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義的歷史意義?秋收起義的歷史意義:1、秋收起義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追求。共產黨提出的主張,“打倒列強、打倒軍閥”的口號,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決策為人民群眾所擁護,所以,秋收起義發動后,那么,秋收起義的歷史意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秋收起義是黨第一次在武裝斗爭中公開打出了自己的旗號,人民軍隊歷史上第一面軍旗的誕生,在全國人民面前彰顯了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的決心,標志著我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具有里程碑式的歷史意義。最后毛主席同志帶領秋收起義部隊轉兵井岡山,開辟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我黨從此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最后勝利。
2、秋收起義的歷史意義:黨第一次在武裝斗爭中公開打出了自己的旗號,人民軍隊歷史上第一面軍旗的誕生,也標志著我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具有里程碑式的歷史意義。
秋收起義的意義是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以保存和發展革命力量的正確道路。秋收起義是共產黨人對武裝斗爭有了嶄新認識后的重大舉措。中國人民革命史開始了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
秋收起義是毛澤東在湖南東部和江西西部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即紅軍)舉行的一次武裝起義。秋收起義是繼南昌起義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裝起義,是中共黨史軍史上的三大起義之一,它的特點包括不僅是軍隊的行動,而且有數量眾多的工農武裝參加,秋收起義第一次公開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的旗號。雖然秋收起義結果是失敗的,但它卻開創了一條新的道路,也開辟了第一個在農村的根據地,為后來各地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發展奠定了基礎。
秋收起義重大歷史意義:創建了我黨第一支工農軍隊,并設計制作并率先舉起了我黨的第一面旗幟,正如毛澤東同志在詩詞中所說的: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標志著我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最后,毛澤東同志帶領秋收起義部隊轉兵井岡山,開辟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中國共產黨從此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最后勝利。
根據百度文庫得知,秋收起義的意義如下:
1、第一次公開打出了中國共產黨的旗幟,進一步證明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的決心。
2、實行“三灣改編”,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3、首創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4、總結了戰爭“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成為中國軍隊戰略戰術體系的'第一塊基石。
毛澤東在《西江月·秋收起義》中興奮地寫道:“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修銅一帶不停留,便向平瀏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沉,霹靂一聲暴動。”
秋收起義是1927年9月9日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湖南省委,為反擊國民黨當權派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推進中國革命,在湖南和江西邊界發動的武裝起義。
南昌起義后,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3日發布《關于湘鄂粵贛四省農民秋收暴動大綱》,決定在工農運動基礎較好的湖南、湖北、廣東、江西四省發動秋收起義。要求四省“以農會為中心”,建立革命政權,實行土地革命。
八七會議后,彭公達、毛澤東奉中央命令回湘改組省委,制定秋收暴動計劃,并成立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作為暴動的領導機關。參加暴動的骨干力量,主要是分布在修水、銅鼓、安源等地的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平江、瀏陽等縣的農軍和安源的工人武裝,總計5000余人。
9月8日,湖南省委發布奪取長沙命令,次日開始破壞武(漢)長(沙)和株(洲)萍(鄉)鐵路,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正式爆發。11日,暴動在安源、銅鼓、修水、醴陵等地全面展開,起初各路暴動隊伍均取得一些勝利,但旋即受挫。14日,毛澤東命令停止進攻長沙。
以上就是秋收起義的歷史意義的全部內容,根據百度文庫得知,秋收起義的意義如下:1、第一次公開打出了中國共產黨的旗幟,進一步證明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的決心。2、實行“三灣改編”,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3、首創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