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所有學科 > 數學

數學家陶哲軒,陶哲軒和丘成桐誰更牛

  • 數學
  • 2023-05-29
目錄
  • 天才數學家陶哲軒
  • 陶哲軒的邏輯難題
  • 年輕數學家陶哲軒
  • 陶哲軒最新研究成果
  • 丘成桐對張益唐論文評價

  • 天才數學家陶哲軒

    俗話說:“知識改變命運”。對于出身社會底層人員來說,讀書是改變命運的最好方式。一般家庭都是供自己孩子去讀書,然后得文憑在社會進得好單位,或者獲得知識有技術有能力,能夠在社會上更好生存。

    所以,讀書一般都是普通人改變命運的方式。這里就有一個華裔數學神童,由于父母的家庭教育有方,教育孩子科學學習方法,最終培養他成為頂尖的數學家。

    個數學神童叫做陶哲軒。陶哲軒的父親陶象國,乃是一名兒科醫生,母親是一名數學與物理專業領域的高材生。可以說,陶哲軒出身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之中,小時候就受到父母良好的知識文化教育熏陶。然后,陶哲軒父母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時候,就移民在澳大利亞。

    所以,陶哲軒就在澳大利亞出生,乃澳大利亞的華裔,童年時候就受到了父母來自學習上的啟蒙。陶哲軒也不辜負父母的期望,小時候就展現了過高的智商,兩歲時候就能理解與思考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可以說是智商超高。在陶哲軒三歲半的時候,父母就送他去一所私立小學,借此希望培養數學能力。

    一般是六歲讀小學,可是陶哲軒三歲讀小學,看來父母對他是提前教育。在私立小學中,陶哲軒雖然智力超群,但也沒有積累到豐富的社會經驗,情商也不足,很難與周圍大他幾歲的同學相處。由于在學校生活都是種種不適應,陶哲軒父母只能又送他回幼兒園。

    重新回到幼兒園之后,陶哲軒的父母不想浪費自己孩數宴塌子的天賦,于是在家里又親自輔導孩子數學學習,也指導孩子閱讀與天才兒童相關的許多書籍,借此想激發孩子的數學天賦。

    這樣,在幼兒園的陶哲軒,也沒像其他孩子一樣天真玩耍與打打鬧鬧,在母親指導下,幾乎自學完全部小學數學的全部課程。在七歲時候,陶哲軒也開始自學微積分,然后開始自學中學階段的數學課程。

    這樣,陶哲軒的學習節奏都是快于同齡的孩子,在自己八歲讀小學的時候,也步入了中學的課堂。然后陶哲軒在上中學的時候,開始在弗林德斯大學學習有關物理與數學方面的知識。然后,在中學時候,陶哲軒也參加了美國的SAT考試,這一種考試也相當于美國祥并的考試,滿分為800分,出人意料之外,陶哲軒一薯圓下就拿到了760分的高分。

    陶哲軒就在這一次考試中一炮出名。然后在他十六歲的時候,同齡的伙伴們還在讀高中時候,他也拿到了弗林德斯大學的榮譽理科學位,第二年也成功拿到了這一所學校的碩士學位。

    陶哲軒在二十四歲時候,接受加利福尼亞大學聘請,然后在洛杉磯分校擔任教授。一直到2015年為止,陶哲軒也獲得過菲爾茨獎、科學突破獎、艾倫·沃特曼獎等多種數學領域的頂級獎項。

    普通人的智商在80-120之間,智商能達到140的人卻是少之又少。如著名的天才愛因斯坦,在離世之后專家們檢測他的智商大約是165,這是很高的數字。有關專家也檢測,陶哲軒的智商也達到了230,也遠遠超過大科學家愛因斯坦。

    人們擔心陶哲軒就如中國古代少年天才方仲永,雖然小時候有著超人的智力,卻由于過于浮躁卻沒能成才。可是,人們擔心是多慮的。

    陶哲軒一直都是不斷努力,不斷進取。有人把陶哲軒比喻為數學界的莫扎特,贊譽他才華橫溢,也能以自己方法把復雜問題簡單化,堪稱當代世界最出色的數學家。

    在收獲事業成功事業,陶哲軒還享受愛情的美滿。陶哲軒遇到了自己生命的摯愛,一位韓裔的工程師勞拉,比陶哲軒還要小三歲。剛開始,勞拉也是陶哲軒的一名學生,后來兩人相愛并且結婚生子了。

    從陶哲軒的經歷來看,我們可以看到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陶哲軒能享有杰出的成績,與童年時期所有時間都沉浸在學習之中有很大關系。同時,父母教育他勞逸結合,教育他不斷進取,才能使他不淪為方仲永,成為世界著名的數學家。

    陶哲軒的邏輯難題

    剛剛過完2歲生日的散蔽運陶哲軒,用老式打字并正機打出了兒童讀物上的一頁內容

    陶哲軒這個名字在國內也許比較陌生,然而在國際數學界,提起特倫斯?陶來,沒有人不知道。作為迄今為止菲爾茨獎(該獎項被稱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最年輕的獲得者,他是全球最聰明的華人之一。

    陶哲軒的聰明在孩童時期就異于同齡人。作為“神童”,幼年的陶哲軒在他生長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澳大利亞可謂是大名鼎鼎。

