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世界?微生物世界很大一部分存在于難以接近、稀有或極端的環境中,如土壤和海底。此外,建立和維護確定微生物物種的核苷酸(DNA和RNA)序列的基線庫也是一個挑戰。微生物多樣性的某些部分或所有部分可能正在迅速增加,那么,微生物世界?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是一類生物的統稱,包括細菌、病毒、真菌等在內,涵蓋了有益跟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食品、醫藥、工農業、環保、體育等諸多領域,與人類關系密切。
微生物形態學時期:
微生物的形態觀察是從安東尼·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開始的,他利用能放大50~300倍的顯微鏡,清楚地看見了細菌和原生動物,他的發現和描述首次揭示了一個嶄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世界。在微生物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微生物生理學時期 :
繼列文虎克發現微生物世界以后的200年間,微生物學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形態描述和分門別類階段。直到19世紀中期,以法國的巴斯德和德國的科赫為代表的科學家才將微生物的研究從形態描述推進到生理學研究階段。
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敗發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離、培養、接種和滅菌等一系列獨特的微生物技術。從而奠定了微生物學的基礎,同時開辟了醫學和工業微生物等分支學科。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學的奠基人。
微生物的作用:
1、生活生產
微生物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在人類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微生物導致人類疾病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與之不斷斗爭的歷史。
菌類生物是無處不在,但是我們通過肉眼一般是觀察不到的,因為菌類非常的細小。但是菌類的力量和群體是非常的大的,并且這些菌類不光種類不同,各自發揮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微生物的世界最廣泛,微生物無處不在,只要有能生存的環境條件,微生物就可以生長繁殖。很多微生物可以產孢子,孢子在空氣中隨風飄動遷移,落在可以生存的營養條件下繼續生長繁殖。
微生物是指那些個體體積直徑一般小于1mm的生物群體,它們結構簡單,大多是單細胞,還有些甚至連細胞結構也沒有.人們通常會借助顯微鏡或者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它們的形態和結構.需要說明的是微生物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界線有時會非常模糊.如單細胞藻類和一些原生動物也應算是微生物,但通常它們并不放在微生物中進行研究.
按我國學者提出的分類法將生物分成六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不難看出微生物在六界中占了四界,因此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是顯而易見的,其研究的對象也是十分廣泛而豐富的.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肉眼看不見,必須借助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放大數百倍、數千倍甚至數萬倍才能觀察到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它們具有體形微小、結構簡單、繁殖迅速、容易變異及適應環境能力強等優點.
微生物種類繁多,至少有十萬種以上.按其結構、化學組成及生活習性等差異可分成三大類.
一、真核細胞型微生物 細胞核的分化程度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胞質內有完整的細胞器(如內質網、核糖體及線粒體等).真菌屬于此類型微生物.
二、原核細胞型微生物 細胞核分化程度低,僅有原始核質,沒有核膜與核仁;細胞器不很完善.這類微生物種類眾多,有細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和放線菌.
三、非細胞型微生物 沒有典型的細胞結構,亦無產生能量的酶,只能在活細胞內生長繁殖.病毒屬于此類型微生物.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極為廣泛,空氣、土壤、江河、湖泊、海洋等都有數量不等、種類不一的微生物存在.在人類、動物和植物的體表及其與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有多種微生物存在.
絕大多數微生物對人類和動、植物的生存是有益而必需的.自然界中氮、碳、硫等多種元素循環靠微生物的代謝活動來進行.例如空氣中的大量氮氣只有依靠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被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將動、植物蛋白質轉化為無機含氮化合物,以供植物生長的需要,而植物又為人類和動物所利用.因此,沒有微生物,植物就不能新陳代謝,而人類和動物也將無法生存.
在農業方面,人類廣泛利用一些微生物的特性,開辟了以菌造肥、以菌催長、以菌防病、以菌治病等農業增產新途徑.在工業方面,微生物在食品、制革、紡織、石油、化工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在醫藥工業方面,幾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是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另外還可利用微生物來制造一些維生素、輔酶等藥物.
即使是許多寄生在人類和動物腔道中的微生物,在正常情況下也是無害的,而且有的還具有拮抗外來菌的侵襲和定居,以及提供人類必需的營養物質(如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等)的作用.
有一小部分微生物能引起人類或動、植物的病害,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稱為病原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況下不致病,而在特定條件下可引起疾病,稱為條件性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學(Microbiology)是生物學的一個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進化、分類,在一定條件下的形態、結構、生命活動規律及其與人類、運動、植物、自然界相互關系等問題的科學.隨著研究范圍的日益擴大和深入,微生物學又逐漸形成了許多分支學科,著重研究微生物學基本問題的有普通微生物學、微生物分類學、微生物生理學、微生物生態學、微生物遺傳學、分子微生物學等.按研究對象可分為細菌學、真菌學、病毒學等.按研究和應用領域可分為農業微生物學、工業微生物學、醫學微生物學、獸醫微生物學、食品微生物學、海洋微生物學、土壤微生物學等.
微生物的概念及分類如下:
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個體微小,結構簡單。通常指要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的生物。
微生物的分類:
1、細菌:
一類細胞細短,結構簡單,胞壁堅韌,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強的原核生物。分布在溫暖,潮濕和富含有機質的地方。主要是單細胞的原核生物,有球形,桿形,螺旋形。細胞膜細胞壁細胞質核質。莢膜、鞭毛、菌毛、芽胞。主要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的。
2、病毒:
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非細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須依賴于活細胞。蛋白質衣殼以及核酸(核酸為DNA或RNA)。一般直徑在100nm左右,最大的病毒直徑為200nm的牛痘病毒,最小的病毒直徑為28nm的脊髓灰質炎病毒。
3、真菌:
一種具真核的、產孢的、無葉綠體的真核生物。真菌具有真正的細胞核;沒有葉綠素,以吸收為營養方式的異養生物;一般都能通過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方式產生孢子,延續種群;其典型的營養體為絲狀分支結構;細胞壁的主要成分為幾丁質或纖維素或兩者兼有。
微生物的發現歷史:
形態學時期:
微生物的形態觀察是從安東尼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開始的,他利用能放大50~300倍的顯微鏡,清楚地看見了細菌和原生動物,他的發現和描述首次揭示了一個嶄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世界。
以上就是微生物世界的全部內容,1、具有新陳代謝的能力 2、可以繁殖并有遺傳能力 3、可以自己生長發育 4、對外界刺激能產生反應 自然界中的生命有哪些?動物和植物是肉眼可見,微生物因為體型小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雖然它很小但是卻占據著五界中的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