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新加坡英語口音嚴重嗎 新加坡英語化 對新加坡式英語的看法 新加坡英語和美式英語的區(qū)別 新加坡人獨特的英語
新加坡英語(Singlish)是一種英語方言,通用于新加坡,主要受到英國英語影響,但最近日益受到美國英語的影響。此外很多的詞匯、語法也借自福建話、廣東話、普通話和馬來語,有克里奧耳語(混合語)的特征。新加坡英語的發(fā)音也很獨特。
總論
早期英國殖民者於19世紀來到新加坡,并在當?shù)嘏d辦學(xué)校,新加坡英語便起源於英辦學(xué)校中。最早的新加坡英語很可能是一種洋涇浜語,簡伏兄是不會說英語的人在街頭說的一種混合語。其語法簡單,發(fā)音不穩(wěn)定,非英語成份很大,包括從印度英語、娘惹馬來語、漢語各方言等多個方面的影響。
隨著時間的推移,早期的洋涇浜語在新加坡社會各個層面推廣,并由新一代的新加坡人以母語的形式學(xué)習(xí),語音、語法、詞匯等逐漸定性,日趨成熟,最終脫離洋涇浜語的簡單和不穩(wěn)定性,成為一種完全成熟的英語方言。這一點和克里奧耳語(混合語)的發(fā)展過程相似,使新加坡英語也具有很多典型的克里奧耳語特征。但新加坡英語和英國英語畢竟相似,兩者尚可通話,所以仍可視為英語的一個分歧較大的方言。
與所有其他語言、方言一樣,新加坡英語不是一個完全統(tǒng)一的整體。受過教育和沒受過教育的人所說的新加坡英語并不一樣,正式和非正式場合所使用的新加坡英語也截然不同。一般來說,受過教育的人在正式場合所說的英語與英美所使用的正式英語大同小異,區(qū)別主要在語音上。而非正式場合所說的英語則有更多源于漢語、馬來語的詞匯、語法。為了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新加坡英語的特征,本條目將主要描述非正式的新加坡英語。
不僅如此,由于大多數(shù)新加坡人都會說除英語外至少一種語言,因而語碼轉(zhuǎn)換極為常見。如:當兩個福建裔華人交談時,一句話中可廳茄以摻雜著英語、華語、閩語等多種語言。但是同樣會說新加坡英語(但不會說閩語)的廣東裔華攔襲人、馬來人、印度人等就不能理解這句話的全部意義。所以,本條目將主要描述所有會說新加坡英語的人共有的語音、詞匯、語法特征,包括大家都能理解、應(yīng)用的非英語成分。由于這些非英語成分已經(jīng)擴大于整個會說新加坡英語的人群(無論他們會不會說這些成分的源語言),所以這些成分應(yīng)視為新加坡英語的一部分,而不是語碼轉(zhuǎn)換。
新加坡英語源于新加坡自有的洋涇浜語,所以和亞洲其他地區(qū)的洋涇浜語有許多相似之處,英美人聽了難免會覺得新加坡英語是一種“劣等英語”,而不是英語一個獨立的,已經(jīng)發(fā)展成熟的方言。同時,新加坡英語有許多英美英語沒有的特征,英美人容易覺得難懂、難聽。以上兩點均不利于新加坡在亞太地區(qū)的國際都市地位。因此,新加坡政府發(fā)起了“講正確英語運動”,鼓勵國民學(xué)說、多說以英美英語為標準的規(guī)范英語,同時要求廣播媒體只使用規(guī)范英語,學(xué)校教育也使用規(guī)范英語。然而,新加坡英語仍然是街頭、學(xué)校、社交的通用語言,而英美英語則不是。綜上所述,新加坡英語的現(xiàn)狀與上海話、福州話等漢語方言相似,沒有地位,但仍是通用的口頭語。
語音
新加坡英語的語音源于英國英語,同時也有很強的漢語、馬來語痕跡。
[編輯]
輔音
雙唇音 唇齒音 舌尖音 舌葉音 舌面中音 舌面后音 喉音
塞音 p b t d k g
塞擦音 t? d?
擦音 f (v) s (z) ? (?) h
鼻音 m n ?
