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四年級美術對稱畫怎么畫 四下美術有人臉的器物 四年級下冊美術第六課教案 四年級下冊美術第六課花團錦簇 四年級下冊美術第六課圖片
【方法一】水彩筆漸變:
1.首先,把水彩筆/彩鉛拿出來進行排列,相近的顏色放在一起。
2.按照排列順序從上往下畫。如果過渡不自然,兩種顏色之間交叉融合。
3.用黑色筆涂畫影子輪廓。
【方法二】顏料漸變
【方法三】色粉/油畫棒漸變
色彩的漸變自人教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下冊第六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節課將進一步學習色彩的漸變知識,感受藝術作品中色彩漸變的魅力,為接下來深入學習色彩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漸變色,了解色彩漸變的枝磨原理,并利用該原理創作一幅風景畫。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欣賞作品、探究、教師示范,提高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咐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產生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
重難點:
重點:學習色彩色相及明度漸變的知識,掌握明度漸變的調色方法。
難點:能夠合理運用色彩明度、猛簡斗色相的變化創作一幅構圖美觀的作品。
《漂來漂去的小島》教案
教材分析:
本課的要點是讓學生利用白色泡沫板制作小島,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動手制作能力。
教學目標
1.學習用白色泡沫板材料制作作品,體驗白色泡沫板材料的特性。
2.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準備:
課前,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準備一些泡沫板雀滾等材料。電腦、動畫片。
教學實施過程:
第一節
一、導入新課:
放動畫片《魯賓遜漂流記》。你想要一座漂來漂去的小島嗎?怎樣才能讓小島漂來漂去?
二、引導階段:
啟發學生談談自己對小島的印象。
看課件,分析島嶼的特點,以及島嶼上的動植物的情況。
鼓勵學生大膽的聯想漂來漂去的小島上都會發生什么事情。
三、創作階段:
討論:我們用什么材料,怎樣表現漂來漂去的小島比較好?
從自己組帶來的材料中找出最適合做漂來漂頃缺余去的小島的,并說明原因。
作業要求:
?用白色泡沫板做小島,然后在紙上畫人物、建筑物等,剪下粘貼在小島上。
可以由學生單扮敗人完成;也可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完成。
教師應鼓勵學生制作出不同形狀、風格的小島。材料也可以多樣化,以利于激發學生創作愿望。
執教時間:5月25日——5月26日
第二節
一、對比哪一組的半成品的質量更好,裝飾更加美觀。
1. 看外觀。
2. 看構造。
3. 看裝飾。
二、互相學習后,繼續改進,完成作業。
?做完的作業,可放在水里漂浮進行展示、評比。
教學評價:
?課前的準備工作,是否充分。
?能否運用各種材料制作不同風格的小島。
?整個教學活動中,是否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創作欲望。
執教時間:5月29日——5月31日
札記:魯賓遜的故事引起了學生們很大的興趣,所以孩子們在創作中發揮了極大的想象力,讓自己創造的飄來飄去的小島充滿了神秘感。
新課標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美術全冊全套教案,共65頁,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吧
全冊教學進度
周次內 容
第一周聚聚散散
第二周小圓點的魅力黑與白
第三周主體與背景
第四周冰川與晚霞
第五周畫嗅覺
第六周卡通畫
第七周雙胞胎
第八周藏書票
第九周我和我的小伙伴
第十周那一刻的我
第十一周愉快的春游
第十二周哪些是相同的
第十三周千變萬化的帽子
第十四周飄來飄去的小島
第十五周備團迷宮電腦美術
第十六周會游的玩具
第十七周光的魅力
第十八周珍愛國寶 秦始皇陵兵馬俑
第1課 聚聚散散
教材分析:
在上兩冊的教材中,都有過以疊詞為課題的造型表現與欣賞評述相結合的有趣的課,引導學生在游戲式的活動中雀戚體會構圖中的聚與散的關系。
課時:2課時
教學目的:
1、讓學生通過游戲、實驗等掌握顏色的噴與點的方法,在玩中體會聚和散的感覺,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2、通過欣賞吳冠中的作品和學生作品擴大學生視野,加深學生對聚和散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聚和散的感覺
難點:用各種形式表現聚和散
教具準備:
吳冠中的作品、學生作品、水粉顏料、排筆、彩色紙、剪刀、膠水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欣賞導入
1、讓學生欣賞吳冠中的作品,請學生作品中的內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師介紹吳冠中的作品,引導學生發現作品中的點的位置及產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課題——聚聚散散
二、體會大師作品中的韻律:
這里有作品欣賞,請大家欣賞后小組討論:“你最想為大家介紹哪幅作品?作品描繪了什么?”
在大師的作品中《春如線——疏、密》為我們描繪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較一下這兩幅作品給你的不同感受嗎?
“纖細的線條宛如少女長發般的垂柳傳遞了生命的信息。宣紙上彩墨點點,如春雨播灑池塘;又如春花燦爛點點梨白桃粉、迎春黃。”
通過欣賞你能不能找出吳冠中老師繪畫的特點,體會其中的精髓。(板書:點線結合)
在大師的筆下“點就是跳躍的音符,線就是舞動的長袖。”他運用點和線歌頌了江南,歌頌了春天,表達了自己對祖國的無限眷戀。
“大師與大師”:同樣都是用點和線來作畫,吳冠中和西方畫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課后同學們可以通過查閱畫家資料和搜集他們的作品進行對比。
三、游戲體驗
1、教師語言引導,啟發學生回憶在生活中是否有見過聚和散。
2、師生討論交流。
3、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現聚和散。
4、師生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欣賞課本范例。師生共同研究課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交流體驗
執教時間:2月20日——2月22日
札記:對于吳冠中的作品,多數孩子都不能理解,甚至認為這些畫是“亂畫”。為了讓他們都理解其作品的內涵,我帶他們瀏覽了吳冠中作品的網站,從時代的角度、人文的角度多方面的介紹了作品的寓意,使得孩子們終于從畫面中悟出了“聚”與“散”。
第二節
一、師生交流:
1、教師重點講解并示范顏色的噴與點的方法,強調水分的掌握仿歲橘。
2、學生動手嘗試顏色的噴與點,體驗聚和散的感覺。
3、師生對學生的嘗試練習進行評價。
湘版小學美術第八冊教案(總13課時)
一課 中國繪畫作品欣賞 (二)
教學目的:
1、了解作品的人物神態和藝術表現形式。
2、使學生正手攜在思想上獲得教益的同時,審美能力得到提高。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欣賞、分析作品內容。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體會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教學準備:
1、課件
2、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導人課題:
教師: 中國繪畫作品分類就題材而言,有風景畫、靜物畫、人物畫等等。這節課我們來欣賞繪畫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就是人物畫。(板書課題)
二、欣賞作品:
(一)油畫 《貧農的兒子》 作者:蔡亮(板書)
1、介紹作品內容:
教師:你知道什么是“貧農”嗎? (學生回答)
“貧農”是指在舊中國被地主、官僚壓迫剝削的貧窮的農民。
教師:從畫面上人物的衣著特點看,同學們知道作品表現的年代嗎?(學生欣賞投影畫面,回答問題)
教師:作品表現的是1934年至1936年紅軍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年代。
那是1933年10月,蔣介石向中國共產黨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五次大規模的反革命
迸攻。當時的領導人是王明(板書),硬要紅軍跟敵人死打硬拼,結果紅軍死傷很多,為了保存紅軍實力,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離開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隊伍到了貴州省的遵義城,黨中央開了一個大會,取消了王明的領導資格,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所以畫面上表現的是毛澤東和兩個貧農的兒子以及紅軍隊伍。
學生通過課件看圖片,對人物的動態和表情發表自己的看法。(舉薯做手發言)
2、分析作品的藝術特色:
教師:同學們知道這幅作品美在哪里嗎?