    1972年,陶象國與梁蕙蘭夫婦從中國香港移居至澳大利亞阿德雷德。這對夫婦都畢業于香港大學。來自中國內地上海的陶象國先生是一名兒科醫生。曾經任職中學數學教師的梁蕙蘭女士,則是香港大學數學物理專業的高材生。兩人在澳大利亞開始了新生活。

    在這迥異于中國風土的澳洲港口城市里,這對夫婦迎來了他們第一個兒子。1975年7月15日,陶哲軒出生在一個天氣晴好的日子。想到貫穿阿德雷德的特倫斯河,夫婦倆就給這個小嬰兒取名特倫斯,希望他像這條美麗的河流一樣,在未來的人生中茁壯成長。

    也許是受父母遺傳的影響,陶哲軒自幼便對數字和字母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作為英語國家的學前教育典范,來自美國的《芝麻街》兒童系列節目在當時大受歡迎。陶象國夫妻把《芝麻街》作為陶哲軒的啟蒙教材。

    就這樣,陶哲軒一面看電視節目,一面自己學習,不到2歲就學會了英文字母。陶象國夫婦認為,在很大程度上,陶哲軒是看《芝麻街》起步的。后來,陶象國在一次采訪中,曾推薦大陸引進這個有益于早期兒童智力開發的趣味節目。

    2歲時,陶哲軒便開始用印有字母和數字的積木教比他大的孩子數數。他很快學會了拼寫,能夠用這些積木拼出單詞“貓”和“狗”。

    陶象國注意到兒子這一不同尋常之處,是在他2歲生日過完后。那時,年幼的陶哲軒帶著母親買來的兒童讀物來到父親的辦公室,準備在這里度過一個下午。這些兒童讀物,他看過很多遍,已經理解得差不多了,所以很快就失去了興趣。小家伙開始像普通的孩子一樣,在這間陌生的屋子里尋找有趣的事物。

    一臺老式的打字機吸引了陶哲軒的眼球,確切地說,是打字機上的字母。小孩子摁著熟悉的符號,突然福至心靈,將之前扔在一邊的兒童讀物拿到眼前。他小小的指頭開始按著書上的字母組合,在打字機的按鍵上活動開來。

    等到陶象國發現時,兒子已經把兒童讀物上的內容打印了滿滿的一頁??粗@張即使是七八歲的孩子都無法制作出來的打印件,陶象國終于意識到,陶哲軒和普通的孩子是不一樣的。

    陶象國夫婦在興奮過后,開始為他們兒子的未來進行規劃。他們知道,不能像培養普通的孩子那樣培養陶哲軒。于是,他們不再購買那些內容粗淺的兒童讀物,而是讓陶哲軒自己選擇想讀的沖梁書籍。夫婦倆不停地買書、借書,幼年的陶哲軒便開始了在書籍中徜徉的日子。

    陶哲軒的學習能力逐漸表現出來,長期的學習使這個孩子的見識和知識儲備遠超同齡人。于是,3歲的陶哲軒表現出了6歲的孩子才有的讀、寫和算術能力。

    父母認為,應該盡快讓陶哲軒接受學校教育。考慮到兒子的智商水平,他們在與學校方面協商后,將3歲半的陶哲軒送入了一家當地的私立小學。

    事實證明,培養孩子要和他的年齡同步,太快或者太慢都不好。陶哲軒明顯沒有做好和大孩子相處的準備。新南威爾士大學研究天才教育的專家格羅斯教授對陶哲軒的教育十分感興趣,他在論文中寫道:“那時的陶哲軒智力明顯超過班上的其他孩子,但他還不知道如何與一群比自己大兩歲的孩子相處。”

    學校的老師面對這種少見的情況也是束手無策。他們向陶象國夫婦訴苦,說陶哲軒影響了其他孩子的注意力。

    梁蕙蘭看到兒子無精打采地從學?;貋恚X得過早地將他送進小學也許不是正確的決定。在同老師交流過后,陶象國夫婦后悔了。

    幾個星期后,陶象國夫婦將陶哲軒從那所私立小學接了回去。

    經過這次的教訓,陶象國夫婦認識到,要做好兒子的天才教育并不是簡單的事情。他們決定,讓兒子按部就班,從幼兒園開始慢慢適應學校生活,再根據兒子的智商水平加快學校教育的步驟。

    從私立小學回到家中的陶哲軒被送入幼兒園,開始慢慢適應學校的生活,盡管里面教授的知識他早己爛熟于胸。

    在陶哲軒進入幼兒園學習的18個月里,曾經在研究生期間獲得香港大學數學物理專業一等獎學金的母親梁蕙蘭開始輔導他小學的數學課程,完成這一過程通常需要7年時間。當然,這個學習的過程并非填鴨式的教育,更多的是引導與啟示。

    年幼的陶哲軒在數學學習上往往無師自通。他自己閱讀了大量的數學著作和教科書。梁蕙蘭覺得這個學習的過程主要靠陶哲軒自學,她不喜歡強迫兒子去學習什么。

    陶哲軒的父母這時也開始關注天才兒童教育的問題。他們加入了南澳大利亞天才兒童協會,開始和一些教育專家進行交流。與此同時,他們知道了一些天才兒童的人生軌跡,比如說劉杰(臺灣移民美國的華裔),1982年在博伊州州立大學拿到數學學位時年僅12歲,但從此就從數學界消失。

