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電子數怎么算的?1、中性粒子的電子數=所有原子的質子數(核電荷數)總和。如H2O,兩個H為1*2=2,1個O為8,總和為10.2、陰離子,需要在上面的基礎上加電荷數,如SO4 2-,S=16,4個O=4*8=32,再加上兩個負電荷,那么,化學電子數怎么算的?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
質子數+中子數≈相對原子質量
原子的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核內質子數=核電荷數(離子的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之和)-所帶電荷數
可以通過原子序數、核內質子數、核電荷數來計算原子的電子數目,公式為:原子的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核內質子數=核電荷數。
可以通過原子序數之和與所帶電荷數計算出離子的電子數目,公式為:離子的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之和)-所帶電荷數。
擴展資料
電子數的排布規律
各電子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目是2n^2(n為電子層序數)。最外層電子數目不超過8個(K層為最外層時不超過2個)。次外層電子數目不超過18個,倒數第三層電子數目不超過32個。
核外電子總是盡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電子層里,然后再由里向外,排滿了L層才排M層。以上四條規律是相互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
先算質子數之和(質子數=原子序數,原子序數就是元素在周期表中排第幾的序數)
比如H2O,1×2+8=10
再看有沒有帶電荷(就是化學式的右上角有沒有標東西)
如果沒有就是中性的分子,電子總數=質子總數
如H2O的電子總數也是10
如果帶電荷,正電荷表示質子多,負電荷表示電子多
比如OH-,質子總數8+1=9,帶1個負電荷,表示電子多一個,電子總數就是9+1=10
中性原子
01
首先拿到一個元素周期表。這是一個彩色編碼的包含正方形的表,其中每個給出了每一個元素1字母至3字母的符號和它的原子序數。
?
02
讀出元素的原子序數。原子序數出現在正方形中元素符號的上面。例如,硼(B)原子序數是5,這意味著它有5個質子和5個電子。
?
正/負帶電離子
01
原子增加電子不改變其本身,但改變了它所帶的電荷。在這些情況下,若果你現在有一個離子,如K+,Ca2 +和或N3-。通常,電荷被表示為縮寫標在原子右上方。
因為電子帶負電荷,當離子添加額外的電子,離子變得更負。當離子減少電子,離子變得更正。
?
02
當電荷為正時,把原子序數減去該電荷量便得到電子數。在這種情況下,質子數大于電子數。
?
03
當電荷為負時,把原子序數加上該電荷量便得到電子數。在這種情況下,質子數小于電子數。
現有甲、乙、丙、丁四種常溫下呈氣態的化合物,都是由兩種相同的短周期元素組成,能形成多種氣態化合物的元素為c元素和h元素,甲含有10個電子為ch4;乙為c2h2,丙為c2h4,丁為c2h6;
a.四種氣體電子數不同,則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異構體,故a錯誤;
b.甲烷和乙烷等烷烴與溴單質不反應,所以甲烷和乙烷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不能使其褪色,故b錯誤;
c.丙為c2h4為平面結構,分子中所有原子處于同一平面上,故c正確;
d.乙為c2h2,丙為c2h4,兩種氣體均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所以不能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鑒別,故d錯誤.
故選c.
以上就是化學電子數怎么算的的全部內容,電子數,就是電子的數量。離子的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之和)-所帶電荷數。原子的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核內質子數=核電荷數。電子數怎么算 電子數,就是電子的數量。電子是一種基本粒子,在化學中。