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四上音樂書 四年級下冊人教版音樂書內容 九下音樂書 三下音樂書 四下音樂書所有歌曲
第一單元:《小鳥請到這里來》和《林中的鳥聲》以及《百鳥朝鳳》則嘩;第二單元:《少先隊員采茶歌》和《西湖春曉》及《江南好》;第三單元:《唱孫高行山歌》、《久不唱歌忘記歌》和《小山念槐羊》、《天山之春》;第四單元:《甘...
(以蠢睜和下完全是按照我的音樂書自己打的,正確率保證,“聆聽”和"表演"中的內容均為歌曲)
第一課 手挽手帶盯
聆聽:
1.祝你快樂
2.彩虹架到臺灣島
表演:
1.拍手拍手
2.陽光牽著我的手
第二課 跳起來
聆聽:
1.馬刀舞
2.新疆舞曲(第二號)
3.小步舞曲
表演:
1.我和提琴
2.跳吧,跳吧
第三課 家鄉美
聆聽:
1.故鄉是北京
2.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
3.東方明珠
表演:
1.楊柳青
2.大雁湖
第四課 水上的歌
聆聽:
1.劃龍船
2.水上音樂
3.船歌
表演:
1.小螺號
2.讓我們蕩起雙槳
第五課 童年的回憶
聆聽:
1.彼得與狼
表演:
1.白樺林好地方
2.紅蜻蜓
第六課 風景如畫
聆聽:
1.森林的歌聲
2.蔭中鳥
表演:
1.小溪流水響叮咚
2.茨藜花
第七課 校園里
聆聽:
1.運動員進行曲
2.打字機
表演:
1.校園多美好
2.冬夜靜悄悄
第八課 理想
聆聽:
1.長大后我就早搏成了你
2.年輕的朋友來相會
表演:
1.種太陽
2.小紙船的夢
END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音樂科目書慎賣臘有以下歌曲:(總計六個單元)
本書為現階段義務教育教科書 :音樂(簡譜) 四年級下冊
拓展內容:
1、音樂課程標準
音樂課程標準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中小學音樂教學指導文件,分科課程標準之一。中國教育部于 1932 年、1936 年、1942 年、1948 年先后頒布小學和初、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材綱要、教學要點等部分。教學目標歷次略有不同。
2、1936 年的中學音樂課程標準所訂的教學目標,初中為:
(1)發展學生音樂之才能與興趣;
(2)使學生能寬滑唱普通單復音歌曲,并明了初步樂理;
(3)訓練聽覺,使有欣賞名歌曲之能力;
(4)涵養美的情感, 及融和、樂群、奮發、進取等精神。
高中為:
(1)繼續發展學生音樂之才能與興趣;
(2)能使獨唱、合唱較高深之歌曲;
(3)增加欣賞音樂之程度;
(4)涵養諧和、優美、剛強、沉著之情感,并發揮仁愛、和平、勇武、壯烈等之民族精神。
3、1942 年的《小學音樂科課程標準》中為:
(1)增進兒童快樂活潑的天性,以發展其欣賞音樂的興趣;
(2)發展兒童發音的官能及認譜節奏的能力;
(3)培養兒童歌唱演奏及音樂表演的興趣和能力;
(4)利用兒童的心理反應,授以優美雄壯的歌曲,以激發其活潑、勇敢的情緒,并鼓勵其進取團結的精神,以完成樂教的功能。
教材綱要部分表列各學年教材內容要項,包括欣賞教材、基礎訓練教材、歌曲教材、表演教材幾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于 1950年頒布《小學音樂課程暫行標準(草案)》,所訂目標為:
(1)培養兒童正確的聽音、發聲、歌唱、簡單演奏等初步的音樂知識和技能。
(2)培養兒童愛配氏好音樂,以音樂陶冶身心,豐富生活,并樂為人民服務的興趣和愿望。
(3)培養兒童活潑、愉快、熱情、勇敢及“五愛”國民公德和保衛祖國、保衛世界和平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感情。
教學內容包括唱歌、樂譜知識、樂器、欣賞幾類。
參考資料:音樂課程標準_
第一單元:《小鳥請到這里來》和《林中的鳥聲》以及《百鳥朝鳳》;第二單元:《少先隊員采茶歌》和《西湖春曉》及《江南好》;第納此沒三單元:《扒搭唱山歌》、《久不唱歌忘記歌》和《小山羊》、《天山之春》;第四單元:《甘洞納灑熱血寫春秋》、《唱臉譜》和《京調》、《急急風》、《生旦凈丑薈萃》;第五單元:《木瓜恰恰恰》、《紅蜻蜓》和《尼羅河主題曲》、《火車咔咔咔》;第六單元:《中國功夫》和《少林少林》、《男兒當自強》以及《武術》;第八單元《茉莉花》、《雪絨花》和《櫻花
第一單元 林中的鳥聲──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第二單元 綠水江南──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第三單元 五十六朵宏遲汪花──民族團結
第四單元 學戲曲──熱愛和關注民族音樂
第五單元 環球采風──理解多元文化
第六單元 中國功夫──音樂旦游與生活
第七單元 小小音樂劇──創造性的音樂活動
第八單元 花的旋律──音樂與蔽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