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物理實驗題?這是一道物理實驗題 中間一塊玻璃(或平面鏡),玻璃(或平面鏡)后是一水杯,玻璃(或平面鏡)前是點燃的蠟燭,在水杯后放一截蠟燭【注意兩只蠟燭距玻璃(或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兩只蠟燭以玻璃(或平面鏡)為界對稱,且兩只蠟燭大小相等。】。然后往水杯中倒水就能看見澆不滅的蠟燭了。那么,八上物理實驗題?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不準確啊,音速大概360m/s,等聲音傳過100M已經(jīng)大約過了0.3秒了。讓計時員看發(fā)令槍放出的白色粉末開始計時可以減小誤差,光速比音速快得多。
實驗一 取一玻璃杯用硬紙片把杯口蓋嚴,手按住紙片把杯子倒置,放開手后,硬紙片立即下落.若在杯內(nèi)盛滿水后再用硬紙片把杯口蓋嚴,手按住紙片將杯子倒置,放開手后,紙片不下落,水也不流出,這表明大氣有壓強.正是由于大氣壓強的作用,紙片不下落.實驗二 取一注射器,把針筒倒夾在鐵架臺的鐵夾中,先將活塞推到針筒頂端,排盡空氣后用橡皮套將管口套牢,再在活塞頸上拴上細繩,繩下掛幾個鉤碼,活塞也不易拉下來.實驗三 將兩個帶有軟塑料托的壓力衣鉤的軟塑料托相對,用力擠壓,排出其間的部分空氣,即使在衣鉤下掛一較重的物體,也不易將兩個衣鉤分開.實驗四 將木凳面弄濕,把像皮吸盤直立在光滑的凳面上,握住木柄往下壓,這時吸盤內(nèi)氣體被擠壓出來,再提起木柄,凳子亦被提起,可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實驗五 將鋼筆插入墨水中,按下膠管外的彈簧片,將膠管中的空氣排出一部分,松開彈簧片后墨水就被“吸”進了膠管中.分析可知,管內(nèi)氣體被排出部分后,管內(nèi)氣體壓強小于管外大氣壓強,在墨水液面大氣壓強作用下,將墨水壓進了膠管內(nèi),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實驗六 將粗試管裝滿水后,再將稍細的空試管插入粗試管中至一半深度處,將兩試管迅速倒置過來,放開細試管后,則會看到細試管在粗試管內(nèi)緩緩上升,這表明大氣有壓強.實驗七 廣口瓶內(nèi)裝少量細沙,將一塊浸有酒精的紙點燃后投入瓶中,然后迅速把剝?nèi)さ氖祀u蛋緊蓋在瓶口上.待紙熄滅后,向瓶外澆冷水,瓶中氣體壓強減少,小于外部大氣壓強,在大氣壓作用下雞蛋被壓入了瓶中.實驗八 在橡皮塞中插入兩支細短玻璃管,一根玻璃管口套上一個小氣球,并用線扎緊,另一根接厚橡膠管后與抽氣筒相連.用橡皮塞塞緊廣口瓶瓶口,用抽氣筒抽出瓶中的部分空氣,此時套在另一玻璃管口的小氣球就膨脹起來.這是由于抽走瓶內(nèi)部分氣體后,瓶內(nèi)壓強減小并小于瓶外大氣壓強,因而大氣壓強將瓶外部分氣體壓進了氣球. 哪根繩子先斷?在敞開的兩扇門上面橫放一根木棍,中間拴一根細繩,繩下面系上一本硬皮的厚書,再在書的下面用同樣粗細的繩子拴把一小尺子。
測量、誤差與數(shù)據(jù)處理測試題一、改正下列錯誤,寫出正確結(jié)果。(本題20分,每小題4分)(1)0.01082的有效數(shù)字為5位;(2)1.80?104 g=0.18?105 g;(3)用最小分度值為1?的測角儀,測得某角度剛好為60?整,則測量結(jié)果表示為:60??1?;(4)P=3169?200 kg;(5)h=27.3?104?2000 km。二、試用有效數(shù)字運算法則計算出下列結(jié)果,式中有效數(shù)字下面加橫線表示為估讀值。(本題10分,每小題2分)(1) (2) (3) (4) (5) 三、指出測量下列各物理量時,所選用的儀器與其最小分度值是多少?