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尿素的氧化還原性 化學尿素有粘性嗎為什么 初中化學六大基本反應類型 尿素具有什么性質 下列屬于尿素化學性質的是
尿素
分子式
CH4ON2
為無色結晶或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或幾無臭,味咸、涼;微有引濕性。易溶于水。1.63%水溶液為等滲液。水溶液于貯存中易水解,游離出氨。
尿素合成主要反應方程式
2NH
3(液)+
CO2(氣)=
NH
4COO
NH
2(液)
NH
4COO
NH
2=
CO(
NH
2)2(液)+
H2O
工藝流程簡述
由造氣爐產生的半水煤氣脫碳后,其中大部分的二氧化碳由脫碳液吸收、解吸后,經油水分離器,除去二氧化賣差碳氣體中攜帶的脫碳液,進入二氧化碳壓縮機,由壓縮機出來的二氧化碳氣體壓力達到16
Kg后進入尿素合成塔。從合成氨車間氨庫來的液氨進入氨儲罐,經過氨升壓泵加壓進入高壓液氨泵,加壓至20Kg左右,經過預熱后進入甲胺噴射器作為推動液,將來自甲胺分離器的甲胺溶液增壓后混合一起進入尿素合成塔。
尿素合成塔內溫度為186~190℃,壓力為200Kg左右,
NH
3/
CO2的摩爾比和H2O/
CO2的摩爾比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合成后的氣液混合物進入一段分解,進行氣液分離,將分離氣相后的尿液送入二段分解,進一步見混合物中的氣相除去。凈化后的尿液依次進入閃蒸器、一段蒸發、二段蒸發濃縮,最后得到尿素熔融物,用泵輸送到尿素造粒塔噴灑器,經在空氣中沉降冷卻固化成粒狀尿素中絕皮,并通過尿素塔底刮料機用運輸皮帶送往儲存包裝車間。
從一段分解、二段分解出來的氣相含有未反應的氨和二氧化碳,分別進入一段吸收和二段吸收,氨和二氧化碳被后面閃蒸、一段蒸發、二段蒸發工段冷凝下來的冷凝水吸收混合形成水溶液,用泵送入尿素合成塔;一段吸收后剩余的氣體進入惰洗器稀釋后,與二段吸收的殘余氣體混合進入尾氣吸收宏巖塔,與一段蒸發、二段蒸發工段氣相冷凝除去水后殘余的氣體混合后放空。
尿素水解:當溫度大于60攝氏度時,尿素在酸性、堿性、中性溶液中可于發生水解,水解的速度和程度都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例如80攝氏度時尿素1小時內可水解0.5%,110攝氏度時增大為3%,步驟如下:CO(NH2)2+H2O=NH2COONH4,NH2COONH4+H2O=(NH4)2CO3,(NH4)2CO3=2NH3+CO2+H2O
尿素
分子式
ch4on2
為無色結晶或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或幾無臭,味咸、涼;微有引濕性。易溶于水。1.63%水溶液為等滲液。水溶液于貯存中易水解,游離出氨。
化學性質
碳銨可分解為nh3、co2和h2o三種氣體而消失白色單斜、斜方晶體或不規則晶體,大多數結晶粒度為20--60目,吸濕,有氨味。密度1.573,容重0.75。易溶于水,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不溶于醇和丙酮。水溶液呈堿性。熔點380.65k(107.5℃),加熱則升華分解。不穩定,超過293k(20℃)即開始分解,至333k(60℃)分解加快。是合成氨廠的副產物。用為化肥,施用時要深施蓋土以防日曬分解,保管時要放于陰涼處且勿弄啟配行破包裝袋。俗稱氣肥。
用于有機合成以及氣體的干燥劑。暴露于空氣易分解。分解速度受環境溫度、本身含水量和結晶粒度的影響。環境溫度在10℃以下時,化學性質悄嘩穩定,基本不分解;10-20℃時賣此,分解不顯著;30℃以上時,大量分解。碳酸氫銨分解的條件是加熱。分解物為氨氣、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是:nh4hco3—加熱→nh3↑+h2o↑+co2↑碳酸氫銨吸濕性強。含水量較高的碳酸氫銨容易結塊。農用碳酸氫銨的含碳量為17.1%。
您好:常姿慎溫常壓環境下,尿素呈中性;尿素的水溶液呈現弱堿性