邊音 l
半元音 w r j
一個框里有兩個音,則前為清音,后為濁音。 (參見國際音標)
一般來說:
清塞音、塞擦音 /p/, /t/, /k/, /t?/ 既可以發(fā)成送氣音,也可以發(fā)成不送氣音。不送氣清音在新加坡馬來人黨中尤其普遍。比如:英語pore的發(fā)音既可以近似普通話的“坡”(送氣清音),也可以近似普通話的“波”(不送氣清音),而bore的發(fā)音則近似于吳語中的“跑”或閩南話中的“無”(濁音)。
濁擦音 /v/, /z/, /?/ 的獨立性不穩(wěn)定。有一部分人發(fā)其他的音,如:very發(fā)bery,zero發(fā)gero。
齒間擦音 — /θ/ thin 及 /e/ then 與 /t/ /d/ 不分。/θ/趨于發(fā)成送氣極明顯的塞音[t?]。在字末的/θ/則發(fā)成唇齒擦音/f/,如path發(fā)成paff。
有一部分人不分 /l/ 和 /r/。
/l/ 作韻尾時容易硬腭化,元音化。這一現(xiàn)象在英美英語也有,不過在新加坡英語里更加突出。韻尾/l/在 /?/、/o/、/u/(一部分人包括 /?/)后脫落。如 pall = paw、roll = row、tool = two、pearl = per。(最后一條并非人人都有。)
和英美英語不同,新加坡英語的/n/和/l/不能自成音節(jié)。如taken /tek?n/和battle/b?t?l/不能發(fā)成英美英語的/tekn?/和/b?tl?/。
以元音開頭的單詞在實際發(fā)音時有喉塞音聲母。[?] 因此,新加坡英語中與英美英語不同,一個詞的韻尾不能接到下個詞上作聲母。如run out of energy在英美為run-nout-tof-venergy,在新加坡為run 'out 'of 'energy。
不在詞首或詞尾的塞音發(fā)延長音。這和日語促音和漢語入聲的發(fā)音很像。如better/b?t:?/,enter /?nt:?/,聽起來前一個音節(jié)較短,兩個音節(jié)之間有停頓:“beh - (頓) - ter”。
閃音 [?]取代夾在兩個元音之間的/t/或/d/。這個現(xiàn)象主要出現(xiàn)在新加坡印度人當中,和美國英語不約而同。
在一般語流中,所有的輔音韻尾都趨向于脫落,其中的塞音韻尾轉(zhuǎn)化為喉塞音[?]。如:Goodwood Park成為Gu'-wu' Pa' 。復(fù)數(shù)后綴 -s也因此經(jīng)常脫落。
在稍慢語流中,輔音韻尾不脫落,但清濁不分。如peace = peas、let = led。其中塞音只成阻,不爆破,和粵語、閩語、客家話中的入聲發(fā)音一致。
復(fù)韻尾(即有超過一個輔音的韻尾)中,第二個輔音(尤其是/t/、/d/)趨向于脫落。如:bent = Ben、act = ack、nest = Ness。
元音
單元音
前元音 央元音 后元音
高元音 i u
半高元音 e ? o
半低元音 ? ?
低元音 ɑ
雙元音
ai au ?i i? u?
