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古詩?那么,物理古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平面鏡成像
“白云生鏡里,明月落階前”,這里的“鏡”可理解為平靜的水面,水面如同平面鏡,白云在水面成像,體現了平面鏡成像原理。
“掬水月在手”也是類似,手中的月亮是月亮在手中水面的像,涉及平面鏡成像知識。
“寶釵好耀首,明鏡可鑒形”,明鏡鑒形就是說鏡子能夠成像,包含光的反射和平面鏡成像的原理。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將方塘比作鏡子,天空和云的影子在其中成像,體現了平面鏡成像。
光沿直線傳播
“峰多巧障目,江遠欲浮天”,山峰能遮擋視線,是因為光沿直線傳播,山峰擋住了光線,所以看不到后面的景色。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同樣是光沿直線傳播的體現,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就看不到泰山,說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物體擋住光就會形成影子。
光的反射
“漠漠輕陰晚自開,青天白日映樓臺”,白日映樓臺是因為光的反射,太陽光照射到樓臺上又反射到人的眼中。
“綠樹濃蔭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樓臺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樓臺的光反射到池塘水面上形成倒影。
光的折射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涉及光的折射現象,落日的光線在從太空進入大氣層時發生折射,使得我們看到的落日形狀和位置有所改變。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青山相對出是以船為參照物,孤帆從日邊來是以岸邊為參照物,體現了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山走來迎”是以船為參照物,而“山不動,是船行”是以岸為參照物,很好地說明了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竹排在江中運動是以岸邊為參照物,青山“走”是以竹排為參照物,也體現了這種相對性。
重力勢能與動能轉化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以上就是物理古詩的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