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商喬家歷史?喬致庸,祁縣喬家第三代人,字仲登,生于公元1818年。祁縣的喬家,在當地是有名的晉商,從祖父喬貴發開始就已經以誠信為本,來往生意場上。喬家的生意起源于喬貴發,但真正將喬家生意發揚光大的卻是第三代的喬致庸,那么,晉商喬家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喬家大院,一座具有北方漢族傳統民居建筑風格的古宅,是國家文物先進單位,國家級青年文明號,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為晉商文化的代表之一,喬家大院素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說,譽滿海內外。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它的發展歷史吧。
清乾隆年間,喬全美和他的兩個兄長分家后,買下了十字口東北角的幾處宅地,起建樓房。主樓為硬山頂磚瓦房,磚木結構,有窗欞而無門戶,在室內筑樓梯上樓。特點是墻壁厚,窗戶小,堅實牢固,為里五外三院。
主樓的東面是原先的宅院,也進行了翻修,作為偏院。還把偏院中的二進門改建為書塾,這是喬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傳說偏院外原來有個五道祠,祠前有兩株槐樹,長的奇離古怪,被稱為“神樹”。
主院與側院間有一大型磚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口銜靈芝的鹿等。土地祠額有四個磚雕獅子和一柄如意,隱喻“四時如意”。祠壁上還有梧桐和松樹,六對鹿雙雙合在一起,喻意“六合通順”。
喬致庸當家后,為光大門庭,繼續大興土木。他在老院西側隔小巷置買了一大片宅基地,又蓋了一座樓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兩樓對峙,主樓為懸山頂露明柱結構。
明樓竣工后,喬致庸又在與兩樓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筑了兩個橫五豎五的四合斗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后來連成一體的格局。
祁縣鄉土
祁縣喬家,是晉商中靠勤勞誠信,白手起家的典型。喬家始祖喬貴發,祖居祁縣喬家堡,因其父母雙亡,早年常為人幫傭,是一個衣不遮體無依無靠的光棍漢。乾隆初年與秦姓結為異姓兄弟,一同出走口外,開始在薩拉開廳合成當鋪做伙計,稍有積蓄,便轉到西腦包開草料鋪,兼銷豆腐、豆芽、切面及零星雜貨。二人苦心經營,生意日見起色。但后來又一度虧賠,幾乎歇業。喬只好回原籍種地,留秦姓守攤。喬回原籍后娶積氏為妻,后續李氏。
乾隆二十年(1755)口外糧食豐收,秦氏趁糧價低時購存一批黃豆,不料次年黃豆歉收,秦把黃豆出售,獲利頗豐,便把喬從原籍叫來共同經營。喬秦二人把店移到東前街,開設客貨棧廣盛公,喬秦二人當上了財東。到嘉慶時,廣盛公生意十分興隆,但一次倒賣“買樹梢”蝕本。所謂“買樹梢”就是當農民急于用錢時,將其青苗作抵押,商號借錢給農民。廣盛公這次“買樹梢”蝕本,幾乎倒閉,幸當地往來業戶支持,議定將廣盛公欠款緩期三年歸還,使廣盛公得以茍延殘喘。到三年結賬時,廣盛公不但還清了債款,而且大有余利。秦、喬認為此乃復興基業起點,便把廣盛公改名復盛公。喬氏以在中堂、大吉堂、進修堂、德興堂名義,秦氏以三余堂名義,在復盛公共投資白銀3萬兩,業務仍以經營油糧米面為主,后又兼營酒、衣服、錢鋪,買賣日益興隆。
看過電視劇《喬家大院》的人,對于喬致庸這個人應該都不陌生。許多人可能都想過一個問題,那就是電視劇《喬家大院》里的喬致庸,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可以肯定的是,歷史上確有喬致庸此人。
喬致庸,祁縣喬家第三代人,字仲登,生于公元1818年。祁縣的喬家,在當地是有名的晉商,從祖父喬貴發開始就已經以誠信為本,來往生意場上。喬家的生意起源于喬貴發,但真正將喬家生意發揚光大的卻是第三代的喬致庸,人稱“亮財主”。
喬致庸很小的時候,他的父母就去世了,他由自己的兄長撫養。本來的打算是,他的兄長接手喬家的生意,而他自己則通過讀書科舉,走仕途之路。計劃很好,但計劃遠遠趕不上變化。喬致庸剛剛靠山秀才,他的兄長便去世了。偌大的喬家,需要一個人站出來背負。所以喬致庸只好放棄自己的打算,轉而棄文從商。
喬致庸一生有六個妻子,不要覺得多,那是因為喬家有規定,喬家人不可納妾。所以他雖然有六個妻子,但是卻沒有一個妾室,這六個妻子都是續弦。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電視劇《喬家大院》中的陸玉函,實際上是編劇因為影視劇需要虛構的人物。喬致庸的六個妻子,分別是馬氏、高氏、楊氏、周氏、楊氏、楊氏,都誥贈夫人,而沒有陸氏。
喬致庸將喬家帶入輝煌,但他并不對自己的商業帝國多么留戀。
清乾隆年間,喬全美和他的兩個兄長分家后,買下了十字口東北角的幾處宅地,起建樓房。主樓為硬山頂磚瓦房,磚木結構,有窗欞而無門戶,在室內筑樓梯上樓。特點是墻壁厚,窗戶小,堅實牢固,為里五外三院。
喬致庸當家后,為光大門庭,繼續大興土木。他在老院西側隔小巷置買了一大片宅基地,又蓋了一座樓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兩樓對峙,主樓為懸山頂露明柱結構。
光緒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穩,喬家的景儀、景儼為了保護自身的安危,花費了不少周折和銀兩,買下了當時街巷的占用權。
喬家取得占用權后,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側院;東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門;西面建了祠堂;北面兩樓院外又擴建成兩個外跨院,新建兩個蕪廊大門。跨院間有柵欄通過,并以拱形大門頂為過橋,把南北院互相連接起來,形成城堡式的建筑群。
民國初年,喬家人口增多,住房顯得不足,因而又購買地皮,向西擴張延伸。民國十年后,喬映霞、喬映奎又在緊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東南院相似。
“七七事變”爆發,日軍侵華,工程停止。日軍侵占時期,全家外逃,剩下空院一處,只留部分家人看護。
1985年,祁縣人民政府利用這所古老的宅院成立了祁縣民俗博物館。
擴展資料:
喬家大院的建筑結構介紹:
喬家大院四周是高十米有余的外墻,不難看出當時晉商具有極高的安全意識與防范心理。
喬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東觀鎮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國著名的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間,以后曾有兩次增修,一次擴建,經過幾代人的不斷努力,于民國初年建成一座宏偉的建筑群體,并集中體現了我國清代北方民居的獨特風格。
以上就是晉商喬家歷史的全部內容,在山西晉中地區,有很多晉商修建的豪宅。其中有一座氣勢恢宏的大院,在歷史上享有皇家看故宮,民宅數喬家的盛名,它就是喬家大院。這座大院的主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喬家第一代富商——喬貴發。喬貴發出生時,喬家已經家道中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