新加坡英語元音和英國標準音元音有一對多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即一個新加坡元音對應(yīng)一個或多個英國元音。以下為一個典型的新加坡英語元音對應(yīng)表。 有一部分人/e/ /?/不分,day/dare同音。一部分人/i/ /?/、/?/ /??/、/ɑ/ and /?/都能分,bit/beet、fed/faired、luck/lark都能分清楚。甚至還有人模仿美國英語,在諸如bird、port等詞中發(fā)兒化音。
新加坡英語音位 對應(yīng)英國英語音位 例詞
/i/ /i/ meet
/?/ pit
/e/ /e?/ day
/?/ /?/ set
/?/ map
/??/ hair
/ɑ/ /ɑ/ car
pass
father
/?/ bus
/?/ /?/ mock
/?/ thought
court
/o/ /??/ low
/u/ /u/ room
/?/ put
/?/ - 見下文 /?/ bird
/?/ idea
better
/ai/ /ai/ my
/au/ /au/ mouth
/?i/ /?i/ boy
/i?/ /j?/ here
/u?/ /w?/ tour
/ju?/ /j?/ cure
/ai j?/ /ai?/ fire
/au w?/ /au?/ power
有兩個單詞不遵循上面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
flour /flɑ/ 面粉 (按規(guī)律:/flɑ w?/ = flower 花)
their /djɑ/ 他們的 (按規(guī)律:/d?/ = there 那里)
Flour/flower,their/there兩組英美英語同音,新加坡英語不同音。
一般來說,新加坡英語沒有諸如英美bit、but中的松元音,只有beat、boot中的緊元音。雙元音/ei/ day和/ou/ low完全轉(zhuǎn)化為單元音,其他雙元音發(fā)音也比較近似于漢語雙元音的發(fā)音,即:跨度較小,流動不太明顯。
同時,元音/?/在英美英語中取代非重音元音的現(xiàn)象,如accept、example等,在新加坡英語中比較少見。這主要是因為新加坡英語語調(diào)和英美英語完全不同。
閩南語中有鼻化元音,借入新加坡英語的借詞一般也保留。如助詞hor,發(fā)/h?~/。
語調(diào)
新加坡英語的語調(diào)和英美英語的語調(diào)有相當大的區(qū)別:
新加坡英語和漢語(尤其是漢語南方各方言)一樣,主要使用音節(jié)節(jié)奏,即每個音節(jié)的長短相同。而英美英語則使用重音節(jié)奏,即音節(jié)長短取決于輕重音。因此新加坡英語的語調(diào)聽起來類似于廣東話或福建話,每個字都像“蹦”出來的一樣。
新加坡英語的聲調(diào)非常鮮明,高低上下分明,陰陽頓挫,和漢語聽起來很相似,但和英美英語不同。而且一個句子的語調(diào)比較嚴格,每個字的高低都分得很清楚,一旦變化就會顯得不自然,這一點和英美英語也有區(qū)別,和講究聲調(diào)的漢語卻有相似之處。
[編輯]
一些新加坡英語中特有的詞匯
ah - 啊?
Ah Beng - 阿明:缺乏文化修養(yǎng)的華族男子
aiyah!(福建方言)或者aiyoh!(馬來語) - 哎呀/哎喲: 哦,不!
ang moh - 洋人(來自于閩南語中“紅毛”,初指荷蘭人)
boleh - 可以(馬來語)
COE (Certificate of Entitlement) - 擁車證(私人擁有汽車時必須取得該證件,價格昂貴)
CPF (Central Provident Fund) - 中央公基金
chop - 蓋圖章(來自于馬來語中的cap)
例子: "Immigration will chop your passport". (“移民局會在你的護照上蓋章。”)
hawker centre - 露天的食物中心,本地稱為“小販中心”
kiah su - 怕輸:爭先恐后的行為(閩南語「驚輸」)
makan - 吃(來自于馬來語)
HDB (Housing Development Board) - 建屋發(fā)展局,也指政府提供的廉價組屋
ISA - 內(nèi)部安全條例
Mindef - 國防部
MRT (Mass Rapid Transit) - 地鐵
NS - 國民服役(義務(wù)兵役)
PAP - 人民行動黨
SAF - 新加坡武裝部隊
shiok - 酷!(福建方言)
ulu - 鄉(xiāng)村、邊遠地區(qū)
wah! - 哇!(福建方言)
語法
新加坡英語的語法以英國英語為基礎(chǔ),同時接受了漢語、馬來語等亞洲語言的深遠影響。因此,新加坡英語的語法和英美英語非常不同,更近似于亞洲語言。但由于新加坡、教育、媒體所使用的英語是以英美英語為標準的規(guī)范英語,所以在正式場合,新加坡人一般上會盡量避免使用新加坡英語的句法,轉(zhuǎn)而使用英美英語。
話題語
與漢語、日語相似,新加坡英語非常重視話題語。所謂話題語,就是句子中的已知部分,同時定義句子的意義范疇。漢語和新加坡英語都趨向于把話題語放在句首,如以下例句中加重部份就是話題語:
This country weather very hot, one. — 這個國家天氣很熱。(話題語為地點)
Yesterday got so many people! — 昨天人真多!(話題語為時間)
Play soccer he very good. — 踢足球他拿手。(話題語為范圍)
That person there cannot trust. — 那邊那個人信不過。(話題語為賓語)
以上的話題語雖然在句子中的角色不同,句型卻完全相同。在英美英語中,話題語就沒有這種特殊地位,使用的句型也不一樣:
In this country, the weather is very hot. — 在這個國家,天氣很熱。(加介詞)
Yesterday, there were so many people! — 昨天,人真多!(加停頓)
As for playing soccer, he's very good. — 在踢足球方面,他拿手。(為現(xiàn)在分詞,并加介詞)
That person there cannot be trusted. — 那邊那個人不能被信過。(賓語做主語,需使用被動語態(tài))
和漢語一樣,新加坡英語的話題語可以省略,而英美英語則不行:
Not good one lah. — (這個)不好的啦。
Cannot liddat go one lah. — (你)不能這么去的啦。
How come never show up? — (他)怎么沒來?
