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生物?二、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后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第四節 生態系統 一、 生態系統的組成: 1、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2、 非生物部分:陽光、那么,初一上生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七上生物探究實驗的步驟如下:
探究水(非生物因素)對蚯蚓(某種動物)的影響。
1、用食醋和清水配制實驗用的混合溶液。將一條蚯蚓取出,放在紙板上。
2、用蘸有清水的濕棉簽擦拭蚯蚓體表,觀察蚯蚓的反應。
3、用蘸有混合溶液的濕棉簽擦拭蚯蚓體表,觀察蚯蚓的反應。
實驗結果:用清水擦拭蚯蚓體表后,蚯蚓沒有明顯反應;用混合溶液擦拭蚯蚓體表后,蚯蚓有明顯的不適反應。
實驗結論:上述結果說明水對蚯蚓生活有影響。
實驗在生物教學中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積極性。
學生實驗是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親自去體會生物中的奧秘,去驗證教材上的理論知識,去感受我們肉眼所感覺不到的東西,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助于生物課的整體教學。
更重要的是,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通過動手動腦,克服種種困難,最后獲得實驗成功,此時由學習成功的喜悅而產生興趣和學習的愿望轉化為一種熱愛科學的素質和志向。所以說,實驗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鞏固已學的知識,加速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學生實驗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直觀性,它將學生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使學生首先獲得感性認識。
初一上學期生物必備知識點有生物的特征、生物圈、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
1.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7)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病毒除外)。
2.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叫生物圈。
3.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生物的生活環境不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間,還包括存在于它周圍的各種影響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
4.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
(1)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2)生態系統由兩部份的組成:一是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二是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3)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生態系統中在一般情況下數量最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4)食物鏈和食物網: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
生物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之一,也是 中考的必考科目,所以同學們在初一的時候就要學好生物,打好基礎。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一上冊生物第一章知識點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1、光學顯微鏡,其結構及各部件功能:目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大***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鏡筒、轉換器***安放和調換物鏡***、載物臺、壓片夾、通光孔***光線通過***、遮光器***有大小不等光圈,調節光線強弱***、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調焦距,順流而下,逆流而上,前者升降幅度大,后者升降幅度小***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準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反光鏡***有平面鏡和凹面鏡兩面,調節光線亮度***、鏡臂、鏡柱、鏡座。
2、顯微鏡使用步驟:①取鏡和安放②對光③觀察④收鏡
3、顯微鏡成像時光的的途徑:光線→反光鏡→遮光器→通光孔→標本***薄而透明***→物鏡→鏡筒→目鏡→眼
4、從目鏡內看到物像是倒像,上下顛倒、左右相反。
放大倍數為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
放大倍數越大,視野中的細胞數目越少,體積越大,視野較暗。
光線較弱時,用大光圈和凹面鏡,光線較強時,用小光圈和平面鏡。
情況是在不斷的變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適應新的情況,就得學習。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1
第一章 周圍的生物世界
一、我們周圍的生物
1.生物:有生命的物體
2.生物的生命現象:①生物都有一定的結構(除病毒外都是由細胞構成);②都能夠由小長大(與細胞的分裂和細胞的生長有關);③都能新陳代謝;④生殖、遺傳、變異;⑤都有應激性;⑥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3.生物主要分為:植物、動物、微生物。地球上的植物大約有50多萬種,動物約有150多萬種。細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個體一般比較微小,結構簡單,但它們在自然界的分布卻十分廣泛。
二、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1.生態因素:環境中直接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
2.生態因素分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同種或其他種類生物。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溫度、空氣和土壤等。
3.光和溫度是影響生物生存的重要的非生物因素,水常常決定生物的分布。
4.生物的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通常都和其生存的環境相適應。
5.仙人掌的葉退化成刺可以減少水分的散失;綠色肥厚的莖,不僅可以儲存大量的水,還能代替葉進行光合作用;根系非常發達,能夠吸收沙漠深處的水分。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
第一章 認識生物
第一節 生物的特征
(1)需要營養(2)能呼吸(3)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5)能生長和繁殖(6)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細胞構成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節 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1.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
2.生態因素分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常見的非生物因素有光、溫度、水等。
3.科學家探究的一般過程:(1)提出問題(2)作出假設(3)制定計劃(4)實施計劃(5)得出結論(6)表達和交流
4.對照實驗: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對照實驗只能有一個變量。
5.對照組指兩個條件因素都處于自然狀態;實驗組指人為改變了某個條件因素。
6.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有:捕食、競爭、合作、寄生、共生等。
7.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環境影響生物,生物適應并影響環境。
第二節 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
1.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2.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等。
以上就是初一上生物的全部內容,初一上學期生物必備知識點有生物的特征、生物圈、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 生物能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