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筆的歷史?比較成熟的鉛筆的歷史,迄今不過二三百年;鋼筆的歷史也不長,才一百多年;圓珠筆的歷史更短,僅僅走了半個世紀。鋼筆革了鉛筆的命,圓珠筆又革了鋼筆的命,從結果來看,鉛筆的功能并沒有被完全取代,它依然作為一種經濟、有效的書寫工具而被廣泛使用;圓珠筆的崛起,基本上把鋼筆的功能覆蓋了,但它對鉛筆卻表示了尊重。那么,鉛筆的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鉛筆的來歷可以追溯到幾個關鍵的歷史事件和技術創新:
起源與首家鉛筆廠:
1662年,在德國紐倫堡市,世界上第一家鉛筆廠——施德樓鉛筆廠建成。這標志著鉛筆制造工業的正式開端。
石墨鉛筆桿制造技術的進步:
德國人卡斯特在紐倫堡市創建了法泊卡斯特石墨鉛筆廠,他采用硫磺、銻等作為粘結劑與石墨加熱混合,這一創新使得石墨鉛筆桿的制造技術取得了重大進展。
石墨純度的提升與康德法:
法國人德首次采用水洗石墨的方法,顯著提高了石墨的純度。他還用粘土將石墨粘結制成筆芯,這種方法被稱為康德法,為鉛筆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筆芯材料的進一步改良:
法國化學家孔德通過反復試驗,改用黏土作為增固劑,制出的筆芯比原先更加堅實耐磨。這種方法不僅提高了筆芯的質量,而且適用于任何石墨礦,至今仍在鉛筆制造中使用。
鉛筆桿的創新設計:
在美國,一位名叫威廉·門羅的木匠創新性地設計了世界上第一支鉛筆桿。他在刻有凹槽的木條中嵌入一根黑鉛芯,再將兩根木條對拼粘合在一起,這一設計使得鉛筆更加實用和易于制造。
筆的發展史可以分3個時期:
筆的發展史(一)最初的以桿代筆時期
筆的誕生要從那些用來在地上畫出符號的樹枝,木棒,骨頭等都只是一個光光的桿子,然而正是這最簡單的東西劃出了人類最古老的文字,古代蘇美爾人就是用這種筆在泥板上劃出了聞名世界的契形文字,木炭棒可以畫出黑跡,古埃及人曾用它將自己的象形文字記錄下來,后來由于文字的載體出現了甲骨和石板,于是有出現了刀筆.刀筆也是桿式的,它的出現是為了對付堅硬的甲骨文和石頭.自從古人發現用木炭棒可以涂寫文字后,這種方法一直被沿用下來,并且發現了石墨也可以涂寫,但無論木炭棒還是石墨棒拿在手上極易污手,聰明的人類在木炭棒和石墨棒外加上了一層外衣,多是軟木質,也就是現在的鉛筆,它的最大特點是字跡易于更改,橡皮一擦,筆跡就全無了.
筆的發展史(二)蘸水筆時期
隨著文字載體向布料和竹簡方面發展,以桿代筆的時期慢慢結束了,第二代蘸水筆開始出現了,其中首屈一指的要數毛筆,毛筆以竹節做桿,動物的毫毛為筆頭,動物的毛軟硬適中,吸水力強,但由于毛筆對握筆姿勢,運筆速度等方面要求太高,所以蘸水筆又出現了另一種形式---羽毛筆,人們發現鳥兒翅尾的長羽質地較硬,適合于手握,羽桿又是中空的,剛好可以蘸取墨水,書寫起來相當方便,于是,羽毛筆應運而生,但它有許多缺憾,比如羽毛筆的水量不易控制,寫出的字跡時粗時細,弄不好將墨水滴在紙上.