I like badminton, dat's why go play every weekend. — 我喜歡羽毛球,所以(我)每個周末都去打。
He not feeling well, so decide to stay home and sleep. — 他覺得不舒服,所以(他)決定呆在家里睡覺。
名詞
受漢語影響,名詞不需要加眾數(shù)后綴,也不需要加冠詞:
He can play piano. — 他會彈鋼琴。
I like to read storybook. — 我喜歡看故事書。
Your computer got virus one, is it? — 你的電腦是不是有病毒?
句子中有其他表示眾數(shù)的形容詞(如several、both等)時,一般上會加眾數(shù)后綴:
He got several apples. — 他有好幾個蘋果。
[編輯]
動詞“To be”
新加坡英語副詞 very、so、not等代替to be、not to be的用法,與漢語用法相仿:
This house very nice. — 這個房子很好看。
You so stupid! – 你真笨!
That car not worth the money. — 那輛車不值。
-ing 可以獨立作進行體,不需加to be,相當于漢語“在”、“正在”:
How come so late in the night you still playing music, ar? — 怎么這么晚了你還在放音樂啊?
You looking for trouble, is it? — 你是不是在找岔兒啊?
其他省略to be的用法,如直接加介詞:
His house in Ang Mo Kio. — 他家在宏茂橋。
一般來說,to be在名詞、人稱代詞后省略(I、he、she除外),在從句或指事代詞(this、that)后保留。
過去時
不規(guī)則動詞、以t、d結(jié)尾的動詞,一般都加過去時:
I went to Orchard Road yesterday. — 昨天我去了烏節(jié)路。
He accepted in the end. — 他最后還是接受了。
其他輔音結(jié)尾的規(guī)則動詞,一般不加過去時:
He talk for so long, even I ask him stop also never stop. — 他講了那么久,連我叫他停,都不停。
若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有持續(xù)性,一般不加過去時:
When I was young, ar, I go to school every day. — 我小的時候啊,每天都上學(xué)。
When he was in school, he always get good marks one. — 他上學(xué)的時候,成績一直都不錯。
Last night I mug so much, so sian already. — 昨天晚上我復(fù)習(xí)了那么半天,都快煩死了。
新加坡英語可以用助詞already或liao(后者讀低調(diào),相當與閩南語中「料」,即「用盡」之意) 以表示狀態(tài)的改變,但是不能表示持續(xù)或重復(fù)的狀態(tài),和漢語的句尾助詞“了”和“過”基本一樣:
He throw it liao. — 他扔掉了。
Aiyah, cannot wait any more, must go oreddy. — 哎呀,不能再等了,得走了!
I eat liao. — 我吃過了。
Yesterday, dey go there oreddy. — 昨天他們已經(jīng)去過了。
This new game, you play liao or not? — 這個新游戲你玩過了沒有?
Ah Song kena sai oreddy, then how? — 阿松惹麻煩了,怎么辦?
否定句
否定句和英美英語一致,即在助動詞后加not,在其他動詞前加don't(或其他形式)。
但由于復(fù)韻尾的部分脫落,don't中的/t/一般不發(fā)音,/n/甚至在造成韻腹/o/鼻化之后也跟著脫落,最后/o/的鼻化成為否定句的標志:
I do (/d?/) want. — 我不要。(沒聽清楚鼻化/o/的話,就容易聽成:“我當然要!”)
同樣因為韻尾/t/的脫落,can(會、能)的肯定和否定形式之間的區(qū)別完全在元音上:
I can /k?n/ do this lah. — 我會做啦。
I can't /kɑn/ do this lah. — 我不會做啦。
Never在英美英語中是“永不”的意思,但在新加坡英語中有一個特別的用法,和漢語中的“沒”(即完成體否定式)相同:
How come today you never hand in homework? — 怎么今天你沒交作業(yè)?
