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小學數學優秀10分鐘微課教案 微課8分鐘一等獎數學 優秀微課片頭10秒 微課8分鐘一等獎 小學數學適合做微課的內容
六年級數學下冊《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科書第25頁例5
教材分析:圓柱的體積是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節內容,圓柱在日常生活中是經常遇到的幾何形體。這一部分的內容教學,是有利于學生的空間觀念的發展,也是為了進一步應用幾沖茄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教法:本節內容的教學對象是六年級的學搏桐生,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學了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的體積,他們對體積有了一定的理解。這節課主要通過基判坦他們之前的基礎上,把沒有學過的圓柱的體積轉換為學過了的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來學,在這個的教學過程中,我采用洋蔥學院動畫微課來完成過程。
教學目標:1.探索并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
2.經歷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發現過程,體驗比較分析歸納發現的學習方法。
3.感受數學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重點、難點:重點: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
難點:理解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ppt.、洋蔥學院動畫微課圓柱的體積(上)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引導學生回顧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長方體體積公式=長*寬*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可以用統一公式“底面積*高”
2.給學生出示一個圓柱的物體,讓學生找出圓柱的底面、高、側面。底面、側面各是什么?怎么求它的面積?
3.復習圓的面積推導過程,再利用長方體的面積公式推導圓的面積公式。
二.探究新知
1.圓柱體積的意義。
回顧以前學過的知識,體積表示是什么?學生思考,最后總結:一個圓柱所占空間的大小就是這個圓柱的體積。
2.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通過我們對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回顧,可以發現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都等于底面積×高。
學生思考:現在有一個比賽滅火比賽,狗蛋和鐵錘同學分別做出了一個圓柱形水桶,狗蛋做的圓柱形水桶底面積S比較大,鐵錘同學做的圓柱形水桶比較高h,他們在那里都說自己水桶比較大,應該拿自己的去比賽。現在想一下,怎么幫他們選擇。
學生交流相互交流、討論。
播放洋蔥學院動畫微課。
組織學生認真觀看。
通過觀看引導學生們得出結論: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底面積就等于圓柱的底面積,長方形的高就是圓柱的高。
3.學生獨立書寫公式,然后相互討論、交流。
通過圓柱的體積轉換為長方體的體積過程,指名同學匯報: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小結:在計算圓柱的體積過程中,如果已經知道圓柱的底面半徑、直徑或周長,那么要先算出底面積,再求體積。
板書設計
三.鞏固練習
1.洋蔥學院的隨堂小測
2.教科書第25頁,做一做的第一題,第二題
一、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微課是一種短小精悍的數字化微學習資源,短小是它的外在特征,而內容精選,設計精新,講解精致,制作精良才是它的內在特征。因此在選題時要要圍繞教學的重點、難點、疑點、熱點四個核心要點來選擇。也就是說,不是重點的內容,不選。而是要將那些考試中的易考點、易錯點,或是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難以掌握的重點、難點作為選題。《小數除以小數計算方法》《長方體棱長之和的計算方法》等計算類教學。其次微課是以為載體,用連續的動態畫面來呈現、表達信息的。所以,好的微課選題要能充分利用媒體的傳播優勢,善于運用圖像、聲音兩大通道傳播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發揮微課的優勢和作用。比如《圓錐的體積計算》、《軸對稱圖形的認識》等,這些選題都是屬于使用價值較高的選題。
二、精心設計教學流程。
一節微課一般在5到10分鐘之間,受時間的限制,微課所包含的內容必定是有限的。因而,在設計微課時,切入課題要簡潔明了,直奔主題;重難點的設計也要清晰i直觀,讓學生能夠通過5到10分鐘的學習能夠快速掌握某方面的知識;總結環節簡明扼要,提綱攜領。如本文例,《認識軸對稱圖形》設計如下:
環節一激趣倒入,揭示課題:出示一組制作精美的軸對稱圖形的圖片,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軸對稱圖形。用時約40秒。
環節二圍繞目標,提出問題逐步引導、引發思考、概括提升:怎樣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用時約4分鐘。
環節三:教學回顧與小結,提出新的問題,引發新思考和行動。用時約30秒。
三、 錄制清晰。
的錄制直接影響到聽課者的的學習興趣,因此在錄制錄制的過程中要畫面清晰、聲音動聽。如教師要特別注意語速、語調,聲音的質量也會影響觀看微課的心情。適當看鏡頭,與觀眾有眼神交流;在講授的過程中教師可充分利用鼠標的拖、點配合解說,也可適當使用畫筆功能突出教學的重難點。
微課從最初作為一種新興教學資源類型,隨著我國實踐與研究的不斷深入,已經逐步運用到中小學教學中,將具有十分廣闊的教育應用前景。對教師而言,我們應掌握微課制作技巧,把微課資源的優勢充分挖掘并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這也能夠有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二年級數學下微課教案課件4篇
