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莊歷史?周莊,位于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是中國著名的水鄉古鎮,被譽為“中國第一水鄉”。周莊的文化特色主要體現在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古樸的建筑風格、豐富的民俗風情以及美麗的自然風光等方面。首先,周莊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那么,周莊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周莊鎮位于蘇州市東南38公里,昆山市境內西南33公里,上海距周莊約70公里,目前車程約1.5小時,滬青平公路建成通車后,往來車程僅需40分鐘。
史載于1086年的周莊,位于上海、蘇州、杭州之間。
鎮為澤國,四面環水,咫尺往來,皆須舟楫。
全鎮依河成街,橋街相連,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一派古樸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
周莊鎮舊名貞豐里。
據史書記載,北宋元佑年間(公元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將莊田 200畝(13公頃多)捐贈給全福寺作為廟產,百姓感其恩德,將這片田地命名為“周莊”。
但那時的貞豐里只是集鎮的雛形,與村落相差無幾。
1127年,金二十相公跟隨宋高宗南渡。
遷居于此,人煙才逐漸稠密。
元朝中葉。
頗有傳奇色彩的江南富豪沈萬三之父沈佑,由湖州南潯遷徙至周莊東面的東宅村(元末又遷至銀子浜附近),因經商而逐步發跡,使貞豐里出現了繁榮景象,形成了南北市河兩岸以富安橋為中心的舊集鎮。
到了明代,鎮廓擴大,向西發展至后港街福洪橋和中市街普慶橋一帶,并遷肆于后港街。
清代,居民更加稠密,西柵一帶漸成列肆,商業中心又從后港街遷至中市街。
這時已衍為江南大鎮,但仍叫貞豐里。
周莊鎮舊名貞豐里,周莊地域春秋時期至漢代有“搖
周莊鎮相關圖片(10張)
城”之說,相傳吳王少子搖和漢越播君封于此。西晉文學家張翰,唐代詩人劉禹錫、陸龜蒙等曾寓居周莊。
據史書記載,北宋元佑年間(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將莊田 200畝(13公頃多)捐贈給全福寺作為廟產,百姓感其恩德,將這片田地命名為“周莊”。1127年,金二十相公跟隨宋高宗南渡遷居于此,人煙逐漸稠密。
周莊元代時屬蘇州府長洲縣。元朝中葉,頗有傳奇色彩的江南富豪沈萬三之父沈佑,由湖州南潯遷徙至周莊東面的東宅村(元末又遷至銀子浜附近),因經商而逐步發跡,使貞豐里出現了繁榮景象,形成了南北市河兩岸以富安橋為中心的舊集鎮。到了明代,鎮廓擴大,向西發展至后港街福洪橋和中市街普慶橋一帶,并遷肆于后港街。明代中期屬松江府華亭縣。
清初復歸長洲縣,居民更加稠密,西柵一帶漸成列肆,商業中心又從后港街遷至中市街。這時已衍為江南大鎮,但仍叫貞豐里。直到康熙初年才正式更名為周莊鎮。
清雍正三年(1725年),周莊鎮因元和縣一分為二,約五分之 四屬元和縣(今吳縣市)。五分之一屬吳江縣(今吳江市)。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江蘇巡撫陳文恭將原駐吳縣角直鎮的巡檢司署移駐周莊,管轄澄湖、黃天蕩、獨墅湖、尹山湖和白蜆湖地區,幾乎有半個縣的范圍。
周莊古鎮是世界文化遺產預選地、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位于蘇州城東南,位于昆山、吳江、上海三地交界處。周莊始建于1086年(北宋元祐元年),因邑人周迪功先生捐地修全福寺而得名。
周莊古鎮四面環水,因河成鎮,依水成街,以街為市。井字型河道上完好保存著14座建于元、明、清各代的古石橋。800多戶原住民枕河而居,60%以上的民居依舊保存著明清時期的建筑風貌。
周莊古鎮主要景點有富安橋、雙橋、沈廳等。
周莊古鎮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小鎮,素有“中國第一水鄉”之稱。從上海到周莊很方便,因為在上海客運總站有到周莊古鎮的班車。周莊古鎮里有很多古跡,比較出名的就有:沈廳、迷樓、全福寺等等。周莊古鎮里面有很多古橋,而且橋和橋之間都是相互連接著的。周莊古鎮的門票分為日票和夜票,日票是一百元每人,而夜票是八十元每人。
周莊舊名貞體里。北宋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將莊田13公頃捐給全福寺作為廟產。老百姓感其恩德,遂將貞體里該名為周莊。
周莊鎮位于蘇州城東南38公里、昆山市境內西南33公里,是個具有九百余年歷史的水鄉古鎮,被澄湖、淀山湖和南湖所環抱。由于有河湖阻隔,使它避開了歷代兵焚戰亂,至今仍完整的保存著原有的水鎮建筑物及其獨特的格局,全鎮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居民為明清建筑;如元末明初巨富沈萬三后裔所建的沈廳、明初中山王徐達后裔所建的張廳,都是明清住宅的典范。
周莊四面環水,為澤國,南北市河、后港河、油車漾河、中市河,形成“井”字形。居民傍河筑屋,依山成街,河道上橫跨14座古橋,還有那份敦厚純樸的古鎮民風,呈現一派古樸、明靜的幽雅,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難怪周莊一直成為攝影師、作家、藝術家、甚至電視電影的取景最佳地點。
在江蘇省境內有兩處:一處是位于昆山境內的著名的水鄉,因為陳逸飛的油畫《故鄉的橋》而文明的江南第一水鄉;二是位于泰州市區以北20公里處的周莊。
另外,簡單介紹中國第一水鄉:昆山周莊,周莊位于蘇州城東南,昆山的西南處,古稱貞豐里。
春秋戰國時期,周莊境內為吳王少子搖的封地,稱搖城。
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舍宅200余畝捐于當地全福寺為寺,始稱周莊,元代中期,沈萬三利用周莊鎮北白蜆江水運之便,通番貿易,周莊因此成為其糧食、絲綢、陶瓷、手工藝品的集散地,遂為江南巨鎮。
至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為周莊鎮。
周莊鎮為澤國,因河成街,呈現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雖歷經900多年的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宛如一顆鑲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周莊最為著名的景點有富安橋、雙橋、沈廳。
富安橋是江南僅存的立體形橋樓合壁建筑;雙橋則由兩橋相連為一體,造型獨特;沈廳為清式院宅,整體結構嚴整,局部風格各異;此外還有澄虛道觀、全福講寺等宗教場所。
全鎮橋街相連,依河筑屋,小船輕搖,綠影婆娑,返樸歸真的游人會情不自禁地吟誦:吳樹依依吳水流,吳中舟輯好夷游。
古鎮區內河道呈井字型,民居依河筑屋,依水成街,河道上橫跨14座建于元、明、清代的古橋梁,吳冠中撰文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海外報刊稱周莊為“中國第一水鄉”。
以上就是周莊歷史的全部內容,周莊,悠遠的歷史,給古鎮造就了諸多勝景。著名建筑學家羅哲文盛贊周莊“不但是江蘇省的一個寶,而且是國家的一個寶”。周莊的魅力,還在于它的文化蘊涵。沈廳、張廳、迷樓、葉楚傖故居、澄虛道院、全福寺等名勝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