How come he never pay? — 怎么他沒付錢?
疑問句
除了英美英語中倒轉(zhuǎn)主語和動詞的疑問句形式以外,新加坡英語還有兩個和漢語相似的疑問句句型:
Or not相當于漢語動詞的“X不X”疑問句形式,但必須加在句尾,而且不能用于否定句:
This book you want or not? — 這本書你要不要?
Can or not? — 行不行?
You want watch movie or not? — 你想不想看電影?
“Is it?”(是嗎?)和英美英語不同,可以加在任何句子之后以表示疑問,和句子中的動詞無關(guān),主要表示說話者已經(jīng)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想確認而已:
They never study, is it? — 他們不學(xué)習(xí)是嗎?(怪不得不及格)
You don't like that, is it? — 你不喜歡是嗎?(怪不得你做鬼臉)
Alamak, you guys never read newspaper is it? — 我的媽呀,你們從來不看報的是嗎?(怪不得這么孤陋寡聞!)
除此以外,新加坡英語有許多可以表示或加強疑問的語氣助詞,如hah、hor、meh、ar等,在“助詞”一節(jié)中另有詳述。
重復(fù)式
另一個和漢語和馬來語都極其相似的用法就是動詞的重復(fù)式。新加坡英語主要重復(fù)動詞,且用法和普通話不太一樣。新加坡英語中,動詞重復(fù)兩遍表示的是短時間的嘗試,三遍則表示長時間的重復(fù):
You go tink tink a little bit, maybe den you will get answer. — 你去想想看,可能就會得出答案來的。
So what I do was, I sit down and I tink tink tink, until I get answer lor. — 我當時呢,就坐下來想了想,最后就得出答案了咯。
名詞也可以重復(fù)以表示親密,重復(fù)的名詞必須指人,必須是單音節(jié),這一點和漢語一樣:
My boy-boy is going to Primary One already. — 我的兒子(仔仔)都上一年級了。
單音節(jié)或者雙音節(jié)的形容詞也可以重復(fù),以表示程度的加深,這一點和漢語也頗雷同:
You go take the small-small one. — 你去拿小小的那個。
Kena
Kena是新加坡英語獨有的被動語態(tài)助詞,可以用來取代英語英語中以to be或to get所構(gòu)成的被動語態(tài)。Kena只能用來表示對主語有傷害的動作:
He was scolded. = He got scolded. = He kena scolded. = He kena scold. — 他被罵了。
但不能說:
*He kena praised. — 他被表揚了。
One
One作助詞時,和英美英語中的one(一)相差甚遠。新加坡英語的one相當于南方漢語中語氣助詞“的”(即粵語的“嘅”、閩南語的“e”等),一般表示事態(tài)的長時間延續(xù),并加以強調(diào)。這里的“的”,發(fā)音較強,和普通話中“的”的用法不太一樣:
Walau! So stupid one! — 哇!好笨的!
I do everything by habit one. — 我做事都是照習(xí)慣的。
He never go to school one. — 他從來不上學(xué)的。
提頓助詞和語氣助詞
新加坡英語中的提頓助詞和語氣助詞在英美英語中基本上沒有相似的詞類,和漢語中的同類詞匯卻非常相似,其中的許多助詞更是直接借自閩南話或粵語。
新加坡英語中的提頓助詞和語氣助詞的聲調(diào)非常固定,不能改動,這一點也和漢語相似:
Lah 高平調(diào)或低降調(diào)
Lah 作助詞及其常見,基本上可以加在任何句子的末尾(疑問句除外)。Lah不但有強調(diào)的作用,還能增加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的親近感。“l(fā)ah”在馬來語中就用于祈使句(如“喝水”在馬來語中是minuman,但當要求別人“喝水!”時,就成了“minumlah”)。在新加坡英語中,lah也有這個用法:
Drink, lah! — 喝吧!(粵語:飲啦!)
Lah也可用來表示安慰的語氣:
Dun worry, he can one lah. — 別擔(dān)心,他能行的。
It's okay lah. — 沒事了。
但Lah也用于不耐煩的,帶反面色彩的答復(fù),如:
Dun have, lah! — 沒有!(粵語:冇啫!)