筆的發展史(三)便攜式筆的時期
自19世紀80年代中期在羽毛筆的基礎上,發明了鋼筆,鋼筆迅速替代了傳統的羽毛筆而成為20世紀主要的書寫工具.鋼筆也稱自來水筆,它是根據氣壓原理制成的一種便攜式筆,筆膽是空的小圓筒,擠壓它使空氣排出,松手后里面空間體積增大,壓強變小,內外較大的壓強使墨水吸入筆膽,書寫時被壓入的墨水在重力作用下隨筆尖流出,這樣書寫就不必不停地蘸墨水,大大節約了時間,而且書寫流暢,方便,再后來,又發明了書寫更方便的圓珠筆,由于是油性書寫材料,避免了鋼筆會漏墨的麻煩,書寫時間更長,更輕巧,更方便,更經濟,所以深受現代人的喜愛
鉛筆是約瑟夫·哈特穆特發明的。
1564年人們發現了石墨和鉛一樣能在紙上留下痕跡,在當時被稱為“黑鉛”,“黑鉛”寫字非常不方便,又軟又臟手。約瑟夫·哈特穆特作為一個有泥瓦匠經驗的建筑師,決心發明一種新筆,他將粘土與石墨粉混合,讓筆芯更有硬度,于是比“黑鉛”更方便書寫的鉛筆誕生了。
鉛筆的歷史的特點:
鉛,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古羅馬時期。那時的鉛筆很簡陋,只不過是金屬套里夾著的一根鉛棒,甚至是鉛塊,倒真是名副其實的“鉛”筆。人們用的各種鉛筆,沒有一種是鉛做的。現在制造鉛筆的原料約需40多種。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鉛筆的新品種也相繼問世。目前,鉛筆家族的成員已達300多個。
鉛筆鉛芯的硬度標志,一般用“H”表示硬質鉛筆,“B”表示軟質鉛筆,“HB”表示軟硬適中的鉛筆,“F”表示硬度在HB和H之間的鉛筆。
鉛筆為何被稱為鉛筆,而非石墨筆?這源于其歷史與制造過程的演變。1564年,英格蘭巴羅代爾發現的黑色礦物石墨,因其特性與鉛相似,故名“黑鉛”。石墨在羊身上標記的啟發,促使其被切條用于書寫與繪畫。英王喬治二世將此礦設為皇家專利。然而,石墨條使用不便,易臟手,易折斷。1761年,德國化學家法伯解決了這一問題,他將石墨與硫磺、銻、松香混合制成硬度更大、不易臟手的鉛筆。最初,只有英、德兩國能生產這種鉛筆。拿破侖戰爭導致法國鉛筆供應中斷,法國化學家孔德在本土找到了石墨礦,通過添加粘土,制成耐用的鉛筆芯。不同比例的粘土添加使鉛筆芯硬度和顏色不同,H(硬)、B(軟)、HB(軟硬適中)便由此而來。美國工匠門羅負責將鉛筆芯套入木桿,完成最終產品。鉛筆的歷史見證了從石墨棒到現代鉛筆的演變。古代希臘、羅馬使用類似鉛棒進行劃線標記,14世紀歐洲出現了類似現代的鉛筆。1565年,英國手工制作了最早的木桿鉛筆。1662年,德國紐倫堡市成為世界首個鉛筆制造地。1761年,德國法伯改進了鉛筆制造工藝。法國康德在1790年代改進了水洗石墨方法,提高了石墨純度,并使用粘土制成鉛筆芯,此法被稱為康德法。1793年,康德鉛筆廠成立,為現代鉛筆工業奠定了基礎。
鉛筆不含鉛著實是因為歷史造成的誤會。古希臘、羅馬曾用金屬鉛制成類似鉛筆的鉛棒。14世紀,歐洲出現類似現在的鉛筆。1565年,英國開始以石墨為筆芯,手工制出最原始的木桿鉛筆。1790~1793年,法國采用黏土將石墨黏結制成筆芯,奠定了現代鉛筆工業基礎。在鉛筆的筆桿上通常都有
1564年,英格蘭島受颶風襲擊,昆布蘭地區的許多大樹被連根拔起,人們在樹根下發現了一種黑色礦物質--石墨,它可以輕易地在物體上留下黑色的印記。
因當時化學剛開始發展,故被誤認為鉛。
當地牧羊人常用它在羊身上畫記號,以便于辨認。石墨這種特殊的礦物質非常純凈結實,可以很容易把它制成棒形。石墨的價值不久之后就變得越來越大,主要是因為它可用于在加農炮模具上畫線,并且這個礦已被皇室所控制。石墨被私運出去制作鉛筆。因為石墨比較柔軟,必須制成一定形狀。石墨棒起初是用細繩或羊皮紙包裝。鉛筆的好用性被廣為傳播,吸引了全世界著名藝術家的注意。首先是意大利人想到用木頭來固定它,剛開始的時候是在木頭中挖出棒形的洞。不久以后,發明了一種更方便的技巧:用兩塊雕刻過的木頭夾住石墨棒,然后將兩塊木頭用膠水粘住--從本質上來說,這個方法與現在所使用的是一致的。
以上就是鉛筆的歷史的全部內容,鉛筆的發明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而非57年。具體分析如下:鉛筆的起源:鉛筆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羅馬時期,但那時的“鉛筆”只是金屬套里夾著的一根鉛棒,名副其實的“鉛”筆。而現代意義上的鉛筆,即用石墨和黏土制成的鉛筆,其歷史要短得多。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