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歷史介紹?滕王閣歷史簡介: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李元纓,唐高祖李淵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貞觀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為滕王,后遷到洪州(南昌)任都督。在南昌他別無建樹。那么,滕王閣歷史介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滕王閣位于南昌市沿江路贛江邊。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都督洪州時所建,故名滕王閣,原閣規(guī)模算很大,高九丈,共三層。東西長八丈六尺,南北寬四丈五尺,因王勃《滕王閣序》而名垂千古。上元二年(675年)9月9日,洪州都督閻伯于此大宴賓客,王勃恰好路過南昌,亦屬邀請之列。閻本擬讓其婿寫閣序以滲旦夸客,先命人取出紙筆,假意邀請在座的賓客為滕王閣寫作序文,人們知道閻的意圖,故意謙讓.推辭不寫。讓至王勃時,這位年紀最輕的客人毫不客氣,欣然命筆。閻都督見狀,十分不滿,憤怒離座揮袖而去,并囑人監(jiān)視王勃作文,隨時傳報。王勃開始寫道:“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閻聞報笑日:“不過老生常談”。接著又報:“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遍愑州p蔑地說:“無非是些舊事罷了?!庇謭螅骸敖笕e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閻聽了便沉吟不語了。接著幾人連續(xù)來報,閻不由得連連點頭。當(dāng)報至“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閻情不自禁地一躍而起,贊不絕日。滿座賓朋也無不嘆服。全文寫完后,閻的女婿卻說話了,說這是前人已有的文章,不足掛齒,接著一日氣把《滕王閣序》一字不漏地背了出來,使得在座之人,也對他非凡的記憶力驚奇不已。
滕王閣歷史人文如下:
《滕王閣序》,是“初唐 四杰” 王勃 (649或650~675或 676)的最經(jīng)典作品《滕王閣序》。 該賦形成的特殊的歷史人文現(xiàn)象囊括了:辭賦文化 、詩歌文化、典故文化、王勃文化、旅游文化、 飲食文化 、建筑文化、名樓文化等豐富的內(nèi)涵。
滕王閣位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古都南昌的贛江東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由唐太宗的弟弟滕王李元嬰在洪州(今南昌)當(dāng)都督時興建,所以叫滕王閣。
歷史上有很多贊美滕王閣的詩者如詞文章,其中初唐四杰之的王勃在路過南昌時寫下了傳通千古的《滕王閣序》,用“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來贊美他登臨滕王閣時看到的美景,滕王閣因此聞名遐邇。
滕王閣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曾屢毀屢建多達29次,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滕王閣是于1989年10月8日重建竣工的,背城臨江,濱首改啟臨南浦,面對西山,視野開闊。
位立在滕王閣前,映入眼簾的就是門口牌坊上《滕閣秋風(fēng)》四個大字,寫盡了這座樓閣的古樸和莊重,抬頭可見高懸的《滕王閣》三字金匾,是蘇東坡的手書。
走進滕王圖,其內(nèi)部裝修十分考究陳設(shè)高雅莊重。一層的正前方有一漢白玉石雕,《時來風(fēng)送騰王圖》,個紹了王勃因在省親途中殲喊乘船遇到便風(fēng),趕去參加目都督在滕王圖上的宴會,寫下了著名的文章《滕王閣序》,巧妙地將滕王閣的動人傳說和歷史事實融為一體。
公元639年,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在貞觀年間曾被封于山東省滕州,故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已被毀)。
公元659年,滕王李元嬰調(diào)任江南悉團則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因其思念故地滕或碼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閣”。
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歷史上的滕王閣先后共重建達29次之多,屢毀屢建。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后世,成為永恒的經(jīng)典。
擴展資料
發(fā)展歷史
1、滕王閣始建于唐永徽四年,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滕王李睜棚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創(chuàng)建。
