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方卿?方卿答道:但等方卿有出頭日,本本利利還上門;還以古人蘇秦、呂蒙正自比,并說姑爹陳御史當時流落河南時,還賣過燒餅,一旦高中,西臺御史坐衙門。姑母本看不起他的落魄樣,又聽得他揭陳璉的老底,不覺惱火萬分,那么,歷史上的方卿?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廬劇流行于以合肥為中心的江淮一帶和大別山區,包括六安、淮南、巢湖、滁州、蕪湖等地。因其創作、演出活動中心在皖中一帶,古屬廬州管轄,故于1955年3月改稱“廬劇”。廬劇有約200年的歷史,清乾隆、嘉慶年間已有職業班社。初以大別山民歌和江淮之間歌舞為基礎,在發展中吸收了阜南的嗨子戲,壽縣、鳳陽的端公戲,無為的徽劇及肥東、巢湖等地門歌的唱腔和劇目。有些班社又分別同徽劇、京劇合班演出,并受其影響,逐漸發展成廬劇。
廬劇的代表曲目:
1、《珍珠塔》:《珍珠塔》又名《方卿羞姑》 、 《九松亭》 。故事源于清代彈詞《孝義真跡珍珠塔全傳》 。說的是明代官宦之后方卿,家遭變故,中途敗落,為赴京應試,去向姑母陳氏借貸,陳氏不借,反加凌辱。陳女翠娥與方卿定有婚約,得知后,約方卿相會,送與銀兩,并贈以傳世之寶珍珠塔,后方卿得中狀元,封八府巡按,奉旨出巡,路過陳家,扮道人進入陳府,唱道情羞諷其姑,陳氏悔愧,方卿與翠娥終得完婚。
2、《李清照》: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秋,趙明誠卒于建康城(南京),留下半卷《金石錄》和滿堂古物。葬畢,清照大病。王御醫欲向李清照購古玩,并帶來趙明誠“玉壺頒金”的謠傳。此時金兵壓境,朝廷欲南移。
廬劇表演藝術家武道芳女士已經是七十多歲,但她依然活躍在廬劇的戲劇舞臺上,人們說到看廬劇,一定是要希望能看到武道芳的演唱。炎炎夏日,武道芳女士給我們傾情奉獻了經典廬劇《珍珠塔》。
河南吏部公子方卿,因家遭回祿,落難貧困。為上京應試,去姑母家借盤纏銀錢,受到奚落,憤而辭別。表姐陳翠娥得訊,暗將珍珠塔相贈于方。姑丈陳培德也趕至九松亭,以女兒翠娥許與方卿,中表聯姻。方卿途中遇盜,陳翠娥聞訊悲痛萬分。后方卿高中,喬裝見姑,借唱道情戲笑姑母。后方卿與陳翠娥成親,合家團圓。
演員表:
曹銀娣飾方卿
周寶奎飾方朵花
孟莉英飾陳翠娥
吳天芳飾陳培德
顧小英飾彩萍
唱詞選刊:
方卿:河南投親到襄陽,蘭云堂上見姑娘。
合唱:一見方卿變了樣,上上下下細打量。
方卿:自從姑娘襄陽來,家鄉是兵荒馬亂連年災。三年旱荒三年澇,十戶人家九無炊。我家不幸遭回祿,萬貫家財化成灰。母子無有棲身地,只落得苦守墳堂。
方朵花:我方家前世造孽深,后代會留此不孝孫。儂在家貧困有誰知道,何苦要趕到襄陽出臭名。平日來此還猶可,今日里我壽堂坐滿了眾嘉賓。勿要說旁人看見要論長短,就連那近身丫環也看輕。站在一旁暗嘲笑,叫我今后怎見人。
方卿:小侄勤讀圣賢篇,雪窗螢火十余年。欲待來歲應試去,怎奈是阮囊羞澀少盤川。特到襄陽借考本,一百兩作路費銀。一百兩當安家用,一百兩我整頓行裝上京城。
方卿:小侄愧無子建才,慈親卻比孟母賢。盼我白玉早成器,晝夜伴讀教子嚴。
《珍珠塔》的故事簡介:
《珍珠塔》講述了明朝官宦之后方卿與陳家小姐陳翠娥之間的愛情故事。方卿因家道中落,赴襄陽姑母處借貸,受到姑母奚落,憤而辭歸,立誓無官不進陳門。表姐陳翠娥得訊,以贈干點心為名,暗贈珍珠塔,姑丈陳培德慕他有志,趕至九松亭,將翠娥許婚方卿。方卿歸途中被強盜邱六喬劫去珍珠塔,凍餓雪地,被畢家所救,邱將珍珠塔典銀時被陳府發現,陳培德與翠娥始悉方卿遇難,下落不明。后方卿中試封官,喬裝再至陳府,以唱道情見姑母,姑母見侄兒窮酸更予譏諷。但姑丈看出真情,終使與翠娥完婚,姑母則愧對眾人。
《珍珠塔》的意義:
《珍珠塔》的故事在中國傳統戲曲和文學作品中有著重要地位,具有深厚的社會、文化和道德意義。首先,它通過講述方卿與陳翠娥之間的愛情故事,展現了忠貞不渝、堅守愛情、克服萬難的美好情感。同時,《珍珠塔》批判了嫌貧愛富的勢利思想,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敗。其次,《珍珠塔》中的唱詞和表演藝術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最后,《珍珠塔》傳達了勵志向上的精神,鼓舞人們在困境中堅守信念、奮發向上。
《珍珠塔》的故事情節緊湊、人物形象鮮明、藝術表現力強。方卿的堅韌不拔、陳翠娥的忠貞善良、陳培德的開明大義以及姑母的勢利刻薄都刻畫得淋漓盡致。
方卿是虛構人物,人物原型來自明朝
《珍珠塔》的故事源于湖北襄陽,故事主人公方卿見姑,翠娥贈塔,陳王道嫁女的史實在同里源遠相傳。故同里設此景點,并稱為“珍珠塔”。整個景點現僅存陳翠娥書樓部分遺跡。同里鎮從去年開始投入2000多萬元修復這一景點,家喻戶曉的千古絕唱將在同里流傳,流向遠方……
古時,陳家牌樓位于同里鎮北的富觀橋與永安橋之間,是明萬歷八年(1580年)南京道監察御史陳王道死后,朝廷為表彰其為官清正、政績卓著而旌表之。牌樓三個門面大小,用四根直徑尺許的方形石柱拔地聳立。牌坊上方為楠木結構,坊上飛檐翹角,正中額扁上刻著“清朝侍御”四個大字,下面額板上縷刻:“大明萬歷庚辰為南京道監察御史陳王道立”。在許多木架上還雕刻了各種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牌樓后是陳王道的故居,內有陳氏家祠、孚寄堂和陳彩娥書樓等。牌坊前還有一對大青石獅子,十分威嚴。
陳王道:
據《同里志》記載,陳王道(公元1526——1576年),字盂甫,一字敬所,號浩庵,為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進士,授靳縣知縣,又補陽信,皆以才能廉慎著兩邑,后為邵武守,擢南京監察御史。相傳南都貢院的號房,向蔽以蘆席,值風雨如露,土子不堪,他奏請易之以瓦,故深受士子愛戴。
以上就是歷史上的方卿的全部內容,方卿是虛構人物,人物原型來自明朝 《珍珠塔》的故事源于湖北襄陽,故事主人公方卿見姑,翠娥贈塔,陳王道嫁女的史實在同里源遠相傳。故同里設此景點,并稱為“珍珠塔”。整個景點現僅存陳翠娥書樓部分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