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地理

地理試卷分析范文,高中地理試卷分析怎么寫

  • 地理
  • 2023-05-15
目錄
  • 學生寫的個人試卷分析地理
  • 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 地理試卷分析怎么寫學生
  • 高中地理試卷分析怎么寫
  • 學生地理試卷分析與反思

  • 學生寫的個人試卷分析地理

    在高一地理考試結束之后,需要做好相關試卷的分析。下面是我網絡整理的高一地理考試試卷分析的內容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高一地理考試試卷分析(一)

    銷罩一、試卷分析

    本次考試試卷主要考查教材前四單元,即人口、城市、農業和工業,共100分,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選擇題,計30道,60分;第二部分綜合題,計3道,40分。從整套試卷上看,不少題目體現了課改的要求,重點考查了學生地理基礎知識,以及能夠簡單分析、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考試后,讓四個班的學生寫了地理試卷分析,大部分同學的選擇題答得較為流暢,綜合題失分較多,主要原因是學生對各類圖的判讀不準確,這與學生平時的散漫、懶惰、作業不按時完成、學習態度不端正有密切的聯系。

    二、成績分析

    班級實考人數及格人數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90--9980--8970--7960--6950--5940--4930--39

    三、存在問題

    1、教學方面

    課時緊,進度快,教師備課量大,批改量大,難免給教學備課質量帶來沖擊,有些

    教學細節難免忽視或落實不到位,譬如圖表分析不夠到位,而教師又分身乏術,難以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

    2、學生方面

    (1)欠準確。①把“人口增長快”答成“人口基數大”;②把“鼓勵生育”答成“多生孩子”;③把“地廣人稀”這個社會經濟條件答成了自然條件等等。

    (2)不全面。對于人口增長較快采取的措施:學生都能答出采取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但是很多同學都忽略了還有一點:提高人口素質。

    (3)不圓滿。①考查農業的自然條件時,好多同學考慮到了氣候條件,卻忽略了地形、土壤、水源三個條件;②字體潦草,難以辨認。

    (4)錯字多。①地形(型);②地勢低(底);③炎(嚴)熱;④煤炭(碳)⑤糖(唐)。

    四、閱卷收獲

    批卷時看到了各種各樣的答案。實驗班大多數學生答題時思路清晰,要點準確,令人叫絕。但還是有好多學生銀叢犯了眼高手低的錯誤,明知能答對的地方卻大量失分,令人心痛。批卷中發現的問題使自己今后的教學更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所以今后在教學中應指導學生克服各種難點,避免各種錯誤,提高答題水平。

    五、今后方向

    1、加強集體備課和教學研討,發揮團隊精神,發現問題共同解決。

    2、注意普通班和實驗班的不同教學要求,根據學情,分層次教學,尤其是實驗班,盡所能地一對一輔導。

    3、讓學生要注意從材料和圖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先審清題,再下筆。

    4、對學習不夠自覺,學習態度差的學生,加強課堂管理,嚴格要求,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同學加強輔導,幫助其樹立信心。

    高一地理考試試卷分析(二)

    一、學情分析

    1.地理為初中非中考科目,不受重視,學生普遍基礎差。

    2.放假沖擊,課時緊,訓練不夠。

    3.部分學生已經決定選理科,失去學習動力,影響課堂氛圍,影響教學效果。

    二、試卷分析

    此次試題難度比較大,重在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方面的培養,難中易比例約5:3:2,試卷難。試題中選擇題20道,40分;綜合題5,共60分

    1.單選題里,錯誤較多的是9、13、14、15、16、20題。

    第9題問題為考慮到晝夜長短的變化考察。能力立意明顯,得分率低反映出考生知識遷移能力還較差,今后應更重視此能力培養。第13題為太陽高度角的考察。得分率低的原因是區域地理基礎差,大家4個節氣分不清。第15題考查的是中國區域地理的范圍。得分率低屬正常現象,同時也反映出考生的學習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鋒斗櫻第16題也是一道能力立意的題目,還是考察晝夜長短變化的題,用到的知識點是太陽直射哪個半球,哪個半球就晝長夜短,其中北半球白晝最長是6月22日,南半球白晝最長是12月22日,題目中只要學生能判斷出所問地區為夏季,然后再找出最靠近近日點的選項就行,從得分率看,顯然很多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還較差,也是今后需重視和加強訓練的。第20題是考察出現極晝極夜現象的緯度。學生只知道二至日時候,對別的時候的理解不好。

    2.綜合題為填空題,以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讀圖能力)的掌握為主,難度較大,學生得分不好好。錯誤較多的是第23題學生對時間的計算不好時間緊為了敢進度,對時間計算掌握不好。和第24題(1),(2)問答的不好,(1)題對答案凌汛我們學生沒有學過,不是我們現階段考察的內容。(2)同學們對圣保羅這個地方不知道增加了做題的難度。總的看23題,24題失分較多。失分較多是讀圖能力不強,同時也與教學中訓練不夠有關。

    三、反思及建議

    1.教學中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包括讀圖能力、繪圖能力。

    2.注重備課組活動,備學生(重點班、次重點、平行班、),備教材(體現教學內容的差異性),備教師(教法探討,以提高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為主,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為目標)。

    3.積極進行組內聽評課,取長補短。

    4.解題方法科學性有待加強: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培養學生審題技巧,選擇題注重方法訓練;綜合題學生薄弱環節為語言的專業性和科學性,教師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語言表達,地理術語、專有名詞應多與課本配套,平時作業及時提醒學生的此類錯誤,不斷塑造學科語言。

    5課堂效率的提升:在新的形式下,教學時間有所減少,幾乎無習題分析的時間,這就要求課堂教學內容緊湊,重點突出,主次分明;且最好適當配合經典習題,講練結合。

    6.課后習題的妥善處理對于課后習題,應有發必收,有收必改,在批改中總結共性錯誤,并用紙張分析好后,張貼于教室內,提醒學生及時關注。

    高一地理考試試卷分析(三)

