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社會主義成分不斷取得勝利,三大改造完成后,社會主義制度建立,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期階段。
過渡時期總路線是中國共產黨在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到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一階段中的總路線。
早在全國解放前夕,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就提出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問題,到1952年底,國民經濟恢復任務已基本完成,根據毛澤東的建議,黨中央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了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作為過渡時期各項工作的指南。
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報》發表的慶祝國慶四周年的口號中,正式公布了這條總路線,即“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
結果
第一階段:經濟恢復時期,完成民主遺留問題時期。(1950-1952年底)
1、1950年平抑全國物價和統一財經工作取得決定性勝利。
2、1952年底,國民經濟恢復與發展。
第二階段: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1953-1956)
1、1953年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
2、1953年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展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逐步進行三大改造
3、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4、1956年基本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基本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