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扭曲歷史?歷史上的令妃可以說是乾隆的寵妃了,晚期獨霸乾隆多年,《如懿傳》中的令妃之所以改成了“炩”字,恐怕是因為人物改變太大,因為畢竟令妃本尊在歷史上還是很重要的人物,她首先是嘉慶帝的生母,還是乾隆親自追封過的皇后,地位比繼后那拉氏還要重要。《如懿傳》之所以黑化這個人物,那么,如懿傳扭曲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乾隆和如懿恩愛有加是錯的。若沒有皇太后的鼎力扶持,烏拉那拉氏是坐不上皇后寶座的,如懿與乾隆的感情基礎并不十分牢固。
一,那拉氏皇后非烏拉那拉氏,也非輝發那拉氏,如今并未證實,因為那拉氏分支追溯稍有偏差,記錄那拉氏皇后的資料真心少,所以有偏差。
二,慧賢慧貴妃與皇后關系很好,并無存在什么宮斗。
并且,慧賢皇貴妃是病死,不是金汁鐵水而死。
三,孝賢純皇后并非跳角樓而死,而是死于宮外病逝。
四,容妃和卓氏而非順嬪,順嬪為鈕祜祿氏,不過容妃和卓氏的確是壞人,歷史記載容妃曾誣陷那拉氏皇后與侍衛私通,以皇上賜的明珠誣陷,離間帝后感情。
五,那拉氏皇后也曾與乾隆恩愛甜蜜過,那拉氏皇后為愛,名分斷發,也非廢后,因為乾隆至始至終并未頒過廢后旨意,因此只是形同廢后,空有名分。
六,淑嘉皇貴妃從嘉貴人直到嘉貴妃,并非什么雙姐妹大小嘉嬪,晉過位。
七,宮女若是敢忤逆皇上,禍亂六宮早已用刑賜死。
第一如懿的姓氏不是烏拉那拉,而是姓輝發那拉。第二富察皇后是得了風寒死的,不是劇里的因為失去孩子無法承受打擊死的。第三。歷史上的高貴妃溫柔善良,不是劇里這樣霸道愛爭寵。
從人物形象的刻畫來說,在《如懿傳》中,烏拉那拉氏被刻畫為乾隆最喜歡的女人,這與乾隆的真實情史有不少出入,先不說乾隆的本身就不是多專情的人,就算是,乾隆最在乎的也是已經死去的富察皇后。
《如懿傳》為了烘托女主的形象,將富察皇后和高貴妃的形象設定為“反面人物”,和事實的出入有有點大,尤其是高貴妃的反面形象,在歷史上,高貴妃是乾隆一個早死的寵妃,除了家世的確實高貴之外,沒有什么特殊性。
再從物的穿著打扮上看,《如懿傳》女主的身上出現了蝴蝶結的裝飾,還有一些演員的旗頭,好多不應該出現在那個年代的東西都堂而皇之的出現在鏡頭前。還有女主大婚的晚上,紅綠色調搭配的的造型也不是出現在那個時候。還有君主登基時,有哪個君主會自己一路走上去的。
君主會有專門的轎輦,讓轎夫抬著上去就行了,讓君主自己走,也太看不起君主的威嚴了吧。還有有資格做御前侍衛的都不是窮苦出身的,不然你讓那些世家子弟去哪,地位等級不是那么好跨越的,根正苗紅的世家子弟才是御前侍衛的候選人。人物的生平與歷史不符,活了19個月的永璟被寫成一出生就夭折,本來聰明永璂阿哥被寫成了一個蠢蛋,穎妃去哪撫養的七皇女,你讓令妃的十七阿哥去哪,太后明明只有弘歷一個孩子,哪來的公主,還有富察皇后之死,歷史沒有定論。
人設與史料記載不符。劇里面的乾隆皇帝跟歷史上的乾隆皇帝是截然不同的性格,而且令妃人設也很奇怪,劇情有很多無法邏輯自洽的地方。
以上就是如懿傳扭曲歷史的全部內容,1、如懿姓氏:“如懿”是雍正的皇后烏拉那拉氏的侄女,但是,通過近幾年的考古研究終于發現,歷史中的乾隆繼后姓氏不是烏拉那拉,而是輝發那拉,雖然都是“那拉”,卻并非一族。2、高貴妃爭寵:《如懿傳》的高貴妃頭腦簡單,善于爭寵,原因是有個好爹,因此就為所欲為。歷史中,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