    在大量的交流和學習后,陶象國夫婦認識到,僅僅讓陶哲軒快速地完成學業是不夠的,要讓他自由全面地發展。于是,他們放緩了陶哲軒學校教育的速度,并沒有讓他很快就進入小學來完成學業。

    陶象國夫婦認為,少年時拿到學位、做一個打破記錄者是毫無意義的。陶象國把知識比作金字塔,基石打得寬闊堅實,金字塔才能拔向更高處。如果像建柱子一樣,一心只想快點往上,到了高處就會搖晃,然后坍塌。

    雖然放緩了學校教育的速度,陶哲軒卻沒有閑著,他在南澳大利亞天才兒童協會接受了一些天才教育,也結識了不少其他的天才兒童。

    這個天才兒童的教育項目受到澳大利亞教育機構的支持,每周六針對天才兒童進行訓練。之前提到的格羅斯教授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之一,曾經為陶哲軒檢測過智力。

    他回憶說,陶哲軒的智力即使身處天才兒童之中,也高人一等。他記得,不到4歲的陶哲軒在他的要求下已經可以心算兩位數乘法。差一個月滿5歲時,陶哲軒與一群7歲到9歲的天才兒童一起學習,當老師問孩子們,9182736這組數字后接下來是什么,孩子們一下子安靜下來,都在想這個問題該怎么回答。陶哲軒想了想就答“4554”,因為這些數字是按照9的倍數大小排列的。而其余的孩子們相對而言較為遜色。

    事實上,在之后進行的一次正規智力測試中,陶哲軒的智商高達221,比正常人的平均水平足足高出近100。數據顯示,在人口數量不足1600萬的澳大利亞,平均每100萬人中才能出現一個智商達到220的人。也就是說,陶哲軒是百萬里挑一的人才。

    過完5歲生日后,陶象國夫婦覺得是時候讓兒子進入小學了。這次,他們進行了長時間的準備。在同教育專家咨詢后,他們考察了當地的很多學校,最終決定將兒子送入一所離家兩公里的公立小學。

    與這所學校的校長協商之后,陶象國夫婦為陶哲軒制定了靈活的教育方案。陶哲軒一入學就與二年級的學生一起學習大部分課程,數學課則和五年級的學生一起上。

    誠然,拋開數學和科學課程上的超常能力,陶哲軒在其他的課程上與大家的表現差不多。他在英語課上也曾為了作文手忙腳亂。一次,梁蕙蘭看到兒子放學回家后在家里跑來跑去,從一個房間轉到另一個房間,手里拿著記事本不停地記錄。

    “你這是做什么呢?”母親對兒子的行為感覺很詫異。

    “我要寫一篇作文,《我的家庭》。”兒子匆匆忙忙地說了一句。

    在征得兒子的同意后,母親看了他記在記事本上的內容:“客廳,沙發一個、椅子三只……廚房,平底鍋兩個、柜子一排……”

    他在記事本上記錄一些細節,在作文方面也不忘記使用他慣用的思維方式。長大后的陶哲軒至今仍感嘆,自己到現在也沒摸清作文的竅門,相對而言更喜歡明確一些規則,然后去做事。

    陶哲軒打破了美國大學學術水平測試的記錄,卻只找父親要了一塊巧克力當獎勵

    陶哲軒7歲時,格羅斯教授發現,他時常從書包里掏出一本厚厚的書,看得不亦樂乎。格羅斯教授看了書的內容,發現有一大堆積分與微分的符號,以為是他父母要求他看的。她與陶象國聯系,得到的答案卻令人不可思議,這居然是陶哲軒本人的意愿。

    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公式符號以及復雜繁瑣的方程,對于大多數成年人來說都十分頭疼,而年幼的陶哲軒樂此不疲。他所在小學的校長發現這件事情后,覺得小學的課程已經無法滿足陶哲軒的要求了,在和陶象國夫婦商量后,由他出馬,成功說服了附近一所中學的校長,同意陶哲軒每天去中學聽一兩堂數學課。

    與此同時,陶哲軒開始學習計算機Basic語言,不久他就出了自己的第一本書,內容便是利用Ba-sic程序計算完全數。

    此時,澳大利亞研究天才教育的專家克萊門茨開始注意到陶哲軒。1983年4月27日,克萊門茨在一篇題為《特倫斯,七歲,出色的高中生》的文章中首次知道了陶哲軒的名字。那篇文章詳細介紹了陶哲軒的情況,說他花五分之二的時間在高中學習十一年級的數學和物理,其余時間在小學學習。

    由于多年來對超常兒童的興趣,克萊門茨詳細閱讀了那篇報道,覺得陶哲軒的父母和老師在滿足他的特殊需要方面十分大膽。不過由于手頭的一些事情,克萊門茨教授當時并沒有準備研究陶哲軒。

    1983年6月,克萊門茨受邀在阿德雷德作了一個題為《數學特殊才能學生的鑒定》的報告。會后,當他準備走出會場時,一位中等身材的亞裔中年男子攔住了他:“先生,或許我們應該談談。”這個男子便是陶象國。

    作為一個數學超常兒童的父親,他當然不會錯過這樣的報告。陶象國與克萊門茨詳細交流了陶哲軒的情況,并趁機邀請克萊門茨:“就像您說的,您能否為我兒子的數學能力和行為做一個評估呢?我想我們全家人都很歡迎您?!?/p>

    “當然,陶先生,”克萊門茨笑得很開心,“我怎么能拒絕這樣的要求呢?”