(1)、人物神情、動態刻畫細膩真切:貧農的兒子神態懇切,體現了要求參軍的迫切心情;毛澤東笑容滿面,流露出愛護和歡迎的神,清;紅軍隊伍由近到遠步伐整齊,精神抖擻。
(2)、色彩沉著、協調:作品色彩的藍灰色為主。身穿藍灰色軍裝的紅軍隊伍,藍灰色的天空顯得陰沉,說明長征路上會有很多風險。
(3)、仰視構圖:畫面上的地平線位置較低,人物形象高大。中間是毛澤東和貧農的兒子,左邊是紅軍隊伍,畫面重點突出。
(二)中國畫 《童年》 作者 王盛烈
1、作品表現的背景:改革開放初期。
2、作品表現的內容:一群活潑可愛、天真無邪的小學生。
3、師生分析作品風格與特色(服飾、神態、動作、構圖等)。
(三)中國畫 (悄悄話》 作者:王有政
1、作品內容分析:
提問:仔細觀察,作品中的環境背景、人物穿著,說明爺孫倆是哪個地方的人?作品中的爺孫倆在干什么?你能他們在說什么嗎? (學生回答)
教師:作品表現了陜北農家的生活小舉伏景,從背景上的窯洞、棗樹和老大爺頭上系的白毛巾上可以看出陜北農民的生活特征。
老大爺在編筐,系著紅領巾的小孫女背著書包,手上拿著成績通知書,興沖沖地靠在爺爺身上,對著爺爺的耳朵,告訴爺爺她考試得了多少分。從她和爺爺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一定是好成績,作品充滿樸實、溫馨、甜蜜的氣氛。
2、分析作品的藝術特色:
(1)、通過對比產生美:
一老一小,老的慈祥可親,小的天真可愛。
畫人物用墨濃,用線具體仔細,特別是人物面部線條生動自然,越看越覺得美。
畫背景用墨淡,用筆用線簡潔,襯托了人物形象,而且有立體感。
(2)、人物神態美:
爺爺停下手中的活,身子偏向孫女,側耳細聽。小孫女偏頭伸頸對著爺爺的耳朵高興地說什么。一只胖乎乎的小手搭在爺爺的肩膀上,胸脯靠著爺爺的背側,重心都落在爺爺身上。另一只手拿著通知書背在后面像飛起來的小鳥翅膀。
(四)水印木刻 《蒲公英》 作者:吳凡
1、介紹作品內容:
學生欣賞作品,講述畫面內容。
教師:作品通過一個割草的小女孩吹蒲公英這一生活小景,引起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聯想。
蒲公英是一種生命力很強的草本植物,種子藏在絨絮里,飛到哪就在哪里生根。割草的小女孩吹著蒲公英,看著它們隨風飄向遠方,心中也許有著一種向往吧!
2、介紹作品表現形式:
作者用水印木刻的形式表現出一種國畫的趣味,有一種淡雅的美。
水印木刻:在特制的木板上用木刻刀刻出畫面形象后,再用水調和顏料拓印在宣紙
上的作品。
3·分析作品構圖特點:
以大片的空白襯托樸實可愛的小女孩,給人以想象的余地。
(五)水印木刻 《和平》 作者 方國雄
(六)中國工筆畫 《小伙伴》 作者 陳白一
1、作品內容:《和平》、《小伙伴》都是表現富有生活氣息的兒童題材作品。
2、作品的表現形式。
3、作者介紹。
三、小結:
1、作品的表現形式:
寫意畫粗獷、豪放,又稱潑墨畫;工筆畫整潔、細膩;兼工帶寫的中國畫,比寫意畫法工,比工筆畫法粗放。
2、分析作品的形式。
3、下課。
第二課 命題畫 過年
教學目的:
通過教學,便學生在回憶春節節日氣氛的同時,無拘束地用繪畫形式表達自己對節日之夜的感受。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回憶過年的喜慶場景。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在構圖時突出重點。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電腦、電視機
學具:彩色筆或毛筆、顏料、白紙
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導人課題:
1、年的來歷故事
2、過年與平時有什么不同?
3、指導學生回憶回答。
4、過年又稱春節,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在過年的日子里,人們吃團年飯、放煙花、走親戚、玩花燈……一派紅紅火火、喜慶熱鬧的景象。
(課件展示,過年的情景)
5、板書課題。
二、課件展示,直觀感受
1、分析煙花燃放時的形狀。
A、放射狀;B、團狀;C、旋轉狀;D、點線狀。
2、學生回憶逢年過節,自己和家人、朋友玩煙花的情景。
A、在陽臺上“彩珠筒”。
B、一家人欣賞“天女散花”、“火樹銀花”。
C、除夕夜12點,家家燃放煙花迎新年。
(每種情景都配以圖片展示)
3、指導學生回憶電視里玩花燈、舞龍、舞獅的場景。
4、春節還有哪些特殊的活動?