二年級數學老師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多換位思考,了解學生的想法,并以學生為中心。作為一名二年級數學老師,不妨在課前寫一篇二年級數學教案,它對你的工作有許多幫助。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二年級數學下微課教案課件”,下面我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二年級數學下微課教案課件篇1
教學目標:
1. 通過“買鮮花”的問題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3. 引導學生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能正確地進行除加、除減兩步式題的計算。
4.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1. 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2. 引導學生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能正確地進行除加、除減兩步式題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揭題
(一)復習鋪墊:(出示題目)
1. 計算:
40+6×8 70-5×4
2. 一枝玫瑰花5元,一枝康乃馨3元。
根據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二)創設情境,聊天導入
現在已經是春天了,小草發芽了,花兒開了,又是一年新的開始,小刺猬也有了一個新的生意,瞧,它的鮮花店開張啦。(出示教材情景圖)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1. 讓學生觀察圖片,提問:你能找出哪些數學信息?
2. 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剛才我們對花店里的花的情況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現在你能根據圖上的數學信息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 大家提了這么多的數學問題,如果要解決這個數學問題:
一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我們要知道什么條件?
4. 針對第一種方法,重點講述:在一個算式里,如果既有減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為什么先算除法,再算減法?(意義上來多說。)重點強調。
5. 買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一共要花多少錢?
解決或老源這個問題,我們要知道哪含櫻些條件?
在大部分學生計算好以后,組織匯報。
6. 及時總結:
在一個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我們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組織智力大闖關:
第一關:(分男女生比賽)
4+24÷8 5-8÷4
72÷8-3 36+81÷9
45+8×4 80-6×8
指名學生說運算順序,叫6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
第二關:森林醫生:書上練一練:3題。
第三關:解決問題:書上練一練:1、2題。
四、小結評價布置預習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學會了什么?
二年級數學下微課教案課件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三種角的特點,會辨認直角、鈍角、銳角,能夠尺子畫角。
2、滲透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能在生活中找出三種角。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交流探索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通過與直角比較辨認銳角和鈍角。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老師穿西服(很多角)出現在課堂上,今天老師帶了一個我們以前學過的數學知識來到教室里,這個老朋友就在老師的衣服上,請你仔細觀察。
1、讓學生角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都有些什么特點。
2、
二、觀察主題圖
1、請學生觀察主題圖。你看到了什么?有角嗎?在哪里。
2、除了我們認識過的過的直角,還有什么些什么樣子的角?
三、體會比較鈍角和銳角
1、請你用衫態身體來表示出這些角來。
2、用三角板的直角比較一下主題圖上這些角,你發現可以把圖上的這些分分成幾類?
3、這些比直角要小的角書上把它們叫作什么角?比直角要大的這些角叫什么角?
4、那你能用紙折出銳角嗎?你怎么知你折的角就是銳角?讓學生邊比邊說。
5、折出鈍角
6、找出生活中的三種角。
7、完成39頁第1題。
四、動手畫角
1、動手試畫,你是怎么樣畫角的。要注意什么。
2、根據老師的要求畫角。
五、完成39頁第2題。
六、用三角板拼出鈍角,看誰拼的多。
二年級數學下微課教案課件篇3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所學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得到整理和鞏固。
(二)培養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三)通過教學,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積極思維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分析數量關系和正確選擇解題方法,是復習中的重點和難點。
教具和學具
寫有練習題的翻轉小黑板或幻燈片。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啟發談話:同學們已經學習了不同數量關系的幾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這節課在同學們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一下復習。
(一)想一想,議一議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都學習了哪些不同數量關系的應用題。請同位同學互相議一議、說一說。(可給5分鐘時間)
在同學們說的基礎上,教師出示一題。如:
“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又買來45袋,食堂現在有多少袋面粉?”