    一、題型分析

    本次考試的題型分為兩種即:選擇題與綜合題。選擇題包括范圍全面且難度較大大,綜合題以分析圖表為主靈活性大。

    二、題目的來源

    此次題目大多數來源學案之上,其中選擇題60%來源于學案和課堂作業,得分率61%,綜合題基本來自于課外,學生得分差距較大8-28分,得分率30%,平均分54分。

    三、分析原因

    1、從成績來看,過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相對較好,但對于綜合性強、機動靈活、地球運動部分內容的題目回答得不夠好,學生在平常的學習不夠扎實,學習的主動性較差。基礎知識掌握太差,無從下手。讀圖能力差,對所給圖示讀不懂。

    2、審題不細致概念不清,一知半解。學案的完成應付了事。沒有真正的掌握。

    3、行文答卷欠規范,缺乏答題技巧。

    4、在教學中只強調學生的理解,沒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反饋,學生只會說,一下筆就錯誤百出,這也是失分的原因;對學生個體分析不到位,沒能做到因材施教。學生基本讀圖析圖能力較差,答題能力差,

    四、對今后的教學啟示

    1、備課要細致,嚴控課堂。通過本次考試學生答題情況來看,我們的教學還有一定的欠缺,在今后的教學中,備課環節一定要細,加強集體備課。這要求教師設計學案時一定要細致,不要太高估了學生的實際能力,靈活教學,整合教材,創造性使用教材。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對教材進行適當的調整、重組、刪減和補充,避免“教”教材。對教材知識點的力求全面,讓學生理解,學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

    2、要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為每位同學提供成功的機會。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3、要理論聯系實際,把生活內容結合到課本中去。尤其必修2為人文地理更強調聯系學生身邊的生活。以便加深理解。

    4、強化學生的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一定要在理解的記住上進行,以便增強學習地理的信心。

    5、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在資料中尋找地理信息點能力,加強讀圖識圖能力培養,尤其是對主干知識的歸納整理。同時教學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對前后知識比較歸納,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看了高一地理考試試卷分析的人還看:

    1. 地理考試試卷分析

    2. 高一地理期末考試總結

    3. 高考地理試卷分析

    4. 2016高一地理期末考試試卷

    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初中地理會考考試結束之后,我們需要做一些試卷的分析。下面是我網路整理的初中地理會考試卷的分析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試題主要特點

    本次試卷注重了對基礎知識的運用和綜合能力的考查,而不是簡單地從書本上查詢現有的知識。命題更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與方法、考察了運用所學地理知識簡單分析生活、生產或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還關注了時事問題。

    1、覆蓋面廣,難度較大

    各試題的考點覆蓋了初中課程標準所列的重要知識點,重要圖表都有所涉及如等高線地形圖、世界海陸分布圖、氣溫變化曲線圖、景觀圖等,所以覆蓋面較大。重點強調基礎,考查基本能力,及會運用所學知識簡單分析問題的能力。目的是引導學生全面掌握必備的地理知識,初步學會學習地理的方法,重視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2、命題比例有偏重

    整體來看,八年級地理比例較七年級大。綜合題幾乎都是八上的地理。26題的商品糧基地在平時的教學中接觸少,只是在題圖冊出現了分布圖。28題本質上是考查的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和南水北調相關知識,較簡單很多填空書中都有直接的答案;29題黃河流域圖,但避開平時常用的命題,設計的黃河上中下游會出現的問題;選擇題1---4和20---25都是七年級上冊的考點。5—18題命題的是八上和八下地昌桐理知識運用。

    3、結合生活實際,嘗試考查實踐能力

    在整套試卷中,不少題目體現了課標的理念,考查了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地理知識簡單分析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如選擇題的第2題,問6月5日那天常州的晝夜長短情況;19題從常州沿江溯流而上,沿途欣賞的景觀有哪些;30題考查有關家鄉地理知識,如旅游景區,著名的花木之鄉等。又如附加題中常州城市人口問題。

    4、創設情境,緊密結合社會熱點問題

    社會熱點問題是本次考試關注的焦點,如12題,云南的旱災問題;28題,有關我國人口和水資源的材料分析題;30題,長三角城際鐵路修建;附加題世博會有關問題;以此讓學生感受到地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習地理非常重要。

    二、學生典型錯誤分析

    1、基礎知識不是太扎實,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從試卷情況分析可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浮于表面,沒有深入透徹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尤其是七上的知識,得分率最低的選擇題1、2、3、4、22題、3123題,這些都是地理的基本知識,其中尤其是地球地圖知識。選擇題1其實相關的試題做過,只是答案一種是赤道一種是經緯度的寫法,學生就蒙了,還是沒有很好地理解。選擇題2,其實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得出結果,但往往學生總以來書本。選擇題3考查的是等高線判讀,平時也練過相關試題,只是出現了平時不常見的地形圖,學生就慌了。原理很多學生也知道,如水往低處流,同一條等高線處處相等,根據經緯網判斷方向,但一旦這些知識綜合運用在一起,學生就覺得很難,常在緊張的心理作用下出錯。從此處可以反映出地球地圖知識的難度在初中階段確實是較大的,因此對這些難點,我認為一是在講授這些內容時,加大訓練力度,達到熟練運用,二是在對其他內容的教學中應不斷應用并強化這些知識。三、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更注重地圖的判讀。

    2、學生不能靈活地運用知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亟待提高耐塌坦。如綜合題26題中的表面是考商品糧基地,其實涉及的是氣候,地形和農業分布。書上沒有出現相同的試題,需要學生靈活運用已學過的基礎知識。附加題中冰島地熱資源豐富與板塊構造相關知識有關,并讓學生舉例還有哪些可再生資源,很多同學在查板塊分布圖都出錯,在區分非可再生資源和可再生資源還是有問題。解決這類問題,一要提高學生審題的能力,要抓住問題中重要的資訊點和關鍵詞,二要提高學生運用現成的資料和地圖解決相應問題的能力,尤其是要加強運用地圖的能力。三、教師在平時教學中針對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及時指導和更正學生的錯誤。

    3、解題能力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主要表現在:

    第一、審題不慎,輕易落筆。如第285題,從三個方面分析節水建議,不少學生寫了好幾點卻只得一點分,回答不全。293明明是讓回答水患的衫枝治理措施,有學生把黃河其他問題的治理措施寫上去,文不對題,全錯,白寫了。建議教師平時在訓練時及時提醒。