5、欣賞課本范圖,分析構圖特點。
三、學生作業:
1、 學生自由畫出過年的喜慶情景。
2、 播放第三冊學過的童聲合唱歌曲《小拜年》的錄音:“正月里好耍獅子燈呀,耍起那個獅子燈拜個新年。咚咚鏘咚咚鏘咚咚鏘鏘咚咚鏘……。鑼鼓龍燈好熱鬧呀,耍起那個獅子燈拜個新年……”
四、小結下課。
第三課 紙條鎖編粘貼紋樣
教學目的
通過學會利用舊掛歷紙鎖編粘貼成各種紋樣,進一步提高手、腦協調并用的能力,發展分析、綜合、比較等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協作精神。
教學重點
紙條鎖編的步驟及排列的方法。
教學難點
紋樣美觀大方。
教具::范作若干,掛歷紙、小刀、錄音機、磁帶等。
學具:掛歷紙、單色底紙、漿糊、小刀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1、教師分別出示鎖編紋樣范作:“同學們,這些紋樣美不美呀?你們知道是怎樣做成的嗎?別急待會兒你們就知道了。”
2、分解紋樣:
請一名學生上臺來拆一個紋樣,展示給其他同學看,并說一說它變成了什么?
教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紋樣現在變成了紙條,好,今天我們就要學習用紙條來鎖編粘貼成各種紋樣。”
二、自己動手,嘗試體驗
1、指導回憶:“同學們玩過風車嗎?知道風車是怎么做的嗎?”
請一位學生上臺,用剛才拆下來的紙條做一個風車。
小結:“剛才這位同學做風車又快又好。不過你們發現什么秘密沒有?”
學生觀察、討論:做風車只要3根紙條,而剛才拆下來的紙條有4根。
教師小結:“對了。同學們觀察很仔細。我們今天做的紋樣要4根紙條才能鎖編成一個紋樣。這個紋樣就叫風車結。下面請大家打教材第6頁。怎樣鎖編風車結呢?”
2、自學:請同學們看清風車結鎖編步驟圖,相信同學們是能夠看懂的。然后用小刀裁16根或更多的等寬、等長紙條,邊看步驟圖邊鎖編成許多風車結。等會要進行評比,看誰排列出的花樣最好看。
三、學生作業,教師指導。
1、每個同學自由排列,看看可以排列出多少種花樣,然后將你認為量漂亮的花樣粘貼在作業紙上。(播放音樂制造氣氛。)
2、作業要求:
A、剪切的紙條寬度基本均勻、光潔。
B、制作精細、花樣繁多(有橫擺、豎擺、斜擺,有四葉風車結、八葉風車結,色彩豐富)。
3、老師巡視,個別輔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四、作品展示,評價
五、小結
第四課 紙條穿編
教學目的:
1、學習運用紙條穿編造型的有關知識和技能,鍛煉學生靈巧的雙手。
2、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重點、難點:
紙條穿編的方法和技巧。
教學準備:
1、搜集各種材料穿編而成的工藝品實物。
2、制作紙條穿編范作,剪好經緯紙條。
3、錄音機、磁帶。
4、彩色紙、剪刀、漿糊、直尺、小竹片。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認識紙條穿編。
1、小朋友,今天這堂課我們來學習紙條穿編(板書課題)。也許大家對這一內容感到很陌生,但是它并不難學。只要用心,保準一學就會做。
2、展示教師課前制作的紙條穿編范作。你們看,這就是紙條穿編作品。它運用較厚的紙條、通過編織進行造型。是一種裝飾性很強的手工藝術品。
3、出示課前搜集的運用其它各種材料穿編的工藝品,指導學生欣賞。雖然材料不同,但穿編的方法類似。通過欣賞,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講解示范,學習紙條穿編方法。
1、進一步理解紙條穿編的意思。紙條穿編就是將寬度相同的紙條用經緯交穿編織的方法來造型。
2、認識經線與緯線:
聯系地理知識簡述經線與緯線的概念,告訴學生橫的叫緯線,豎的叫經線。
3、學生自學,思考問題。
A、你認為紙條穿編是怎么做的?
B、經線可做怎么樣的變化?
C、有什么好辦法剪經線?
4、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5、教師示范:
A、把一張紙對折;
B、用剪刀剪出經線;
C、拿另一種色紙裁出寬窄一致的緯線;
D、穿編完成。
6、學生作業,教師指導。
按照穿編的方法步驟進行紙條穿編競賽。教師予以個別指導。
比賽結束后,教師把部分作業貼到黑板上,讓學生評議誰的最好,誰的還存在什么缺點,值得改進。便大家能取長補短、共同得到提高。
三、小結全課,勉勵學生。
1、肯定全體學生認真細致的學習精神。告訴學生靈巧的雙手是自己鍛煉出來的,敢于動腦動手才會有所創造。
2、鼓勵學生課外嘗試紙條穿編其它的圖案。
第六課 命題畫 植樹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畫出植樹時的感人情景。
2、培養學生的記憶、想象能力,發展形象思維,進一步提高繪畫表現力。
3、進行綠化祖國、美化環境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如何生動地表現出植樹時的感人場面。
教學難點:
植樹時的人物動態描繪及構圖處理。
教學準備:
教具:掛圖兩幅、圖釘、幻燈機、投影片、錄音機及磁帶等。
學具:白紙、各種繪畫。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人課題。
1、 課前教師在教室四周擺些綠色植物。鈴聲響,學生人教室,感覺空氣特別清新。
2、教師按下錄音機,播放(百鳥爭鳴》的輕音樂。
3、播放音樂的同時,打開兩幅森林掛圖,幻燈映出樹林燈片。
4、教師用輕柔的聲音導入課題:同學們,空氣清新,鳥語花香是因為有了枝繁葉茂的樹林。
現在正是陽春三月,我們不要錯過了這個植樹造林、綠化環境的好季節,我們國家還把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畫一畫植樹時的感人場面好嗎?
板書課題:命題畫 植樹
二、新授。
1、啟發回憶:
(1)同學們上星期到植物園開展了植樹活動,還記得當時的熱鬧場面嗎?
學生各抒己見,描述當時植樹的情景:
“有的扛樹苗、有的培土、有的澆水……除了你們小學生外,還有什么人也在植樹?”
