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朱的歷史名人?1、朱熹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那么,姓朱的歷史名人?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元末農民起義,他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后來統領了這支起義軍。1368年,率軍攻克大都(北京),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廟號明太祖。其后共傳12代17帝,立國276年。
朱柏廬:清初居鄉教授學生,治學用程、朱為本,提倡知行并進。其《治學格言》世稱《朱子家訓》,被后世視為中國傳統的啟蒙教育讀本,影響深遠。
朱 溫:后梁太祖,五代梁王朝建立者。公元907年代唐稱帝,后為其子友珪所殺。
朱士行:三國時第一個去西域求法的僧人,中國僧人講經往往從他開始。
朱 亥:戰國勇士,魏國人。是朱姓最早出人頭地的人物。據說他力大無窮,勇氣過人,曾經憑著40斤重的鐵錘,保存了情勢危急的趙國。
朱敬則: 唐朝大臣、政治家、史學家。字少連,永城人,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年)生。歷仕高宗、則天、中宗三朝,歷官洹水尉、右補闕、正諫大夫兼修國史,后遷鳳閣鸞臺平章事,執行宰相職務。他為官清廉,辭官歸來時只一人一馬別無所有。著有《十代興亡論》、《五等論》等書。 毛主席對敬則公的評價:——摘自劉昫等《舊唐書》卷九十《朱敬則傳》 〔毛澤東讀書的筆記和談話〕 朱敬則政治家、歷史家,年七十五。 賈誼云:“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朱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祁姓、子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朱襄氏被尊為朱姓始祖。
朱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為第17位;至2013年,按人口排序,朱姓在中國位列第13位,主要分布在江、浙、皖地區,約占了全國人口的1.2%,總人口約有1500余萬。
在中國歷史上,朱姓曾經建立過兩個王朝,除了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另一個則是五代十國時期朱溫建立的后梁。
起源始祖
1、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為氏。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臣,被封于朱(今河南商丘柘城),以赤心木朱為圖騰,后來朱襄氏成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動于今河南柘城一帶,其后代以朱為姓氏。
朱姓的第一個名人是虞舜的大臣朱虎。朱虎氏族或為朱襄氏的后裔,朱虎的子孫表現不俗,西周的名隱士朱張、戰國時齊人朱毛、魏國大力士朱亥、西漢中邑侯朱進等名人均稱是朱虎的后代。在先秦時一直活躍在冀魯豫地區。
2、源于曹姓,以國名為氏(因得姓始祖是曹挾,該支系也被認為是源出于曹姓)。傳周武王封曹挾于邾國,建都于邾。他的遺族以國為姓,稱邾氏。戰國時,楚國滅了邾國,邾國的貴族四處逃散,為不忘祖國,因此去掉耳旁,改姓朱。
3、源于子姓,以先祖名字為氏。
滿意回答2012-04-18 17:16熱心網友朱氏名人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元末農民起義,他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后來統領了這支起義軍。朱元璋標準像1368年,率軍攻克大都(北京),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廟號明太祖。其后共傳12代17帝,立國276年。
朱柏廬:清初居鄉教授學生,治學用程、朱為本,提倡知行并進。其《治學格言》世稱《朱子家訓》,被后世視為中國傳統的啟蒙教育讀本,影響深遠。
朱 溫:后梁太祖,五代梁王朝建立者。公元907年代唐稱帝,后為其子友珪所殺。
朱士行:三國時第一個去西域求法的僧人,中國僧人講經往往從他開始。 朱 亥:戰國勇士,魏國人。是朱姓最早出人頭地的人物。據說他力大無窮,勇氣過人,曾經憑著40斤重的鐵錘,保存了情勢危急的趙國。
朱敬則: 唐朝大臣、政治家、史學家。字少連,永城人,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年)生。歷仕高宗、則天、中宗三朝,歷官洹水尉、右補闕、正諫大夫兼修國史,后遷鳳閣鸞臺平章事,執行宰相職務。他為官清廉,辭官歸來時只一人一馬別無所有。著有《十代興亡論》、《五等論》等書。
朱載堉:明朝音律學家、數學家。
朱棣: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第四子。
朱氏名人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元末農民起義,他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后來統領了這支起義軍。朱元璋標準像1368年,率軍攻克大都(北京),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廟號明太祖。其后共傳12代17帝,立國276年。
朱柏廬:清初居鄉教授學生,治學用程、朱為本,提倡知行并進。其《治學格言》世稱《朱子家訓》,被后世視為中國傳統的啟蒙教育讀本,影響深遠。
朱 溫:后梁太祖,五代梁王朝建立者。公元907年代唐稱帝,后為其子友珪所殺。
朱士行:三國時第一個去西域求法的僧人,中國僧人講經往往從他開始。 朱 亥:戰國勇士,魏國人。是朱姓最早出人頭地的人物。據說他力大無窮,勇氣過人,曾經憑著40斤重的鐵錘,保存了情勢危急的趙國。
朱敬則: 唐朝大臣、政治家、史學家。字少連,永城人,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年)生。歷仕高宗、則天、中宗三朝,歷官洹水尉、右補闕、正諫大夫兼修國史,后遷鳳閣鸞臺平章事,執行宰相職務。他為官清廉,辭官歸來時只一人一馬別無所有。著有《十代興亡論》、《五等論》等書。
朱載堉:明朝音律學家、數學家。
朱棣: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第四子。命解縉等人編纂《永樂大典》實為中華文化的一大貢獻。
1、朱溫
梁太祖朱溫(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開平元年(907年)到乾化二年(912年)在位。五代時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縣)人,唐僖宗賜名“朱全忠”,即位后改名朱晃。
2、朱淑貞
朱淑貞(約1079~約1133),號幽棲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宋代著名女詞人,是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她生于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讀書,但一生愛情郁郁不得志。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終因抑郁早逝。
3、朱襄氏
朱襄氏,又號稱飛龍氏、連山氏,朱襄氏為遠古時代五方上帝之一,被文獻命之為上古“古帝”、赤帝。朱襄氏為炎帝別號,炎帝(火帝)朱襄氏為中華文明的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他發明五弦元瑟,開禮樂文明之先河;調節陰陽,促進百物生長,是中華農業文明的開拓者。首創六書,奠定中國文字之基石。
4、朱治
朱治(156年-224年),字君理。丹楊郡故鄣縣(今浙江安吉)人。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吳國將領。朱治初為縣吏、州從事等職,后隨孫堅、孫策征戰,累拜吳郡太守。孫策死后,與張昭等共尊奉孫權嗣位,為穩定江東局勢作出了卓著的貢獻。
5、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
以上就是姓朱的歷史名人的全部內容,姓朱的名人有朱新建、朱顯謨、朱虛之、朱偰、朱茵等。1、朱新建 專職畫家,《除三害》獲全國少兒圖書優秀獎。代表作品有《皮皮魯和魯西西》《金元國歷險記》等。1953年出生于江蘇省南京市,2014年2月10日去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