    克萊門茨教授不久就登門拜訪,對陶哲軒進行了三次訪談。他很快就對陶哲軒的父母表示,陶哲軒的教育無疑是成功的。

    “您不覺得我們這樣做太隨意了么?”梁蕙蘭問道。

    “不,實際上教育天才兒童至今也沒有最好的方法。你們能讓他按自己的興趣來,而且他現在在數學上表現出了這么大的潛力,一切都說明你們的培養方式是正確的?!笨巳R門茨說道,“我覺得,特倫斯可能是全球在數學上最早熟的兒童之一。讓他和同齡人一起學習恐怕是不合適的。我不知道你們對他接下來的教育怎么安排?!?/p>

    這也是困擾陶象國夫婦很久的問題。他們知道,以兒子現在的水平,完全可以進行大學課程的學習。也就是說,陶哲軒可以在12歲之前完成大學的課程。陶象國夫婦甚至設想過讓兒子在17歲的時候取得博士學位?!暗?,我們不想他過早去做這些事。”陶象國有些擔憂,畢竟有不少天才兒童后來的人生并不是很成功。

    克萊門茨說:“我想,你們可以把這個過程適當放緩,讓他多與社會接觸,同時要最大程度地開發他的創造力。”

    就這樣,陶哲軒的成長計劃慢慢確定下來。他并沒有著急去大學獲得學位,而是在父母老師的鼓勵下,一面開拓自己的數學天才,一面參與一些社會活動。

    就這樣,8歲的陶哲軒順利升入中學,并在中學里多待了3年。

    在陶哲軒升入中學的幾個月后,受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一位教授的邀請,陶哲軒和陶象國夫婦來到美國游歷了三個星期。期間,陶哲軒參加了一個名為SAT-M(大學學術水平測試數學部分)的測試。測試結果是他取得了破紀錄的760分。在美國,18歲學生中能取得750分的只有百分之一,而8歲的孩子還沒有取得過700分以上的。

    陶象國看到結果后十分激動,問兒子需要什么獎勵。陶哲軒突然愣住了,似乎這個問題比SAT的數學題還要難。思考了幾秒鐘后,他說想要放在冰箱里的一塊巧克力。這塊巧克力放在冰箱里已經好幾天了,父母都快忘記它了,陶哲軒卻想了起來。

    陶象國覺得很好笑,他拿來巧克力遞給兒子。陶哲軒掰下來一塊給父親,轉身繼續看一本物理書。陶象國十分開心:“小小年紀,寵辱不驚啊!”

    9歲時,陶哲軒的學校生活已經很規律了,可以在大學學習部分課程。他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弗林德斯大學度過,學大學第二年的數學、第一年的物理。余下的時間在高中,學十二年級的化學、十一年級的地理和拉丁文、十年級的法語、九年級的英語和社會學。

    在學習之外,陶哲軒還喜歡和比他大許多的高中生交朋友。老師們都覺得他是個好孩子,友善、樂于助人、好脾氣是大家給他的評語。當然,幼小的陶哲軒在班里還有個小小的“特權”,就是當全班遠足旅行時,老師會背著這個小小的高中生走一段路。

    陶象國至今還記得,陶哲軒9歲時用Ba-SIC語言編寫了一個斐波那契數列的程序。這個數列在數學史上十分著名,歷來為人所稱道。而陶哲軒所編寫的程序則能根據使用者的要求提取這個數列的一部分。當時,陶哲軒興沖沖地向父親介紹自己的新創造,并讓父親試著使用這個程序。

    “不過,爸爸,”陶哲軒的眼睛滴溜溜地轉,“要進入這個程序是需要考驗的?!?/p>

    陶象國不知道兒子設置了什么考驗,便打開了這個程序。光標閃動,屏幕上出現一段話:“請輸入意大利數學家斐波那契的出生年份?!碧障髧行┮馔猓樖州斎肓恕?000”。只見屏幕上隨之出現一句話:“對不起,他還沒出生呢?!?/p>

    陶哲軒在一旁“噗”地一聲笑了出來:“再來,爸爸?!?/p>

    陶象國一臉郁悶,想了想,又將兒子的出生年份“1975”輸了進去。只見屏幕上彈出:“不,他已經在天堂了?!?/p>

    陶哲軒笑得肚子都痛了。他笑夠了,才在屏幕上輸入正確的年份,這下終于進入正常的程序頁面了。陶象國被兒子的惡作劇搞得哭笑不得。

    參與陶哲軒天才教育的人都認為他是個好孩子。陶哲軒曾經寫下自己的童年回憶,給負責他教育的老師看。他在文章里寫道:“我或許被許多老師貼上聰明的標簽,但我還要走很長的路,才能像今天在座的你們一樣智慧。”一位看過這份回憶錄的老師評價陶哲軒是個“非常聰明,非常有見地,非常敏感的孩子”。

