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之?這句話出自《逍遙游》,“之”是用于取消句子的獨立性,讓句子做定語,也就是取消句子野馬、塵埃、生物之以息的獨立性。這句話的意思是,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那么,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是近指代詞,有”這“的意思。
出自莊子的《逍遙游》。翻譯:(蜩與學鳩)這兩只小動物又知道什么呢?
文章介紹:《逍遙游》是戰國時期哲學家、文學家莊周的代表作,被列為道家經典《莊子·內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可作為《莊子》一書的代表。此文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作者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游于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游”。
擴展資料
”之“的其它用法
1.往:由京~滬。君將何~?
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不得。取~不盡。操~過急。言~成理。取而代~。有過~無不及。反其道而行~。
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不覺手之舞~,足之蹈~。
4.指示代詞。這;那:~二蟲。~子于釣。
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心。鐘鼓~聲。以子~矛,攻子~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家。無價~寶。緩兵~計。千里~外。意料~中。十分~九。
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大。戰斗~激烈。大道~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就下,極為自然。
《逍遙游》一詞多義:
1、之:
鵬之徙于南冥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之二蟲又何知。代詞,此或這。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動詞,到,去。
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否定句中的賓語前置,它。
2、其: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代詞,它的。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表揣測語氣,大概。
3、以: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詞,憑借。
以八千歲為春。介詞,把。
奚以知其然也。介詞,憑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介詞,因為。
4、息:
去以六月息。風。
以息相吹。氣息。
賤息舒祺。子女。
偃旗息鼓。停止。
蘇武氣絕,半日復息。呼吸。
5、名: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名詞,名稱。
圣人無名。名詞,名望。
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名詞,名義。
名之者誰。動詞,命名。
人雖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動詞,說出、說明。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動詞,命名。
隳名城,殺豪杰。形容詞,著名。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形容詞,出名。
名列前茅志。名詞,名字。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名詞,志向。
6、志:
《齊諧》者,志怪者也。動詞,記載。
博聞強志。動詞,記住。
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動詞,做標記。
《逍遙游》“之二蟲又何知”中“之”的意義是這,用法是近指代詞。
《逍遙游》
作者:戰國 莊周
原文: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
《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語出莊子《逍遙游》,全句翻譯為:都是因為大自然里各種生物的氣息吹拂所致。其它重點字詞翻譯:生物:大自然各種有生命的東西。息:氣息。之:助詞,取消句子主謂之間獨立性。
(參考資料:全國普通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五 《逍遙游》,人民教育出版社)
《逍遙游》
一. 虛詞
1. 之
(1)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助詞,的)
(2)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詞,的)
(3)鵬之徙于南冥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5)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而莫之天閼者(代詞,它)
(7)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動詞,到,往)
(8)之二蟲又何知(代詞,這些)
(9)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代詞,他,指宋榮子)
(10)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代詞,他,指彭祖)
2. 而
(1)怒而飛(連詞,表修飾)
(2)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連詞,表修飾)
(3)決起而飛(連詞,表修飾)
(4)而控于地而已矣(連詞,就)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連詞,表并列)
(6)而宋榮子猶然笑之(連詞,表轉折)
(7)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連詞,表轉折)
(8)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連詞,表轉折)
3. 則
(1)海運則將徙于南冥(連詞,就)
(2)時則不至(連詞,或者)
(3)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連詞,那么)
4. 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詞,這樣)
(2)雖然,猶有未樹也(代詞,這樣)
(3)未數數然也(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5. 以
(1)以五百歲為春(介詞,把)
(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詞,用)
(3)奚以知其然也(介詞,憑)
6. 且
(1)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連詞,而且)
(2)彼且惡乎待哉(連詞,還)
(3)且適南冥也(副詞,將要)
7. 于
(1)彼其于世(介詞,對于)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詞,在)
8. 其
(1)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用在選擇問句中,是……還是……)
(2)其名為鵬(代詞,它的)
(3)其負大舟也無力(代詞,它,指水)
以上就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之的全部內容,假設我們忽略“之”,那么這句話翻譯就是:是生物用氣息相吹拂的結果。其實“氣息”也就是風的意思?!爸痹诰渲惺菦]有實際意思的,那么從結構來分析,生物當然是主語,以息相吹是動詞短語,在句中作謂語,按照主謂賓這樣的結構,主語和謂語之間是不能有其他成分的,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