尿素埋冊御,又稱碳酰胺(carbamide),是一種白色晶體。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之一。碳酸的二酰胺,分子式為H2NCONH2(CO(NH2)2),化學式:CO(NH2)2,相對分子質量60.06 ,CO(NH2)2無色或白色針狀或棒狀結晶體,工業或農業品為白色略帶微紅色固體顆粒,無臭無味。含氮量約為46.67%。密度1.335g/cm3。熔點132.7℃。溶于水、醇,難溶于彎巖乙醚、氯仿。呈弱堿性。
可與酸作用生成鹽。有水解作用。在高溫下可進行縮合反應,生成縮二脲、縮三脲和三聚氰酸。加熱至尿素分子模型
160℃分解,產生氨氣同時變為氰酸。因為在人尿中含有這種物質,所以取名尿素。尿素含氮(N)46%,是固體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 生產方法:工業上明鏈用液氨和二氧化碳為原料,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直接合成尿素,化學反應如下: 2NH3+CO2→NH2COONH4→CO(NH2)2+H2O 尿素在酸、堿、酶作用下(酸、堿需加熱)能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碳。 對熱不穩定,加熱激冊孫至150~160℃將脫氨成縮二脲。若迅速加熱將脫氨而三聚成六元環化合物三聚氰酸。(機理:先脫氨生成異氰酸(HN=C=O),再三聚。) 與乙酰氯或乙酸酐作用可生成乙酰脲與二乙酰脲。 在乙醇鈉作用下與丙二酸二乙酯反應生成丙二酰脲(又稱巴比妥酸,因其有一定酸性)。 在氨水等堿性催化劑作用下能與甲醛反應,縮聚成脲醛樹脂。 與水合肼作用生成氨基脲。 尿素易溶于水,在20℃時100毫升水中可溶解105克,水溶液呈中性反應。尿素產品有兩種。結晶尿素呈白色針狀或棱柱狀晶形,吸濕性強。粒狀尿素為粒徑1~2毫米的半透明粒子,外觀光潔,吸濕性有明顯改善。20℃時臨界吸濕點為相對濕度80%,但30℃時,臨界吸濕點降至72.5%,故尿素要避免在盛夏潮姿豎濕氣候下敞開存放。目前在尿素生產中加入石蠟等疏水物質,其吸濕性大大下降。 尿素是一種高濃度氮肥,屬中性速效肥料,也可用于生產多種復合肥料。在土壤中不殘留任何有害物質,長期施用沒有不良影響。畜牧業可用作反芻動物的飼料。 但在造粒中溫度過高會產生少量縮二脲,又稱雙縮脲,對作物有抑制作用。我國規定肥料用尿素縮二脲含量應小于0.5%。縮二脲含量超過1%時,不能做種肥,苗肥和葉面肥,其他施用期的尿素含量也不宜過多或過于集中。 尿素是有機態氮肥,經過土壤中的脲酶作用,水解成碳酸銨或碳酸氫銨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尿素要在作物的需肥期前4~8天施用。 、
所以是中性偏堿
尿素的相關化學性質:
一.尿素又稱碳酰胺,是一種白色晶體,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之一,是哺乳動物和某些魚類體內蛋白質代謝分解的主要含氮終產物,也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作為一種中性肥料,尿素適用于各種土壤和植物,易保存,使用方便,且對土壤的破壞作用小,是目前使用量較大的一種化學氮肥,工業上用氨氣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條件下合成尿素;
二.尿素的化學性質:
1、可與酸作用生成鹽,有水解作用,在高溫下可進行縮合反應,生成縮二脲、縮三脲和三聚氰酸,加熱至尿素分子模型,在一百六十度高溫下分解,產生氨氣同時變為異氰酸;
2、尿素在酸、堿、酶的作用下能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碳;
3、不穩定,加熱至一百五十到一百六十度將脫氨成縮二脲、硫酸銅和縮二脲,反應呈紫色,若迅速加熱將脫氨而三聚成六元環化合物三聚氰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