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歷史時間軸?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西羅馬帝國,公元395年—公元476年;東羅馬帝國,公元395年—公元1204年,公元1261年—公元1453年),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拂菻,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那么,羅馬歷史時間軸?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古羅馬:
公元前4500~前2600年 新石器時代
公元前2600一前2000年 青銅時代初期
2580 首批希臘移民出現
米諾斯建立苜批宮殿
線形文字A出現
公元前2000~前1580年 青銅時代中期
1700 米諾斯莒批宮歿被毀
第二批宮殿開始出現
17~16世紀 線形文字B出現
公元前1500~前1100年 青銅時代末期
16~13世紀 邁錫尼宮毀出現·擴建豪華的國王 墓葬
1480 亞該亞人攻占克里特
1230~1220 特洛伊戰役
1200 多里亞人遷徙
12世紀 邁錫尼宮鍛被毀
公元前12一前9世紀 荷馬時代
1100~1000 希臘人向安納托利亞海岸遷移
1100~900 鐵器時代開始
“幾何陶”早期形式
10~9世紀 荷馬王朝形成
公元前8一前6世紀 古風時代
900~750 “幾何陶”蓬勃發展
800 城邦孕育期
貿易擴大
776 奧林匹克競技會
750 首批殖民潮
730 重裝步兵首次投入戰
8世紀 荷馬和希羅多德時代
創造文字
8世紀 首批神廟出現
7世紀 東方化陶器出現
600 馬賽奠基
7世紀末 愛奧尼亞哲學家
6世紀 抒情詩盛行
帶黑色人像的陶罐出現
600~570 西錫安僭主克利斯提尼主政
594~593 梭倫在雅典惟行改革
561~528 雅典僭主珀西斯特拉圖斯主政
550 斯巴達退以自省
508~507 克利斯提尼在雅典推行改革
公元前5~4世紀 鼎盛時代
499~493 愛奧尼亞反抗波斯
490~449 波希戰爭
480 希梅拉之戰(在西邊戰勝迦太基)
477 提洛同盟成立
464 斯巴達奴隸起義
457~456 伯里克利推行民主改革
5世紀 戲劇和史學成就輝煌
前蘇格拉底思想家與蘇恪拉底
奧林匹斯藝術
447~438 帕德嫩神廟建成
429 伯里克利逝世
431~404 伯羅奔尼撒戰爭與雅典衰落
399 蘇格拉底被處死
404~378 斯巴達稱霸
386 斯巴達與波斯單獨媾和
378~371 雅典東山再起
371~362 底比斯崛起
4世紀 雄辯術出奇制勝
從伊索克拉底到狄摩酉尼
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
新藝術出現
388 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在謝羅內大敗希臘人
336~323 亞歷山大大帝當政
古希臘持續了約650年(公元前800年 - 公元前146年)。古羅馬從公元前九世紀到公元117年。古埃及從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43年
古希臘是西方歷史的開源,持續了約650年(公元前800年 - 公元前146年)。位于歐洲南部,地中海的東北部,包括今巴爾干半島南部、小亞細亞半島西岸和愛琴海中的許多小島。公元前5、6世紀,特別是希波戰爭以后,經濟生活高度繁榮,產生了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對后世有深遠的影響。古希臘人在哲學思想、歷史、建筑、文學、戲劇、雕塑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這一文明遺產在古希臘滅亡后,被古羅馬人破壞性地延續下去,從而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古羅馬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意大利半島(即亞平寧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歷羅馬王政時代。公元前510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羅馬為爭奪地中海霸權,掠奪資源與奴隸,同地中海西部強國迦太基進行了三次戰爭,史稱布匿戰爭。公元前2世紀,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到公元1世紀前后擴張成為橫跨歐亞非、稱霸地中海的龐大羅馬帝國。到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于476年;而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廷帝國)則在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它與秦漢時期的的中國一樣,是古代世界強大的帝國之一。
古希臘(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
古羅馬 分好幾個階段哦。公元前510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到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于476年;而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廷帝國)則在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
古埃及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30年.共經歷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國、第一中間期、中王國、第二中間期、新王國、第三中間期、后王朝9個時期31個王朝的統治.
所以按時期來說是西羅馬東洛陽 張賽出使西域是軍事不是貿易目的 也沒形成貿易環境 長期在公元25以后東漢等于說 且發掘比了貿易集市遺址 且不可能在西邊后商品就不流通 且各種文獻也只是寫到了中國中部 百科里也沒寫過西羅馬東什么的話 絲路更沒有定起始點 連某西電臺都公布過這個 聯合國證書 無非起點可以多個 就像日本當你二維碼 中國發揚光大一樣 無所謂 不是咱們現代人功勞 另外貿易到了西部不可能戛然而止 東邊是不是都城都是學術中心 西不是時是普通一城 只不過現代要講證據就是考古 反正這也不重要他不是古代人定的名字 是近代人 所以路線不是一條 那就對了 反正是個交流肯定往東再走且東經濟文化一直繁榮 井噴式發展 珈藍記好像有記錄 印度里也有記錄 只不過記錄的是事件 不是光賣絲綢的 不然鄭州發現5000多年前絲綢更早 但是不一回事哈 他指的是貿易還有茶葉呢
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西羅馬帝國,公元395年—公元476年;東羅馬帝國,公元395年—公元1204年,公元1261年—公元1453年),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拂菻,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
羅馬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一個城邦的概念,成為一個帝國。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羅馬共和國由此進入帝國時代。
擴展資料
古羅馬對西方文明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就是其完備的法律體系,包括市民法(僅適用于羅馬公民)、自然法(適用于所有人)和國家關系法(用于調節羅馬人與其它民族之間的關系)。
從公元二至六世紀,《羅馬法》經歷了一個不斷補充和完善的過程,至公元534年在東羅馬帝國國王查士丁尼的主持下編撰完成并頒布施行,后人稱之為《民法大全》又被稱為《法的階梯》。該法典對西方文明的影響被認為僅次于《圣經》,其基本思想和原則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國的法律中。
參考資料來源:-古羅馬
以上就是羅馬歷史時間軸的全部內容,公元14年—68年,羅馬帝國朱里亞·克勞狄王朝。公元69—96年,羅馬帝國弗拉維王朝。公元79年,羅馬維蘇威火山爆發,龐貝等城被湮沒。公元96年—192年,羅馬帝國安東尼王朝。公元166年,大秦(羅馬)王安敦使者至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