學生記起還有大哥哥、大姐姐,特別是一部分省市領導同志也在那里植樹,大家都在為綠化祖國出一份力。
2、講解難點:
(1)植樹時的動態是怎樣的?請兩名同學上臺表演,教師在黑板上用簡筆人物畫速記。
(2)為生動地表現植樹時的感人情景,同學們最好將人物表現得更充分。比如:充分仔細地描繪人物的表情、服飾、發型等。教師打幻燈,提供一些具體的人物形象,同時,選擇黑板上的一個動態進行具體描繪。(板書:人物動態生動)
(3)欣賞第10頁的三幅學生作品:
教材左上圖描繪的是小朋友植樹時的熱鬧場面,人物動態各異,造型簡練,構圖飽滿右圖畫的是去植樹的情景,人物動態、表情生動,服飾描繪仔細,構圖有主有次,用色大膽。
下圖是一幅想象畫,主題是:"把綠色灑向地球",表達了作者綠化環境的美好愿望。
小結:要使畫面生動、耐看,除了注意人物形象的描繪外,還要特別注意構圖飽滿、完整,因此,可添畫周圍環境、植樹等,也可進行想象,表達自己綠化祖國的美好愿望。
板書:構圖飽滿完整
3、指導畫法:(教師繼續范畫)
(1)構思:可根據記憶進行描繪,也可根據平時的感受進行想象創作。
(2)構圖:先確定主體物的位置,合理安排人物及場景,注意人物之間的前后關系及內在聯系。
(3)描繪:具體、生動地表現人物形象及植樹場面。
三、學生作業,教師巡視。
1、根據自己的記憶和感受,畫一幅表現植樹情景的命題畫,注意人物動態生動,場面熱鬧感人,可進行想象創作,材料不限。
2、教師行間指導。
四、作業展評。
1、學生將作業展示在黑板上,進行集體評議。
2、課堂小結。
第八課 中國畫 云和水
教學目的:
1、學習*
2、鞏固中國畫的用筆和用墨技法,進一步加強學生對中國畫的興趣。
教學重點:
中國畫云和水的畫法-。
教學重點:
1、毛筆所含水分的掌握。
2、外形的變化。
教學準備:
教具:幻燈、掛圖、中國畫。
學具:中國畫繪畫。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檢查,講述要求。
二、復習舊知:
1、五色指哪五色?
2、運筆的方法有哪些?
3、講評上節課作業。
三、講授新課。
1、出示陸一飛山水畫作品欣賞。
2、由教師發問,三至四名學生談感受,了解中國畫云和水的特征與畫法。
教師講述。
3、揭示課題:中國畫 云和水
四、展示教師范畫,講述云和水的畫法。
云和水外形多變,常見的畫法有勾線法和潑墨法,非常注重墨色變化。
五、教師講述并演示畫云和水的方法。(將演示宣紙掛上)
教師采用多種方法和墨色的濃淡變化表現云和水的不同形狀,注意形狀、大小、線條的變化。
六、講述作業要求:
運用云和水的畫法,發揮想象,畫出有創意的云和水。
七、學生作業、教師巡視指導。
八、小結,下課。
第十課 給蝴蝶添畫花紋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對稱形的特點。
2、訓練學生大膽進行頓色搭配和表瑰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才能。
重點與難點
啟發學生運用線條和色塊,大膽漆畫花紋。
教具與學具
教具: 搜集有關蝴蝶的圖片、彩照、郵票、工藝琨和標本;幻燈片兩張,錄音機,音樂磁帶,小紅花;印好蝴蝶紋樣的小卡片。
學具:作業用紙;各種彩色紙、鉛筆。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教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花姑娘朋友。是誰呢?大家看!(出示蝴蝶標本)小朋友
異口同聲地說是蝴蝶。(板書:蝴蝶)
大家喜歡蝴蝶嗎?為什么?因為它們有美麗的花紋,漂亮極了。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給蝴蚨添畫花紋,(把標題板書完整)
二、引導學生仔細觀察
老師這里還有很多漂亮的小蝴蝶哩,(出示彩照、圖片、郵票上的蝴蝶)你看,它們有著各式各樣的花紋,五顏六色的,好看極了。小朋友們愿意和它做朋友嗎?"
大家仔細看看,這些蝴蝶的形狀和花紋都有一個什么共同特點
讓學生認識什么是對稱形)大家想想還有什么也是對稱形嗎?
蝴蝶的形狀、花紋、顏色兩邊是一樣的,所以,蝴蝶是對稱形。蜻蜓、小蜜蜂也是對稱
形。
三、老師講解示范畫法
老師這里畫了兩只蝴蝶,大家比一比,哪只蝴蝶好看?(用幻燈打出兩只蝴蝶,一只花紋、色彩都很鏢亮,一只是單色白描)。
如果老廓也給第散只蝴蝶添上花紋,它也會很好看的。
怎樣添畫呢?先畫一邊的花紋,再畫另一邊,兩邊要基本一樣。顏色呢?先上一邊的顏色,自己喜歡什么濁色就配什么顏色。(老師用彩筆直接在幻燈片上描畫,邊講邊演示,讓學生十分形象地看到添畫步驟。)
添畫完了,再讓大家比較看看,認識到這只蝴蝶也同樣漂亮了。所以,添畫花紋非常重要。
四、學生添畫練習。
下面我們來做個游戲怎么樣?每位小朋友都做一名小小設計師,給蝴蝶姑娘設計一件漂亮的衣服,看誰設計得最好看。把印有蝴蝶紋樣的卡片分發給每位同學,輕輕播放歡快的音樂。
老師隨時鼓勵大家大膽地涂色、配色、創新。
把效果好的作業張貼在展覽板上,然后民主評曲最佳設計師、并獎勵一朵小紅花。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了給蝴蝶添畫花紋,大家都畫得很不錯,都緒蝴蝶蛄娘穿上了非常漂亮的衣服。我們的生活是美好、幸福的,但我們從小就要艱苦樸索,·不要只講穿得漂亮,而要努力學習,學好本領,將來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第十一課 命題畫 賽龍舟
教學目的:
一、讓學生了解賽龍舟的來歷,簡略了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也通過畫賽龍舟,讓學生懂得集體團結協作的力量,是一種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知道湖南的一些風土人情。
二、鞏固和練習畫人物動態的繪畫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記憶力和想象力。
三、通過畫賽龍舟這種熱烈場面,迸一步學習和鞏固構圖布局能力,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畫出賽龍舟的熱烈場面。
教學難點:
劃船的隊員和打鼓的隊員的動態描繪。
教學準備:
教具:電視機、錄放機、投影儀、錄音機、錄像帶、槳、劃槳的木偶人、活動燈片、水彩筆、藍色的卡片紙、學生作業用紙。
學具: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聽故事,了解賽龍舟的歷史由來。
小朋友們特別喜歡聽故事,下面請大家聽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打開錄音機)"歷史上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叫屈原,(貼出詩人屈原的畫像)……大家上中學時將會學到詩人那千古吟唱的詩篇《離騷》。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每年的五月初五在全國各地都要舉行非常隆重的龍舟賽。"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一課 :命題畫賽龍舟(板書課題)。
二、說龍舟賽,啟發學生回憶、想象龍舟賽的熱鬧情景。
在我們湖南省很多地方,每年的端午節前后幾天,都要舉行熱鬧非凡的龍舟賽(板書)。小朋友們見過嗎?是一幅怎樣的情景?