    第二、思路不明,答題不知從何下手。如265題基塘農業的好處,其實在八上農業這一節已經學習過,課后活動題也有,但時間久了學生忘記了,不理解就胡編亂造了些話。

    第三、計算能力急需加強。28題1中計算人均水資源,由于不能使用計算器,很多同學都錯了,原來平時都懶于筆算,都用計算器,到考試不允許使用時就暴露問題了,這題是本張試卷錯誤率最高的,但同時又是最簡單的計算題。以后教師還需要加強計算督促。

    第四、讀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特別是對如何讀圖,如何從圖中獲取有效資訊含顯形和隱性,然后運用這些資訊,結合地理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問題,如第21、22、26、29、28、30題等。

    三、反思教與學

    1、學生學習:

    從成績來看,絕大多數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很好;平均分都在86分左右,有幾個班級超過了90分,最高的班級92分多,大部分學生對于綜合性強、機動靈活、聯絡實際的題目回答也比較好;反應出大部分學生還是比較重視地理學科的學習。個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沒有達到要求,有三四個人需要補考。

    2、教師教學

    對課改實質能夠深刻領悟,并落實在平時的教學和復習中。重視教學方式的轉變,和對學生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培養。但是在教學中遇到了以下困難:會考時間緊迫,內容繁多;一些學生積極性不是很高,重視不夠;最煩惱有些班級組織學生活動調控難度大。說到底還是要求不夠嚴格,方法不夠得當,在會考中吃虧。而一、二、三班平時就很關注地理。考前投入了復習,很重視,還要求教師輔導,所以成績尤其的好。另外在將近一個月期間,備課組要制定出詳細而又有效的復習計劃,有針對地復習,每個教師可以編寫專題復習學案,也可收集或自己編寫時事試題。

    四、今后打算

    1、發揮教研組集體備課的力量。尤其到最后復習階段,應利用教研和其他機會與同行們交流,更準確的把握課標,用好現有的教材,對教材要進行深入的分析,處理好教材中的課文、地圖和活動三者的關系。一定要群策群想,把眾多力量擰成一股繩。使學生獲得更強的學習能力。

    2、重視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圖在地理新教材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通過讀圖、指圖、填圖、運用地圖等方式加強讀圖能力的培養。在教學要重視讀圖能力的培養,教會學生運用各種地圖的基本方法,在平時的課堂中給學生創設讀圖的空間,及時反饋學生的練習,使學生學會學習地理的方法,學習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2、注重課堂教學,向45分鐘要效率,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重視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使學生學會學習地理的方法,學習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4、要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有句話叫聽不如說,說不如做。在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多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開始可能學得慢,后來就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容易,越來越自主。在地球和地圖的教學中特別要注意這一點。

    5、夯實基礎,構建體系。縱觀整張試卷,對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不能靈活運用基礎知識,是考生失分的一個重要原因。注意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知識,在復習時教師要針對考試說明幫助學生建構初中地理的知識體系,以及與此相關的地圖,做到學的扎實,用的靈活。

    一、試題所體現的新課程理念和對學生的總體發展以及能力的培養有利的方面:

    試題多以圖片形式出題,讓學生看圖答題,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以時事為材料考查地理知識,理論聯絡實際,為學生表明了學習的目的,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材料題一方面鞏固了學生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綜合題多以填圖的形式出題,為學生樹立了一種學習地理識別地圖是多么重要的理念,也為其提供了一種學習地理的方法,提供了學習的方向,體現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結合的教學理念。

    二、試卷的特點指出試題的優劣之處:

    優點:適應了學生的整體能力,切合課本,鞏固了基礎知識;點面結合,重點知識考查還算齊全;題型多樣;多以圖片形式出現,生動形象,符合中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能力發展的特點。

    缺點:缺少發散性題型,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現階段青少年處在思維活躍階段,應注重培養他們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思維發散 ,獲得更多的新知識的能力。這樣也培養了學生學習地理的地理思維,使他們有自己獨立獨特的思想。我認為這種能力對學生非常的重要,這樣一方面教給了學生該有的知識儲備即“魚”,另一方面教給了學生學習知識的,即“漁”。從而給了他們可以獨立行走的柺杖,既考慮了現階段又考慮了學生長遠的發展,符合了我們教育教學的目的和理念,而此份題僅僅是對故有知識的一種考查, 學生做完之后我認為僅僅是對現階段知識的復習而已,并沒有任何太大的收獲!

    三、對教學的啟示

    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除了注重基礎知識的講解與落實外,更應注意學習地理,地圖的重要性,應注重引導學生識別地圖,將重要的地理事物等放在地圖進行落實,這樣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也降低了識記地理的難度!同時,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多注意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多給出一些圖片,讓學生自己從地理角度總結一些相關的問題!再者,要注意理論聯絡實際,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應注意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具體的地理知識應聯絡現實中的一些相關的實際現象和時事,比如環境污染、水土流失、森林火災等,回歸現實,讓學生自己談感受,自己想辦法,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使其不做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而是做一個關心社會,關心祖國,熱愛生活,對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獨特見解的有志少年,做一個21世紀真正的青少年!

    四、教學中的不足不要只說學生,關鍵是找找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教學中沒有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每次希望學生總結出我所想要的,可是往往不如人意,我就只能自己說出,一方面或許我引導的不夠好,另一方面學生可能對此課較懈怠,課上不動腦思考,不太配合老師!總的來說,還是課上的不夠精彩,引不起學生的興趣!

