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音樂課程標準?(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2)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3)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4)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5)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那么,2011音樂課程標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答案】:C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將教學內容劃分為四個領域,即感受與欣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
【答案】:C
C[解析]《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將教學內容劃分為感受與欣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四個領域。
因為欣賞也是一種感受,是更深入的感受,而創造也是一種表現,是更獨特的表現。“感受與欣賞”是“表現與創造”的前提,藝術教育就應該從“感受與欣賞”入手,在此基礎上進行“表現與創造”。
感受與欣賞是音樂學習的重要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這就是說,感受與欣賞領域是所有音樂學習領域的基礎。藝術表現與創造是指幼兒在頭腦中形成審美心理意象,利用藝術的形式語言、和材料將它們重新組合,創作出對其個人來說可能是新穎獨特的藝術作品的能力。
藝術領域目標的內涵及核心價值觀念《指南》藝術領域的教育目標為“感受與欣賞”(喜歡自然界與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作品)和“表現與創造”(喜歡進行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具有初步的藝術表現與創造能力)。藝術領域的教育目標,可細分為:“藝術興趣”“藝術感受”“藝術表現與創造”。
【答案】:C
“表現”領域的內容包括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和識讀樂譜。屬于“表現”領域的教學活動是“課堂上,學生自由組合并以小組的形式表演學習的歌曲”。
終于看完前言,現在開始正文,首先就是課程目標。我很慶幸的是,一開始就從課標開始學習,不僅意味著正確的方向,還意味著高屋建瓴的角度去看待課程。正確且又高度,所以是個很好多開始。
先寫出音樂課程總目標來鎮樓:
學生通過音樂課程學習和參與豐富多樣的藝術實踐活動,探究,發現,領略音樂的藝術魅力,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持久興趣,涵養美感,和諧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學習并掌握必要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視野,發展音樂聽覺與欣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樂素養。豐富情感體驗,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
WHY要課改:
傳統課程觀過于強調認知,把豐富的教學活動局限于狹窄的認知主義框架。這種充滿理性,缺乏情感的課程設計,使學生感到枯燥深圳厭惡。11年課改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新的課程觀批判了傳統的“知識本位”“學科本位”,突出“以人為本”和強調課程的整合。
1.學生是課程的核心。課程目標的設計,首先以學生為本,要以學生現實生活和未來生活作為依據。
以上就是2011音樂課程標準的全部內容,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修訂(2011版)解讀第一部分:前言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特別是美育被列入國家教育方針之后,音樂教育事業獲得迅速發展。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促進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