學生餳談,教師綜合性地板書:
"人山人海 競爭激烈
鼓聲、加油聲響徹云霄"
2、1991年5月,在我們湖南汨羅江舉行了"國際龍舟賽"(出示有關的圖片資料),全世界許多國家的代表隊在那里歡聚一堂。別具一格的主席臺和觀望臺扎在江中。江的兩岸裝滿了彩燈,掛滿了彩旗,緊張激烈的比賽場面真是世人罕見,振奮人心3、打開教材第32頁,指導學生看教材上介紹的賽龍舟時熱鬧情景的照片,加深學生的印象,充實學生的想象。
湘版小學美術第八冊教案(總13課時)
一課 中國繪畫作品欣賞 (二)
教學目的:
1、了解作品的人物神態和藝術表現形式。
2、使學生在思想上獲得教益的同時,審美能力得到提高。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欣賞、分析作品內容。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體會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教學準備:
1、課件
2、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導人課題:
教師: 中國繪畫作品分類就題材而言,有風景畫、靜物畫、人物畫等等。這節課我們來欣賞繪畫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就是人物畫。(板書課題)
二、欣賞作品:
(一)油畫 《貧農的兒子》作者:蔡亮(板書)
1、介紹作品內容:
教師:你知道什么是“貧農”嗎? (學生回答)
“貧農”是指在舊中國被地主、官僚壓迫剝削的貧窮的農民。
教師:從畫面上人物的衣著特點看,同學們知道作品表現的年代嗎?(學生欣賞投影畫面,回答問題)
教師:作品表現的是1934年至1936年紅軍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年代。
那是1933年10月,蔣介石向中國共產黨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五次大規模的反革命
迸攻。當時的領配頌導人是王明(板書),硬要紅軍跟敵人死打硬拼,結果紅軍死傷很多,為了保存紅軍實力,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離開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隊伍到了貴州省的遵義城,黨中央開了一個大會,取消了王明的領導資格,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所以畫面上表現的是毛澤東和兩個貧農的兒子以及紅軍隊伍。
學生通過課件看圖片,對人物的動態和表情發表自己的看法。(舉手發言)
2、分析作品的藝術特色:
教師:同學們知道這幅作品美在哪里嗎?
(1)、人物神情、動態刻畫細膩真切:貧農的兒子神態懇切,體現了要求參軍的迫切心情;毛澤東笑容滿面,流露出愛護和歡迎的神,清;紅軍隊伍由近到遠步伐整齊,精神抖擻。
(2)、色彩沉著、協調:作品色彩的藍灰色為主。身穿藍灰色軍裝的紅軍隊伍,藍灰色的天空顯得陰沉,說明長征路上會有很多風險。
(3)、仰視構圖:畫面上的地平線位置較低,人物形象高大。中間是毛澤東和貧農的兒子,左邊是紅軍隊伍,畫面重點突出。
(二)中國畫 《童年》 作者 王盛烈
1、作品表現的背景:改革開放初期。
2、作品表現的內容:一群活潑可愛、天真無邪的小學生。
3、師生分析作品風格與特色(服飾、神態、動作、構圖等)。
(三)中國畫 (悄悄話》作者:王有政
1、作品內容分析:
提問:仔細觀察,作品中的環境背景、人物穿著,說明爺孫倆是哪個地方的人?作品中的爺孫倆在干什么喚虧?你能他們在說什么嗎? (學生回答)
教師:作品表現了陜北農家的生活小景,從背景上的窯洞、棗樹和老大爺頭上系的白毛巾上可以看出陜北農民的生活特征。
老大爺在編筐,系著紅領巾的小孫女背著書包,手上拿著成績通知書,興沖沖地靠在爺爺身上,對著爺爺的耳朵,告訴爺爺她考試得了多少分。從她和爺爺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一定是好成績,作品充滿樸實、溫馨、甜蜜的氣氛。
2、分析作品的藝術特色:
(1)、通過對比產生美:
一老一小,老的慈祥可親,小的天真可愛。
畫人物用墨濃,用線具體仔細,特別是人物面部線條生動自然,越看越覺得美。
畫背景用墨淡,用筆用線簡潔,襯托了人物形象,而且有立體感。
(2)、人物神態美:
爺爺停下手中的活,身子偏向孫女,側耳細聽。小孫女偏頭伸頸對著爺爺的耳朵高興地說什么。一只胖乎乎的小手搭在爺爺的肩膀上,胸脯靠著爺爺的背側,重心都落在爺爺身上。另一只手拿著通知書背在后面像飛起來的小鳥翅膀。
(四)水印木刻 《蒲公英》作者:吳凡
1、介紹作品內容:
學生欣賞作品,講述畫面內容。
教師:作品通過一個割草的小女孩吹蒲公英這一生活小景,引起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聯想。
蒲公英是一種生命力很強的草本植物,種子藏在絨絮里,飛到哪就在哪里生根。割草的小女孩吹著蒲公英,看著它們隨風飄向遠方,心中也許有著一種向往吧!
2、介紹作品表現形式:
作者用水印木刻的形式表現出一種國畫的趣味,有一種淡雅的美。
水印木刻:在特制的木板上用木刻刀刻出和賣神畫面形象后,再用水調和顏料拓印在宣紙
上的作品。
3·分析作品構圖特點:
以大片的空白襯托樸實可愛的小女孩,給人以想象的余地。
(五)水印木刻 《和平》作者 方國雄
(六)中國工筆畫 《小伙伴》 作者 陳白一
1、作品內容:《和平》、《小伙伴》都是表現富有生活氣息的兒童題材作品。
2、作品的表現形式。
3、作者介紹。
三、小結:
1、作品的表現形式:
寫意畫粗獷、豪放,又稱潑墨畫;工筆畫整潔、細膩;兼工帶寫的中國畫,比寫意畫法工,比工筆畫法粗放。
2、分析作品的形式。
3、下課。
第二課 命題畫過年
教學目的:
通過教學,便學生在回憶春節節日氣氛的同時,無拘束地用繪畫形式表達自己對節日之夜的感受。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回憶過年的喜慶場景。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在構圖時突出重點。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電腦、電視機
學具:彩色筆或毛筆、顏料、白紙
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導人課題:
1、年的來歷故事
2、過年與平時有什么不同?