You dun know one, lah! — 我看你根本不知道!(粵語:你唔知啫!)
What
低平調(diào)
用來表示提醒或反駁的語氣,通常表示所在的句子為另外一個結(jié)論的條件。和英美英語中的what(什么)無關(guān),沒有任何疑問的含義:
But he very good at sports what, that's why can play soccer so well. — 他體育不錯呀,所以球踢得這么好。
You never give me what! — 可是你沒給我呀!(不然我不就收到了嗎?)
Mah
高平調(diào)
用來表示一句話的內(nèi)容很明顯,和漢語“嘛”相似。過多使用會有不尊敬的含義:
But he very good at sports, that's why can play soccer mah! — 他體育不錯,所以球踢得這么好嘛!
Lor
高平調(diào)
相當於漢語「羅」,用來強調(diào)表示某個事態(tài),同時還帶有“事當如此,不可改變”的口氣:
If you don't do the work, then you die-die lor! — 你不做工作,那就死定羅!(口氣略帶調(diào)皮)
Leh
高平調(diào)
相當於閩南語「咧」,用于軟化祈使句、疑問句中過硬的口氣:
Give me leh! 給我啊!
How come you don't give me leh? — 你怎么不給我啊?(閩南語:為甚麼不愛與我咧?)
The tix are seriously ex leh. — 票實在很貴啊。
Hor
升調(diào),鼻化
相當於閩南語「乎」,作提頓助詞:
Then hor, another person came out of the house. — 然后呢,還有一個人也從房里出來了。
作語氣助詞,有向?qū)Ψ秸髑笸獾暮x:
This shopping center also very nice hor. — 這家購物中心也挺好的是吧。(閩南語:這間購物中心亦真好乎?)
Ar
升調(diào)
相當與閩南語「矣」,可作提頓助詞,一般不能和有褒義的句子結(jié)合:
This boy ar, always so naughty one! — 這個男孩啊,老是這么調(diào)皮!
也可作語氣助詞,加重疑問句的語氣:
How come like that one, ar? — 怎么這樣啊?(閩南語:為甚麼安呢矣?)
Hah
升調(diào)
表示疑問或者懷疑:
Har! He really pon class yesterday ar? - 啊?昨天他真的翹課了啊?
Har? How come like that one? End up kena caning! - 啊?他怎么會這樣,結(jié)果被鞭?
Meh
高平調(diào)
相當于粵語中的“咩”,近似于普通話中的“難道”,用來表示帶驚訝語氣的疑問:
They never study meh? — 難道他們不學(xué)習(xí)嗎?(粵語:佢地唔學(xué)野咩?)
You don't like that meh? — 難道你不喜歡嗎?(粵語:你唔鐘意咩?)
其他
Got即漢語的“有”,相當于英美英語中的兩套短語:一套為have/has和(have/has) got,指擁有,另一套為there is/are,指存在。新加坡英語和漢語一樣,不加區(qū)分:
Here got people or not? — 這兒有人嗎?(英美:Are there people here?)
Got anything else? — 有別的嗎?(英美:Is there anything else?)
Can即漢語的“行”、“可以”,并和漢語一樣,可以單獨成句。(英美英語中,can只能做助動詞):
Go home lah, can? — 回家吧,行嗎?
Can! — 行!
Cannot! — 不行!
Liddat (Like that)直譯為“那樣”,新加坡英語常常直接將其用于句尾,以加強描述的鮮明度:
He so stupid liddat. — 他真是挺笨的。
He acting like a little kid liddat. — 他表現(xiàn)得真像個小孩子。
Like that不一定當助詞用,英美英語中l(wèi)ike that意為“那樣”,新加坡英語中也可以這么用:
Why he liddat? — 他怎么那樣兒?
英美英語中,“也”的意義用also表示時必須放在句中,用too時必須放在句末。新加坡英語中also(發(fā)成oso)可以放在句中或句末:
I oso like dis one. (英美:I also like this one.)
I like dis one oso. (英美:I like this one too.) — 我也喜歡這個。
間接問句中,英美英語把動詞放在主語之后,有別于直接問句,而新加坡英語則把動詞放在主語之前,和直接問句一致:
“Excuse me, do you know where is the shopping centre?”(對不起,請問你知道哪里是購物中心嗎?)在英美英語中是“Excuse me, do you know where the shopping centre is?”