2、宋朝大觀二年,江西洪州知府范坦重建滕王閣。
3、嘉靖五年,都御史陳洪謨重建,次年二月落成。
4、康熙十八年,滕王閣毀于大火,由安世鼎重建之。
5、光緒末年滕王閣又遭火焚。宣統(tǒng)元年重建。
6、2001年1月南昌滕王閣被國家旅游局批準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7、2018年10月29日,南昌滕王閣旅游區(qū)被文化和旅游部批準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
參考資料
-滕王閣
始建于唐永徽模握租四年(公元653年),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創(chuàng)建。李元嬰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宮廷生活熏陶。“工書畫,妙音律,喜蝴蝶,選芳渚游,乘青雀舸,極亭榭歌舞之盛?!保麝愇臓T《重修滕王閣記》)據(jù)史書記載,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李元嬰遷蘇州刺史,調(diào)任洪州都督時,從蘇州帶來一班歌舞樂伎,終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來又臨江建此樓閣為別居,實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嬰在貞觀年間曾被封于山東省滕州故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后滕王李元嬰調(diào)任江南洪州,又筑豪閣仍冠名“滕王閣”,此閣便是后來人所熟知的滕王閣。
滕王閣本數(shù)據(jù)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jié)果以百度地圖數(shù)據(jù)為準。
“時來風(fēng)送滕王閣”,滕王閣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駢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簡稱《滕王閣序》)而得以名貫古今,譽滿天下。王勃的《滕王閣序》,膾炙人口,傳誦千秋。文以閣名,閣以文傳,歷千載滄桑而盛譽不衰。自王勃的“千古一序”之后,王緒曾為滕王閣作皮培《滕王閣賦》,王仲舒又作《滕王閣記》,傳為“三王記滕閣”的佳話。后大文學(xué)家韓愈又作《新修滕王閣記》。由此王勃、韓愈等人開創(chuàng)了“詩文傳閣”的先河,使之后來的文人學(xué)士登閣題詩作賦相沿成習(xí)。
滕王閣位于江西南昌市沿江路贛江邊東岸,江西南昌西北,與湖南岳陽樓、湖北黃鶴樓并稱江南三大名樓。滕王閣原閣建筑規(guī)模很大,閣高九丈,共三層。東西長八丈六尺,南北寬四丈五尺。滕王閣飽經(jīng)滄桑,歷史上屢毀屢建達28次之多,世所罕見。現(xiàn)在的閣樓建于1985年,高達57.5米,占地達47000平方米。仿宋風(fēng)格,臨江騰王閣巍然聳立于贛江之濱,是一座聲貫友悶古今,譽播海內(nèi)外的千古名閣,素有“西江第一樓”之稱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李元纓,唐高祖李淵的第22子,唐太宗李好銀世民之弟,貞觀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為滕王,后遷到洪洲(南昌)任都督。在南昌他別無建樹。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于城西贛江之濱建起一座樓臺為別居,此樓便是”滕王閣“。
滕王閣歷來是文人雅士吟詩作賦、歌舞宴筵的場所,因而,新建的滕王閣內(nèi)陳設(shè)無不突出文化樓閣的特征。貼金的“滕王閣”正匾系蘇軾的墨跡,正門不銹鋼長聯(lián)“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為毛澤東手書。其余匾額、楹聯(lián),或集古人書法精華,或為當(dāng)今名家珍品,各類大型壁畫、浮雕,均體現(xiàn)“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主題。漢白玉浮雕《時來風(fēng)送滕王閣》,再現(xiàn)“初唐四杰”之首王勃之風(fēng)儀神采;古老的編鐘、樂器及青銅祭品、禮器等,憑添了新閣的古雅氣氛。
以上就是滕王閣歷史介紹的全部內(nèi)容,因李元嬰在貞觀年間曾被封于山東省滕州故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后滕王李元嬰調(diào)任江南洪州,又筑豪閣仍冠名“滕王閣”,此閣便是后來人所熟知的滕王閣。 滕王閣本數(shù)據(jù)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jié)果以百度地圖數(shù)據(jù)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