3、指導學生回憶回答。
4、過年又稱春節,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在過年的日子里,人們吃團年飯、放煙花、走親戚、玩花燈……一派紅紅火火、喜慶熱鬧的景象。
(課件展示,過年的情景)
5、板書課題。
二、課件展示,直觀感受
1、分析煙花燃放時的形狀。
A、放射狀;B、團狀;C、旋轉狀;D、點線狀。
2、學生回憶逢年過節,自己和家人、朋友玩煙花的情景。
A、在陽臺上“彩珠筒”。
B、一家人欣賞“天女散花”、“火樹銀花”。
C、除夕夜12點,家家燃放煙花迎新年。
(每種情景都配以圖片展示)
3、指導學生回憶電視里玩花燈、舞龍、舞獅的場景。
4、春節還有哪些特殊的活動?
5、欣賞課本范圖,分析構圖特點。
三、學生作業:
1、 學生自由畫出過年的喜慶情景。
2、 播放第三冊學過的童聲合唱歌曲《小拜年》的錄音:“正月里好耍獅子燈呀,耍起那個獅子燈拜個新年。咚咚鏘咚咚鏘咚咚鏘鏘咚咚鏘……。鑼鼓龍燈好熱鬧呀,耍起那個獅子燈拜個新年……”
四、小結下課。
第三課 紙條鎖編粘貼紋樣
教學目的
通過學會利用舊掛歷紙鎖編粘貼成各種紋樣,進一步提高手、腦協調并用的能力,發展分析、綜合、比較等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協作精神。
教學重點
紙條鎖編的步驟及排列的方法。
教學難點
紋樣美觀大方。
教具::范作若干,掛歷紙、小刀、錄音機、磁帶等。
學具:掛歷紙、單色底紙、漿糊、小刀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1、教師分別出示鎖編紋樣范作:“同學們,這些紋樣美不美呀?你們知道是怎樣做成的嗎?別急待會兒你們就知道了。”
2、分解紋樣:
請一名學生上臺來拆一個紋樣,展示給其他同學看,并說一說它變成了什么?
教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紋樣現在變成了紙條,好,今天我們就要學習用紙條來鎖編粘貼成各種紋樣。”
二、自己動手,嘗試體驗
1、指導回憶:“同學們玩過風車嗎?知道風車是怎么做的嗎?”
請一位學生上臺,用剛才拆下來的紙條做一個風車。
小結:“剛才這位同學做風車又快又好。不過你們發現什么秘密沒有?”
學生觀察、討論:做風車只要3根紙條,而剛才拆下來的紙條有4根。
教師小結:“對了。同學們觀察很仔細。我們今天做的紋樣要4根紙條才能鎖編成一個紋樣。這個紋樣就叫風車結。下面請大家打教材第6頁。怎樣鎖編風車結呢?”
2、自學:請同學們看清風車結鎖編步驟圖,相信同學們是能夠看懂的。然后用小刀裁16根或更多的等寬、等長紙條,邊看步驟圖邊鎖編成許多風車結。等會要進行評比,看誰排列出的花樣最好看。
三、學生作業,教師指導。
1、每個同學自由排列,看看可以排列出多少種花樣,然后將你認為量漂亮的花樣粘貼在作業紙上。(播放音樂制造氣氛。)
2、作業要求:
A、剪切的紙條寬度基本均勻、光潔。
B、制作精細、花樣繁多(有橫擺、豎擺、斜擺,有四葉風車結、八葉風車結,色彩豐富)。
3、老師巡視,個別輔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四、作品展示,評價
五、小結
第四課 紙條穿編
教學目的:
1、學習運用紙條穿編造型的有關知識和技能,鍛煉學生靈巧的雙手。
2、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重點、難點:
紙條穿編的方法和技巧。
教學準備:
1、搜集各種材料穿編而成的工藝品實物。
2、制作紙條穿編范作,剪好經緯紙條。
3、錄音機、磁帶。
4、彩色紙、剪刀、漿糊、直尺、小竹片。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認識紙條穿編。
1、小朋友,今天這堂課我們來學習紙條穿編(板書課題)。也許大家對這一內容感到很陌生,但是它并不難學。只要用心,保準一學就會做。
2、展示教師課前制作的紙條穿編范作。你們看,這就是紙條穿編作品。它運用較厚的紙條、通過編織進行造型。是一種裝飾性很強的手工藝術品。
3、出示課前搜集的運用其它各種材料穿編的工藝品,指導學生欣賞。雖然材料不同,但穿編的方法類似。通過欣賞,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講解示范,學習紙條穿編方法。
1、進一步理解紙條穿編的意思。紙條穿編就是將寬度相同的紙條用經緯交穿編織的方法來造型。
2、認識經線與緯線:
聯系地理知識簡述經線與緯線的概念,告訴學生橫的叫緯線,豎的叫經線。
3、學生自學,思考問題。
A、你認為紙條穿編是怎么做的?
B、經線可做怎么樣的變化?
C、有什么好辦法剪經線?
4、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5、教師示范:
A、把一張紙對折;
B、用剪刀剪出經線;
C、拿另一種色紙裁出寬窄一致的緯線;
D、穿編完成。
6、學生作業,教師指導。
按照穿編的方法步驟進行紙條穿編競賽。教師予以個別指導。
比賽結束后,教師把部分作業貼到黑板上,讓學生評議誰的最好,誰的還存在什么缺點,值得改進。便大家能取長補短、共同得到提高。
三、小結全課,勉勵學生。
1、肯定全體學生認真細致的學習精神。告訴學生靈巧的雙手是自己鍛煉出來的,敢于動腦動手才會有所創造。
2、鼓勵學生課外嘗試紙條穿編其它的圖案。
第六課 命題畫植樹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畫出植樹時的感人情景。
2、培養學生的記憶、想象能力,發展形象思維,進一步提高繪畫表現力。
3、進行綠化祖國、美化環境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如何生動地表現出植樹時的感人場面。
教學難點:
植樹時的人物動態描繪及構圖處理。
教學準備:
教具:掛圖兩幅、圖釘、幻燈機、投影片、錄音機及磁帶等。
學具:白紙、各種繪畫。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人課題。
1、 課前教師在教室四周擺些綠色植物。鈴聲響,學生人教室,感覺空氣特別清新。
2、教師按下錄音機,播放(百鳥爭鳴》的輕音樂。
3、播放音樂的同時,打開兩幅森林掛圖,幻燈映出樹林燈片。
4、教師用輕柔的聲音導入課題:同學們,空氣清新,鳥語花香是因為有了枝繁葉茂的樹林。
現在正是陽春三月,我們不要錯過了這個植樹造林、綠化環境的好季節,我們國家還把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畫一畫植樹時的感人場面好嗎?