(二)分析解答,變換條件和問題
師說:這是剛才同學們在討論中講的一題,哪位同學能從條件入手分析這道題的數量關系,并說出解答方法?
同學們經過認真思考,大部分學生能做出正確解答。
40-16=24(袋) 24+45=69(袋)
答:現在還有69袋面粉。
接著,教師啟發學生改變題目的條件和問題,變為我們已經學過的其他數量關系的應用題,并能做出相應列式解答。學生由于有討論的基礎,又在教師不斷啟發和鼓勵下,因此很多同學能做出正確變換。
變換1.食堂有40袋面粉,第一星期吃了16袋,第二星期吃了17袋,還剩多少袋?
答:還剩7袋。
變換2.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剩下的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面粉?
列式:40-16=24(袋) 24÷8=3(袋)
答:平均每天吃3袋面粉。
變換3.食堂原有面粉30袋,又買來16袋計劃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
列式:40+16=56(袋) 56÷8=7(袋)
答:平均每天吃7袋。
變換4.食堂原有面粉40袋,又買來16袋,如果每天吃7袋,可以夠吃幾天?
列式:40+16=56(袋) 56÷7=8(天)
答:可以吃8天。
變換5.食堂有面粉40千克,吃了4袋,每袋裝9千克,還剩多少千克?列式:9×4=36(千克) 40-36=4(千克)
答:還剩4千克。
變換6.食堂原有面粉40袋,第一天吃了6袋,第二天吃的和第一天同樣多,還剩面粉多少袋?
……這樣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越編興趣越高,他們所學的應用題得到全面的復習。
(三)分析、比較、判斷
題目進行變換時,教師可有目的地將變換的每一道題有計劃地寫在表格里,以便于學生觀察、思考、比較。
題目變化后,教師可逐個提出如下問題讓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回答。
1.每道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是什么?
2.請學習較好的學生從每個應用題的條件或問題入手或出發,試著分析解題思路。
3.每道題在解答時,先算哪一步?為什么?
4.這幾道題有什么共同特點?有什么不同?(共同特點:都是三個已知條件,一個問題;都是先算中間問題,再算最后要求的問題。不同之處是數量關系不完全相同,所以解題方法也不同)
在學生觀察、思考、比較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小結出解答兩步計算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1)讀題理解題意,弄清題里的條件和問題。
(2)分析解題思路,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列出正確算式,算出結果。
(4)寫出答案,再檢查一下做得有沒有錯誤。
最后教師再強調指出: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關鍵是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防止死記硬背,靈活選擇算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四)鞏固提高
1.第一組練習(要求說出解題思路,提出中間問題)
(1)有46張紙,出墻報用了14張,剩下的紙平均分4次用完,每次用幾張?
(2)學校里原來有7棵楊樹,又栽了6棵楊樹,死了3棵,現在有多少棵楊樹?
(3)食堂買白菜45千克,午飯吃了12千克,晚飯又吃了15千克,還剩多少千克?
2.第二組練習題(要求先自己小聲分析數量關系,再列式解答)
(1)二年級一班有22個男同學,20個女同學。每7個同學一組,全班可以分成幾組?
(2)前進小學買1個足球和4個皮球一共用了42元。買1個足球用了18元,每個皮球多少元錢?
(3)修花池要用94塊磚,第一次搬來36塊,第二次搬來38塊,還要搬多少塊?(用兩種方法解答)3.第三組練習(要求補充條件,成為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1)“小熊貓”商店,共有98只氣球,________,現在有多少只氣球?
