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美術目錄?第一課 凝固的音樂——建筑 第二課有特點的人臉 第三課戲曲人物 第四課圖形的魔術組合 第五課線描畫中的黑白對比 第六課自制小相框 第七課色彩的調和 第八課畫一幅色彩和諧的畫 論者謂不足之處在于駁雜而缺乏歸納,那么,六年級上冊美術目錄?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第一課 凝固的音樂——建筑
第二課有特點的人臉
第三課戲曲人物
第四課圖形的魔術組合
第五課線描畫中的黑白對比
第六課自制小相框
第七課色彩的調和
第八課畫一幅色彩和諧的畫
論者謂不足之處在于駁雜而缺乏歸納,有的割裂原作別立名目,有的重要著作未能收入,有的偽書未加指明,版本校勘亦欠精嚴。余紹宋在《書畫書錄解題》中認為,以上諸點“若能加以改正,更續數集,則真可稱美術大觀矣”。
《美術叢書》,中國美術論著匯編。鄧實、黃賓虹編纂。上海神州國光社出版。1911年3月開始分冊出慧數滲版,初集十集,每集四冊;至1914年底出齊續集前脊(或稱二集)十集,亦各四冊。計兩集八十冊。到1920年出版了后集(亦稱三集)十集,成為一百二十冊。
共收集歷代書畫、雕刻摹印、瓷銅玉石、文藝及雜記等五類著作計285種,其中以書畫類著作為主。編者廣搜博采,包容繁富,并錄有稀見之本,也作畢游了一些校訂工作。
基本形體切挖。
點的集合。
遠去的路。
線與造型。
風景寫生。
讓剪影動起來。
漂浮的畫。
山山水水。
彩墨家園。
我做的樂器。
廢舊物的“新生命”
保護文物。
古建筑的保護。
電腦美術。
15.教材分析:
(1)前四課可以視為具有“明確的美術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內容”的小單元腔稿。綜合四課的題目,可以看出這是一個以造型能力和技巧學習為主的單元,既包含了造型元素也包含了造型方法;碰圓搏
(2)中間十課可以視為“貼近學生生活觀察想象與創造表現的內容為主軸”的小單元。從呈現形式上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四個學習領域相互穿插相互支持”、在表現形式上也較前十冊教材的課程更豐富,且客觀觀察和主管表現相互的結合要求也明顯提高,形成了幾個特色小單笑祥元;
(3)《中國畫與油畫欣賞》是典型的“強調藝術特色、注重人文內涵、展示經典作品的‘欣賞·評述’課程”,一方面感受認識繪畫中最具代表性的兩大類表現形式,另一方面和建筑結合,對中國美術的人文精神有所感悟,為第四學段比較地感受美術,特別是中國美術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一課 凝固的音樂——建筑
第二課有特點的人臉
第三課戲曲人物
第四課圖形的魔術組合
第五課線描畫中的黑白對比
第六課自制小相框
第七課色彩的調和
第八課畫一幅雀虛色彩和諧的畫
第九課箱板上的新發現
第十課參觀券的櫻源設計
第十一課神秘的禮盒
第十二課故事里的人
第十三課筆的世界
第十四課電腦美術——漫畫肖像
第十五課神州風采
第十六課家鄉頃頌燃的老房子
第十七課家鄉的小吃
第十八課家鄉的藝術
第十九課家鄉的歷史和發展
第一部分18種目錄(全):1.新石器時代彩陶;2.殷商青銅;3.夔鳳婦人像;4.長城;5.武士傭;6.馬王堆一號漢墓譽橡帛畫;7.和林格爾出土的樂舞百戲壁畫;8.女史箴圖;9.敦煌壁畫狩獵圖;10.云崗石窟大佛;11.游春圖;12.步輦圖;13.送字天王圖卷;14.搗練圖;15.寫生珍禽圖卷;16.韓熙載夜宴圖卷;17.簪花仕女圖卷;18.五牛圖卷。第二部分16種(全應為20種,缺4.清明上河圖;5.瀟湘奇觀圖;13.秋風紈扇圖;19.天竹雞)目錄:1.雪景寒林圖;2.芙蓉錦雞圖;3.五馬圖;槐昌6.采薇圖;7.踏歌圖;8.富春山居圖;10.漁莊秋慶明旁霽圖;11.朝元圖;12.山水;14.牡丹礁石圖;15.西廂記插圖(缺右下小角,空白處有些鉛筆字);16.荷花水鳥圖;17.淮揚潔秋圖;18.蘭竹圖;20.花卉
相關內容如下:
一、我心中最美的感受。
二、學畫中國畫——樹。
三、學畫中國畫——山水。
四、用泥條盤筑陶罐。
五、詩配畫。
六、色彩的世界。
七、色彩的強烈對比、柔和對比。
八、紙公雞。
九、留給母校的一幅畫。
十、外國美術作品。
相關介紹:
美術是指創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間,且具有可視性的藝術,一般包括繪畫、雕塑、設計、建筑等,現代有些學者把書法、攝影等也歸納入美術。
“美術”這一名詞始見于歐洲17世紀,也有人認為正式出現于18世紀中葉。近代日本以漢字意譯,五四運動前后傳入中國,開始普遍應用。
歐洲17世紀開始使用“美術”這一名詞時,泛指具猛慧有美學意義的活動 及其產物,如繪畫、雕塑、建筑、文學、音樂、舞蹈等。
也有認為“ 美術”一詞正式出現應在18世紀中葉。18世紀產業革命后,美術范圍益見擴大,有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筑改悉藝術等,在東方還涉及書法和篆刻藝術等。中國五四運動前后開始普遍應用這一名詞。近數十年來歐美各國已不大使用“美術”一詞,核知乎往往以“藝術”一詞統攝之。
以上就是六年級上冊美術目錄的全部內容,(3)《中國畫與油畫欣賞》是典型的“強調藝術特色、注重人文內涵、展示經典作品的‘欣賞·評述’課程”,一方面感受認識繪畫中最具代表性的兩大類表現形式,另一方面和建筑結合,對中國美術的人文精神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