板書課題:命題畫植樹
二、新授。
1、啟發回憶:
(1)同學們上星期到植物園開展了植樹活動,還記得當時的熱鬧場面嗎?
學生各抒己見,描述當時植樹的情景:
“有的扛樹苗、有的培土、有的澆水……除了你們小學生外,還有什么人也在植樹?”
學生記起還有大哥哥、大姐姐,特別是一部分省市領導同志也在那里植樹,大家都在為綠化祖國出一份力。
2、講解難點:
(1)植樹時的動態是怎樣的?請兩名同學上臺表演,教師在黑板上用簡筆人物畫速記。
(2)為生動地表現植樹時的感人情景,同學們最好將人物表現得更充分。比如:充分仔細地描繪人物的表情、服飾、發型等。教師打幻燈,提供一些具體的人物形象,同時,選擇黑板上的一個動態進行具體描繪。(板書:人物動態生動)
(3)欣賞第10頁的三幅學生作品:
教材左上圖描繪的是小朋友植樹時的熱鬧場面,人物動態各異,造型簡練,構圖飽滿右圖畫的是去植樹的情景,人物動態、表情生動,服飾描繪仔細,構圖有主有次,用色大膽。
下圖是一幅想象畫,主題是:"把綠色灑向地球",表達了作者綠化環境的美好愿望。
小結:要使畫面生動、耐看,除了注意人物形象的描繪外,還要特別注意構圖飽滿、完整,因此,可添畫周圍環境、植樹等,也可進行想象,表達自己綠化祖國的美好愿望。
板書:構圖飽滿完整
3、指導畫法:(教師繼續范畫)
(1)構思:可根據記憶進行描繪,也可根據平時的感受進行想象創作。
(2)構圖:先確定主體物的位置,合理安排人物及場景,注意人物之間的前后關系及內在聯系。
(3)描繪:具體、生動地表現人物形象及植樹場面。
三、學生作業,教師巡視。
1、根據自己的記憶和感受,畫一幅表現植樹情景的命題畫,注意人物動態生動,場面熱鬧感人,可進行想象創作,材料不限。
2、教師行間指導。
四、作業展評。
1、學生將作業展示在黑板上,進行集體評議。
2、課堂小結。
第八課 中國畫云和水
教學目的:
1、學習*
2、鞏固中國畫的用筆和用墨技法,進一步加強學生對中國畫的興趣。
教學重點:
中國畫云和水的畫法-。
教學重點:
1、毛筆所含水分的掌握。
2、外形的變化。
教學準備:
教具:幻燈、掛圖、中國畫。
學具:中國畫繪畫。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檢查,講述要求。
二、復習舊知:
1、五色指哪五色?
2、運筆的方法有哪些?
3、講評上節課作業。
三、講授新課。
1、出示陸一飛山水畫作品欣賞。
2、由教師發問,三至四名學生談感受,了解中國畫云和水的特征與畫法。
教師講述。
3、揭示課題:中國畫 云和水
四、展示教師范畫,講述云和水的畫法。
云和水外形多變,常見的畫法有勾線法和潑墨法,非常注重墨色變化。
五、教師講述并演示畫云和水的方法。(將演示宣紙掛上)
教師采用多種方法和墨色的濃淡變化表現云和水的不同形狀,注意形狀、大小、線條的變化。
六、講述作業要求:
運用云和水的畫法,發揮想象,畫出有創意的云和水。
七、學生作業、教師巡視指導。
八、小結,下課。
第十課給蝴蝶添畫花紋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對稱形的特點。
2、訓練學生大膽進行頓色搭配和表瑰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才能。
重點與難點
啟發學生運用線條和色塊,大膽漆畫花紋。
教具與學具
教具: 搜集有關蝴蝶的圖片、彩照、郵票、工藝琨和標本;幻燈片兩張,錄音機,音樂磁帶,小紅花;印好蝴蝶紋樣的小卡片。
學具:作業用紙;各種彩色紙、鉛筆。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教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花姑娘朋友。是誰呢?大家看!(出示蝴蝶標本)小朋友
異口同聲地說是蝴蝶。(板書:蝴蝶)
大家喜歡蝴蝶嗎?為什么?因為它們有美麗的花紋,漂亮極了。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給蝴蚨添畫花紋,(把標題板書完整)
二、引導學生仔細觀察
老師這里還有很多漂亮的小蝴蝶哩,(出示彩照、圖片、郵票上的蝴蝶)你看,它們有著各式各樣的花紋,五顏六色的,好看極了。小朋友們愿意和它做朋友嗎?"
大家仔細看看,這些蝴蝶的形狀和花紋都有一個什么共同特點
讓學生認識什么是對稱形)大家想想還有什么也是對稱形嗎?
蝴蝶的形狀、花紋、顏色兩邊是一樣的,所以,蝴蝶是對稱形。蜻蜓、小蜜蜂也是對稱
形。
三、老師講解示范畫法
老師這里畫了兩只蝴蝶,大家比一比,哪只蝴蝶好看?(用幻燈打出兩只蝴蝶,一只花紋、色彩都很鏢亮,一只是單色白描)。
如果老廓也給第散只蝴蝶添上花紋,它也會很好看的。
怎樣添畫呢?先畫一邊的花紋,再畫另一邊,兩邊要基本一樣。顏色呢?先上一邊的顏色,自己喜歡什么濁色就配什么顏色。(老師用彩筆直接在幻燈片上描畫,邊講邊演示,讓學生十分形象地看到添畫步驟。)
添畫完了,再讓大家比較看看,認識到這只蝴蝶也同樣漂亮了。所以,添畫花紋非常重要。
四、學生添畫練習。
下面我們來做個游戲怎么樣?每位小朋友都做一名小小設計師,給蝴蝶姑娘設計一件漂亮的衣服,看誰設計得最好看。把印有蝴蝶紋樣的卡片分發給每位同學,輕輕播放歡快的音樂。
老師隨時鼓勵大家大膽地涂色、配色、創新。
把效果好的作業張貼在展覽板上,然后民主評曲最佳設計師、并獎勵一朵小紅花。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了給蝴蝶添畫花紋,大家都畫得很不錯,都緒蝴蝶蛄娘穿上了非常漂亮的衣服。我們的生活是美好、幸福的,但我們從小就要艱苦樸索,·不要只講穿得漂亮,而要努力學習,學好本領,將來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第十一課 命題畫賽龍舟
教學目的:
一、讓學生了解賽龍舟的來歷,簡略了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也通過畫賽龍舟,讓學生懂得集體團結協作的力量,是一種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知道湖南的一些風土人情。
二、鞏固和練習畫人物動態的繪畫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記憶力和想象力。
三、通過畫賽龍舟這種熱烈場面,迸一步學習和鞏固構圖布局能力,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畫出賽龍舟的熱烈場面。
教學難點:
劃船的隊員和打鼓的隊員的動態描繪。
教學準備:
教具:電視機、錄放機、投影儀、錄音機、錄像帶、槳、劃槳的木偶人、活動燈片、水彩筆、藍色的卡片紙、學生作業用紙。
學具: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聽故事,了解賽龍舟的歷史由來。
小朋友們特別喜歡聽故事,下面請大家聽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打開錄音機)"歷史上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叫屈原,(貼出詩人屈原的畫像)……大家上中學時將會學到詩人那千古吟唱的詩篇《離騷》。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每年的五月初五在全國各地都要舉行非常隆重的龍舟賽。"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一課 :命題畫賽龍舟(板書課題)。
二、說龍舟賽,啟發學生回憶、想象龍舟賽的熱鬧情景。
在我們湖南省很多地方,每年的端午節前后幾天,都要舉行熱鬧非凡的龍舟賽(板書)。小朋友們見過嗎?是一幅怎樣的情景?