    五、改進方法和今后的打算。

    今后在方法上應注意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教學設計上多注意設計一些能夠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結合,全面長遠的培養學生,使其成為有用之才。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這將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我將盡心盡力,竭盡所能,不負所托,努力改進,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地理試卷分析怎么寫學生

    試卷分析讓學生能夠熟練的記憶地圖,也需要學生利用地圖來解決實際問題。下面是我為您帶來的初中地理期末試卷分析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地理期末試卷分析范運返文(一)

    一 、試題分析

    試題共兩大題,卷面共30分,其中選擇題15分,綜合題15分。試題緊扣課標,較好的體現了本學科的特點,有利于考察學生能力,相對去年的考題,更加靈活一些,也更加能夠考察學生的能力。易、中、難的比例為6:3:1,試題沒有特難的題目,讀圖題分值加大了,而且比較零碎,摒棄了過去以填寫地理事物為主,更加的注重多角度考察。既需要學生能夠熟練的記憶地圖,也需要學生利用地圖來解決實際問題。

    得失分情況分析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以我所任教的九年級2個班抽隨機抽查學生樣卷30分為例。基本情況分析如下:24分以上1人,18—23分16人,不及格13人,最高分24分,最低分7分,平均分15.9分。 選擇題做得比較好的是:1、2、5、7、9、10、13、15、,這些題目正確率達到83%左右;綜合題做得比較好的是:16題的1、3、4小題;17題的1、2、3、4小題;18題的1、2、4、 5小題;19題的1、3、4、 6小笑皮題。這些題目正確率達到78%以上 。錯得較多的題目:選擇題4、6、8、11小題,失分率達到70%以上。綜合題16題的2小題,只有3人做對;18題的2小題第一問只有2人答對;19題的4小題只有9人答對。

    三、 失分主要原因

    1、 讀圖訓練與選擇、填空、問答題的訓練結合不夠緊密,所以出現了當一幅圖出現的時候,學生的思維出現在填寫地名,而對于換個地方換個說法的填空或者分析題,顯得捉肘見襟,而不能游刃有余。

    2、對極地地區的有關知識掌握不準確,平時訓練不夠充分,還有就是學生很多時候習慣于死記硬背,而缺乏隨機應變。

    3、 審題意識不夠強烈,做題技巧有待加強,以讀圖的16題為例, 主要考查四大地理區域的概念并認識優良畜種,平時要求學生按照特征去識記,但錯誤現象仍然很嚴重。

    四 今后改進辦法

    1、 要堅信不疑的將高效課堂模式熟練運用于教學之中,一定要處理好“導”“教”“學”的關系。把學生充分調動起來。精心編寫導學案,加強小組建設。

    2、 著手解決兩極分化的問題,特別是后進生的問題,在地理學科里還是相當的突出,要讓后進生找到學習地理的樂趣,給予他們展示表現的機會,提出合理的奮斗目標,采用一對一結對子幫扶措施。既要理性看待學生差距,也要力求縮小差距,要夯實后進生基礎,加強檢查與督促。

    3、加強課后作業訓練與單元測試,盡早發現并解決問題。

    4、加強自身業務素質的提高。多參加教研活動,提高認識、開闊視野,加強師生互動,把握學生動向,針對學情。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

    初中地理期末試卷分析范文(二)

    一、試卷總體評價

    本份試卷重基礎,覆蓋面廣,能全面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試題題量、難易程度、各種題型都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并結合了鄭州實際,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同時又注重對地圖的分析理解,注重對學生各個方面能力的考查,對以后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方式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本次試題主要有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1.強調"三基",突出主干。

    (1)"三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維方法。強調"三基"、突出主干是地理考試的一貫思想和命題原則,本次考試也不例外,本次考試覆蓋面廣,基礎性較強,整套試卷覆蓋了全冊書的各章節,且各部分知識點的分布比較合理。

    (2)突出碰悄差了知識性。在本次考試中比較明顯地表現出對知識性的要求,考查了學生應用地理原理,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2、重點突出,人口和自然環境等各章節占的分數比重較大。

    3、綜合性較強。試題的綜合性較強,綜合題50分都有較強的綜合特性。如28題,整個黃河相關知識揉合在一起去考,學生得分率很低。

    4、主觀性、開放性試題比重增加。30題中都涉及到了這類開放性的試題,這些試題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這些試題的考查充分體現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學習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的理念,并且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5、突出對考生讀圖、識圖、用圖能力的考查。地圖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載體,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地理試題可謂無圖不成題。如:29,30題,一個圖涉及多個知識點,要求學生能從圖中迅速提取有效信息進行綜合分析。

    二學生在答卷中反映出來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基礎知識不牢,概念模糊。

    第30題我國東南沿海某區域圖,分析農業類型,說明理由,主要讓學生認識農業的因地制宜。這道題的平均得分6.28,達到及格分。這道題并不難,學生很多失分在農業類型和土地類型部分,答案應為種植業,很多學生錯填為耕地。

    (二)基本原理不清,是是而非。

    28題黃河凌汛的河段學生不明原理,其實這個知識課本上有,上課我也專門講到了,但是學生不細心,又不明原理導致得分率很低。

    (三)知識遺忘

    29題考了西南地質災害,認識西南地區地震多的原因,這個知識在七年級詳細講過,八年級只是提了一下。學生這道題得分很低,很多人不回答,或者答得很簡略。典型的知識遺忘了。

    (四)錯別字現象仍然存在。

    在這次考試中,錯別字現象在有些同學中仍然存在。如28題黃河中下游分界點“桃花峪”寫成“桃花玉”;

    三、今后教學注意事項

    我校參加考試四個班級,平均分分別是59.81, 64.82 , 66.73, 59.84。整個中原區綜合題的平均分26題6.11,27題6.81,28題5.89,29題6.19,30題6.28.通過對比,我校的平均分可能略低于中原區整體水平。

    (一)挖掘教材內容,拓展基礎知識的教育

    在中國的自然環境中,學習了氣候的分布,但沒有講各種氣候的特征,這就要求在學習的過程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有重點的講解三種季風氣候的特征,還可以有目的的講解三者之間的區別,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掌握。

    (二)加強知識的前后聯系,注重基礎原理的理解

    根據課標,在義務教育階段,適當降低了教學難度,主要學習地理現象,多需記憶,而理解原理性的地理知識往往又分解在不同的章節中,這些都要求教師在一定的教學階段后及時的總結歸納,不因為八年級只是面臨結業考試,而放松對基礎原理的教育教學。又以中國的自然環境中的氣溫分布為例,夏季我國南北普遍高溫,但在青藏高原,天山等地夏季的氣溫仍然比較低,可以提問學生,為什么?一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二是與七年級所學的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相聯系,講清原因,三是讓學生理解在普遍性中有特殊性,進行辨證思維的教育。

    初中地理期末試卷分析范文(三)

    一、試題主要特點

    本次試卷注重了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關注了學生學習過程與方法、考察了運用所學地理知識簡單分析生產或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但在學生的探究能力上關注稍嫌不夠。

