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化學第五版課后答案?2、判斷下列化合物哪些具有手性碳原子(用 * 表示手性碳原子)。哪些沒有手性碳原子但有手性。(1)BrCH2-C*HDCH2Cl 有手性碳原子 (3) 有手性碳原子 (8) 無手性碳原子,那么,有機化學第五版課后答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是也不是,因為只說加成不完整
完整的應該是加成-消除歷程
參考棗廳:羧酸衍生物告明的水解、氨解、醇解,《有機化學》,李景寧,第凳友隱五版下冊
《有機化學》(第五版,李景寧主編)習題答案
第五章
2、寫出順-1-甲基-4-異丙基環己烷的穩定構象式。
穩定構象
4、寫出下列的構造式(用鍵線式表示)。
(1)1,3,5,7-四甲基環辛四烯 (3) 螺[5,5]十一烷
5、命名下列化合物
(1)反-1-甲基-3乙基環戊烷(2)反-1,3-二甲基-環己烷
(3)2,6-二甲基二環[2,2,2]辛烷01(4)1,5-二甲基-螺[4,3]辛烷
6、完成下列反應式。
(2)
(3)
(4)
(6)
(7)
(10)
(11)
8、化合物物A分子式為C4H8,它能是溴溶液褪色,但不能使烯的高錳酸鉀溶液褪色。1mol(A)與1molHBr作用生成(B),(B)也可以從(A)正碧的同分異構體(C)與HBr作用得到。化合物物(C)能使溴溶液褪色,也能使烯的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試推論化合物(A)、(B)、(C)的構造式,并寫出各步的反應式。
答:根據化合物的分子式,判定A是烯烴或單環烷烴
9、寫出下列化合物最穩定的構象式。
(1)反-1-甲基-3-異丙基環己烷
(2) 順-1-氯-2-溴環己烷
第六章對映異構
2、判斷下列化合物哪些具有手性碳原子(用 * 表示手性碳原子)。哪些沒有手性碳原子但有手性。
無機及分析化學第五版答案如下雀野圖:
《無機與分析化學》是2007年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若愚、朱建飛。
【內容提要】
教材內容經整合后,刪除了原化學分析的原理重復部分,使內容更加緊湊,內容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將化學分析課程內容重點放到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案制定等實際應用上,更加貼近化學分析的特點,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原子結構和分子結構進行了精簡,減少了過于深奧的理論部分,在分子結構部分加強了與后續課程"有機化學"的聯系,體現了課程之間的聯系和基礎化學的整體思想。在實例的選擇上注意了教材的通用性。本書適用于化學工程、材料科學和環境科學等專業。
【編輯推薦】
本書將"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和"儀器分析"的課程內容進行整合編寫而成的。以元素周期系為基礎的元素結構、性質、反應及無機化合物的合成。教材內容經整合后,刪除了原化學分析的原理重復部分,使內容更加緊湊,內頃胡喊容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將化學分析做伍課程內容重點放到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案制定等實際應用上,更加貼近化學分析的特點,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原子結構和分子結構進行了精簡,減少了過于深奧的理論部分,在分子結構部分加強了與后續課程"有機化學"的聯系,體現了課程之間的聯系和基礎化學的整體思想。
第一題:
答案:
第二題蔽大爛:
答案:
第三題:
答案:
第四題:
答案:
第五題:
答案:
擴展資料
這部分內容主要考察的是碳化合物的化學的知識點:
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之間沒有絕對的分界。有機化學之所以成為化學中的一個獨立學科,是因為有機化合物確有其內在的聯系和特性。
位于周期表當中的碳元素,一般是通過與別的元素的原子共用外層電子而達到穩定的電子構型的(即形成共價鍵)。這種共價鍵的結合方式決定了有機化合物的特性。大多數有機化合物由碳、氫、氮、氧幾種元素構成,少數還含有鹵素和硫、磷、氮等元素。因而大多數有機化合物具有熔點較低、可以燃燒、易溶于有機溶劑等性質,這與無機化合物的性質有很大不同。
在含多個碳原子的有機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互相結合形成分子的骨架,別的元素的原子就連接在該骨架上。在宏漏元素周期表中,沒有一種別的元素能像碳那樣以多種方仿耐式彼此牢固地結合。由碳原子形成的分子骨架有多種形式,有直鏈、支鏈、環狀等。
在有機化學發展的初期,有機化學工業的主要原料是動、植物體,有機化學主要研究從動、植物體中分離有機化合物。
有的,習題答案都有。解析還特別清楚。
無機及分析化學是賈之慎根據2008年11月教育部高等農林院校理科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普通高等農林院校非化學專業化學教學基本要求編寫的。
本書將原工科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的基本內容優化組合成為一個新的體系,充分考慮工科特點,貫徹“結構、平衡、性質、應用”亮悶的思想,合理安排酸堿平衡、沉淀平衡、氧化還原平衡、配位平衡等四大平衡與應用的有機結合,精選有實用價值的常見早返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簡明闡述其重要特性及變化規律。每章內容后面都附有習題,并注意習題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本書根據新世紀高校教學改革新形勢的需要,在第一版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和精簡。在編寫上貫徹“少而精、精而新”的原則,努力把傳統的教學內容與現代科學技術的新進展結合起來,力求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性。
本書供高等工業院校化工、輕工、應用化學、生物工程、食品等有關專業師生學習使用,也可供農、林、醫等院校有關專業師生參敬睜彎考使用。
以上就是有機化學第五版課后答案的全部內容,將化學分析課程內容重點放到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案制定等實際應用上,更加貼近化學分析的特點,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原子結構和分子結構進行了精簡,減少了過于深奧的理論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