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歷史總結?初一歷史教學總結篇1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8、9、10三個班的歷史教學,經過一年的事歷史教學工作和國培培訓,對歷史教學的內容結構、知識體系、目標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有了一定的了解,理論聯系實際,邊學邊教。那么,初一歷史總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在歷史學科中,有很多知識都比較容易產生混淆,下面是初一下冊歷史必考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一、隋朝的建立
1.隋的建立
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隋的統一
時間:589年,隋朝滅陳,統一南北孫轎。
原因:①長期的分裂和戰亂,人民渴望統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經濟的發展。
③隋朝勵精圖治,國力強盛;陳朝統治腐敗,力量衰弱。
意義: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實現了統一,為隋唐時期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3.隋朝經濟的繁榮──“開皇之治”
(1)表現:人口激增,墾田擴大、糧倉豐實。
(2)原因
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
②隋文帝勵精圖治,發展生產;
③統治者提倡節儉。
(3)隋文帝在位時期,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發展,史稱隋文帝的統治為“開皇之治”。
二、開通大運河
1.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2.開通原因
①隋文帝的統治為開通大運河奠定經濟基礎。
②隋朝國家統一。
③有前代開鑿的幾段古運河為基礎。
3.評價
(1)積極:
①經濟上:大大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
②政治上:有利于維護國家的統一和中央集權(加強了對南方的控制)
(2)消極:但也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徭役負擔,加速了隋朝的滅亡。
初中歷史其實是很好學的,但是你要把歷史知識點背好才能學好歷史,我整理了一些歷史知識點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歷史知識點1、
戰國七雄
1.戰國七雄按東南西北到中間的順序排列兆乎為齊、楚、秦、燕、趙、魏、韓。
2.發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決定性戰役是長平之戰。長平之戰使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擋秦國。
初中歷史知識點2、
一、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時期是我國奴隸制度瓦解時期,戰國時期是我國封建制度的形成時期。
2.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遲春秋末年使用,戰國推廣。鐵農具:春秋出現,戰國推廣。
二、著名的都江堰
戰國時期,李冰為秦國修筑的都江堰是舉世聞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初中歷史知識點3、
三、商鞅變法
1.時間、地點:公元前356年,秦國。
2.內容: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③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軍隊戰斗力不斷增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族巧悉的封建國家。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同學們如果在初一這個階段不能適應新環境的話,以后在初中學習會較困難!而歷史是同學們要費很多時間來記憶的,那么這就需要對知識點總結歸納了,下面由我為你整理初一的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初一的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一
1課 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一、元謀人
地點:云南元謀縣 時間:距今約170萬年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生產生活情況:使用打制石器 特點: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早陸人類
二、北京人
地點:北京周口店龍骨山; 時間:距今約70萬年~20萬年
身體特征:仍保留著一些猿類特點; 生產生活情況:①使用打制石器;②使用天然火第一文庫網
三、山頂洞人
地點: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洞穴; 時間:距今約18000年
身體特征:模樣同現代人基本一樣
生產生活情況:①掌握了磨制和鉆孔技術;②能人工取火;③用獸皮縫制衣服。
2課 原始農耕文化的遺存
一、河姆渡遺址
地點:浙江縣河姆渡; 時間:距今約7000年
生產生活情況:①使用磨制石器;②種植水稻; ③飼養家畜;④住干欄式房子
二、半坡遺址
地點:陜西西安半坡 時間:距今約6000年
生產生活:①廣泛使用磨制石器;②種植粟;③飼養家畜;④制作彩陶;⑤住半地穴式房子
三、大汶口遺址 地點:山東泰安大汶口; 時間:距今約6000-4000年
生產生活情況:①過原始農耕生活;②貧富分化,私有制產生。
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嫌扮信有沒有覺悟和恒心。任何科目學習 方法 其實都是一樣的,不斷的記憶與練習,使知識刻在腦海里。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歷史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上冊歷史必背知識點
夏商西周的更替
一、我國歷第一個國家“家天下”的夏朝
1、建立時間:約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
3、都城:陽城
4、政權機構:城堡、宮殿、軍隊、刑法、監獄
夏朝成為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的原因:
1、夏朝按地區劃分國民(九州);部落按血緣劃分人群;
2、建立了壓迫人民的國家機構:軍隊、刑法、監獄;
3、“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開始“家天下”
“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應該是一種社會的進步,其根本原因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導致私有制的出現和對立階級的產生
夏滅亡的原因:夏桀暴虐成性、荒.無度、大興土木、剝削百姓
二、商朝的建立
1、公元前1600年,商湯建立商朝,定都亳
2、盤庚遷都:殷公元前1300年
3、商朝的政治、經濟、文化
政治上:是當時世界上的國家之一。
經濟上: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廣泛使用青銅器,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青銅文明。
文化上:甲骨文已經具備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成熟的文字。
偉大的成績和辛勤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積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學習也是一樣的,需要積累,從少變多。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歷史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上冊歷史必背知識點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云南省元謀縣,長江流域。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會制作,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上,黃河流域。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征。能夠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會長時間保存火種。過群居生活,從事采集狩獵活動。
1929年,中國的青年學者裴文中發現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三、山頂洞人:距今約3萬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黃河流域。和現代人基本相同。能夠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采集狩獵捕魚,群居;具有審美意識。
昌盛的秦漢文化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早期。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意義: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由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3、東漢時期的張衡制造的地動儀。
以上就是初一歷史總結的全部內容,初一的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一 1課 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一、元謀人 地點:云南元謀縣 時間:距今約170萬年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生產生活情況:使用打制石器 特點: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