在新加坡英語中具有不同含義的英文詞匯
blur - 笨
cock - 胡說八道
"Don't talk cock, lah!"(“別胡說八道啦!”)
keep - (把東西)收起來
"Please keep your notes"(“請把你的筆記收起來。”)
send - 把人送到一個地方
"I'll send you to the airport." (“我會送你到機場。”)
spoil - 弄壞(動詞)或是已經(jīng)壞掉的(名詞或形容詞)
"This one, spoil."(“這個已經(jīng)壞了。”)
stay - 住在某處
"She's staying in Ang Mo Kio." (“她住在宏茂橋。”)
upgrade - 提高、變得更好
"The service has been upgraded."(“服務(wù)提高了。”)
其他常見的用語:
ice water - 冰水(加了冰塊的水)
plain water - 開水(沒有冰的水)
return back - 歸還
新加坡裂攜政府對新加坡式英語發(fā)起的戰(zhàn)爭終于結(jié)束了嗎?我們的這種古怪而抑揚頓挫的混合語,看上去可能像是島上四種語言的窮親戚,但數(shù)年的打壓卻讓它興盛了起來。如今,連政界人士和官員都在用新加坡式英語。
正流行的說法是“ownself check ownself”(自己查自己)。讓它廣泛流傳起來的是反對黨工人黨(Workers’ Party)的議員畢丹星(Pritam Singh)。他借此嘲笑執(zhí)政的人民橘緩行動黨(People’s Action Party)的說法,即政府足夠廉潔誠信,可以充當自己的監(jiān)護人。
新加坡式英語是一種東拼西湊的方言,結(jié)合了新加坡語言英語、馬來語、華語和泰米爾語,以及閩南語、粵語、孟加拉語和其他幾種語言。其句法部分來自中文,部分來自南亞的語言。
“Steady poon pee pee”來自閩南語,意思是非常鎮(zhèn)定,值得接受歡呼。“yaya papaya”是形容一個人驕傲自大,yaya可能源自yang-yang(古馬來語中指眾神之神)或jj(古爪哇語中父親的意思),加上“papaya”(木瓜)是因為它押韻,并且有一種嘲諷的味道。“Blur like sotong”的意思是一無所知:Sotong是馬來語中魷魚的意思。
新加坡式英語靈活、實用、多變,每一個使用者都可以影響它。這可能就是為什么它在半個世紀前還像個非殖民化副產(chǎn)品一樣默默無聞,多年后卻成了新加坡最具政治意味的語言。
在英國殖民統(tǒng)治時期,英語是語圓源模言,街頭對話用的則是巴剎馬來語。直到這個島國1965年完全獨立后,英語依然是傳達命令和體現(xiàn)國家治理的首選語言,這部分是因為,英語作為全球通行語言這一點,似乎能推進這個年輕的政府的現(xiàn)代化議程。
那時,所有新加坡公民都必須學(xué)英語,還有馬來語、中文或泰米爾語。政府尤其認為國家建設(shè)意味著要統(tǒng)一人口占多數(shù)的華人的語言。從1979年開始,當局大力開展“講華語運動”(Speak Mandarin Campaign),要求所有華人放棄其他形式的漢語,如福建話、潮州話、粵語和客家話。
但政府越推行純粹的雙語政策,這里的語言越在新加坡式英語里相互融合。通過活潑有趣的日常對話,非正式的語言合成迅速成為一種力量強大的文化現(xiàn)象。在80年代,杜白秋(Sylvia Toh Paik Choo)出版了《嗨,笨蛋!》(Eh, Goondu!)和《還有更笨的!》(Lagi Goondu!),頌揚新加坡式英語。它們語言幽默,是少有的暢銷全國的著作,也是那個時代的典型作品。
這種趨勢令政府感到擔(dān)憂。政府高官沒有反思學(xué)校里的教學(xué)方法,而開始指責(zé)新加坡式英語拉低了英語的標準。政府還認為,對外國人來說,新加坡式英語顯得狹隘,不友好,因此不利于商業(yè)。
