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個有趣的地理故事?趣味地理故事篇一 1994年3月26日晨,南非的德邊維徹海濱,7歲的夏蒂隨父母在散步。突然,夏蒂發現海邊躺著一只晶瑩的寶葫蘆——一只漂流瓶。小夏蒂撿起漂流瓶,打開瓶蓋,發現里面有一封中英文邀請信、那么,15個有趣的地理故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故事一:地理考試
地理考試時, 老師要學生簡略描述下列各地:阿拉伯、新加坡、好望角、羅馬、名古屋、澳門。其中小明這樣寫:從前有個老公公, 大家叫他阿拉伯,有一天他出去爬山, 當他爬到新加坡的時候突然看見一只頭上長著好望角的羅馬直沖過來,嚇的他拔腿跑進名古屋, 趕緊關上澳門。
故事二:校長與地球儀
地理老師帶著地球儀走進教室,校長來聽課。為了讓同學們進入課題,地理老師說:“同學們,今天教室里多了樣什么東西?
“校長!”同學們異口同聲。地理老師只能再引導糾正:“同學們想一想,校長是不是東西啊?”“不是東西!”同學們答道。
故事三:教委主任的感慨
某教委主任下鄉考察。走進教室看到教桌上的地球儀,心里直犯嘀咕:這地球儀怎么斜著放?他轉身問學生這是怎么回事,那學生如實回答:不是我弄的。主任又去找地理老師,地理老師答:的確不是學生弄壞的,我從儀器站買來時就這樣。主任還不相信又去問校長,校長難為情地說:沒辦法,學校資金短缺,只好買臺殘次品湊合著用。教委主任聽了大發感慨:全社會重教育,可學校連臺正品的地球儀都買不起,這該貽誤多少人啊;教具廠也不象話,象這種殘品怎么能出廠呢?這不是嗎?朱校長,你給我看看是哪家教具的產品,回去我非撤他們廠長的職不可!
故事四:“海拉爾”名字之過
北京某大學一位畢業生張某被分配到海拉爾工作。
地球形狀的故事之漂浮大地的傳說
在古代,人類生活在地球上,由于受到山岳、海洋的阻隔,只能生活在一個很小的范圍里。憑著他們的直覺,一般把地球誤認為是一個基本平坦的大地。人們都把大地設想為一個漂浮在茫茫水面上的陸地。在我國,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存在這一種“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蓋天說。意思是說,藍天就象是一個半球狀的圓蓋,大地則象一塊四方的棋盤,并認為藍天與大海相連。當然,也有人認為在地的四角八方都有一根擎天柱支撐著藍天。這種“天圓地方”的蓋天說在我國古代一直占有主導地位,并且流傳極廣,直到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這種認識的影響。例如:北京天壇的建筑是圓的,地壇則是方的,就是這種思想的反映。類似的傳說,在世界其他民族中也曾廣泛流傳。
古代俄羅斯人認為大地象一塊圓餅,被三條巨大的鯨魚馱在背上,而這三條鯨魚則漂游在茫茫無際的海洋里。古印度與俄羅斯人的想象很相似,只不過他們認為馱大地的是站在鯨魚背上的白象。
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傳說更具體一些。由于當時的古希臘和古羅馬居住在地中海之濱,北邊是阿爾斯山脈,南面是地中海。地中海的南面,則是非洲北部的大沙漠。在當時的條件下,他們認為大地就象一個巨大的盾牌,它的四周環繞著深不可測的海洋。
武當神話
傳說,明朝時候,遼東有個道士,叫張三豐,到河南方城煉真宮出家。張三豐又窮又臟,早晨不洗臉,晚上不洗腳;一年到頭不換衣裳,兩年到尾不曬被子,人們叫他邋遢張。別看邋遢張邋遢,他卻有一身好武藝,會玩大把戲(雜技),也會玩小把戲(魔術)。說話、做事,瘋瘋癲癲的,似真非真,似假非假,叫人琢磨不透。所以有人稱張三豐為張三瘋,也有人說邋遢張是半仙之體。 那年冬天,煉真宮當家的病了,大小道士都到師傅床前問安,邋遢張也來了。師傅瞧不起他,翻身把臉扭向床里,邋遢張問:“師傅,師傅,病好些嗎?” 師傅只裝睡著了,邋遢張又大聲喊:“師傅,師傅,病好些嗎?”他喊了一遍又一遍,喊得師傅不耐煩了,用嘴“哼”一聲,意思是:快走開! “好哇,師傅想吃‘哼(杏)’(均州土語,“哼”與“杏”同音)我上山給你摘。”邋遢張一邊說一邊走出廟門。這時,大雪紛紛下,北風呼呼吹,滿山遍野什么也看不清,他在雪地里鬼混了一會,真的摘回兩個黃杏子,杏把上還帶著兩片青絲絲的葉子。當家的一看見杏子,病好了一半,一吃杏子,病全好了。從這以后,大家才佩服張三豐的道行。 過些天,邋遢張對師傅說:“永樂皇帝正修武當山,我要去給真武祖師幫把力。” 師傅說:“你醫好了我的病,我舍不得你走。
