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三鈣化學式?硅酸二鈣的化學式為2CaO·SiO2;硅酸三鈣的化學式為3CaO·SiO2;鋁酸三鈣的化學式為3CaO·Al2O3;鐵鋁酸四鈣的化學式為4CaO·Al2O3·Fe2O3。那么,硅酸三鈣化學式?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水泥按其主要水硬性物質名稱分為:
(1) 硅酸鹽水泥,即國外通稱的波特蘭水泥;鋁酸鹽水泥;(3) 硫鋁酸鹽水泥;(4) 鐵鋁酸鹽水泥;(5) 氟鋁酸鹽水泥;(6) 以火山灰或潛在水硬性材料及其他活性材料為主要組分的水泥。
水泥按需要在水泥命名中標明的主要技術特性分為:
(1) 快硬性:分為快硬和特快硬兩類;
(2) 水化熱:分為中熱和低熱兩類;
(3) 抗硫酸鹽性:分中抗硫酸鹽腐蝕和高抗硫酸鹽腐蝕兩類;
(4) 膨脹性:分為膨脹和自應力兩類;
(5) 耐高溫性:鋁酸鹽水泥的耐高溫性以水泥中氧化鋁含量分級。 四、水泥命名的一般原則:
水泥的命名按不同類別分別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礦物、混合材料、用途和主要特性進行,并力求簡明準確,名稱過長時,允許有簡稱。
通用水泥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礦物名稱冠以混合材料名稱或其他適當名稱命名。
專用水泥以其專門用途命名,并可冠以不同型號。
特性水泥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礦物名稱冠以水泥的主要特性命名,并可冠以不同型號或混合材料名稱。
以火山灰性或潛在水硬性材料以及其他活性材料為主要組分的水泥是以主要組分的名稱冠以活性材料的名稱進行命名,也可再冠以特性名稱,如石膏礦渣水泥、石灰火山灰水泥等。
1.水泥的主要成分:主要成分是硅酸鹽。水泥的種類較多,其組成有所區別。普通水泥主要成分的名稱、化學式:硅酸三鈣 、硅酸二鈣 、鋁酸三鈣:3CaO·SiO2,2CaO·SiO2,3CaO·Al2O3 。 2.1824年10月21日,英國利茲(Leeds)城的泥水匠阿斯譜丁(J. Aspdin)獲得英國第5022號的“波特蘭水泥”專利證書,從而一舉成為流芳百世的水泥發明人。
他的專利證書上敘述的“波特蘭水泥”制造方法是:“把石灰石搗成細粉,配合一定量的黏土,摻水后以人工或機械攪和均勻成泥漿。置泥漿于盤上,加熱干燥。將干料打擊成塊,然后裝入石灰窯煅燒,燒至石灰石內碳酸氣完全逸出。煅燒后的燒塊在將其冷卻和打碎磨細,制成水泥。使用水泥時加入少量水分,拌和成適當稠度的砂漿,可應用于各種不同的工作場合。”
該水泥水化硬化后的顏色類似英國波特蘭地區建筑用石料的顏色,所以被稱為“波特蘭水泥”。參考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6447563.html
機械化立窯的出現
水泥濕法制造技術在弘揚回轉窯產量相對較高強項的同時,創新了產品質量和穩定技術,也帶來了自身難以解決的胎病,就是熱耗特別高,因此人們對水泥工藝的研究始終沒有停止過。1910年立窯生產實現了機械化連續作業,隨著機械化立窯的發明改進,產品質量有了保證,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尤以熱耗低而得到普遍認可,被廣泛采用。但是,那時能源問題還沒有現在這樣嚴重,其熱耗低的優勢亦不足以完全代替濕法回轉窯,而濕法回轉窯的產品質量明顯優于機械化立窯,加上對產能的追求,濕法回轉窯不斷朝著大型化方向發展。
5立波爾窯技術的誕生
嚴格意義上講,早期的窯外預熱技術的代表作應屬于立波爾窯。1928年德國的理利坡博士和普利休斯公司發明了設有生料成球和煅燒爐篦子機組的立波爾型回轉窯水泥制造技術。該技術繼承了旋窯發熱能力大的優勢,吸取了機立窯透過式傳熱的合理內核,在窯尾增設了煅燒爐篦,以窯尾廢氣為熱源,預熱煅燒生料球,這就成功地將原料預熱、部份硅酸鹽分解移至窯外進行,使窯的容積產量比濕法窯提高150%,熱能消耗下降35%,窯體長度減少50%,五十年代間歇式均化庫出現后,非均質粉體物料的均化度有了保證,立波爾窯的燃料消耗相差無幾,但其電耗大,對比濕法回轉窯產品質量稍有遜色,它并沒有獲得取代濕法回轉窯的地位,亦沒有將立窯擠出局。
主要為硅酸鹽類 在高一的課本上會簡單介紹到,大概為1個課時詳情參考 http://baike.baidu.com/view/48864.htm?fr=ala0_1_1
是由于打壓的水泥地板不夠硬實,里面的水分和空氣蒸發出來形成的氣泡,還需要再次打牢固,把里面多余的水和空氣排出,一般打水泥地板沒有壓力器都需要三次以上的打壓。
以上就是硅酸三鈣化學式的全部內容,硅酸三鈣3CaOSi02,可簡寫為C3S;2.硅酸二鈣2CaOSi2,可簡寫為C2S;3.鋁酸三鈣3CaOA12O3,可簡寫為C3A;4.鐵鋁酸四鈣4CaOA12O3Fe203作為其代表式,可簡寫為C4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