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的樹葉音樂教案?秋天,樹葉漫天飛舞,孩子們看見落葉,像小鳥、蜻蜓、蝴蝶般舞動。孩子們與小樹葉成了朋友,感受著秋天的美好。我們通過“情境創設”、“動作創編”、“合作表演”等方法,激發幼兒對樹葉的興趣,讓孩子們在跳舞中體驗快樂。【活動目標】1.學會歌曲旋律,理解樹葉飄落的趣味。2.運用動作、表情、那么,跳舞的樹葉音樂教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教材分析】
秋天,樹葉漫天飛舞,孩子們看見落葉,像小鳥、蜻蜓、蝴蝶般舞動。孩子們與小樹葉成了朋友,感受著秋天的美好。我們通過“情境創設”、“動作創編”、“合作表演”等方法,激發幼兒對樹葉的興趣,讓孩子們在跳舞中體驗快樂。
【活動目標】
1.學會歌曲旋律,理解樹葉飄落的趣味。
2.運用動作、表情、神態表現樹葉的飛舞,唱出三拍子的節奏。
3.萌生用動作展現樹葉飄舞的想法。
【活動準備】
收集各種樹葉。
帶孩子們參觀樹葉變化,體驗落葉情境,了解樹葉。
【活動過程】
1.隨著音樂進入活動室,激發環境氛圍,引入主題。
2.完整聽歌曲,感受節奏與旋律,隨音樂打拍子。
(1)聽完整歌曲,熟悉旋律。
提問:聽到什么?有何感受?
(2)用動作打拍子,感知三拍子節奏。
3.討論、學習歌曲,用動作表現樹葉飄落。
提問:樹葉怎樣落?動作表現?表情如何?
對比兩段不同表情。
嘗試完整唱歌曲。
(1)集體唱,自由表現。
(2)游戲:“跳舞的小樹葉”。集體唱,一人表演。
4.多樣形式唱歌曲。
(1)教師扮大樹,幼兒做小樹葉,互換角色表演。
(2)手拿樹葉,分組表演。
【活動延伸】
探索其他植物的變化。幼兒與教師一起在大自然中尋找變化,隨著音樂離開活動室。
作為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中班音樂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在理解圖意的基礎上,學習用兒歌句有節律的進行表述。
2、 樂意積極大膽地用完整的語句來表述自己對符號的理解。
活動準備:
ppt
活動進行:
一、 激發興趣、導入主題
1、 聽老師的口令,熟悉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
2、 復習對腳的認識
3、 激發興趣:腳還可以有哪些走路的樣子?大家來試著走走
二、 理解圖意、學習講述
1、 出示圖片:能看懂嗎?什么意思?(幫助幼兒分析理解)
2、 試試把四張圖片連起來進行講述
3、 快想快說:出示一張圖,幼兒快速講出完整的句子
三、 理解符號的意義,學習用語言進行完整講述
1、 出示符號卡,理解其意義,并用語言進行講述
2、 完整地進行連貫講述
四、 活動延伸
我們念的這些朗朗上口,有節奏的句子配上音樂,就是一首好聽的歌曲,以后我們就來試著聽著音樂,唱一唱。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中三拍子的節奏。
2、用正確的節奏歌唱。
3、愿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準備:
錄音機、鋼琴。
活動過程:
一、談話法
1、小朋友,你知道大樹媽媽最愛什么?你見過樹葉從樹上往下飄落的樣子象什么?
2、邀請幼兒邊念兒歌邊做暖身操,如下:
1 2 3雙手放下 雙手平舉 雙手高舉
二、欣賞法今天老師叫小朋友唱一首關于葉子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會跳舞的葉子》請小朋友先來欣賞這首歌曲。
三、學唱新歌
1、發聲練習1=C——F1 3 1 3 5—— │ 5 4 3 2 1 ——┃┃秋天 秋天 到 , 樹葉 飄呀 飄。
樹葉 象 什么? 飛舞的 小蜻 蜓。
樹葉 象 什么? 神秘的 小精 靈。
2、節奏訓練X X X │ X ─ X │ X ─ X │ X ─ 0││
3、教唱新歌
(1)教師清唱歌曲,幼兒拍手伴奏,正確打出三拍子的節奏。
(2)按節奏學說歌詞
四、活動評價
1、會唱歌曲。
2、能隨音樂節奏做動作。
活動延伸:
觀察樹葉飄落的樣子,拾落葉。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圖譜的過程中,感受3拍子音樂的節奏特點。
目標:
通過此教案,學生能夠學會觀察樹葉形狀,描畫出樹葉輪廓,激發他們大膽想象,創造出一系列會跳舞的樹葉娃娃。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體驗參與的樂趣。
準備:
所需材料包括多種形狀、大小不一的樹葉,勾線筆與彩色紙,以及音樂。
過程:
活動開始,通過播放秋天樹葉飛舞的音樂,讓孩子們感受到秋天的氣息,并模仿樹葉飛舞的動作。接著,進行音樂游戲“會跳舞的樹葉娃娃”,讓孩子們在音樂中自由舞蹈,體驗樹葉的輕盈。
接著,教師展示已拍攝的樹葉舞蹈視頻,引導孩子們觀察樹葉的輪廓與動態,激發他們想象并描繪出會跳舞的樹葉娃娃。教師在此過程中進行指導,幫助孩子們掌握描畫技巧,創作出各具特色的樹葉娃娃。
在教師提出創作要求后,孩子們開始選擇自己喜歡的樹葉與顏色,動手創作會跳舞的樹葉娃娃。鼓勵孩子們嘗試使用多片樹葉,畫出不同表情與動作的樹葉娃娃,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創作完成后,孩子們將作品展示出來,與同伴進行交流分享。教師組織孩子們將這些樹葉娃娃展示給大樹媽媽看,增加活動的互動性和趣味性。
通過此教案,孩子們不僅能夠學習到描畫技能,還能在活動中培養想象力、創造力與團隊合作能力,體驗到參與活動的樂趣與成就感。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跳舞的樹葉,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跳舞的樹葉1
學情分析
本次參與教學活動孩子地處農村鄉鎮,樹葉是孩子常見的自然物,在閑暇散步時,在外出游戲時,隨風而落的樹葉都會常常出現在孩子們的眼前。對于中班的孩子來說,探究落葉的形狀、顏色等等,都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
另外,中班幼兒的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喜歡通過手、口等動作、表情來進行表達表現與創作,對音樂形象與情緒的感知必須借助于多種感官進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動我們采用多通道感知、圖譜理解、歡快學唱等方式,帶領幼兒進入自由、快樂的氛圍,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情緒,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歌唱活動。同時,引導讓幼兒把自己想象成不同的樹葉寶寶,大膽地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落葉飛舞的情景。在自主、協作探索的過程中,在與同伴的共舞中,幼兒不僅能表達自己對音樂和身體動作的感受,更能互相傳遞快樂的情緒,分享其中的喜悅。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內容,感受巴赫《小步舞曲》的優美旋律,學唱歌曲《跳舞的樹葉》。
以上就是跳舞的樹葉音樂教案的全部內容,2、這節課的效果不錯,只是覺得樹葉與音樂的關系可以在密切一些,或者可以適當加入一些樂理常識以及作作曲家的生活背景。[ 內 容 結 束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跳舞的樹葉2 活動目標 1、感受巴赫《小步舞曲》的優美旋律,學唱歌曲《跳舞的樹葉》。2、樂于用形體動作表現樹葉隨風飛舞的姿態,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