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生物監測代表性指示生物 環境監測指示生物名詞解釋 指示物種是什么意思 生物指示者 固定化微生物名詞解釋
通常生物與它生存的環境之間存在某種必然的聯系,通過生物進行環境確認稱為生物指示,能乎判夠確認某種環境類型的生物叫指示生物或者叫典歲敬改型代表性生物。稿遲
舉例說明:在華南亞熱帶濕熱酸性土壤環境下,鐵芒萁(俗名狗脊)生長非常普遍和旺盛,鐵芒萁就是該類環境的指示生物。指示生物還可以用于探礦,例如在金礦埋藏的地區,通常會生長一種植物(我忘記叫什么了),該植物就是指示生物。當然,不只有植物是指示生物,動物、微生物都可以成為指示生物。
每種病毒都有一定的寄主范圍,并可侵染這些寄主,產生一定的癥狀類型。病毒侵染不同的寄主所產生的癥狀往往多種多樣,但有的病毒侵染某種特定的寄主植物后,寄主會產生特征巖李搭性的典型癥狀,這種接種某種病毒后能產生獨特典型癥狀的寄主植物,被稱作指示植物。在某些病毒診斷粗拿過程中,根擾塌據指示植物表現的局部或性癥狀反應,可以初步確定病毒種類及歸屬。
指示生物指示生物(biological indicator)
一些生物對環境中的某些物質(包括進入環境中的污染物)能產生各種反應或信息而被用來監測和評價環境質量的現狀和變化,這些生物稱為指示生物。它可分為水污染指示生物、大氣污染指示生物。
1909年德國學者B?科爾克維茨和M?馬松對一些受有機物污染的河流的生物分布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河流的不同污染帶,存在著表示這一污染帶特性的生物。他們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指示生物的概念。例如水中存在著責翅目、蜉蝣目稚蟲或毛翅目幼蟲,水質一般比較清潔;而顫蚓類大量存在或食蚜蠅幼蟲出現時,水體一般是受到嚴重的有機物污染。許多浮游生物、水生微型動物、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搖蚊幼蟲、蚤和藻類對水體受到的有機物污染也具有指示尺仿升作用。此外,還可利用一些生物的行為、生理生化反應等對水污染進行評價。
在陸生動植物中也有許多指示陵老生物。一些鳥類對大氣污染,特別是一氧化碳污染反應敏感。如很早以前就有人用金絲雀監測煤礦坑道中的一氧化碳。許多植物對大氣污染的反應也很敏大鬧感。例如地衣、苔蘚植物、紫花苜蓿等對二氧化硫敏感,唐昌蒲等對氟化氰敏感,煙草對臭氧敏感。很多生長期較長、容易栽培和管理,并對大氣污染反應敏感而癥狀明顯的植物,都可作為指示生物。
指示生物的選擇條件
1.有足夠的敏感性
2.有廣泛的地理分布和足夠的數量
3.是生態的重要組成
4.實驗室易于繁殖和培養
5.具有豐富的生物學背景資料
6.對毒物或因子的反應能夠被測定
7,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旅游價值
生態監測(ecological monitoring):利用生命各層次對自然或人為因素引起環境變化的反應來判定環境質量。
生態監測的特點:
1.能綜合地反映環境質量狀況;
2.具有連續監測的功能;
3.具有多功能;
4.監測靈敏度高。
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協同進化。
生物與環境相互補償、協同發展是基巖慶在自然界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生物的變化是某一區域內環棗含境變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生態學上個體、種群、群落和生態各組織層次的生物變化可以作為環境改變的指示和象征。
方法:
個體和種群水平
指示生物法(indicator organism)
群落和生態水平
污水生物法(saprobien system)
PFU(聚氨酯泡沫塑料塊)法(polyurethane foam unit)
生物測試(bioassay)
指示生物法是指用指示生物來監測環境狀況的一種方法。指示生物(indicator organism)是一些對環境中的某些物質,包括污染物的作用或環境條件的改變能較敏感和快速地產生明顯反應的生物。通過其所作的反應可了解環境的現狀和變化,起“預警”功能。
指示生物的基本特征:
對干擾作用反應敏感且健康;
具有代表性;
對干擾作用的反應個體間的差異小、重現性高;
具有多功能。
常用的指示生物:紫花苜蓿(SO2),地衣和苔蘚(SO2、氟化物),菜豆、煙草 (O3)等。
污水生物法是由Kolkwiz 和 Marsson1909年提出,后經完善的一種用于河流污染、尤其是有機污染的一種監測方法。
由于河流受污染后,在污染源下游的一段流程里會發生自凈過程,即隨著河水污染程度的逐漸減輕,生物的種類組成也隨之發生變化,在不同的河段將出現不同的物種。
根據生物種類組成將河流劃分為多污帶、α-污染帶、β-污染帶和寡污染帶。各污染帶都有各自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的特征 。
亦可用群落中優勢種群來劃分搏握污染帶。
PFU法是用取氨酯泡沫塑料塊采集水域中微生物和測定其群集速度來監測和評價環境質量狀況的一種方法。1969年由美國弗吉尼亞工程學院和弗吉尼亞州立大學環境研究中心的Cairns 等人1969年創立的。國內自80年代起將這種方法用于污染水體的監測和評價。
PFU法的原理是島嶼生物學原理,即原生動物集群過程實際上是集群速度隨著種類上升而下降的過程,二者的交叉點就是種數的平衡點。達到平衡點的時間取決于環境條件。
PFU法的優點:使監測水平提高到了群落層次,使監測更符合客觀事實和真實環境;簡便易行。
生物指數法是指用數學公式反映生物群落結構變化,以評價環境質量。常用的有:
生物指數(BI)=2nA+nB, n為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的種類數, A為敏感種類數,B為耐污染種類數。
污染生物指數=顫蚓類的個體數量/底棲動物個體數量*100
硅藻指數=(2A+B-2C)/(A+B-C)*100,A為不耐污染的種類數;B為對有機污染耐力強的種類數;C為在污染區內獨有的種類數。
生物測試又稱生物測定或生物檢試,是利用生物受到污染物質的毒害所產生的生理機能等變化測試污染狀況的方法。
毒性試驗
急性毒性試驗
慢性毒性試驗
致突變檢測
微核技術: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進行復制時,如果受到外界誘變因子作用,就會產生一些游離的染色體片斷,形成包膜,變成大小不等的小球體,這就是微核。利用細胞減數分裂四分體時期出現的微核來指示環境污染的方法稱微核技術。
在水體中某個水生生物受一種污染物的影響,使其大幅度碰高改變其生長作用規律,導致出衫吵核現疾病、或死亡的、具有相關關系的現象。即可把水體中這個水生生或掘物,稱為水污染指示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