    當然,陶哲軒也一度讓父母“不省心”過。

    有段時間,這個早熟的孩子喜歡上了搖滾樂。本來,陶哲軒是不喜歡音樂的。不過當他給別的孩子教樂器時,開始喜歡上了音樂。慢慢地,接觸到搖滾樂的陶哲軒對此情有獨鐘。

    一開始,陶象國夫婦發現兒子回來后不像過去那樣總看數學物理書了。后來,他們經常能在兒子每天的課余時間里聽到樂器演奏的聲音。那段時間,陶哲軒每天和那些孩子一起練習二重奏。

    陶象國為此憂心忡忡,他在日記中寫道:“我擔心兒子太驕傲,會失去他對數學的興趣,而想去學習其他的,比如搖滾樂。”

    不過,父親的擔心后來慢慢地消失了,因為他的兒子并未放下對數學的興趣,在中學期間獲得了不少數學方面的成就。

    他未滿13歲就獲得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這一記錄至今還未被打破

    9歲時,陶象國發現陶哲軒開始看一本薄薄的小冊子,沒事的時候喜歡演算一些奇怪的數學題目。直到有一天,陶哲軒告訴父親,自己想參加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他之前看的書就是關于這項賽事的一些介紹。那些往屆比賽的題目除了對參賽者的數學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外,還特別要求在知識之外的創造力和技巧。

    陶哲軒告訴父親:“這些題目太有意思了,往往我想了好久,用正規的方法解不開,但是換了角度,一些突發奇想的方式卻意外地把題目解開了?!?/p>

    陶象國自然很樂意兒子參加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這項國際性的賽事是國際科學奧林匹克歷史最長的賽事,當時已有包括前蘇聯、美國、中國在內的三十余個國家參加,比賽的對象包括所有20歲以下、學歷不高于高中的學生。

    這項賽事的獎項很吸引人,不過陶哲軒希望參加這個比賽更多是出于自身的興趣。他對父親說道:“這些題目才是真正吸引我的?!?/p>

    不過很遺憾,年僅9歲的陶哲軒并沒有被選入澳大利亞國家代表隊參加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每個國家最多只有6個名額,雖然陶哲軒有足夠的天賦,負責選拔的老師卻認為他還需要更多的數學知識與思維訓練。這也可能是陶哲軒在數學上遇到的第一次較大的挫折。

    然而,陶哲軒并沒有灰心,反而更加關注與這個比賽相關的內容。他在弗林德斯大學的數學學習上更加用功,不斷積累著自己的知識儲備。與此同時,他在父母和老師的指導下開始訓練思維,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來解決數學問題,而這些方法中有不少看上去只能用“天馬行空”來形容。

    就這樣,11歲時,陶哲軒終于入選澳大利亞國家代表隊,代表澳洲參加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與中國長時間的集訓不同,當時的陶哲軒只接受了兩個星期的集訓。

    他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了堪培拉。在這里,還有別的學生和他一起接受數學集訓。白天,大家在一起做數學題,到了晚上,就聚在一起玩一些有益于思維的小游戲。

    每到晚上,參賽者中年紀最小的陶哲軒往往表現得最活躍。他在游戲過程中的反應速度很快,雖然年紀小,但不容別的選手們小視。不久,陶哲軒和其他選手一起來到波蘭,參加第二十七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

    這次比賽的題目都很有趣,當然難度也很大。最終,陶哲軒獲得了銅牌。隨同兒子參賽的陶象國覺得十分欣慰,11歲的兒子在這個國際賽事中能獲得銅牌相當不容易。但是陶哲軒仍不滿足,他告訴父親:“我的目標是金牌?!?/p>

    第二年,陶哲軒又一次代表澳大利亞參加了在古巴舉辦的第二十九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這一次,他又與金牌失之交臂,獲得了銀牌。12歲的孩子在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上獲得銀牌,這在澳大利亞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到1988年,未滿13歲的陶哲軒第三次參加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這次的比賽在澳大利亞舉辦。因為主場發揮,再加上之前兩屆比賽的經驗,陶哲軒最終摘得了金牌。這一消息馬上就引起了轟動,因為陶哲軒是獲得這項榮譽的最年輕的選手。他未滿13歲獲得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的記錄至今還未被打破。

    14歲時,按照克萊門茨的建議,陶哲軒在高中多學了三年后,正式進入大學學習。他所就讀的學校是離家不遠的弗林德斯大學,他在高中時就經常來聽課。由于高中時陶哲軒就已經掌握了大學的部分知識,所以他在大學期間多出來許多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也是陶象國夫婦預期的想法一給兒子更多的自由。

    在大學期間,陶哲軒了解到數學研究的一些前沿動態,開始找尋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內容。他在兩年內拿到了學士學位,一年內拿到了碩士學位。雖然陶哲軒在同學中年紀最小,不過他坦承自己當時并不是最顯眼的。在大學里有許多不同志向的人,大家都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里有不小的成就。