(2)手工組做了38輛紙坦克,送給幼兒園中班7輛,________, 還剩幾輛?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應用題復習課,是通過復習使學生對所學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得到整理和鞏固,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因此從課堂設計上注意引導學生參與,通過回憶討論把學過的應用題一一列舉出來,再經過分析、解答、變換對已經學過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結構特點更加清楚,又通過分析、比較、判斷等教學活動,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不同數量關系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達到提高解答應用題能力的目的。
二年級數學下微課教案課件篇4
教學目標
(一)通過對兩種解題方法的比較,學生對兩種方法的區別與聯系更加清楚,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
(三)滲透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靈活運用兩種解題方法,選擇解題方案。
難點:正確分析數量關系,選擇方案。
教具和學具
寫有練習題的幻燈片和幻燈。
教學過程設計
(一)做一做,說一說
“一個縫紉組運來98米布,做兒童服用了48米,做嬰兒裝用了45米,還剩多少米?”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并動筆做在課堂練習本上(用兩種方法解答),教師課堂巡視,然后請兩名學生板演(每人一種方法)。
學生甲98-48=50(米) 學生乙 48+45=93(米)
50-45=5(米)98-93=5(米)
學生解答后,教師可請學生先分析數量關系,再解題思路和每個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二)設疑激發興趣
教師談話:剛才這道題同學們用兩種方法進行了解答,很好!但是在實際中我們一般只要求同學用一種方法解答,那么這里就有一個方法的選擇問題,就是選擇比較簡便的解答方法,怎樣選擇呢?下面請同學們研究兩道題,請你分別選擇一種簡便方法進行解答。
1.光明小學藝術小組做了96個風車,送給第一幼兒園16個,第二幼兒園38個,還剩多少個?
2.媽媽給小紅買了一雙鞋25元,又買了一雙襪子5元,給售貨員50元,請你算一算應該找回多少元錢?
經過認真思考審題后,大部分學生第一道題選擇第一種方法解答,如下:
96-16=80(個) 80-38=42(個)
答:還剩42元。
第二道題選擇第二種方法解答,如下:
25+5=30(元) 50-30=20(元)
答:應該找回20元。
學生解答后,教師又請同學分別選擇算法的依據和解題思路及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義以加深對兩種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識別能力,教師可再出一組題讓學生獨立選擇方法做。
3.王老師買口琴用了48元,買笛子用了36元,給售貨員100元,應該找回多少錢?
4.河里有40只鴨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這時河里有多少只鴨子?教師要求同學全體動筆,列式計算解答。教師課堂巡視,尤其要照顧一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是否也掌握了。最后請中、下等水平學生說一說解答過程。
(三)鞏固發展
1.食堂有38筐蘿卜。午飯吃了9筐,晚飯吃的蘿卜的筐數跟午飯同樣多,還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種方法解答,并比較哪種方法簡便)
請同學們做在課堂練習本上,然后分別請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如:學生可能做出如下幾種解法。
學生完成后,教師請同學分別選擇算法的依據和解題思路,對于用簡便方法解答的學生要給予鼓勵。
2.鉛筆每支4角錢,小剛買了3支,給售貨員5元錢,應找回多少元錢?請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在課堂練習本上。
(同學們可能做出以下幾種方法)
學生完成后,進行訂正,并請同學們敘述每種解法的解題思路。同時在比較中指出解法二為最簡便解法。
(四)比較溝通聯系
通過上述幾道題的研究可讓學生討論一下兩種解答方法的區別與聯系(第一種解答方法是從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即兩次求剩余;先減去第一個數,再減去第二個數。第二種解答方法是減去兩個數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兩種方法雖然有所不同,但實質上是一回事,即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就等于從這個數里減去兩個數的和,其結果不變。這一知識是我們將要學習的減法性質),以加深對兩種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題能力。
(五)試著做一做
1.一支鉛筆4角錢,一塊橡皮2角錢,小華買了2支鉛筆,一塊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錢?
