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初中奧賽數學競賽卷 初中奧賽經典電子版 初中有奧數競賽嗎 初中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試題 走競賽路線初中該怎么準備
向以省、市、自治區為單位組成省級賽區報名即可。
全國性數學競賽活動可由主辦單位組織,也可由主辦單位委托其他單位承辦。受主辦單位委托負責某次競賽活動的單位稱為承隱高辦單位。主辦單位的職責是負責全國性競賽的命題、組織、評判、成績認定、獎懲、承辦單位選定等工作。
根據主辦單位和承辦單位的要求組織報名、認定報名資格、發放競賽通知和襲晌分發考題;接受主辦單位寄送的賽題并對其保密;根據需要設立考場;任命各考場的負責人;根據規則組織競賽,并保證賽場的秩序;收集競賽答卷并根據主辦單位給定的評分標準判定成績。
擴展資料:
全國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要求規定:
1、全國中學生數學冬令營的獲獎證書和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證書由主管單位統一設計和印制并由主管單位和主辦單位職能機構共同頒拍攜鋒發。聯賽二、三等獎證書由主辦單位統一設計、印制和頒發。
2、考試分兩天進行,每天連續進行4.5小時,考3道題目。同一代表隊的6名選手被分配到6個不同的考場,獨立答題。答卷由本國領隊評判,然后與組織者指定的協調員協商,如有分歧,再請主試委員會仲裁。每道題7分,滿分為42分。
3、試題由各參賽國提供,然后由東道國精選后提交給主試委員會表決,產生6道試題。東道國不提供試題。試題確定之后,寫成英、法、德、俄文等工作語言,由領隊譯成本國文字。
參考資料來源: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競賽章程
這幾天恰逢中考完,看到很多類似的話題,在此把經典的競賽書列舉下.
入門:黃東坡大叔的《新思維》《培優競賽》很適合初學者,而后者難度更大一些
提高:《初中數學競賽教程綜合分冊》(此書答案基本上是“略”),《奧數典型題舉一反三》,《奧賽急先鋒ABC卷》(注意,這不是卷子,是書),《奧賽急先鋒》等也有可取之處
復賽難度類:《奧賽經典》中的幾何,組合,數論,代數講得很全面,不過多數題難度不高(注意,別買成高中版的)《從課堂到奧數》(朱華偉老師編)很鍛煉思維,尤其是里面的備掘耐三星題,大多思路很絕.
終極(難度遠高于復賽):《奧林匹克小叢書初中卷》,是一套,絕大部分題難度太高,可適當略過,《初中數學仿春競賽解題思想與策略》題目精,少,但個個難度都極大,如果你把這兩種書吃透一半,我保你進全市前三.
最后推薦一些真題比如:《全真試題》
至于學競賽的時間自然是越早越好,不過當年我初二下學期才開始學習奧數,而且之前沒有任何基礎,回來初三拿了個一等獎散芹,在我們學校是第二.PS:我們學校什么競賽課都沒有,完全靠自學,作業又超多,條件遠差于一中那群競賽生.所以,如果有人唬你現在學競賽太晚,不必理他.完全手打,
2022全國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決賽坦畝時間是2022年12月29日至12月30日。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顯示,12月14日,廣東做指省數學會發布了第38屆全國中學生數學冬令營第一純信配次通知,決賽舉辦時間為12月29日至12月30日,采用線上考試的方式進行。
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或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簡稱奧數。1934年和1935年,蘇聯開始在列寧格勒和莫斯科舉辦中學數學競賽,并冠以數學奧林匹克的名稱,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舉辦第一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作為一項國際性賽事,由國際數學教育專家命題,出題范圍超出了所有國家的義務教育水平,難度大大超過大學入學考試。有關專家認為,只有5%的智力超常兒童適合學奧林匹克數學,而能一路過關斬將沖到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頂峰的人更是鳳毛麟角。2012年8月21日,北京采取多項措施堅決治理奧數成績與升學掛鉤。
奧數對青少年的腦力鍛煉有著一定的作用,可以通過奧數對思維和邏輯進行鍛煉,對學生起到的并不僅僅是數學方面的作用,通常比普通數學要深奧些。
“全國小學數學奧林匹克”(創辦于1991年),它是一個“普及型、大眾化”的活動,分為初賽(每年3月)、夏令營(每年暑期)。
“全國初中數學聯賽”(創辦于1984年),采用“輪流做東”的形式由各省、市、自治區數學競賽組織機構具體承辦,每年4月舉行,分為一試和二試。
“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創辦于1981年),承辦方式與初中聯賽相同,每年10月舉行,分為一試和二試,在這項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全國約90名學生有資格參加由薯拆中國數學會主辦的“中國數學奧林匹克(CMO)暨全國中學生數學冬令營”(每年元月)。