在1999年,已故政治偉人李光耀(Lee Kuan Yew)稱新加坡式英語是“我們斷然不希望新加坡人遇到的一個障礙”。第二年,政府推出了“講正確英語運動”(Speak Good English Movement)。
各種種族混合的新加坡人的夜生活
現(xiàn)在是政府敵人的新加坡式英語由此轉(zhuǎn)入地下。但不同于腹背受敵的漢語方言,新加坡式英語有一張王牌:它可以連接不同族群、不同社會經(jīng)濟階層的使用者,沒有其他語言可以做到這一點。同時,在年輕人眼里,政府的持續(xù)抨擊讓這種語言變得很酷。
2002年,吳榮平(Colin Goh)和胡恩恩(Woo Yen Yen)合編的《胡說牛津新加坡式英語詞典》(The Coxford Singlish Dictionary)第一次出版,已經(jīng)售出了3萬多本。(“Coxford”是新加坡式英語中表示胡說的“talk cock”和“Oxford”組成的混合詞。)新加坡式英語的地位變得如此之高,以至于漢語方言都要借助它來重新傳播。
政府對新加坡式英語發(fā)起的戰(zhàn)爭從一開始就注定會失敗:連政府機構(gòu)和官員都推動了它的發(fā)展,盡管是無心之舉。讓全國各行各業(yè)的男性聚在一起的義務(wù)兵役,也突顯了新加坡式英語是大兵們本能選用的通用語。旅游委員會只能將其作為新加坡少有的幾項獨特的文化創(chuàng)造之一進行展示。
在2006年發(fā)表一年一度的全國講話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Lee Hsien Loong)為新加坡式英語的詞匯做出了寶貴的貢獻。在那之前,出現(xiàn)了一段嘲諷人民行動黨的播客節(jié)目,涉及一場有關(guān)一道面食里有沒有豬肝的爭論。具體情況說來話長。講話期間,希望壓過那段節(jié)目的李顯龍?zhí)岬搅肆硪坏莱R姷拿媸常患踊ǜ虻拿族?mee siam mai hum)。但米暹向來就不加花蛤,于是,李顯龍的這個錯誤順理成章地成了新加坡式英語,意為不了解情況。
新加坡式英語似乎依靠把政治阻力演變成自己的詞匯,取得蓬勃發(fā)展。指在政策問題上出爾反爾的prata,源自印度南部的飛餅。這是新加坡人最愛的另一道美食,制作過程中需在熱鍋上快速翻動面團。意指政治化的politisai是典型的新加坡式英語,結(jié)尾輔音是個懶音,有貶義的雙關(guān):“sai”是閩南語里的臟話,指糞便。
終于意識到控制不住這種語言后,我們的領(lǐng)導(dǎo)人近年來開始公開使用新加坡式英語。這些通常都是試圖拉近與民眾距離的策略。
在2012年的一場入籍儀式上,李顯龍在鼓勵新公民融入新加坡時承認,“如果懂新加坡式英語,就更好了。”(這一點他最清楚。)
即便是高層的政府人士,也有很奇怪的新加坡式英語——去年大選期間,人民行動黨領(lǐng)袖張思樂(Teo Ser Luck)在一場集會上向選民承諾,將新建公交站、課外看護中心、面向老年人的設(shè)施等。但只有“我們當選才行啊!”他微笑著警告說,因為“LIU LIAN BO BAO JIAK”。不能保證有榴蓮吃!
其實受過正規(guī)教育的新加坡年輕人基本上都會說非常正規(guī)的English,不掘塵過日常還是選擇說新加坡式的英語-Singlish
就好像中國人雖然在家講方言,但是通常都會判激禪普通話。這個是一樣的道鉛彎理,用方言更親切
還有問題的話歡迎追問
新加坡人捍衛(wèi)“土英語” 就是不講純正英語
Singlish(新加坡式英語),是新加坡人富返茄睜特納逗式的英漏歲語,它結(jié)合了英語、馬來語和福建語等中國方言.新加坡政府為了促進競爭力,期望該國人都能操一口流利英語,所以勒令當?shù)仉娨暸_的演員一律禁止說不純正的英語.31歲的當?shù)刂破瑓窍壬罱l(fā)起連串行動,為要捍衛(wèi)這種受年輕人歡迎的語言.
Singlish.
就像Chinglish一樣
我凱握問做孫臘過新加坡人,所謂Singlish就是English加點粵語,再加純滑點馬來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