    1.難易適中,注重基礎

    各試題的考點覆蓋了課程標準所列的重要知識點,重要圖表有所涉獵,覆蓋面較大。重點強調基礎(體現在選擇題),考查基本能力(體現在讀圖題),及會運用所學知識簡單分析問題的能力。目的是引導學生全面掌握必備的地理知識,初步學會學習地理的方法,重視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2.結合生活實際,嘗試考查實踐能力

    在整套試卷中,不少題目體現了課標的理念,考查了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地理知識簡單分析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學生典型錯誤分析

    考試結果反映,總體得分率較低,尤其是綜合題,得分率非常低,究其原因:

    1.基礎知識不扎實,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從試卷情況分析可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浮于表面,沒有深入透徹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觀點。

    2.學生不能靈活地運用知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亟待提高。2/3的學生不能很好地運用地圖和地圖冊分析,有的甚至答非所問,所以得分率較低。

    3.解題能力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主要表現在:

    ①審題隨意,輕易落筆。②思路不明。③條理不清,雖然回答了很多,但得分點較少。其實正確答案只是一句或幾句話,但學生抓不住主次,將有用的沒用的全寫到了卷子上。④讀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特別是對如何讀圖,如何從圖中獲取有效信息(含顯形和隱性),然后運用這些信息,結合地理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問題,讀圖題幾乎都有這種現象。

    三、對教學的啟示

    1.加強備課。應利用教研和其他機會與同行們交流,更準確的把握課標,用更好的教法,使學生獲得更強的學習能力。

    2.要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有句話叫聽不如說,說不如做。在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多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開始可能學得慢,后來就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容易,越來越自主。

    3.重視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圖在地理新教材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通過讀圖、指圖、填圖、運用地圖等方式加強讀圖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重視讀圖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學習地理的方法,學習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4.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在日常教學中,應多引用現實生活中的時事政治和熱點問題,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從而樹立正確的資源觀、人口觀、環境觀和科學發展觀,并使之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高中地理試卷分析怎么寫

    七年級下地理期末試卷分析范文一

    本次七年級地理期末考試由市教研室統一命題,考試的范圍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從試題內容看,符合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主要是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靈活運用知識能力的全面考察,試題覆蓋面廣,重點突出,符合如初中地理教學的實際,題目難、中、易比例恰當,對地理教學的指導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一、試題特點

    1.試題覆蓋面較大:本套試題覆蓋了七年級地理下冊所有章節內容,分數分布較為均勻。其目的是促使教派核耐師引領學生全面落實課程標準,不壓題式的教學;

    學生盡可能多的掌握必要的地理基礎知識。

    2.題量較大,小題分值較小:整套試題分四大題,35小題,含概65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賦分最大2分。其目的是使考生盡可能少失分,多得分。

    3.注重基礎與能力的考察:本試題以考察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為主,但也對學生的探究問題能力、推斷能力進行考察。目的是促使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基礎知識和能力的培養,也要引領學生敢于探究問題,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

    4.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試題的考點基本上出自地理教材中的敘述性文字,但也有讀圖活動題或教材以外的極少內容。如最后一題,霧都是指倫敦。目的是,要求教師和學生以教材為主,但知識面要適當拓寬,要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并盡可能地多接觸課外知識。

    5.這次試卷也有一些較難的題目,平時在上課中可能都不會提到,如選擇題第七題,干流兩次穿過赤道的河流是哪條?第二十題:全部位于美國境內的湖泊是哪個?第二十五題:世界上最濕潤的大洲是哪個?個人認為這些題目出得較偏,很多學生答不上來。

    二、分數統計

    本次考試閱卷后統計,五個班中綜評分最高為196.4分,最低為165.4,平均分最高為72.5分。

    三、學生答卷中的典型問題

    (一)學生地理基礎知識較差。

    塵春一些基本的地理問題都沒有掌握,比如選擇題中的2.、6、7、11、18、19、28、29小題失分率在40%以上。18、19、28、29所考察的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地理區域,包括俄羅斯、歐洲西部和美國,很多學生選錯了,證明基礎知識掌握的不牢固。另外,26,27兩道讀圖題,一個是亞洲主要地理事物圖,一個是中東石油運輸路線圖,兩圖不僅考察了兩個地區的地理事物,特別是亞氏兆洲,還考察了中南半島,印度半島上的氣候類型及特征,這兩道題在資料里面多次出過,理

    應每個學生都會過關,但是也有許多同學沒有拿到滿分,這在于平時老師強調的太少。

    (二)學生分析判斷探究等能力不強。

    比如說連線題的第31小題將下列地區與其特有動物對應聯系,可以先將知道的連上,然后在對其它選項進行判斷,是極容易得分的;同樣第32小題也不難。可還是有很多學生失分。

    (三)學生讀圖能力不強。

    試卷第 題為綜合題,要求學生讀圖完成問題,此圖是日本圖,但是此題并不像以往那樣要求學生填出日本的四個島嶼及兩個海域,而是通過對日本人經濟的分析,讓學生掌握日本經濟發展的特點,然后是對日本國情的判斷,這一道題有很多學生沒答好。

    (四)學生缺乏答題技巧。

    如選擇題和連線題,都可以用排除法與確認法相結合答題,而我們的考生多數不會運用,就是亂填亂連,缺乏最起碼的方法。

    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知識抓的不夠。有許多地理基礎知識學生都沒有掌握,有的是學生學習態度問題,也有許多是教師的教學中抓不住要點,致使學生知識遺漏和欠缺。比如霧都是倫敦的問題以及美國工業發展給我們的啟示等,平時教師在教學中沒有給予強調。

    (二)基本訓練不到位。一些很簡單的問題,學生都沒有把握住,地圖圖例看不懂,簡單的地圖都記不住,學生不會,其責任主要在于教師平時訓練不夠,或根本沒有訓練。

    (三)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很多學生對地理的學習只浮于表面上,認為自己掌握了很多,相當驕傲自滿,以為自己看點與地理相關的課外書就行了,但對基礎知識的把握不夠牢固。也有一些學生,對于地理學習的興趣不是很濃,沒有引起重視。

    五、今后教學要求

    (一)扎扎實實備好課。要學習新課標對地理教學的基本要求;要研究教材、理解教材、吃透教材、靈活應用教材;要讀地理教師用書、地圖冊;要先做填充圖冊和練習冊;要學習上網查找資料;要研究本區域實際地理。