2.鉛筆每支4角錢,小紅有1元錢,要買3支,還差多少錢?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的應用題綜合練習課,重在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因此課堂設計從整體設計上注意: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在親自思考解答中比較兩種方法區別與聯系進而加深和理解兩種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題能力,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
執教者:廣靈016曹云鳳
教學內容: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教科書59頁10題.11題
教材分析:
減法的性質是一節概念課和解題課融合的教學課,是在學習了“加法運算律”和“連加的簡便計算”的基礎上認識并學習減法的性質。掌握減法的性質,對于學生在今后的簡便運算學習中至關重要。本節課以學生已有的運用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尺尺律進行簡便運算的知識為基礎,通過設置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樂園水球大戰活動為具體情景,讓學生認識減法的性質,并會用減法的性質進行簡便運算,體會減法的性質在簡便運算中作用,從而實現知識的提升。
學情分析: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對減法的性質在潛移默化中已經有模糊的認識,但由于其寫成字母的形式有些抽象,學生要靈活運用減法的性質進行簡便運算還有一定困難,針對這一問題,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經驗與數學知識相融合。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加深對加法運算律的理解桐困慎,使學生能靈活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2.結合游樂園水球大戰的具體情境,理解和掌握減法的性質,能運用減法的性質進行簡便計算。
3.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能熟練運用加法運算律和減法的性質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教學難點:運用加法運算律和減法的性質進行簡便運算。
教學準備:
洋蔥微課:(1)減法的運算規律(2)減法的性質(3)連減的簡便計算(上)(4)連減的簡便計算(下)(5)加減混合的簡便計算
教學環境:
本省小學四至六年級已于5月18日全面開學,故本課在學局敬校四年級教室進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加法競賽
出示練習九第6題,看誰算的又準確又對。
127+302354+103 89+125+11
238+402 417+305 257+35+65
通過以上計算發現運用加法運算律可以讓我們的計算更加簡便對不對呀,那你們知道減法中有沒有什么秘訣能夠讓我們的計算更加簡便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跟隨狗蛋的腳步探究減法的性質(板書:減法的性質)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1.播放洋蔥微課“減法的運算規律”
學生認真觀看微課,并完成中的問題。
2.觀看微課后,說一說中減法的規律是什么?
生1回答: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交換減數的位置,差不變。
有誰要補充什么嗎?
生2回答:用字母表示就是a-b-c=a-c-b.
同學們說的非常對,那快來用你學到的知識來挑戰幾道練習題吧。
3.挑戰洋蔥答題闖關
學生答題熱情高漲,正確率非常高。
4.播放洋蔥微課“減法的性質”
學生認真觀看微課,完成中的問題。
5.觀看微課后,說一說你從中學到的減法的性質是什么?
生回答:一個數減去兩個數,等于減去這兩個數的和。用字母表示就是
a-b-c=a-(b+c)
學習了減法的性質后,快來挑戰狗蛋的練習題幫助狗蛋和小錘贏取水球吧
6.挑戰洋蔥答題闖關
開火車完成練習題,正確率100%。
三、解題練習,應用規律
1.播放連減的簡便運算(上)(下)解題課,學生認真觀看學習運用減法的規律和性質來進行連減的簡便計算。在觀看過程中教師適時暫停讓學生用中的辦法完成中的題目并與中的答案進行比較。
2.完成連減的簡便運算后的練習題,開火車答題,使每個學生參與其中。
3.學習完連減的簡便計算那遇到更高級的加減混合怎么辦呢?不要急,我們接著跟著狗蛋往下看。
4.播放加減混合的簡便運算,學生觀看,尤其需要注意“帶著符號搬家”這一計算原則,在觀看后完成練習題。
5.布置作業
在作業本完成數學書練習九10.11題。
教學反思:
本節課,利用洋蔥學院的微課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學生熱情高漲,積極性很高。尤其課程中的難點,都可以通過微課解決。自青椒分科以來,申請了洋蔥助教活動,疫情期間利用洋蔥學院來給學生上網課,抓住學生注意力,像動畫片一樣上課,大部分學生都能緊跟教學進度,作業正確率也提高不少,在復學后,再次利用洋蔥來給學生上復習課,幫助學生回憶舊知,在復學測試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班級進步明顯,能在疫情上網課期間教師不能實時得到學生上課動態的情況下,不退反進,洋蔥學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感謝青椒學習活動,幫助農村孩子接觸到這么好的教學資源,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用好洋蔥學院,更好的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完整。根據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微課”的時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最長不宜超過8分鐘。因此,八分鐘的微課是完整的,相對于傳統的40或45分鐘的一節課的教學課例來說,“微課”可以閉螞隱稱之為“課例片段”或轎廳“微課例”物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