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案例?1、老家種菜地,需要用鐵絲圍一個長方形,要多長的鐵絲?這個用的數學實例:長方形周長=(長+寬)x2 量出菜地的長和寬,用數學公式求出周長,就是需要鐵絲的長度。2、家里面裝修,需要準備多少塊地板磚?那么,數學案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老師們多看一些優秀的教學案例對教學很有用的,借鑒他人優秀的作品有助于自己的成長,歸根到底,大家都是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成績。被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優秀案例,歡迎閱讀!
小學數學教學優秀案例篇1
“比較分數大小”案例分析
師:比較分數的大小時,常會遇到哪幾種情形?大家能分別舉一個例子嗎?
生1:同分母的分數相比較。如和。
生2:同分子的分數相比較。如和。
生3: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數相比較。如和。
師:請大家分別說出這三種類型的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小組討論,指名匯報。)
生4:同分母分數相比較,分子較大的分數大。如>。
生5:分子相同的分數,分母較小的分數大。如>。
生6: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數,要先通分,變成同分母的分數,再比較大小。如和,=,=,因為<,所以<。
師:那么,我們是怎樣得到這些方法的呢?
生7:分母相同的分數,分數單位相同,分子大的分數包含分數單位的個數多,所以分子大的分數大。
生8:分子相同的分數,分母小的分數表示平均分的份數少,那么其中一份表示的分數就大。
(有部分學生呈似懂非懂態)
生8:舉個簡單的例子吧。有同樣多的一袋糖,平均分給5個人吃和平均分給6個人吃,當然是分給5個人時每人得到的糖多。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案例完整版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54~55頁例2~例3。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語言表達活動,使學生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體會數量之間的相互關系。
2.使學生經歷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求一個數里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數學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逐步培養學生“說”操作的意識和能力,提高操作的思維含量和自主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的過程,會用乘法口訣求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轉化為“一個數里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觀察填空。
指名學生回答,并講一講蜻蜓的只數是蝴蝶的2倍,就是5的2倍,2個5等于10(只)的思考過程。
2.擺小棒。
老師在投影儀上擺5根小棒,然后問:老師擺了幾根小棒?(5根)
提問:誰愿意到上面來擺小棒?
請一名小朋友到投影儀上來擺小棒,其他小朋友在桌面上擺小棒。
如果小朋友們擺的小棒是老師的3倍,應怎樣擺?(學生繼續操作。
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有很多。
1、老家種菜地,需要用鐵絲圍一個長方形,要多長的鐵絲?
這個用的數學實例:長方形周長=(長+寬)x2
量出菜地的長和寬,用數學公式求出周長,就是需要鐵絲的長度。
2、家里面裝修,需要準備多少塊地板磚?
用到的數學實例:家中的地面面積以及一塊地板磚的面積
算出家中的實際用地面積,然后算出地板磚的面積,用家中地面面積除以一塊地板磚的面積就是需要購買的地板磚的塊數。
3、超市的抽獎活動。
用到的數學實例:數學中的概率問題。
通過對概率的計算,超市店家可以自主設置一等獎多少名,二等獎多少名宴拍。
4、去菜市場買菜的問題。
買了一堆東西,結賬的時候,孫蘆往往會遇到找錢這個事情,數學計算能力好的人,可以很快算出需要找回多少錢。
5、上學放學路線問題。
用到的數學原型: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問題。雖然很簡單,但也是最則祥帶常見的數學問題。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案例三篇
由已知顯然可知三角形APQ是等邊三角形,每個角都是60°.又知△APB與△AQC都是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由三角形外角性質即可推得∠PAB=30°。下面是為大家整理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案例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案例一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或圓塵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論
2、能利用其性質與判定證明線段或角的相等關系.
教學重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論的運用
教學難點:正確區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能夠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證明線段的相等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二、新授:
I提出問題,創設情境
出示投影片.某地質專家為估測一條東西流向河流的寬度,選擇河流北岸上一棵樹(B點)為B標,然后在這棵樹的正南方(南岸A點抽一小旗作標志)沿南偏東60°方向走一段距離到C處時,測得∠ACB為30°,這時,地質專家測得AC的長度就可知河流寬度.
學生們很想知道,這樣估測河流寬度的根據是什么?帶著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學習“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II引入新課
1.由性質定理的題設和結論的變化,引出研究的內容——在△ABC中,苦∠B=∠C,則AB=AC嗎?
作一個兩個角相等的三角形,然后觀察兩等角所對的邊有什么關系?
2.引導學生根據圖形,寫出已知、求證.
2、小結,通過論證,這個命題是真命題,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板書定理名稱).
強調此定理是在一個三角形中把角的相等關系轉化成邊的相等關系的重要依據,類似于性質定理可簡稱“等角對等邊”.
4.引導學生說出引例中地質專家的測量方法的根據.
III例題與練習
1.如圖2
其中△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2.①如圖3,已知△ABC中,AB=AC.∠A=36°,則∠C______(根據什么?).
②如圖4,已知△ABC中,∠A=36°,∠C=72°,△ABC是______三角形(根據什么?).
③若腔談已知∠A=36°,∠C=72°,BD平分∠ABC交AC于D,判斷圖5中等腰三角形有______.
④若已知AD=4cm,則BC______cm.
3.以問題形式引出推論l______.
4.以問題形式引出推論2______.
例:如果三角形一個外角的平分線平行于三角形的一邊,求證這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引導學生根據題意作出圖形,寫出已知、求證,并分析證明.
練習:5.(l)如圖6,在△ABC中,AB=AC,∠ABC、∠ACB的平分線相交于點F,衫禪過F作DE//BC,交AB于點D,交AC于E.問圖中哪些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上題中,若去掉條件AB=AC,其他條件不變,圖6中還有等腰三角形嗎?
練習:P53練習1、2、3。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案例范文1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記錄數量,了解負數的價值;
⑴要求:聽清信息,獨立思考;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信息準確簡潔的表示出來。
⑵師敘述,生記錄。
師:客車到達A站,有8人上車,有6人下車。
我校本學期轉進學生68人,轉出5人。
老師8月5日在上個月的基礎上續存20xx元,8月24日取出1500元。
⑶反饋交流。
展示學生的記錄情況:文字、+、、
師:哪種方法能讓人很容易看明白其中的數據變化?統一到+、
師: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可以將+稱為正號,將稱為負號。
⑷介紹你知道嗎?
說明:數學是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發展起來的一門科學,其實大家的這種記錄思想,早在20xx多年前就有了記載。
投影出示,教材第9頁的一段話。
⑸點明意義。
師:其實,在客車到達A站時,有人上車,有人下車,其間數量的變虛液化是相反的差巧物,出倉糧食的數量和入倉的數量的變化也是相反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與此相關的數學知識認識負數。
二、聯系生活,理解負數的意義。
1.教學例1
⑴每天7:30,中央電視一臺都有天氣預報。在20xx元月的某一天,南京市的氣溫是零下3度到5度。
師:這一天的最高溫度是多少度?最低溫度呢?
出示教具(一個自制的溫度計),提問:怎樣在這個溫度計上表示出這天的最高溫度是5度?
請學生操作,追問:你是從哪兒數到哪兒表示出5度的?零下3度,在溫度計上怎樣表示呢?
讓學生意識到表示表示零以下的溫度有困難,引出 0。
以上就是數學案例的全部內容,小學數學教學優秀案例篇1 “比較分數大小”案例分析 師:比較分數的大小時,常會遇到哪幾種情形?大家能分別舉一個例子嗎?生1:同分母的分數相比較。如和。生2:同分子的分數相比較。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