    (二)認認真真上好每一節課。地理課切忌讀讀畫畫背背教學法,要研究地理課的教法與學法,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引領學生讀圖、分析、討論、辯論,完成活動題,歸納梳理知識;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動手實踐,驗證或質疑所學理論,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三)進行必要的訓練。要把地理填充圖冊、練習冊作為地理作業,此外要利用多媒體等輔助做更多的練習,尤其是讀圖填圖訓練。

    七年級下地理期末試卷分析范文二

    一、試題評價

    本次試卷注重了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減少了死記硬背的內容;關注了學生學習過程與方法、考察了運用所學地理知識簡單分析生活、生產或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還關注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可以說,本次試卷對今后我們的初中地理教學起到積極、正確的導向作用。

    1、覆蓋面廣,重點強調基礎

    試題考點覆蓋了初中課程標準所列的重要知識點,重要圖表都有所涉及(如地形圖、分布圖等),覆蓋面較大。重點強調基礎,考查基本能力,及會運用所學知識簡單分析問題的能力。目的是引導學生全面掌握必備的地理知識,初步學會學習地理的方法,重視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為以后學習打好基礎。

    2、結合生活實際,嘗試考查實踐能力

    有些題目體現了課標的理念,考查了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地理知識簡單分析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試卷中的選擇題10題和綜合題中的幾道題均體現了這一特點。

    3、設置新情境,緊密結合社會熱點問題

    社會熱點問題是本次考試關注的焦點,如11題、20題,以此讓學生感受到地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習地理非常重要。

    本次考試年級平均成績27.55,最高分80,及格率0.273 。從成績來看試卷難易比較適中,95%題比較容易,5%的題較難。

    二、學生典型錯誤分析

    統計數據因為沒有對試卷的各小題進行分析,只是對全校的平均分和及格率進行統計,以及自己在批卷時的感受進行分析,究其原因:

    1、基礎知識不是太扎實,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從試卷情況分析可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浮于表面,沒有深入透徹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觀點。

    選擇題中1、9、15、19題學生記憶不扎實錯誤較多,10題選擇答案五花八門,沒有考慮中東地區的地理位置及其氣候特點,填空題顯然對地理事物位置、地理現象以及地理基礎知識重視不夠,錯誤太多。

    2、學生不能靈活地運用知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亟待提高。如30題學生不能根據圖中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的地理事物的輪廓、位置判斷問題,從而導致作答不夠準確。可以看出2/3的學生不能很好地運用地圖和地圖冊分析,有的甚至答非所問。

    3、思路不明,條理不清,答題不知從何下手,雖然回答了很多,但得分點較少。如29題簡述美國五大湖區乳畜帶形成的主要原因。其實正確答案只是一句或幾句話,但學生抓不住主次,將有用的沒用的全寫到了卷子上,也給批卷帶來了麻煩。

    4、讀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特別是對如何讀圖,如何從圖中獲取有效信息(含顯形和隱性),然后運用這些信息,結合地理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問題,如第28、2930題等;

    三、反思與改進

    1、備教材,對別是七年級的復習課,教師要對初中地理的重難點做到心中有數。備資料、試題,復習過程中我個人覺得要講、練結合,針對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準備資料,同時對資料中經常出現的重點知識也要重點講解。備學生,對七年級現階段要分析每一位學生。

    2、對學生要求嚴格。記憶性知識點要背、要記、要寫,課堂筆記要記,最好在書上記。培養學生的答題技巧,嚴謹審題。如加強試卷的審題;用幾節課專門訓練。

    3、緊緊結合地圖加強地理事物名稱的識記,重點是世界地理的幾個區域,幾個國家的地理事物的記憶。

    4、要在掌握各區域地理位置的基礎上,理解他們的氣候等地理特征,以及各區域之間的差異和聯系。

    5、加強練習,讓學生找到自己的問題,帶著問題去復習,提高復習效果。

    七年級下地理期末試卷分析范文三

    一、試卷總體評價

    本份試卷重基礎,覆蓋面廣,能全面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試題題量、難易程度、各種題型都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并結合實際,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同時又注重對地圖的分析理解,注重對學生各個方面能力的考查,對以后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效果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本次試題主要有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1.強調"三基",突出主干:

    (1)"三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維方法。強調"三基"、突出主干是地理考試的一貫思想和命題原則,本次考試也不例外,本次考試覆蓋面廣,基礎性較強,整套試卷覆蓋了本冊書的各章節,且各部分知識點的分布比較合理。

    (2)突出了知識性。在本次考試中比較明顯地表現出對知識性的要求,考查了學生應用地理原理,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2、注重運用圖像,突出地理學科特點:

    本試卷充分運用文字和圖像雙重語言,突出學科特點,表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原理或規律、變化過程、事物之間的聯系等,考查學生

    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如,綜合題中的第43題,根據所給地圖分析巴西輪廓示意圖回答問題,考查學生讀圖分析問題的能力。

    3、注重對學生解決問題和過程的評價:

    (1)重視對學生發現問題、收集和理解資料、地圖及畫面信息等能力考查。如,綜合題28題,根據所給的某地地形圖,進行分析回答問題,考查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解決所學的地形的基本知識;第44題的讀美國本土圖,考查學生對有關地圖知識問題的解決。

    (2)注重對地理知識靈活的運用。本次考試題,靈活性很強,即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又考查學生對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如第45題從地理角度分析 ,為什么歐洲人愛吃牛羊人。

    (3)注重評價形式的多樣性和開放性。如第29題人口和資源的問題,給出材料,學生閱讀材料后進行回答,對學生進行考查。開放性上表現在開卷部分試題,通過閱讀材料,分析回答問題,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所存在問題。

    二、學生在答卷中反映出來的主要問題

    1、從本次考試來看,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不注重審題,特別是在相應圖上填出有關信息,有部分學生漏掉題而不得分。

    2、學生基本讀圖能力較差,如第42題中東有關知識,學生普遍得分不高。

    3、學生的地理常識欠缺,如第41題,將旅游資源與國家用線連起來,部分學生得分依舊很低。

    4、錯別字現象仍然存在。

    在這次考試中,錯別字現象在有些同學中仍然存在。如“伊泰普”水電站寫成“伊泰鋪”;“墨西哥”寫成“黑西哥”等等。

    三、對今后教學建議

    1、創造性使用教材

    要求教師認真研究課程標準,創造性使用教材。要結合學校的實際和學生的特點,對教材進行適當的調整、重組、刪減和補充,避免“教”教材。對教材知識點的講授力求全面,讓學生理解,學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

