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選修35?高中物理通常有六本書,學習順序如下:必修一、必修二、選修三-1(電磁學)、選修三-2(電磁感應,變壓器,傳感器)、選修三-3(熱學)、選修三-4(振動與波)、選修三-5(動量與原子物理)。高中物理課程的設計通常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因此學生們的學習過程也是逐步深入的過程。那么,物理選修35?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動量定理是高中物理選修3-5第一章。
一、動量定理
動量定理是經典力學中的一個基本原理,它描述了一個物體所受的總外力作用下,物體的動量將發生改變。動量定理通常以數學公式的形式表達如下:
[F = \frac{{\Delta p}}{{\Delta t}}]
其中:
(F) 代表作用在物體上的總外力(單位是牛頓,N)。
(\Delta p) 代表物體的動量改變,即初始動量與最終動量之差(單位是千克·米/秒,或牛頓·秒,Ns)。
(\Delta t) 代表時間間隔(單位是秒,s)。
二、動量定理的要點如下:
動量是守恒的: 如果沒有外力作用,物體的動量將保持不變。這是動量守恒定律的一部分。
外力導致動量變化: 如果有外力作用于物體,它將改變物體的動量。這個改變是與外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作用時間有關的。
動量定理的單位: 動量定理中的單位是牛頓(N)和秒(s),但動量的單位也可以表示為千克·米/秒(kg·m/s)或牛頓·秒(Ns)。
動量定理應用領域
1、機械工程:
動量定理在機械工程中用于分析和設計各種機械系統、運動裝置和機械傳動。例如,它可以用來評估機械系統中零件的沖擊和動態負荷,以及在機械振動分析中的應用。
1、熱輻射:一切物體都在輻射電磁波,這種輻射與物體的溫度有關,所以叫做熱輻射。
2、黑體:如果某種物體能夠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種波長的電磁波而不發生反射,這種物質就是絕對黑體,簡稱黑體。
3、黑體輻射:黑體輻射的電磁波的強度按波長分布,只與黑體的溫度有關。
4、黑體輻射規律:一方面隨著溫度升高各種波長的輻射強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輻射強度的極大值向波長較短的方向移動。
5、光的散射:光在介質中與物質微粒相互作用,因而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的現象。
6、X光的產生:電熱絲被普通的電源加熱放出電子,電子被高壓電源的電場加速,打到陽極上,可激發金屬的原子核內層電子到激發態,激發態不穩定,電子會自動躍遷到基態,此時發出X光。
7、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波動性和粒子性是光在不同條件下的具體表現,具有統一性;光子數量少時,粒子性強,數量多時,波動性強;頻率高粒子性強,波長大波動性強。
8、康普頓效應:在研究電子對X射線的散射時發現有些散射波的波長比入射波的波長略大,康普頓認為這是因為光子不僅有能量,還有動量;說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多。從2017年高考開始,選修3-5部分就由選考內容變成了必考內容。選修3-5主要內容可以分成兩部分來看,動量和原子物理。物理3-5高考考的多。《高中教材全易通·物理(選修3-5·配人教版最新教材)》共包括四個主題:動量守恒定律、波粒二象性、原子結構以及原子核。
高中物理選修3-5知識1
一、動量守恒定律
1、 動量守恒定律的條件:系統所受的總沖量為零(不受力、所受外力的矢量和為零或外力的作用遠小于系統內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即系統所受外力的矢量和為零。(碰撞、爆炸、反沖)
注意:內力的沖量對系統動量是否守恒沒有影響,但可改變系統內物體的動量。內力的沖量是系統內物體間動量傳遞的原因,而外力的沖量是改變系統總動量的原因。
2、動量守恒定律的表達式 m1v1+m2v2=m1v1/+m2v2/ (規定正方向) △p1=-△p2/
3、某一方向動量守恒的條件:系統所受外力矢量和不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的力為零,則系統在這個方向上的動量守恒。必須注意區別總動量守恒與某一方向動量守恒。
4、碰撞
(1)完全非彈性碰撞:獲得共同速度,動能損失最多動量守恒, ;
(2)彈性碰撞:動量守恒,碰撞前后動能相等;動量守恒, ;動能守恒, ;
特例1:A、B兩物體發生彈性碰撞,設碰前A初速度為v0,B靜止,則碰后速度 ,vB= .
特例2:對于一維彈性碰撞,若兩個物體質量相等,則碰撞后兩個物體互換速度(即碰后A的速度等于碰前B的速度,碰后B的速度等于碰前A的速度)
(3)一般碰撞:有完整的壓縮階段,只有部分恢復階段,動量守恒,動能減小。
物理選修3-5知識
重核裂變和核聚變
釋放核能的途徑——裂變和聚變
⑴裂變反應:
①裂變:重核在一定條件下轉變成兩個中等質量的核的反應,叫做原子核的裂變反應。
②鏈式反應:在裂變反應用產生的中子,再被其他鈾核浮獲使反應繼續下去。
鏈式反應的條件: 臨界體積,極高的溫度.
③裂變時平均每個核子放能約200Mev能量 1kg全部裂變放出的能量相當于2800噸煤完全燃燒放出能量!
⑵聚變反應:
①聚變反應:輕的原子核聚合成較重的原子核的反應,稱為聚變反應。
②一個氘核與一個氚核結合成一個氦核時(同時放出一個中子),釋放出17.6MeV的能量,平均每個核子放出的能量3MeV以上。比列變反應中平均每個核子放出的能量大3~4倍。
③聚變反應的條件;幾百萬攝氏度的高溫。
結合能
(1)結合能:核子結合成原子核時放出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時吸收的能量都叫做原子核的結合能。
例如用光子照射氘核(),只有當光子的能量等于或大于2.2MeV時,才能使它分解為質子和中子,核反應方程為:,反過來,使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結合成氘核,會釋放出2.2MeV的能量,因此,氘核的結合能為2.2MeV。
(2)比結合能:原子核的結合能與其核子數之比,稱作比結合能。
以上就是物理選修35的全部內容,多。從2017年高考開始,選修3-5部分就由選考內容變成了必考內容。選修3-5主要內容可以分成兩部分來看,動量和原子物理。物理3-5高考考的多。《高中教材全易通·物理(選修3-5·配人教版最新教材)》共包括四個主題:動量守恒定律、波粒二象性、原子結構以及原子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