    在拿下碩士學位后,陶哲軒來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開始攻讀博士學位。20歲時,他獲得博士學位。24歲時,陶哲軒被聘為洛杉磯加州大學正教授。

    陶哲軒的父親認為,父母推孩子的速度太快,可能會使孩子走不穩

    過早的教育使陶哲軒一直同比自己年長的人在一起,而在數學之路上越走越遠的他似乎忘記了自己的感情問題。陶象國夫婦也一再催促他快點找個女朋友,而陶哲軒總是一副悶悶的樣子。

    然而陶哲軒任洛杉磯加州大學教授后,事情出現了轉機。

    那天,陶象國像往常一樣打開電子郵箱,查閱新到的電子郵件。他看到了兒子發來的郵件。點開后,陶哲軒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讓陶象國吃驚不已:“爸爸,我最近開始交女朋友了?!?/p>

    原來陶哲軒在洛杉磯加州大學講課的時候,一位名叫勞拉的韓裔女生對這個比自己大不了幾歲的老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勞拉主修工程,選修了陶哲軒的課程。兩人同為亞裔,膚色相近,使得他們一開始就有種親近感。

    陶哲軒清瘦、斯文,戴黑框眼鏡,一副理科生的模樣。勞拉在陶哲軒的課上慢慢開始熟悉了陶哲軒的性格――認真、謙虛、對生活和數學的樂觀心態。她很欣賞陶哲軒在數學研究上的成就和專注。課余時間里,勞拉會不自覺地和這個年輕的老師討論一些學術上的問題,情愫漸生。大膽的女孩終于鼓起勇氣向陶哲軒表白。

    那天,剛上完課的陶哲軒正收拾東西準備離開教室,勞拉便上來和他討論課上的一個問題。陶哲軒一面回答勞拉的疑問,一面提醒這個女生要注意作息規律,他發現勞拉最近在上課的時候總走神。

    勞拉問他:“陶先生,我可以和你共進晚餐嗎?當然,我們只討論一些線型分布的問題?!?/p>

    “當然可以。”不知為什么,陶哲軒看著臉色微紅的勞拉,心里有點觸動。

    和一起工作的坎迪斯教授閑聊時,陶哲軒無意間提起和勞拉的約會。熱心的坎迪斯教授調侃他:“我說,那個學生應該是喜歡上你了吧?!币痪湓捵屘照苘幫蝗惑@醒。

    晚餐的氣氛很好,兩個人談了很多話題,從數學到各自的生活。最終,還是陶哲軒先開了口:“勞拉,我想,或許我們應該試著交往一下……”陶哲軒的心砰砰直跳。

    勞拉紅著臉調侃道:“這算是表白嗎?”

    “我想是的?!碧战淌诜浅烂C地回答道。就這樣,兩個人開始交往了。

    從課上的師生到課下的情侶,陶哲軒和勞拉的感情穩步推進,兩個人開始熟悉擁有彼此的生活。

    由于他們都是理工科的背景,交流起來有許多的共同話題。陶象國夫婦知道這件事情后也替兒子感到高興。

    經過數年的愛情長跑,兩人最終成婚并有了一個男孩?,F在,勞拉是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一名工程師,參與了火星探測計劃。

    2006年8月,四年舉辦一次的國際數學家大會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舉行,這次會議將頒發菲爾茨獎。這個獎項由國際數學聯盟頒發,每四年頒發一次,授予全球40歲以下做出頂尖成就的數學家們,每次最多授予4人。從1936年首度頒發以來,全球僅有54人獲得這項榮譽。它被稱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這次菲爾茨獎的頒獎典禮迎來了一位特殊的獲獎者,他就是陶哲軒,繼丘成桐之后第二個獲得此項榮譽的華人。時年31歲的陶哲軒也是這個獎項70余年來最年輕的獲得者。

    在馬德里,陶哲軒受到了搖滾明星一樣的待遇。他花了40多分鐘從會議中心的一頭走到另一頭,因為一路上有很多人涌出來和他握手、講話、索要簽名。

    會議主持人在頒獎時說道:“陶哲軒是一位解決問題的頂尖高手,他的興趣橫跨多個數學領域,包括調和分析、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和組合論?!?/p>

    出席會議的數學界同仁們認為,陶哲軒年僅31歲就在數學領域成果豐碩,他卓越的才華堪稱“數學界的莫扎特”。

    陶哲軒之前也沒有想到自己會獲此殊榮。在獲獎時,他表現得十分謙虛,并贊譽另一位獲獎者俄羅斯數學家格里戈里,佩雷爾曼。他說道:“就我個人的觀點,格里戈里?佩雷爾曼的工作才是過去十年里最重大的數學成就,他證明了龐加萊猜想。和他同時獲獎,我真是慚愧?!?/p>

    面對獲獎后各方的祝賀和贊譽,陶哲軒依舊像他8歲時獲得SAT高分時的表現一樣,寵辱不驚。

    之后不久,他還獲得了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頒發的麥克阿瑟獎。這個獎項每年有代表性地獎給20到40個人,只要是某些領域的天才就可以獲獎。陶哲軒拿到了50萬美金的獎勵。