    2、要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充分調動學生的自覺學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為此,“精導”是實現自主學習的關鍵,“實學”是實現自主學習的根本。在課堂教學中要“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輸”“多一些討論,少一些講解”“多一些辯論,少一些評判” “多一些簡、易、新,少一些繁、難、舊”“多一些有效教學,少一些無效訓練”。

    3、重視讀圖能力的培養,有針對性培養學生學科素養

    讀圖教學在地理教學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尤其是在地理新教材中更加突出了讀圖教學的地位,加大了讀圖教學的比重和力度。因此,

    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讀圖訓練,重視探究活動,加強動手能力,強化平時訓練。

    學生地理試卷分析與反思

    七年級下冊地理期末試卷分析范文一

    一、試題主要特點

    本次試卷注重了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減少了死記硬背的內容;關注了學生學習過程與方法、謹謹考察了運用所學地理知識簡單分析生活、生產或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還關注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可以說,本次試卷對今后我們的初中地理教學起到積極、正確的導向作用。

    1.難易適中,注重基礎

    各試題的考點覆蓋了課程標準所列的重要知識點,重要圖表都有所涉獵(如景觀圖、分布圖、等值線圖、統計圖等),所以覆蓋面較大。重點強調基礎(體現在填空、選擇題、部分連線題),考查基本能力(體現在讀圖題和問答題中)。目的是引導學生全面掌握必備的地理知識,初步學會學習地理的方法,重視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2.結合生活實際,嘗試考查實踐能力

    整套試卷中,不少題目體現了課標的理念,考查了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地理知識簡單分析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試卷中的讀圖、填圖綜合分析題中的幾道題均體現了這一特點。

    二、試題創新之處

    1.設置新情境,與時事政治緊密結合,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和表達能力。如34題四川汶川地震的問題;35題美國城市問題是以奧運圣火傳遞為切入點;36題全球氣候變暖問題;都以時事政治為背景素材的,以此讓學生感受到地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習地理非常重要。

    2.試卷表述簡潔,圖表清晰,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產實踐入手,致力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給學生以更多的思考空間,既符合地理課程標準中“構建開放式課堂教學”的基本理念,也給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間。

    三、學生典型錯誤分析

    統計數據反映,在前三類大題總體得分率較高,平均得分率85%,其中的填空題3題(亞洲與歐洲的分界);選擇題中的8(三類產業劃分)、9(東南亞物產)、21(氣候類型的判斷)、連線題中的29(邯鄲旅游景點與縣市區的連線題)得分率較低,僅有60%~65%。整個讀圖分析題和簡答題得分率僅有68%,較其他大題低,其中一些小題得分率不到50%,其中31題印度季風方向;33題南極地區④中山站在南極點的什么方向,究其原因:

    1.基礎知識不是太扎實,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從試卷情況分析可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浮于表面,沒有深入透徹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尤其是 七上的地球地圖知識,得分率最低的33題南極地區④中山站在南極點的什么方向,環繞南極的三大洋名稱。這些都是地圖基本知識。

    從此處可以反映出地球地圖知識的難度在初中階段確實是較大的,因此對這些難點,我認為一是在講授這些內容時,加大訓練力度,達到熟練運用,二是在對其他內容的教學中應不斷應用并強化這些知識。

    2.學生不能靈活地運用知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亟待提高。如結合巴西實際,如何解決能源問題。解決這類問題,一要提高學生審題的能力,要抓住問題中重要的信息點和關鍵詞,二要提高學生運用現成的資料和地圖解決相應問題的能力,尤其是要加強運用地圖的能力。

    3.解題能力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主要表現在:

    第一、審題不慎,輕易落筆。

    第二、思路不明,答題不知從何下手。如29邯鄲市旅游景點與縣市區的連線題、畫出小河的流向、33題④中山站位于南極點的什么方向等;

    第三、條理不清,雖然回答了很多,但得分點較少,如37題④巴西酷愛足球、跳桑巴譽瞎舞、過狂歡節,說明了什么問題。其實正確答案只是一句或幾句話,但學生抓不住主次,將有用的沒用的全寫到了卷子上,也給批卷帶來了麻煩。

    第四、讀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特別是對如何讀圖,如何從圖中獲取有效信息(含顯形和隱性),然后運用這些信息,結合地理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問題,如31題、33題、34題、35題、 36題等;

    四、對教學的啟示

    1.要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有句話叫聽不如說,說不如做。在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慶晌空間和時間,多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開始可能學得慢,后來就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容易,越來越自主。

    2.重視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圖在地理新教材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通過讀圖、指圖、填圖、運用地圖等方式加強讀圖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重視讀圖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學習地理的方法,學習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3.聯系實際,學以致用。課標理念之一是“學習生活中的地理”。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應多引用現實生活中的時事政治和熱點問題,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從而樹立正確的資源觀、人口觀、環境觀和科學發展觀,并使之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五、改進情況

    1.反映學科特色,凸顯各種地理圖表的重要性

    地理圖表是地理學的“語言”,是學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地理圖表的閱讀、分析、歸納、概括是培養和發展地理形象思維的重要途徑。本次試卷中有十三道題是直接利用各種圖象來考查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的,還有許多是無圖考圖題。圖形多樣,涉及到分布地圖(如29、邯鄲市旅游景點連線;32、日本;33、南極地區等)、景觀圖(如選擇14、東南亞景觀;30、三大宗教)、統計圖(如35、孟買氣溫降水圖)等。

    2.重視能力立意

    本次試卷在考查學生地理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考查學生能力試題的比例加大。有許多試題以能力立意,要經過深入思考和具有一定的能力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3.加強了試題的綜合性

