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又要能拔高教學要求,上學期在認識物體和圖形時,也有拼擺,但那時只是用所學的形狀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圖案和事物,使學生加深對所學圖形的認識,從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同時體會圖形的顯著特征。那么,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蘇教版5篇
在數學課中,老師要注意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的話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一年級數學老師的教學工作離不開一年級數學教案,一年級數學教案是他們進行教學活動的保障。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蘇教版”,下面我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蘇教版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主探索得出計算8、7、6加幾的各種方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湊十法,并能正確熟練地口算8、7、6加幾。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及概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數學應用的意識。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3~104頁8、7、6加幾。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求知的欲望
(錄像出示8個小朋友去公園買門票,然后,又來了5個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師創設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氣非常好,小文、小麗、小明等8個小朋友到公園去玩。他們來到公園門口,正要買門票,又來了他們的5個同學。這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應該買多少張門肆枝升票?他們想請同學們幫忙算一下。同學們想幫這個忙嗎?先在小組里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2.小組合作討論。
我們學習的數學中的一些美麗定理具有這樣的特性:它們極易從事實中歸納出來,但證明卻隱藏的極深。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前、后基本含義。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對性,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正確確定“前后”。
2、技能目標:通過觀察、操作、說一說等活動,感知前后的位置關系,初步體會前后的相對性。培養探索意識和協清碧作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探索知識的積極性。
重點: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前、后基本含義。
難點: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對性,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正確確定“前后”。
一、創設情境,體驗前、后
1、觀察課室,感受前、后
小朋友們,你看一看我們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2、說一說
請同座位的兩名小朋友互相說一說,自己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
3、聽口令,擺物體
文具盒放在數學書的前面,數學書放在文具盒的后面;鉛筆盒不要擺在數學的前面……
二、引導探知,體驗感悟
1、看圖講故事
課件出示《龜兔賽跑》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情景圖。
【 #一年級#導語】教案是瞎喊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以下是 考 網整理的《蘇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蘇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1、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學會分類的方法。
2、學生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4、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單一標準講課教案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類
出示例1
你們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樣分類呢?
蘇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單一標準》講課教案:揭示課題,生活中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
(板書課題:分類)
2、鞏固發展體驗分類
按形狀來分一分,怎樣記錄分的結果呢?
討論匯報。
板演分法。
還可以怎么分?
二、鞏固提升發散創新
1、課件出示練習七1、2、3題,學生集體完成。
2、開放練習拓寬思路(分正方體)師:同學們拿出你們的另外一袋學具,請給這些物品分類。學生小組活動(4分鐘)匯報交流
三、課堂小結
【篇二】蘇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我們認識的數》教學目標
1、用學過的100以內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養數感。
數學是一種精神,一種理性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激發、促進、鼓舞并驅使人類的思維得以運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蘇教版一年級數學名師教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名師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在具體的生活實踐情境中,體驗前與后的位置與順序。
2、能準確地確定物體前后的位置與順序。
3、培養學生關于前后的空間觀念。
4、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前與后的位置與順序,難點是學生前后空間觀念的培養。
教學方法:
嘗試教學、情境教學、游戲
教學準備:
紙制的方向盤4個、車站牌5個
教學過程:瞎寬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汪神拆老師請5名學生上講臺排成隊列 5名學生排成隊列,其余學生描述其中一位學生的位置。
2、在老師的口令下,學生按要求調換位置,使學生初步體驗到: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具有一定的相對性。
二、觀察討論、學習新知
1、觀察課本主題圖、討論并填空。
2、老師出示:課本“做一做”第2題小動物賽跑圖
問:你看到了什么?現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動物?誰第二?小白兔跑第幾?小牛跑第幾?你能把上面的問號位置填上嗎?
三、練習鞏固、啟發思維
1、說一說
(1)你的座位前面是誰?后面是誰?(目的: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體會前后意義和相對性)
(2)你前面有幾個同學?后面有幾個同學?你是排在困棗第幾位?(使學生學會從前面數或者從后面數,得到不同。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二冊第49~50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求原來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并能正確列式計算。
2.使學生能在生活中發現并提出“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并切實解決,培襪激養學生問題意識、進行數學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3.使學生在書面解決實際問題時,養成標注單位的習慣;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求原來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并能正確列式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題意,尋找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探究
1.激趣導入:我們的好朋友一年級的小朵朵可急壞了,她遇到了難題,我們一起去幫幫她。
2.分析問題
(1)出示例題中第一個信息: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信息?樹上原來可能有多少個?(引導至少要23個)追問:有沒有可能是20個、15個?為什么?在出示“還剩5個”和問題,完成的讀一讀。
(2)解釋“原來”是什么意思(動畫演示把23個桃還給樹上)?原來樹上的桃分成了幾個部分?怎樣求原來的桃?同桌兩人互相說一說(引導學生把摘下的桃和和剩下的桃合起來)
3.解決問題
(1)指名列式計算,根據學生回答板書:23+5=28,讓學生回答23表示什么?(生:23表示小猴采了23個桃子)貼出板書:已摘的,5表示什么?貼出板書:剩下的,28表示什么?貼出板書:原有的,師追問:為什么用加法?(引導學生說出:要求原有的桃就要把已摘的桃和剩下的桃合起來)。
以上就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的全部內容,【篇一】蘇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學會分類的方法。 2、學生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