學生餳談,教師綜合性地板書:
"人山人海競爭激烈
鼓聲、加油聲響徹云霄"
2、1991年5月,在我們湖南汨羅江舉行了"國際龍舟賽"(出示有關的圖片資料),全世界許多國家的代表隊在那里歡聚一堂。別具一格的主席臺和觀望臺扎在江中。江的兩岸裝滿了彩燈,掛滿了彩旗,緊張激烈的比賽場面真是世人罕見,振奮人心3、打開教材第32頁,指導學生看教材上介紹的賽龍舟時熱鬧情景的照片,加深學生的印象,充實學生的想象。
三、學畫法,嘗試畫出龍舟賽。
1、教師講授畫法。
無論哪次龍舟賽,都離不開隊員、龍舟等。那么每條龍舟上都有些什么成員呢?(讓學生回億、發言,教師板書:旗手、鼓手、隊員)既然是賽龍舟,那么龍舟的模樣便可以畫得形象些、夸張些(教師板畫幾種不同形式的龍舟模樣,啟發學生大膽想象、放手作畫。同時增強了學生的自信,減少了學生作業的難度)。
要在畫面上表現出比賽的激烈,就要在畫面的構圖,尤其是龍舟的位置安排上動點腦筋(教師用自制的活動燈片演示說明怎樣的距離才能使競賽場面激烈些,使學生懂得如何來處理畫面才能取得好的畫面效果)。為了增強畫面的熱烈氣氛,還可以畫觀眾。通過觀眾的動作、表情來襯托比賽激烈。
2、學生嘗試創作練習。
播放音樂。
教師隨時發現典型,抓住典型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創作。
四、評作業,總結畫的特點。
學生基本完成作業后,把一張張色彩鮮艷、激動人心的畫面貼到教師課前畫好的作業背景圖上,再讓大家評選出優秀作業。然后教師概括總結,肯定大家大膽創作精神,鼓勵學生平時要關心生活、熱愛生活。要把詩人屈原那種愛國精神落實到自己的學習之中去,刻苦努力學習,將來建設祖國。
第十二課 剪貼盆景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了解盆景的有關知識,發展審美感知能力。
2、掌握剪貼盆景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提高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
制作方法的掌握與運用。
教學難點:
構圖恰當,材料運用巧妙。
教學準備:
教具:利用l日《盆景》月歷充當掛圖,各種廢舊彩印紙片(將每張裁成若干小塊)、剪刀、漿糊、展示板、收錄機、磁帶。
學具:配給數張小廢彩印紙片、白色作業紙一張、剪刀、漿糊。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略)
二、導人新課。
1、觀賞 出示掛圖并口述。
生活離不開美,現在我們來欣賞園林藝術申的奇葩盆景。盆景將大自然申宏偉秀麗的山水、樹木等,濃縮在一個較小的空間內,用來裝點庭院、廳室等,使人們在小范圍里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恢弘壯麗。
要求學生認真觀賞掛圖。
教師板書:"盆景"
2、簡評。
(1)樹樁盆景:圖一、青翠欲滴、清新秀麗。
圖二、古樸蒼勁、氣度不凡。
圖三、碩果累累、豐收在望。
(2)山水盆景:圖一、崇山峻嶺、雄偉壯麗。
圖二、峭壁懸崖、險峻雄勁。
圖三、峰巒疊翠、優雅寧靜。
(3)結語一一文人雅士贊美盆景是
無聲的詩,立體的畫(板書)
3、揭示課題。(板書"盆景"的前面添加"第29課剪貼)
三、講授新課。我們今天不是制作盆景,而是利用各種廢舊彩印紙剪貼盆景1、翻開課本,要求學生通覽本課內容。
2、提問:
(1)書中有些什么盆景?(根據學生所答進行歸納。板書:樹樁盆景山水盆景)
(2)盆景由哪兩大部分組成?(51導學生概括為盆子、景物。)接著又問:為什么有的盆子偏高,有的盆子卻偏寬?
3、示范:(緊扣上述內容。)
(1)對折剪出偏高和偏寬的"盆"各一個,并分別粘于展示板上,同時發問:這適合做什么?那又適合做什么?讓學生自由回答。
(2)教師取一張廢月歷紙,當堂演示剪貼一幅盆景,并一邊講述怎樣選材,巧妙利用它的顏色和紋理,以及景物安排,如大小、疏密,虛實等變化。
(3)剪貼盆景要求用平視構圖。
A、口述什么是平視構圖。(不管什么角度,都把它當作與視平線平行來看待。)
B、教師用實物演示、說明。
C、要求學生運用實物進行觀察。
四、進行練習。
1、傳遞作業用紙。
2、提出作業要求:大膽想象巧妙選材
平視構圖先盆后景
盆分高寬景重變化(板書)
3、巡視指導。(略)
五、課堂小結。(略)
第十三課五面對稱紋樣剪紙
教學目的:
1、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五面對稱紋樣剪紙的方法和步驟。
2、提高學生視察、分析、判斷能力,培養學生耐心細致的工作習慣。
教學重點:
折疊方法的掌握和紋樣的設計。
教學難點:
剪出美麗對稱的紋樣。
教學準備:
教具:4件對稱紋樣剪紙作品。
學具:彩色紙、剪刀、漿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