    較以往相比,試題的綜合性既表現在地理學科知識的綜合,又表現在學科之間相互滲透的綜合方面。尤其是37題(歐洲人酷愛乳產品和牛羊肉,這種飲食結構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什么關系?巴西人酷愛足球,此外還熱衷跳桑巴舞、過狂歡節,這些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等,試題的呈現方式新穎、靈活,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和生產生活實際,從學生身邊的事例出發,創設情景,設置問題,這些 均不是教材內容的直接呈現,而是需要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思考,在新情境中綜合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題目的立意新穎、靈活,為我們今后的教學指 出了要培養學生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學會理論結合實際,從地理的角度綜合分析、解決實際地理問題的能力這一導向。

    4.試卷卷面的表現形式美觀新穎

    本試卷圖文安排布局合理有序,圖表繪畫規范、清晰、富于表現性,類型多樣,平面與立體結合,圖片與照片結合,表現形式美觀新穎,特別是經過電腦處理的各種圖表,使人看之悅目,符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并引發思考。

    六、改進建議

    對試卷的幾點建議

    1、讀圖分析和簡答題各題中的各項小題最好給出分值,如35題沒給出分值,留的答題空間又大,所以不少 學生浪費了很多時間答了很多內容,結果只得一分,還影響了后面的答題時間。類似的題還有37題巴西酷愛足球、跳桑巴舞、過狂歡節,說明了什么一題。

    2、35題第一問“在圖7中,將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補充完整”正好夾在“孟買多年平均氣溫和降水量”與圖7“孟買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之間,一些粗心的同學沒看到該題的要求,因此丟了4分。建議把這一問與其他問題放在一起。

    七年級下冊地理期末試卷分析范文二

    從分數統計和卷面分析來看,本次初一年級期中試題力求體現《地理課程標準》的思想,重視對學生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析題目、解決題目能力的考查。

    1、試題覆蓋面較廣,題型多樣。本次試題題型有選擇50分、填空10分、綜合40分。

    2、注重積累。《地理課程標準》將“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列進教學目的和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本次質檢題留意了學生的語言積累的考查。

    3、基礎知識占得比例較大,除個別題之外,基本做到了難易適中,不偏不怪。學生答卷得失

    一、各班考試成績基本情況統計:班次C48C49年級人數5053601班平78.678.880.9≥9011人8人137人≤7010人10人102人二、試卷分析:

    一、基礎知識部分。

    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把握情況。對于地球的知識,海陸分布,世界的居民等知識學生基本上都能很好的把握。

    存在題目:

    1、有少數學生基礎知識把握不夠好,主要表現的題目有:基本概念的表述不精準;知識混淆。如:最大的洋寫成海洋,五種基本地形的區別、不同的世界之最等。

    2、部分學生的知識運用遷移能力較差。

    3、書寫。不少學生書寫馬虎,須加強。

    二、能力考查部分。

    主要考察了學習地理的方法,地理圖表的識讀等。90%學生都把握較好。

    主要存在的題目是:

    1、經緯網圖的判讀:如何判讀并寫出某地的經度、緯度,如何依據經緯度判讀某地所處的半球、低、中、高緯度,如何利用經緯線定向等。

    2、地形圖的判讀:如何判讀等高線地形圖,區分山地不同部位的名稱等,部分學生還理解不夠,運用能力不強。今后改進措施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以為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留意:

    1、課改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我們在教學中要堅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忌滿堂灌。學生能展示出來的東西盡量讓學生往預備往展示,充當好學生預習、展示的助手。

    2、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的展示都應該在清楚展示結論時更應注重先容得到結論的方法、思路。切忌讓學生囫圇吞棗,似懂非懂;

    3、教師的每一堂課必須要有充分的預備,如教師形象、語言、課堂設計、教學預備(課件、教具、學案等)等,每一節課都當做公然課一樣往對待。

    4、加強學生的良好習慣的培養,把學習習慣的培養與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使每個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同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書寫習慣。

    5、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熟練把握運用基本知識。

    6、教學中應強化練習。

    7、注重培優補差工作,擴大優秀面,加強學生。

    七年級下冊地理期末試卷分析范文三

    一、試卷總體分析

    本次試題突出教材重點,適當兼顧覆蓋面。 試題的考點覆蓋了課程標準所列的重要知識點,各部分比例力求與課時要求保持一致,對重點章節有所傾斜,重要圖表都有所涉獵,所以覆蓋面較大。重點強調基礎,考查最基本能力,會運用所學知識簡單分析問題 。 部分考題取自或改變于目標與檢測 ,以使師生平日注重訓練。

    試題難易度適中。低、中、高三個難度層次的題,比例為3:6:1。無偏題、怪題、超標準題,這樣的試題既保證了一定的區分度,又增加了效度和信度。另外,本次考試,題目數量適當,目的適應新課程改革,學以致用,保證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

    二、學生做題分析

    1.選擇題分析

    本張試卷共有三個大題,考查的是基礎知識,大部分學生掌握較好,得分率高;個別學生不認真審題或對知識不扎實,理解力差,導致失分。

    失分較突出的有綜合題,平時要求學生識記、訓練不夠,使簡單問題變難。

    2.綜合題分析

    第1題:較為簡單。此題主要考察地理基本概念和的相關知識。及格率較好,但優秀率較低。

    第3題:丟分率也較高。在下學期教學中應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不應單純的死記硬背,整體把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避免在授課中應多邊繪邊講,易錯字多練,避免學生死記硬背的現象。多聯系當地實際問題進行教學。

    三、改進建議

    1.試題的覆蓋面應進一步擴大,引導學生全面掌握地理知識,為以后學習打好基礎。

    2.試題的呈現方式應進一步加強,新穎、靈活是今后努力的方向。要創設新情景,多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和生產生活實際,從學生身邊的事例出發,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應體現探究性和開放性,體現新課程特點。命題盡量減少單純機械記憶的題目。

    3.加強試題印刷的清晰度,尤其是地圖,進一步方便學生獲取信息。

    4、創造性使用教材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g0g0午夜无码精品| 高h纯肉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网站 |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AV不卡|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二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老色鬼|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不卡 | 国产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久热中文字幕无码视频| 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 一本色道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无码不卡中文字幕av|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蜜桃|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电影网站|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另类小说| 无码人妻啪啪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 国产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日韩电影无码A不卡| 无码人妻精品一二三区免费| 黑人巨大无码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97人妻无码一区二区精品免费|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无码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3D日动漫| 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 国产台湾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无码午夜福利理论片| 亚洲性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精品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 | 人妻无码中文久久久久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