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歷史?年那么,青花瓷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陶器:彩陶、黑陶和白陶。
2、瓷器: ①東漢晚期青瓷;②魏晉南北朝白瓷;③唐朝唐三彩,④宋代景德鎮瓷都;⑤元代青花瓷;(6)清朝琺瑯彩。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器,英文名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它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釉下彩的一種。鈷料燒成后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目前發現最早的青花瓷標本是唐代的(也有學者稱唐青花并非青花瓷);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現在元代;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種。
我國古代青花瓷,繪畫裝飾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圖案款識種類繁多,各個時期的款識均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根據青花瓷款識的形式、種類來看,主要可分為紀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贊頌款和紋飾款五大類。
詳細信息 http://baike.baidu.com/view/33124.htm
景德鎮瓷器造型優美,品種繁多,裝飾豐富,風格獨特。瓷質“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磐”,景德鎮陶瓷藝術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重要財富。
青花,
玲瓏、粉彩、顏色釉,合稱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薄胎瓷人稱神奇珍品,雕塑瓷為我國傳統工藝美術品。
青花瓷
青花瓷創燒于元代,是以色料在坯胎上描繪紋樣,施釉后經高溫燒成,釉色晶瑩、透徹、素靜、雅致。青料溶于胎釉之間,發色青翠,雖色相單一,但感覺豐富。青花瓷經久耐用,瓷不碎,色不褪。
玲瓏瓷
玲瓏瓷是在明宣德年間鏤空工藝的基礎上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在細薄的坯胎上,雕成米粒狀的通花洞,然后施釉多次,填平通花洞,再人窯燒制而成。在清代,瓷工把青花和玲球巧妙地結合一體,形成了人人喜愛的青花玲瓏瓷。碧綠透明的玲瓏和色呈翠蘭的青花互為襯托,相映生輝,給人以一種特殊的美感。景德鎮光明瓷廠生產的,“玩玉”牌青花玲瓏瓷獲國家金質獎,并于一九八六年在萊比錫國際博覽會上獲金質獎。
粉彩瓷
粉彩亦稱軟彩,是瓷器的釉上裝飾,白清康熙晚期開始,到雍止、乾隆年代,益臻完善。其制法是:先在白胎瓷器上勾出圖案輪廓,再堆填色料,在攝氏七百多度的溫度下烘燒而成,顏色柔和,畫工細膩工整,有四畫風味。又有浮雕感,畫面充滿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有以中國歷史故事和神話為主的人物,有秀麗多彩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鳥翎毛,有工整對稱的幾何圖案等。景德鎮藝術瓷廠生產的“福壽”牌粉彩瓷獲閏家金質獎。
顏色釉瓷
在釉料里加上下某種氧化金屬,經過焙燒以后,就會顯現出某種固有的色澤,這就是顏色釉。影響色釉呈色的主要是起著色劑作用的金屬氧化物,此外還與釉料的組成,粒度大小,燒制溫度以及燒制氣氛有著密切的關系。景德鎮瓷廠工人正是利用這些因素,燒制出各種顏色和風格的顏色釉瓷。人們說“自然界有什么顏色,就可以燒制出什么顏色的瓷器”,您如果參觀一下景德鎮的顏色釉瓷,就會相信此話不假。當然,有許多顏色釉的配料和燒制是十分困難的,如“祭紅釉”,就有千窯一寶之說。景德鎖建國瓷廠生產的“珠光”牌高溫顏色釉陳設瓷獲國家銀質獎。
薄胎瓷
薄胎瓷,薄如蟬翼,輕如綢紗,是一種輕巧秀麗,薄如蛋殼的細白瓷。古人吟誦薄胎瓷曰:“只恐風吹去,還愁日炙消”。
薄胎瓷的制作要求極高,特別是修坯,最艱難也最要緊,全靠工人師傅純熟的技巧,經過百余次的反復,將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到蛋殼那么薄,在關鍵時亥、少一刀嫌厚,多一刀則坯破功敗,稍不留神,一個喘息棍會導致前功盡棄。這樣的泥坯還須經受攝氏一千三百多度的高溫焙燒的考驗,不裂碎,不變形,其珍責和難得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人們稱薄胎瓷為神奇珍品。
景德鎮藝術瓷廠生產的“景德鎮”牌薄胎瓷,獲國家銀質獎。
雕塑瓷
景德鎮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前,遠在隋代就有“獅”、“象”大獸的制作。當代的景德鎮,瓷雕工藝精湛,工藝種類齊全,有園雕、捏雕,鏤雕、浮雕等;產品多樣,有佛像尊神、花草魚蟲、亭臺樓閣、動物玩具等;造型優美、形神兼備、千姿百態、栩栩如生;裝飾豐富,有高溫色釉、釉下五彩等;藝術表現力強,有的莊重渾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麗堂煌,鮮艷奪目。
你好!
以上就是青花瓷歷史的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