競賽規定編輯
(1)一年一度的IMO的東道國由參賽國(或地區)輪流擔任,所需經費由東道國負擔,整個活動由東道國出任主席,由各國領隊組成的主試委員會主持,試題和解答由參賽國提供,每國3—5題(也可不提供),東道國不提供試題,而由東道國組成選題委員會,對各國提供的試題進行評議與初選,主要考慮試題是否與以往的試題重復,并把試題按代數、數論、幾何、組合數學、組合幾何等分類,確定試題難度(A、B、C三級),選擇30題左右。如果這些題有新解法的話,還要求提供原解法以外的解答,譯成英文供主試委員選用。
(2)每個參賽團組織一個參賽隊,成員不超過8人,其中隊員不超過6人(是中學或同等級學校學生),正、副領隊各辯舉1人,考試分兩天兩試,每試3題,每試4.5小時,每題7分,所以每個選手的最高得分是42分。
(3)IMO的用語為英、法、德、俄語,而參賽國大約需要26種文字,屆時由各領隊把試卷譯成本國語言,并經協調委員會認可。度卷先由各國的正、副領隊評判,再與協調委員會協商(每個協調員負責一個試題的評分),如有分歧,由主試委員會仲裁,協商工作是在信任與友好的氣氛中進行的。
(4)IMO的獲獎人數約占參賽人數的一半,評獎根據分數段評出一、二、三等獎獲得者,其比例平均為1:2:3。此外,主試委員會還可因在某個試題上作出了非常漂亮(指思路簡捷巧妙,有獨創性)或在數學上有意義的解答的學生給予特別獎。
為避免再次出現1980年那樣的中斷,IMO設立一個專門的委員會(有的譯為場所委員會)負責確定各屆的東道主。
按IMO的規定,每一屆的東道主必須向上一屆的所有參賽國發出邀請,而新參加的國家則應當向東道主表明參加的意愿,再由東道主發出邀請。
東歐外的國家中,第一個加入的是芬蘭(1965年第7屆),接著法國、英國、意大利、瑞典、荷蘭等也都在60年代陸續加入。1974年,美國、越南加入。此后,參加國逐年增加,并遍布歐、美、亞、非及大洋洲,IMO才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性的數學大賽。
1988年第29屆,根據香港的建議,IMO首次設立了榮譽獎,獎給那些雖然未得金、銀、銅牌,但至少有一道題得滿分的選手。這一措施,大大調動了各參賽國及其參賽選手的積極性。
IMO的精神就是奧林匹克精神:“重要的不在于取勝,而在于參加?!睋?,自1983年第24屆以來,雖然每一個代表隊(6個人為組員)都計算自己的總分,且知道按總分的順序排在多少名,但組織委員會不向團體優勝者頒獎,因為IMO只是個人的競賽,不是團體的競賽。
1981年第22屆,美國是IMO的東道主。美國數學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格雷策發信邀請我國參加,中國數學攜手碧會復信同意參加,后因故未能成行,只派了當時在美的訪問學者作為觀察員參加了。
到了1984年,在寧波召開的中國數學會首次普及工作會議上,確定1985年派兩名選手參加第26屆IMO,以了解情況、取得經驗。由于選拔時間倉促,只指派了北京、上海各1名優秀學生參加。結果有1人得三等獎,兩人平均成績與以色列第17位,兩人總分則排在32位。1986年起,我國均派6名選手參賽。
我國選手的輝煌成績,極大地激發了千百萬中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熱情,也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的民族榮譽感。
如果是全國比賽的話,必須要在本省獲得一個好成績,就是本省的數學競賽要過初賽復賽,進入省隊,然后才有機會去全國參加比賽。數學的話估計也要省賽區是一等獎才可以吧。具體可以查閱往年資料??傊鞘⊥扑]的,你需要有過硬的數學成績才行。
當然只學習課堂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你要買些奧數的書來研究學習才行,如有培訓班就更好了。
初中數學競賽應準備什么?我為大家找來了一些推薦輔導書,大家快來看看吧。
初中數學競賽如何學
初中的話,建議先快速學習高中必蔽蠢修課本。因為競賽的學習是建立在熟練掌握高中數學基礎上的。高中數學課程的書籍有兩種,通用人教版和本地的數學教材。
以人教版為例,需要學習必修全部,及選修2-1,2-2,2-3。其他地區的教材也可以參照以下知識點從最基礎的開始學習:函數罩姿、三角、導數、不等式、立體、解析、概率。
可以按照教材的課程順序學習,學習課本的同時還要參考教輔材料,以免會遺漏部分知識點。
初中數學宏悶陪競賽推薦書目
《數學奧林匹克小叢書·高中卷10·數論》余紅兵
《數學奧賽輔導叢書·第二輯·重要不等式》蔡玉書
《數學奧林匹克小叢書·高中卷11·組合數學》張垚
《數學奧林匹克小叢書·高中卷12·圖論》熊斌、鄭仲義
《高中數學競賽培優教程·專題講座》李勝宏、李明德
初中競賽難嗎
其實初中競賽挺簡單的,自學還可能得獎,不過得下大功夫,你可以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塊兒學習,或者找一些前輩,總比你自己要好。不是說自學不行,而是有些東西書本上沒有,必須需要有人告訴你。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找來的初中數學競賽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