地理小笑話
地理課 地理課上,老師問:“巴西在哪里?誰發現了新大陸 ?” 阿呆:“在地理課本五十一頁。” 大軍同學在睡覺,老師叫他到講臺上,要他指出掛圖上哥倫布所發現的新大陸, 大軍指出了正確的位置。 老師滿意地笑道:“ 同學們你們現在知道是誰發現新大陸了吧?” 同學們齊聲說:“大軍!” 接著老師問大軍:“新大陸下面的那行數字是什么意思?” 大軍答:“是哥倫布的電話號碼。”
與地理有關的諧音笑話
A、“南海諸島”
李先生在上地理課。
李先生:南海諸島在什么地方,大家看見了?
學生暴笑,齊呼:“看見了,在前排!”
原來,班上有個“男孩”叫“朱導”。
提示:南海諸島(Nánhǎizhūdǎo)≈男孩朱導(nánháiZhūdǎo)
B、“中國的疆域”
李先生:中國的疆域有多大?
某學生:中國的江玉?長江的江玉還是黑龍江的江玉?
李先生:你的地理成績,可能倒數第一。
某學生:到蜀第一?那我得到四川讀書了。
提示:疆域=jiāngyù=江玉;倒數=dàoshǔ=到蜀
C、“三級行政區劃”
李先生:中國的三級行政區劃是怎樣的?
某學生:中國的三級性征趣話是兒童不宜的。
提示:區劃(qūhuà)≈趣話(qùhuà)
D、“地域文化”
一班主任休產假,學校安排上地理的李秈生代之。
麥哲倫環球航行故事
麥哲倫(Magellan,Ferdinand),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險家,先后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險。從西班牙出發,繞過南美洲,發現麥哲倫海峽,然后橫渡太平洋。雖在菲律賓被殺,他的船只繼續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被認為是第個環球航行的人。
麥哲倫出身于貴族家庭,1505年參加葡萄牙海軍去印度作戰。雖然葡萄牙在非洲東海岸及印度西海岸作戰勝利,從而打破了印度洋上的穆斯林勢力,也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取了海上貿易控制點,但沒能控制馬六甲,其成就還欠完美。為此,1511年參加攻占馬六甲之役。東方的財富經過馬六甲流入西方世界的港埠,葡萄牙因控制了馬六甲海峽,掌握了通往馬來西亞海域與港口的鑰匙。但還需要向香料群島、產生財富的摩鹿加群島探險。因此于1511年12月作一次偵察航行,到達班達島后,帶了一批香料于1512年回里斯本,次年隨軍攻打摩洛哥要塞阿薩莫爾,因受傷成終身跛腳。1514年回國后兩次上奏國王要求晉級和增加年金,均被拒絕。
1517年麥哲倫偕同宇宙學者法菜羅去西班牙,放棄葡萄牙國籍,轉為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服務。1518年出任遠征船隊隊長,前往為西班牙開辟新的通往摩鹿加的路線。
以上就是15個有趣的地理故事的全部內容,趣味地理小故事篇一 水俁灣是日本一個秀麗如畫的海灣。多少年來,水俁鎮的漁民一直依靠豐富的海產生活。1950年,鎮上發生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有些貓忽然得了一種怪病,走起路來晃晃悠悠,四肢不斷抽筋,最后竟自己跳進海里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