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天體物理高中基本公式 天體力學基本公式 天體物理黃金代換式 天體物理公式大學 高中物理天體運動公式總結
雙星公式總結:T=2πL根號(R/Gm)、T=2πL根號(r/GM)、T=2π根號(L^3/G(M+m))。雙星是指由兩顆恒星組成,相對于其他恒星來說,位置看起來非常靠近的天體。
聯星是指兩顆恒星各自在軌道上環繞著共同質量中心的恒星。雙星可以當成聯星的同義詞,但一般而言,雙星可以是聯星,也可以是沒有物理關聯性,只是從地球觀察是在一起的光學雙星。
雙星是天體物理學中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對于研究不同天體間的關系問題具有重要意義亂御。
雙星公式推導:
設雙星質量 M1 M2 間距 L 軌道半徑 R1 R2 R1+R2=L 周期T。
由GM1M2/L^2=M1*4π^2R1/T^2。
GM1M2/L^2=M2*4π^2R2/T^2。
M1*R1=M2*R2。
M1+M2=4π^2*L^3/GT^2。
雙星的計算公式:
已知中心距離為L,運動周期T求總質量。
設點O轉毀謹,R1+R2=L。
GMm/L^2=m(2π/T)^2R1。
GMm/L^2=m(2π/T)^2R2。
兩式相加即可嘩余巖。
第53回 寧國府除夕歷胡渣祭宗祠 榮做孝國府元宵開夜宴 第54回 史太君破陳腐舊套 王肢悄熙鳳效戲彩斑衣第55回 辱親女愚妾爭閑氣 欺幼主刁奴蓄險心 第56回 敏探春興利除宿弊 賢寶釵小惠全大體
1.開普勒定律
第一定律(軌道定律):所有行星分鄭慶別在大小不同的橢圓軌道上圍繞太陽運動。太陽是在這喊昌握些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第二定律(面積定律):對每個行星來說,太陽和行星的連線(叫矢徑)在相等的時間內掃過相等的面積?!懊娣e速度”:(θ為矢徑r與速度的夾角)
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橢圓軌道的半長軸的三次方跟公轉周期的平方的比值相等。即:
2.萬有引力定律
⑴萬有迅如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兩個物體都是相互吸引的。任何兩個質點之間引力的大小跟這兩個質點的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跟它們的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
⑵重力加速度的基本計算方法
設M為地球的質量,g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3.行星運動的能量
⑴行星的動能
當一顆質量為m的行星以速度v繞著質量為M的恒星做平徑為r的圓周運動:
⑵行星的勢能
對質量分別為M和m的兩孤立星系,取無窮遠處為萬有
引力勢能零點,當m與M相距r時,其體系的引力勢能:
萬有引力是由于物體具有質量而在物體之間產生的一種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物體的質量以及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它們之間的萬有引力就越大;物體之間的距離越遠,它們之間的萬有引力就越小。
兩個可看作質點的物體之間的萬有引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計算:F=GmM/r^2,即
萬有引力等于引力常量乘以兩物體質量的乘積除以它們距離的平方。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約為6.67×10的負11次方單位
N·m2
/kg2。為英國科學家
卡文迪許通過扭秤實驗測得。
兩個通常物體之間的萬有引力極其微小,我們察覺不到它,可以不予考慮。比如,兩個質量都是60千克的人,相距0.5米,他們之間的萬有引力還不足百萬分之一牛頓,而一只螞蟻拖動細草梗的力竟是這個引力的1000倍!但是,天體中,由于天體的質量很大,萬有引力就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天體中質量還算很小的地球,對其他的物體的萬有引力已經具有巨大的影響,它把人類、大氣和所有地面物體束縛在地球上,它使月球和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旋轉而不離去。
重力,就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體受到地球的萬有引力而產生的。
任意兩個物體或兩個粒子間的與其質量乘積掘旁做相關的吸引力。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簡稱引力,有時也稱重力。在粒子物理學中則稱引力相互作用和強力、弱力
、電磁力合稱4種基本相互作用。引力是其中最弱的一種,兩個質子間的萬有引力只有它們間的電磁力的1/1035
,質子受地球的引力也只有它在一個不強的電場1000伏/米的電磁力的1/1010。因此研究粒子間的作用或粒子
在電子顯微鏡和加速器中運動時,都不考慮萬有引力的作用
。一般物體之間的啟碧引力也是很小的,例如兩個直徑為
1米判衡的鐵球
,緊靠在一起時
,
引力也只有1.14×10-3牛頓,相當于0.03克的一小滴水的重量
。但地球的質量很大,這兩個鐵球分別受到4×104牛頓的地球引力
。所以研究物體在地球引力場中的運動時,通常都不考慮周圍其他物體的引力。天體如太陽和地球的質量都很大,乘積就更大,巨大的引力就能使龐然大物繞太陽轉動。引力就成了支配天體運動的唯一的一種力。恒星的形成,在高溫狀態下不彌散反而逐漸收縮,最后坍縮為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
,
也都是由于引力的作用,因此引力也是促使天體演化的重要因素。
天體的密度公式是ρ=M/V=M/(4πR/3)。
地球及其它天體的質量很大,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為計算天體質量提供了可能性。
假定某天體的質量為M,有一質量為m的行星(或衛星)繞該天體做圓周運動,圓周半徑為r,運行周期為T,由于萬有引力就是該星體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故有GMm/r2=4π2rm/T2,由此式得M=4π2r/(GT2),若測知T和r,則可計算出天體的質量M。
應用萬有引力定律測出某天體質量M,又能測知該天體的半徑r或直徑d,就可求出該天體的密度。即ρ=M/V=M/(4πR/3)。
擴展資料:
宇宙起源
宇宙是廣漠空間和其中存在的各種天體以及彌漫物質的總稱。宇宙是物質世界,它處于不斷的運動和發展中。
千百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探尋宇宙是什么時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學家們才確信,宇宙是由大約150億年前發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在爆炸發生之前,宇宙內的所存物質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濃縮成很小的體積,溫度極高,密度極大,之后發生了大爆炸。
大爆高戚炸使物察手質四散出擊,宇宙空間不斷膨脹,溫度也相應下降,后來相繼出現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這種不斷膨脹冷卻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然而,大爆炸而產生宇宙的理論尚不能戚沒陵確切地解釋,“在所存物質和能量聚集在一點上”之前到底存在著什么東西? “大爆炸理論”是伽莫夫于1946年創建的。
參考資料:-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