(本題10分,每小題2分)(1)63.74 cm; (2)0.302 cm; (3)0.0100 cm ; (4)12.6 s ; (5)0.2030 s; 四、用儀器誤差限為?0.004 mm的螺旋測微器測量小鋼球的直徑,在不同方向測得以下數(shù)據(jù),請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并寫出測量結(jié)果。(本題20分) 次數(shù) 1 2 3 4 5 D(mm) 11.932 11.913 11.922 11.918 11.930 五、求出下列函數(shù)的標準不確定度表達式,已知x,y,z的不確定度分別為?x,?y,?z,k、m、n為常數(shù)。
這是一道物理實驗題
中間一塊玻璃(或平面鏡),玻璃(或平面鏡)后是一水杯,玻璃(或平面鏡)前是點燃的蠟燭,在水杯后放一截蠟燭【注意兩只蠟燭距玻璃(或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兩只蠟燭以玻璃(或平面鏡)為界對稱,且兩只蠟燭大小相等.】.然后往水杯中倒水就能看見澆不滅的蠟燭了.
八年級物理書上有此具體實驗,這是‘‘平面鏡成像’’問題.
1平面鏡中的“花”的大小取決于()
A.花本身的大小B.平面鏡的大小C.花到平面鏡的距離D.平面鏡放置的高低2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學不斷用手指上下移動去控制琴弦,這樣做的目的是()
A.使二胡發(fā)出不同的音調(diào)B.為了獲得更好的音色C.為了獲得更大的響度D.阻止琴弦振動發(fā)音3人能感受聲音頻率有一定的范圍,大多數(shù)人能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是20~20000Hz.大象交流的“聲音”是一種次聲波,人類聽不到大象的“聲音”,是因為()
A.大象發(fā)出的聲音太小B.次聲波無法傳入人耳C.次聲波的頻率大于20000HzD.次聲波的頻率小于20Hz。。。。。。。。
選擇題麻煩,不打了
實驗題:
小明和同學欲測試幾種材料的隔聲效果,比較哪種材料隔聲效果好.他們將一個鬧鐘放在一個木盒子兒里蓋好,所試的材料有棉布、報紙、塑料袋,第一次用棉布包裹盒子.并在棉布包好盒子后,漸漸遠離盒子,直到聽不到鬧鐘的鈴聲為止如圖所示,記下此時人與盒子的距離.
第二次換用報紙包裹盒子重復第一次實驗,第三次換用塑料袋,分別記下每次聽不到鬧鐘的鈴聲時人離盒子的距離.
(1)你認為這個實驗應當控制什么因素相等,比較才是科學的?
(2)通過比較什么來確定哪種材料隔聲效果好?
一司機駕駛汽車從甲地去乙地,以80千米/小時的平均速度用6小時到達目的地.
(1)當他按原路勻速返回時,求汽車速度v(千米/小時)與時間t(小時)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
(2)如果該司機勻速返回時,用了4.8小時,求返回時的速度;
(3)若返回時,司機全程走高速公路,且勻速行駛,根據(jù)規(guī)定:最高車速不得超過每小時120公里,最低車速不得低于每小時60公里,試問返程時間的范圍是多少?
計算。
以上就是八上物理實驗題的全部內(nèi)容,實驗題:小明和同學欲測試幾種材料的隔聲效果,比較哪種材料隔聲效果好.他們將一個鬧鐘放在一個木盒子兒里蓋好,所試的材料有棉布、報紙、塑料袋,第一次用棉布包裹盒子.并在棉布包好盒子后,漸漸遠離盒子,直到聽不到鬧鐘的鈴聲為止如圖所示,內(nèi)容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真?zhèn)涡枳孕斜鎰e。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