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識?初中地理必考知識點: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①地球是一個球體。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2.緯線和經線①緯線:與地軸垂直并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那么,初中地理知識?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地理知識又多又雜,很多童鞋表示不知從何下手!下面這份《初中地理必考知識點匯總》,供同學們和家長參考!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一個兩極略扁的不規則球體,它的平均直徑為6371米。
2、緯線與緯度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后成一點。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3、經線和經度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并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0°W和160°E的經線圈,是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4、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
地球繞地軸不停地自西向東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
5、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著太陽自西向東公轉,公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年。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變化。
6、五帶的劃分
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溫帶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四季變化明顯。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
7、地圖三要素
比例尺、圖例與注記。
初中地理考點知識
1、九大行星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冥王繞外邊;
唯有地球生物現,溫氣液水是由緣①。
①溫,適宜的溫度。氣,適宜生物呼吸的大氣。
2、地球特點
赤道略略鼓,兩極稍稍扁。
自西向東轉,時間始變遷。
南北為緯線,相對成等圈。
東西為經線,獨成平行圈;
赤道為最長,兩極化為點。
3、東西南北半球的劃分
西經二十度,東經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東西兩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緯度,
四季溫帶顯,南北相反出。
4、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
地球自轉,晝夜更換。
繞日公轉,四季出現。
自轉一日,公轉一年。
自西向東,方向不變。
5、地球五帶
地球有五帶,全靠四線分;
回歸間熱帶,極圈分寒溫;
寒溫各有二,五帶溫不均①。
①溫,指溫度。
6、地圖辨方向
地圖方向辨,擺正放眼前;
上北下為南,左西右東邊。
標圖易分辨,經緯網較難;
緯線指南北,東西經線圈。
極地投影圖,定向較特殊:
對于北半球,心北四周南;
北緯圈東西,自轉反時走。
對于南半球,心南北四周;
南緯圈東西,自轉順時走。
7、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積,總共五億一;
水陸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陸地六大塊,含島分七洲;
亞非南北美,南極大洋歐。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廣;
大西“S”樣,印度北冰洋。
板塊構造學,六塊來拼合;
塊內較穩定,交界地震多。
初中地理必考知識點: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并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東到160°E屬于東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初中地理會考必背知識點主要包括:
1. 地圖和地理技能;
2. 地球和地理環境;
3. 自然地理要素;
4. 人文地理要素;
5. 區域地理。
地圖和地理技能:
* 掌握如何使用地圖是地理學習的基礎。學生需要了解地圖上的符號、比例尺、方向等基本元素,并能夠根據地圖獲取信息。例如,通過閱讀地圖了解某個地區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河流分布等。
地球和地理環境:
* 地球的形狀、大小和自轉公轉等基本知識是地理學習的起點。學生需要了解地球是一個近似球體的形狀,有赤道、極圈等重要的地理界線。同時,學生還需要理解地理環境對生物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如氣候、地形、水文等因素如何塑造地理景觀和人類生活方式。
自然地理要素:
*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大氣、水文、地質、生物等方面。學生需要了解地球的大氣層結構、氣候類型及其分布,河流、湖泊、海洋等水體的形成和變化,地殼運動、板塊構造等地質現象,以及生物分布和生態系統等基礎知識。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構成地球上復雜多樣的自然地理環境。
人文地理要素:
* 人文地理要素主要研究人類活動在地理環境中的分布、發展和變化。學生需要了解人口分布、城市化進程、文化景觀、經濟發展等方面的知識。例如,了解不同地區的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以及這些因素如何影響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生地會考是所有初中同學必須經過的考試,那么生地會考重點知識有哪些呢。以下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地會考重點知識有哪些”,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生地會考重點知識
地球和地圖
1、地球是球體(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身;麥哲倫環球航行;登高望遠 ;月食;衛星圖片)
2、地球自轉的周期:一天(24小時) 方向:自西向東。
產生的地理現象:a、晝夜交替;b、產生地方時差異(例如后半夜起來看巴西的世界杯足球賽):
3、地球的公轉周期:一年(約365天) 方向:自西向東。 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
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a、四季的變化;b、晝夜長短變化(a)任何一天,赤道地區均晝夜平分。(b)任何地點,春秋二分均晝夜平分。(c)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3月21日至9月23日),越向北方向晝越長;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越向南方向晝越長。(D)凡太陽直射的地區都晝長夜短(除赤道外);c、五帶劃分(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d、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影子長短變化)
4、地圖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以上就是初中地理知識的全部內容,1.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一個球體。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地球表面積約為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約為4萬千米。赤道半徑約為6378千米,極半徑約為6357千米,平均半徑約為6371千米。2. 緯線和經線 緯線是與地軸垂直并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