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能忍的人?一:司馬懿 毫不夸張的講,司馬懿隱忍了一生!他不與亂世的梟雄們搶風頭,反而在那個群雄逐鹿的年代暫避鋒芒。他的一生熬死了諸葛亮、曹操、曹丕,等到這些人都死亡之后,他就知道,他的機會要來了,他隱忍的這些年,那么,歷史上能忍的人?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歷史是一面鏡子,也是一種藝術,它可以借鑒,更可以欣賞!今天給大家講的是歷史上最能“忍”的四個人,忍出了一片天,忍出了自己的輝煌!
自古以來,“忍”都是一門學問。“小不忍則亂大謀”、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等等這些警示名言都是我們常常用來規勸別人或寬慰自己的話。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很難了。心字頭上一把刀,說實話,真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歷史上最能忍的幾個人,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們都忍下了哪些常人所不能忍?
第一位:孫臏
孫臏和龐涓本為同窗,一同學藝。后來龐涓出仕魏國當了將軍,但是他心胸狹隘,嫉妒孫臏的才華,于是派人把孫臏騙到了魏國。孫臏到了魏國之后,惡毒的龐涓就對他施以臏邢,并命人砍去了孫臏的雙腳。
此時的孫臏并沒有放棄,為了報仇,他只能選擇忍辱偷生,裝瘋賣傻甚至吃屎來蒙蔽龐涓,當龐涓漸漸相信了他是真瘋而對他放松警惕的時候,孫臏終于找到機會逃出了魏國。他輾轉來到齊國,憑借自己的才能當上了齊國的軍師,幫助齊國打敗了魏國,設計射殺了龐涓,報仇雪恥。
第二位:司馬遷
司馬遷是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遭受宮刑的司馬遷是非常絕望的,但是他最終忍受了世人非議的眼光,寫出史學界的恢弘巨制《史記》,這也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為“二雀備慎十五史滾碧”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德川家康,忍了一輩子敬清叢,先后忍過了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時代名人,而他最終奪亮櫻得了天下,成為了日正正本的幕府將軍。
忍,可說是一門高深的心理藝術。很多人的成敗與否,都和他能不能忍,會不會忍有關。今天咱們就說一說中國歷史上三個最能忍的人,看看他們是如何通過''忍''的藝術,實現了人生的逆襲和翻盤。
一、漢宣帝劉病已
第一個要說的是漢宣帝劉病已,劉病已是歷史上著名的平民皇帝,由于漢武帝末年爆發的''巫蠱之禍'',他在嬰兒時就流落民間,一直到18歲時才被權臣霍光擁立為帝。在民間,劉病已結識了自己的結發妻子許平君,并和她相互盟誓,此生不離不棄,相守偕老。后來劉病已當了皇帝,許平君就自然成了皇后。
劉病已和許平君
但是,霍光的夫人霍顯為了維持家族的權勢,想讓自己的女兒霍成君當皇后,于是便買通了宮中的御醫,下藥毒死了許平君。
劉病已和許平君是一對相愛相知的患難夫妻,他們曾經相濡以沫的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而現在許平君竟然被人下藥毒死,劉病已內心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他此時是大漢天子,完全可以選擇揪出幕后兇手,替許平君報仇。但是,面對當時權勢熏天的霍光,老成持重的劉病已并沒有追究此事,而是選擇了隱忍不發。《資治通鑒卷》中記載:
''大將軍光稽首歸政,上謙讓不受;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后奏御。及昌邑王廢,光權益重,每朝見,上虛己斂容,禮下之已甚。
孟子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曾說:“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曾益其所不能。
”但凡能做出大事的,年輕時必定不會順風順水。如漢初三杰之一的韓信,年輕時不僅食不果腹,而且還曾被無賴欺負。他忍受了胯下之辱,才成就了后來的自己。但你若以為韓信已經夠能隱忍,這就大錯特錯了。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古代歷史上比韓信還能隱忍的3個人。
孟子
第一人:越王勾踐。
勾踐應該是中國隱忍派的代表。公元前494年,勾踐聽說吳王夫差厲兵秣馬打算攻越,所以決定先發制人。范蠡對勾踐進行勸阻,勾踐充耳不聞,繼續用兵。夫差派出吳國精銳與勾踐軍隊作戰,在夫椒大敗越軍,勾踐帶著5000士兵退守會稽,吳軍轉而圍困越軍。
勾踐
沒辦法,勾慧嫌衡踐只好遣使請和,表示愿入吳為臣。
在吳國當奴隸期間,勾踐將自己“王”的尊嚴放在地上,任由吳國君臣踐踏。
甚至為了取得吳王夫差的信任,在夫差生病時,他親自去嘗夫差的糞便。也正是因為這樣,夫差才者裂相信了勾踐,將他釋放回國。勾踐回國后,為了提醒自己險些亡國的教訓,每天睡在柴堆上,并掛苦膽品嘗。經過數年的隱忍,他終于一雪前恥,滅掉了吳國。
司馬懿
第二人:司馬懿。
司馬懿應該是三國時期最老奸巨猾,且有耐心的人。
歷史上的忍者神龜猛脊老有很多,耳熟的就有:
1.漢光武帝劉秀,大家都知道,劉秀是東漢王朝的奠基人,他出生于南陽郡,后來在亂世中參加了討賊義軍,在昆陽之戰中屢立戰功,成為一顆昂昂上升的將星。此時的他正意氣風發,帶兵繼續南下,所到之處都是望風而降,但是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天大的壞消息傳來了,原來他的兄長被更始帝殘忍殺害,這對于劉秀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打擊。如果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可能會立即起兵背叛更始帝,但是作為胸有大志的劉秀卻毅然決然地忍住了。
2.戰國最著名的謀士孫臏。大家都知道,孫臏和龐涓其實是同門師兄弟,兩人都十分擅長謀略,但是龐涓因為自己的才華比孫臏低,心生了嫉妒之意,后來更是欺騙孫臏,將孫臏處以斷足之刑。這也就是說謀略家孫臏其實已經成為了一個廢人,終生也再站不起來了,但是此時的龐涓仍然不放心孫臏,時常派人監視他的一舉一動。聰明的孫臏自然是心知肚明,他自然知道長期被龐涓控制,自己遲早有一天會死于非命,于是他私下來也開始謀劃著脫身之法。
3.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大家肯定都知道,作為故事的主人翁,勾踐絕對是位隱忍之王,作為一國之君在自己的國家被擊破的情況下,還能放下身段,為吳王夫差做牛做馬,有求必應,還將西施獻給了吳王,通過“臥薪嘗膽”終于擊敗了吳王夫差。
以上就是歷史上能忍的人的全部內容,5、劉備 劉備心有抱負,但除了一頂“大漢宗室”的帽子,沒背景沒實力沒顏值沒霸氣,于是只能忍。先后投靠過劉焉,盧植,呂布,曹操,袁紹,劉表等,最終卻坑了投靠的人,完成了蜀國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