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工業革命的歷史意義?1、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實現了從傳統農業社會轉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要變革。2、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它使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工廠代替了手工工場。3、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生產力,那么,英國工業革命的歷史意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版本一:
⑴、工業革命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飛躍,使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封建主義。
⑵、工業革命使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這兩大階級薯彎的對立和斗爭逐漸明顯和尖銳。
⑶、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形成了西方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強大先進的工業國,東方亞非拉落后的農業國的格局。
⑷、工業革命使人們的價值觀發生巨大轉變。
版本二:
1、改進了生產和技術,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生產力的提高。
(機器代替手工勞動)
2、導致人口增加和城市化(大量人口流向城市)的進程。
3、促進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也發生了變化。
(第一產業下降、第二產業上升)
4、促使階級結構發生變化,推動資本主義國家生產關系的不斷調整。
5、導致東方從屬于西方,形成資本主義對世界的統治格局,形成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
6、加劇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7、英國成為“世界工廠”,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資本主義工業迅速發展。
版本三:
1.使生產力大大提高,市場上的商品越來越豐富,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
2.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勞動,科學技術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工廠取代手工工場,徹底改宏手滲變了傳統生產方式,促進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拉開了歐美實惠工業化及現代化進程,使資本蔽脊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
3.在工業社會中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19世紀30、40年代,工人運動興起;
4.開始了城市化的進程;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技術傳播到各地,沖擊著舊制度、舊思想,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觀念;
5.加快了整體世界的最終形成,東方從屬于西方,殖民侵略導致了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三次工業革命標志及歷史意義分別為:
1、第一次工業革命以蒸汽機的改良為標志。
時間:18世紀60年代~19世紀40年代
歷史意義: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使生產力大為提高,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促進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使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仔差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19世紀30、40年代,工人運動興起;開始了城市化的進程;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技術傳播到各地,沖滾胡擊著舊制度、舊思想;東方從屬于西方,殖民侵略導致了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2、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標志。
時間:19世紀60年代后期開始。
歷史意義: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和生產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大大加強,壟斷組織應運而生。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使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世界逐漸成為一個整體。
3、第三次技術革命以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使用為標志。
時間: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
歷史意義: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在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高中歷史書中原話
18世紀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敬滾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的時代。這場革命是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的。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系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銀稿羨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系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經濟領域:生產力極大的提高。
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
工業結構發生了變化。
政治領域:是東方開始從屬于鋒拍西方。
一、1765年至1840年 珍妮紡紗機的發明標志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始。
歷史意義:使生產力大為提高,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促進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使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在工業社會中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19世紀30、40年代,工人運動興起;開始了城市化的進程;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技術傳播到各地,沖擊著舊制度、舊思想;東方從屬于西方,殖民侵略導致了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二、第二次工業革命起于19世紀七十年代,主要標志:電力的廣泛應用。
歷史意義:生產力的迅猛發展改變著社會結構和世界形勢,資產階級掌握了先進的生產力,實力日益壯大,開始確立對世界的統治。企業的規模也越來越大,生產和資本的集中促成了壟斷組織的形成。
三、它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
意義: 1.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第三次科技革命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它引起生產力各要素的變革,使勞動生產率有了顯著提高;二是使整個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加強了產業結構非物質化和生產過程智能化的趨勢,而且引起了各國經濟布局和世界經濟結構的變化;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豐富的內容使管理發展為一門真正的科學,并實現了現代化。
1、第一次工業革命
標志:蒸汽機的廣泛使用。
歷史意義:
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橘做鋒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地位。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日益壯大,他們希望進一步加強自身的經濟和政治地位。
第一次工業革命要求進一步解除封建壓迫,實行自由經營,自由競爭和自由貿易。資產階級通過革命和改革,逐漸建立第一次工業革命鞏固里自己的統治。
第一次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的重大變革,是社會日益分裂成為兩大對抗階級即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無產階級辛勤勞動,直接創造財富,卻相對日益貧困,他們為了改善自己的處境,同時在和資產階級進行斗爭,工人運動興起。工業革命還促進了近代城市化的興起。
2、第二次工業革命
標志:電力的發明和廣泛應用。
歷史意義: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資本主義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爭奪市場經濟和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更加激烈。
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使得資本主義世界體胡螞系的最終確立,世界逐漸成為一個整體。
第二次工業革命進一步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3、第三次工業革命
標志: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等的發明 。
以上就是英國工業革命的歷史意義的全部內容,1 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2 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結構的重大變革,使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3 工業革命還促進了近代城市的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