    現在的陶哲軒,一身榮譽,卻依舊懷著謙虛執著的心態徜徉在他的數學王國里。他在學校里的講座非常受歡迎。一次關于素數的公開演講會上,四百人的小禮堂擠得只容站立,35個人被轉移到隔壁的小教室去看,另外80人不得不打道回府。

    他的同事們閑時稱呼他為“搖滾明星”。在澳大利亞,有兩座博物館請求將他的照片永久陳列。他也是2007年澳大利亞年度人物的入選者。

    在陶哲軒的老家中國,也有很多在少年時就展現天賦的天才,早早地獲得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金牌,但這些人最終在數學研究上并未像他一樣獲得那樣高的成就,有些人甚至遠離了數學。

    關于這一點,陶哲軒認為數學競賽像是短跑,而數學研究更像是馬拉松,擅長短跑的人不一定擅長馬拉松??紤]到更深層次的原因,可能還是興趣的問題。陶哲軒參加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更多是因為興趣,而在中國,學生參加這樣的比賽往往是將它看成升入大學的一條捷徑。

    陶象國認為,如果陶哲軒在中國內地成長的話,就不一定有這么幸運了。看到中國著名的少年班天才寧鉑后來出家做和尚的報道,陶象國覺得:“對于孩子,只可以引導他,鼓勵他,教他怎么走。但中國很多父母望子成龍,推孩子的速度太快。但推得太快,孩子可能走不穩,就會跌倒。”

    青蛙小牛鴨子鸚鵡狐貍灰狼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門

    年輕數學家陶哲軒

    1988年,不滿枯握13歲的陶哲軒獲得亮敗脊國際數學奧林敬滲匹克金獎。之后成為世界一流數學家,在數學領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陶哲軒最新研究成果

    陶哲軒——8歲時參加SAT美國高考數學部分測試取得760的高分(滿分800分)。陶哲軒曾做過一次智力測試,結果表明他的智商達到了230分,比愛因斯坦的165分還要高出許多!

    天才不是成功的必然

    出現在陶哲軒這個名字前頻率最高的詞是"天才"。然而,"天才"二字背后更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的是什么呢?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對于陶哲軒的家人和40多年前的數學界來說,他就是一輪初升的紅日,不僅照進了父母的生活,更為整個數學界帶來了新的光亮。

    中國古時候就有不少神童之說,其中最著名的是"傷仲永",即使仲永天資聰穎,談攔也會因為后天教育的跟不上,最終淪為"泯然眾人"。

    所以,陶哲軒的數學天賦對他來說只是先天優勢,卻并不是他最終成功的必然條件。探尋并思考陶哲軒的"天才"之路,從中得到更多學習和教育上的啟發,是我們更應該做的事。

    小荷才露尖尖角

    陶哲軒,1975年7月17日出生于澳大利亞,澳籍華裔。

    在陶哲軒兩歲時,他便展現出驚人的數學天賦,兩歲的他已經能夠教比他大的五歲孩子解決數學問題。

    三歲半時,父母將他送進一所私立小學。然而陶哲軒除了在數學方面天賦高于同齡人外,其他方面和同齡人相差無異。

    經夫妻倆商量后,父母最終決定將他送回了幼兒園。在幼兒園上學期間,陶哲軒自學完了小學所有的課程。

    十七歲時,這位天才少年已經碩士畢業并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

    早有蜻蜓立上頭

    回首陶哲軒一路上的學習和成長,會發現他最終的成功和后天的教育密不可分。

    優秀明智的父母為他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成長環境。在他幼兒園時,父母為了更好地教育他,閱讀了大量天才教育的書籍。父母都是受到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會帶年少的陶哲軒拜訪退休的數學教授,他們一起喝下午茶,并且討論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數學問題。

    靈活包容的學校為他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陶哲軒五歲時,為了讓陶哲軒受到靈活的教育,父母將他送到離家兩英里外的一所公立學校。

    陶哲軒沒有按部就班地上一年級,而是直接就進入了二年級,因為他漏襪的數學天賦極高,所以他的數學課則在五年級上。七歲時,他開始自學普通孩子大學時才開始接觸的微積分。父母和老師都尊重孩子的意愿,只要他想,隨時可以跳級。

    開放包容的社會為他提供了良好的社會和學術環境。1985年,埃爾德什來到了澳大利亞進行講學,見到了10歲的陶哲軒并審閱了陶哲軒寫的論文。陶哲軒曾談過這次經歷,他認為埃爾德什讓10歲的他感受到了平等相待,即使相差幾十歲,已經可以算是爺孫輩,他們卻因為數學而像朋友和知己一樣交流意見。

    在讀博士期間,陶哲軒自述圍繞在他身邊的都是比他年長的人,但是他們卻有相似的背景,都熱愛著數學,他們互相尊重并且共同提升數學水平。這些都為陶哲軒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堅持正確的成長軌跡

    歌德曾說:"獨立性是天才的基本特征。"陶哲軒在數學方面的早慧以及對數學的濃厚興趣,使得他總是比同齡人更加迫切地追求新的數學知識,解決更難的數學問題。

    陶哲軒父母沒有選擇"拔苗助長",而是循序漸進,尊重孩子的意見。這顯然是極其正確的決定,避免重蹈"仲永"覆轍。

    物極必反,盛極而衰。外界的贊譽可以使人膨脹,同樣會給人造成壓力,這個世界上全都是別人,只有一個是自己。只有屏蔽外界的聲音,一心做好自己,堅持自己的獨立性,才能一路前行,到達成功的彼岸。相反,如果無法釋放壓力,過于在乎外界的評價,就很容易被左右而陷入自我懷疑,最終導致誤入歧途。

