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中知識點總結? .那么,地理高中知識點總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太多了,我一個例子吧,比如問你區位因素有哪些?這是常見的題目,該怎么答呢?答:自然因素:降水、氣候、土壤、社會因素:交通、勞動力、政策。其實掌握技巧很好答!
你應該是馬上要參加高考了吧!高中地理可以分為三個方面: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包括地形、資源分布、輻射的變化等等。人文地理是以自然地理為基礎,研究各個地區的交通、經濟狀況,怎樣合理地配置資源。
當然,這個還需要自己多總結。我也差不多忘光了,但是我覺得你把地圖看熟,然后做題舉一反三,拿下地理應該沒問題。
世界地理:世界地理行政圖,世界地理山脈,洋流,世界地理氣候,世界主要工業區,世界主要農產品分布以及農業類型,板塊分布圖等。 中國地理:中國地理行政圖,省級政府簡稱,中國山脈分布圖,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中國的農業,中國的工業,中國的氣候,中國交通網分布圖,中國的資源分布圖等。(以上內容只是列舉部分區域地理的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框架: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區域可持續發展
自然地理:1行星地球(1地球儀、經緯網及區域定位、方向判讀、距離計算、最近航線走向:時區與地方時計算,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太陽直射點的確定:2自轉公轉的地理意義)
2地球上的大氣(1大氣運動:2氣壓帶和風帶:3天氣與氣候)
3地球上的水(1自然界的水循環與水資源的合理利用:2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4地表形態的塑造(1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山岳的形成:2河流地貌發育)
5地理環境整體性和差異性(1整體性:2差異性)
人文地理:1人口(1人口的數量變化:2人口的空間變化和人口合理容量)
2城市(1城市內部空間結構和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2城市化)
3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1農業的區位選擇:2主要農業地域類型)
4工業(1區位因素、區位選擇:2地域的形成、傳統工業區與新工業區)
5交通(1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2交通布局變化的影響)
6人類與地理的協調發展(1人地關系:2可持續發展)
區域地理:1世界地理
ps:要休息了,改天再給lz寫,原諒
我總結了一下我學地理感想
總結:
1書本上的知識點記不住,學地理完蛋。
2知識點不理解不會用,學地理完蛋。
3智商低不能分析、解析題目,學地理完蛋。
以上三種類型試題中每種題型大概各占三分之一,但是第一條你掌握不住,想及格都難。
一把書死背好,二把題做好,三能把知識點和做過的題目類比,能解做新題。輕松高大上。
背書課堂時間足夠,題目老師會講,類比分解解新題考試考多了就會了。
學地理課堂時間用得好,課下做題就是填答案。學不好就是抄....
必要的知識,我不知道課本現在變成什么樣了。
但是
地理分為人文和自然地理,在我當時的高考比例中人文地理占分有30%。當然這個比例是試卷體現,只是沒有實際的分數分比。
在自然地理當中,
我們首先學的是空間:宇宙-太陽系-地球-月球,這是高中自然地理的基本構成。我學的時候結合章節是一類方法,還有就是我自己分了類。固定的 不固定 規律知識 相互間影響
主要是地球地理知識:地球的1構造及成分 2位置及運動 3地表地貌類知識 4地理規律 5宇宙對地球的影響等
1構造:巖圈、水圈、氣圈、電離層、磁極構造。成分:比如巖石的組成成分,水的組成、氣體組成等等。
2位置及運動:地球所在的宇宙位置,大洲大洋等位置,省市位置,山川礦藏公路鐵路等等的位置。
運動:(地理變化)因為地球所在的宇宙位置在不斷的有規律運動,會產生如:地球的位置變化-地球活動周期變化(冰川期)-公轉四季變化(黃赤角類題)-太陽運動高度輻射變換、降水、洋流、大氣(環流、氣旋、氣壓)、經緯-及運動帶來的綜合現像
運動帶來的綜合現像
(如:大氣環流影響下的具體國家或地區呈現的氣候狀態、植被、有無明顯持續性影響(侵蝕) 氣壓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影響風向、 地轉偏向力造成的規律、 大氣晝夜變化對太陽輻射影響類,地球運動造成的晝夜交替跟經緯間的關系題目等等等等)
巖圈 氣圈洋流 風帶 運動如上都是知識點。
3地表地貌類知識
這個大洋名山大川什么的 喀斯特地貌 侵蝕地貌神馬的 ,形成的原因及影響。 比如: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造成的改變對某地的影響。等等很多
4地理規律
人為的總結規律 比如經緯 南北回歸線 晝夜線太陽高度與經緯的關系(告訴太陽高度時間算緯度題等等-當時我學那會變態的題出到分鐘,)維度-東大東西大西,地轉偏向力-南北維區別
大氣環流--風帶(季節性移動)天體規律日月食 哈雷彗星神么的好多
5宇宙、地球之間的影響:輻射-可見光-極光-電離層-四季-公轉-大氣輻射、逆輻射、累死了。就說到這里吧
以上就是地理高中知識點總結的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