    天才的蛻變之路

    盡管陶哲軒的智商遠超常人,但對他來說,堅持不懈,勤奮進取以及日復一日對數學的熱情與努力,才是取得今日成就的關鍵。

    在一次考試中,陶哲軒因為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在掛科的邊緣瘋狂試探。這次經歷給從小到大學習上順風順含搜胡水的陶哲軒敲響了警鐘,這不僅僅是一次挫折,也被陶哲軒視為職業生涯的轉折點。破繭成蝶有時確實是一瞬間的事,換來的卻是蛻變后持久的美麗和攝人心魄的魅力。

    "天才"陶哲軒已經完成了蛻變,成為了真真正正的數學家!

    數學界的璀璨之星

    2006年,31歲的陶哲軒斬獲有"數學界中的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茨獎。

    陶哲軒的存在,不僅僅向世人展現了什么是天才,更向世人證明了聰明在于懂得學習,天才在于日積月累的學習,所謂天才,實際上還是依靠著不斷地學習。正如劉開在《問說》中寫道:"理無專在,學無止境也。"

    數學家陶哲軒是一位怎樣的人呢?有人說他是少年天才,年少成名,風光無限;有人說他理想主義,他的數學理論在實際生活中很少用到;有人把他往天上捧,亦有人把他踩到泥土里……

    他帶的博士生評價他時,說他非常"謙遜",因為從小背負著"天才"的光環,對他來說也是一種壓力,希望自己能夠名副其實。學生還說他理解能力極強,別人讀懂兩篇文章,他可能已經讀了五篇,說不定還順手寫了話題的梗概。

    幸福的"普通人"

    由于陶哲軒在數學領域的天賦和成就,陶哲軒被人稱作——"數學界的莫扎特"。但陶哲軒的性格與莫扎特卻大相徑庭,莫扎特雖音樂天賦極高,卻性格怪異。很多天才的性格都可以用怪異來形容,可陶哲軒最難能可貴的是,他不僅僅是天才,更是一個幸福的"普通人"。

    在外他是備受敬仰的教授,可是回到家中也和大多數家庭中的奶爸一樣,時而也會粗心大意忘掉一些家庭瑣事、被妻子催著接送孩子上下學,一路上還不停地噓寒問暖;在媒體和大眾眼里他是年少成名的天才,可是他為了對得起"天才"二字私下里付出了多少投入和汗水,又有誰知道呢?

    很多人是因為沒有能力去選擇,只能做一個普通人,但對于陶哲軒來說——在千千萬萬條選擇中,他卻選擇了做一個幸福的"普通人"。

    丘成桐對張益唐論文評價

    陶哲軒的智商達到了230分。

    陶哲軒,1975年7月17日生于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其父陶象國和母親梁慧蘭都畢業于香港大學,全家于1972年移民澳大利亞。陶象國是一名兒科醫生,母親梁蕙蘭是物理和數學專業的高材生,曾做過中學數學教師。

    由此可以看到,陶哲軒的先天基因和家庭教育是他成為數學天才不可或缺的原因之一。在兩歲時,陶哲軒便展現出了異于常人的數學天分,父母為了培養他,在他3歲半的時候便將其送入到一所私立小學。

    因為年齡太小和身邊比自己大幾歲的同學無法相處,所以沒多久便被送回了幼兒園,李桐在一年半的時間內,陶哲軒通過母親的指導,自學完了小學的所有課程。

    1980年,陶哲軒的父母將他送到了一所公立學校,雖然進入的是二年級,但是課程內容卻是五年級的。在濃厚興趣驅使下,陶哲軒在七歲時便已經自學微積分,隨后在校長推薦下去了一所中學聽課。

    不久,陶哲軒出了自己的第一本書,內容是關于用Basic程序計算完全數。8歲時,陶哲軒升入中學,他如饑似渴地學習所有的數學方面的知識,在此期間他以出色的數學競技考試成績頻頻引起轟動,還曾參加SAT(美國高考念型)數學部分的測試,滿分800分,陶哲軒得了760分的高分。

    在當時,十七八歲的高中生也只有很一小部分的人能達到超過750的高分,而陶仔擾猜哲軒當時才只有8歲。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夜夜|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 国产精品国产免费无码专区不卡|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东京热人妻无码人av| YY111111少妇无码理论片|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人禽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搜|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AV|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虚拟VR | 亚洲 另类 无码 在线|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 一道久在线无码加勒比| 欲色aV无码一区二区人妻|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久免费|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无码137片内射在线影院| 成年无码av片在线|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成人无码区免费A片视频WWW| 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成人无码午夜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中文字幕| 2021无码最新国产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 久久无码av三级|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级| 精品无码人妻久久久久久| 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 |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小说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古代| 国模无码人体一区二区| 中文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yy111111电影院少妇影院无码|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清无码| 亚洲中久无码不卡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